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目的探讨线状苔藓的病因,总结临床特点,分析鉴别疾病。方法回顾性报道线状苔藓13例。结果本病病因不明。皮损为苔藓样小丘疹,互相融合呈连续或断续的条纹状或带状。结论外伤、局部受压、病毒感染等因素可能为发病的诱因。 相似文献
7.
线状苔藓(LS)是一种少见的呈线状分布的自限性皮肤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误诊。本文对该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等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9.
患者男,24岁.因右腹部及右下肢丘疹3个月于2011年6月29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3个月来右侧腹部首先出现丘疹,偶有轻度瘙痒,未予特殊处理,皮疹逐渐增多,波及右下肢,特来就诊.既往史无特殊.体格检查:患者右侧腹部,右大腿内侧可见针帽大,皮肤色,有光泽的扁平丘疹,密集分布,不融合,同形反应(+).右腹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变薄,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见真皮浅层的炎性细胞聚集呈球状,其两侧的表皮突延长,形成抱球状外观.浸润的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常有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多核巨细胞浸润,真皮浅层可见血管外红细胞. 相似文献
10.
12.
患儿女,5岁。因周身泛发粟粒大光滑丘疹1个月,于2005年11月来我院就诊。1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于腹部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光滑丘疹,渐扩展至全身,无不适。既往体健,无结核病史、药物过敏史和长期服药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皮肤科检查:颈部、躯干、四肢可见呈半球形隆起的丘疹,针尖至粟粒大,淡白色,有光泽,坚实,散在,边缘清,形态一致,互不融合,个别丘疹中央有点状脐凹(图1A)。口腔黏膜未见损害。掌、跖皮肤正常,指、趾甲及毛发正常。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均正常。取腹部丘疹行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质层、颗粒层正常,…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了解儿童线状苔藓(LS)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20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的1831例线状苔藓临床特点,并电话随访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男女比例为1∶1.15,平均发病年龄为(5.60±2.57)岁,1160例(63.35%)为学龄前儿童.1622例(88.59...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目的 探讨皮肤三维CT在光泽苔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皮肤三维CT技术对5例临床表现典型的光泽苔藓患者进行检测,并与5例毛发苔藓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皮肤三维CT检测结果发现,光泽苔藓患者病灶部位可见表皮轻度萎缩,真皮乳头增宽,增宽的真皮乳头内可见密集单一核细胞浸润,而毛发苔藓患者病灶部位可见毛囊口扩张,毛囊口内含有角质栓.结论皮肤三维CT有望成为光泽苔藓可选择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报道1例表现为光泽苔藓样皮损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女,19个月。因前胸、后背多发针尖大小丘疹伴多饮、多尿1个月余就诊。皮损临床表现为全身泛发性光泽苔藓样丘疹。垂体平扫+增强MRI提示:垂体后叶短T1信号消失。皮损组织病理显示表皮角化过度,真皮浅层密集组织细胞浸润,细胞核呈肾形,胞浆丰富。免疫组化:CD1a、S-100、CD68均阳性。结合临床、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诊断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全身化疗后,皮损完全消退,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窄谱UVB治疗泛发性光泽苔藓患儿1例。方法采用窄谱UVB照射法治疗全身泛发性光泽苔藓患儿1例,初始剂量为0.5J/cm~2,逐步递增至1.15J/cm~2,后维持该剂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20次后,皮损基本消退,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窄谱UVB照射治疗儿童泛发性光泽苔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