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北柴胡饮片等级评价标准,为根及根茎类规则形状中药饮片的等级标准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复合质量常数是一种基于传统又优于传统的综合性中药饮片等级评价方法,该方法基于质量常数,通过考察中药饮片的外观性状、挥发油、浸出物、柴胡皂苷a和d含量等指标,将北柴胡饮片的内在指标和外观性状有效结合,构建复合质量常数,完善并建立北柴胡饮片等级标准。结果:该研究收集20批不同质量的北柴胡饮片,以检验合格的19批北柴胡饮片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其复合质量常数为1.616~8.414,可以将北柴胡饮片划分成3个等级,一级北柴胡饮片复合质量常数≥7.871,二级北柴胡饮片复合质量常数7.871且≥5.602,三级北柴胡饮片复合质量常数5.602。结论:复合质量常数能够科学、客观、合理地划分饮片的等级,解决了相对质量常数评价方法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多指标成分中药饮片等级划分提供了新方法、新模式,为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北柴胡饮片综合质量评价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量22批黄芩饮片形态指标和成分指标,计算质量常数,建立一种新的黄芩饮片规格等级评价方法。黄芩饮片的质量常数范围是0.04~0.49,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划分若干等级,如果划分为3个等级,则一级黄芩饮片质量常数≥0.39;二级黄芩饮片质量常数0.39且≥0.24;三级黄芩饮片质量常数0.24。研究表明质量常数能够同时表征外观形态和内在质量,是综合性等级评价指标,能够量化的、明确的、客观的划分商品规格等级。该文研究结果为中药商品规格等级的划分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熵权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藤茶药材等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依姗  万青  汪秋兰  王文清  方建国 《中草药》2022,53(17):5504-5512
目的 通过对藤茶药材的外观质量性状和内在品质指标进行分析,探索藤茶药材性状与成分指标间的关联性,构建藤茶药材的等级评价标准,为藤茶药材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将藤茶药材外观性状指标与内在指标成分进行熵权TOPSIS法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全国8个省份19个主产区收集到的61批藤茶和藤茶的10项评测指标进行排序,依据结果合理划分藤茶药材等级并构建等级评价标准。结果 藤茶质量与二氢杨梅素、酸不溶性灰分、叶占比、杨梅苷、总灰分、浸出物、花旗松素、破碎率、杨梅素、水分指标密切度依次降低。以产地、外观性状、灰分、浸出物及二氢杨梅素、杨梅苷含量为依据将藤茶分为优级、一级、二级和统货4个等级。结论 建立的等级评价标准综合运用了外观、内在等多项指标,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全面性等特点,可用于藤茶药材的等级评价。  相似文献   

4.
太子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目的:为规范太子参商品市场秩序,实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定太子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方法:对市场上收集到的不同产地、不同等级太子参药材的9个外观性状量化指标进行测量,并结合内在质量的化学成分指标验证商品药材等级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生产和市场实际运用,制定出太子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结果: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合生产实际筛选出上中部直径、单个重量、50 g块根数3个指标,并划分大选、中选、小选、大统、小统5个等级。相关性分析认为,块根长度不宜作为太子参药材商品分级指标,多糖含量的高低与太子参商品等级有关系。结论:以上中部直径、单个质量、50 g块根数作为太子参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划分的外观量化指标,以太子参多糖含量作为药材内在质量评价指标。制定的太子参商品规格分为5级,各等级与市场上太子参药材等级现状及其内在品质相一致,可作为市场商品规格等级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传统性状评价和现代内在质量评价相结合的姜厚朴饮片等级评价标准。方法:测定28批姜厚朴饮片的外观性状参数和内在药效指标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计算相对质量常数,假设所测样品的平均相对质量常数为100%,其120%以上列为一等,60%~120%列为二等,剩余列为三等。结果:姜厚朴饮片的相对质量常数范围为0. 09~1. 78。一级姜厚朴饮片相对质量常数≥0. 64,二级姜厚朴饮片相对质量常数介于0. 32~0. 64,三级姜厚朴饮片相对质量常数≤0. 32。结论:相对质量常数结合了传统外在性状指标和内在药效成分指标,能够客观、合理、科学的划分姜厚朴饮片等级,可为建立和完善该饮片的等级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相关联的黄连药材量等级评价方法和标准。方法:以市场收集的18批黄连药材为研究对象,构建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相关联的黄连的质量等级评价手段。对18批黄连药材进行了水分、灰分、浸出物、长度、直径、小檗碱含量、表小檗碱含量、黄连碱含量、巴马汀含量和色度检测;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等多种数理统计手段,筛选分级指标,进行黄连等级划分研究。结果:经筛选认为长度、浸出物和小檗碱含量为黄连品质评价的关键指标,且外在指标(长度)与内在质量(浸出物和小檗碱含量)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性正相关,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制定了黄连一等、二等、统货的质量等级标准。结论:该质量等级不仅从外观特性上对黄连药材进行了等级评价,同时也在其内在质量差异上进行了表征,补充了现有团体标准的不足,也为后续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首乌藤饮片的等级评价体系,为该饮片的市场流通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质量常数法对首乌藤饮片进行研究,从多家饮片企业及药材市场共收集16批饮片,测量其外观性状指标(饮片质量及厚度)和内在质量指标(二苯乙烯苷含量),综合计算其质量常数及百分质量常数,通过百分质量常数进行首乌藤饮片的等级划分。结果:16批首乌藤饮片质量常数处于0.054~0.417,百分质量常数12.98~100.00。将16批饮片划分为3个等级,质量常数≥0.334为一等饮片,0.209≤质量常数<0.334为二等饮片,质量常数<0.209为三等饮片。结论:基于质量常数建立的等级评价方法能够克服传统饮片评价方法的不足,可科学、客观、简便的对首乌藤饮片进行等级划分。该研究丰富了首乌藤饮片现代化等级评价的基础数据,同时可为现阶段其他饮片的等级评价和市场流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基于甘草饮片复合质量常数结合色度指标的等级评价标准。方法通过考察甘草饮片外观、浸出物、含量等指标,构建复合质量常数,与色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将复合质量常数等级划分简化为色度等级划分。结果根据复合质量常数结果,将甘草饮片划分为四等:一等≥12.93,二等12.93且≥11.39,三等11.39且≥7.01,等外7.01。参照复合质量常数等级,采用色度进行分等,把甘草饮片划分为四等:一等甘草饮片内芯b~*≥36.94,外皮a~*≥9.96;二等甘草饮片内芯b~*36.94且≥34.58,外皮a~*9.96且≥7.03;三等甘草饮片内芯b~*34.58且≥31.89,外皮a~*7.03且≥6.53;等外甘草饮片内芯b~*31.89,外皮a~*6.53。结论构建了甘草饮片等级标准,为现阶段甘草饮片的等级评价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结合外观性状和内在质量,建立白术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方法 对收集到的白术药材进行外观性状和内在质量指标的测定。应用SPSS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结合市场分等的实际情况,制定白术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结果 通过对白术的性状与质量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白术长度和底部直径、单个重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个重量与长度和底部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白术内酯Ⅰ、Ⅱ、Ⅲ及其总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以外观性状指标中的单个重量、长度及内在质量指标中的白术内酯总量作为白术内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市场实际情况,制定白术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标准。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白术药材等级标准可作为市场商品规格的划分依据,为市场商品的流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远志药材为对象,建立一种基于SPSS统计分析的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制方法。方法:采用SPSS 17.0对药材市场中商品远志药材的外观性状数据作散点图、频率分布直方图,研究远志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指标选择与限度设定,进而修订现有84版远志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上述所修订的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指标与限度进行验证。结果:目前各个药材市场中商品远志药材的规格等级划分较混乱,各药材市场对远志筒药材等级划分的认知上存在一定分歧;"直径"和"抽心率"是划分远志筒不同等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制中,等级划分各指标的选择与限度的设定要切合药材市场流通现状并发挥良好地规范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崔丹丹  曾令杰  黄嘉玲  冯晓云  张晓元  冯凯 《中草药》2019,50(13):3200-3206
目的结合性状指标和内在质量指标对穿心莲进行质量等级评价,建立等级评价模型,为穿心莲及其他中药材等级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收不同批次的穿心莲药材样品,测量和描述穿心莲药材的性状,采用数量分类学的方法对其评价指标进行编码,以HPLC法测定药材的4个二萜内酯类成分的含量,将编码后的性状指标和4个内酯的总量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做相关性分析,初步筛选出13个评价指标,应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对这13个指标进行分析,划分等级;并以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对所划分的等级进行判别分析;最后,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建立穿心莲药材等级的预测模型。结果根据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可以将穿心莲药材划分为3个等级,PLS-DA分析表明该等级划分合理;PLS回归分析所建立的穿心莲质量等级的预测模型为药材等级(Y)=3.761-0.020×叶含量-0.388×穿心莲内酯含量-1.117×新穿心莲内酯含量-0.274×去氧穿心莲内酯含量-0.287×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0.302×4个内酯总量-0.104×醇溶性浸出物含量-0.015×茎颜色-0.0084×叶颜色-0.003×茎基部直径+0.020×分枝数+0.137×茎上部直径+0.011×株高,若Y在0.7~1.3,则预测穿心莲药材为一等品;若Y在1.7~2.3,则为二等品;若Y在2.7~3.3则为合格品。结论主成分聚类分析法结合PLS回归建立的穿心莲等级快速评价模型评价效果较为理想,可作为穿心莲药材质量等级的快速评价模型,为穿心莲及其他中药材质量等级评价及其等级标准的制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是一种将外观形态指标与内在含量指标相结合的中药材及饮片等级划分方法。该文将采用该方法进行栀子等级评价研究。通过测量14批不同栀子的形态指标及含量指标,建立果实类饮片的质量常数计算方法,形成等级评价标准。同时通过考察不同等级栀子样品对LPS诱导的RAW264. 7细胞NO抑制作用,考察饮片质量等级与药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所收集的栀子饮片质量常数范围为1. 46~4. 42;若以百分质量常数≥80%为一等饮片,50%~80%为二等饮片,剩余为三等饮片,则一等栀子饮片质量常数≥3. 54,二等栀子饮片质量常数应为2. 21~3. 54,三等栀子饮片质量常数2. 21。药效结果显示,药效强度与等级正相关,证明了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该文采用质量常数评价方法对天麻饮片进行等级评价。对所收集的15批天麻饮片进行外观形态指标测量,并以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B,E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将传统分级标准与现代质控指标相结合,进行质量常数计算,对该饮片进行等级划分。结果显示15批天麻饮片质量常数范围为143. 3~1 027. 3;若将百分质量常数≥80%的饮片视为一等饮片,50%~80%为二等饮片,剩余为三等饮片,则一级天麻饮片质量常数≥二等饮片,二级天麻饮片质量常数为513. 0~821. 0,三级天麻饮片质量常数513. 0。该工作在质量常数等级划分方法的研究基础上,结合饮片的自然形态及切制特点,建立了适用于顺刀片饮片质量常数等级划分模型,使该方法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个性化"。将该模型方法应用于天麻饮片的等级划分中,阐述其具体分级方式,进一步丰富了天麻饮片等级评价的研究数据,为天麻饮片等级评价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同时将质量常数等级划分方法进一步应用、推广,以证明该方法的合理性、科学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陈洁  殷莉丽  何金晓  敬勇  李敏 《中草药》2020,51(23):6112-6118
郁金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是评价郁金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实现药材“按质论价”的基础,对规范郁金市场交易以及保障郁金临床疗效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郁金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历史沿革进行本草考证,并对其标准现状进行梳理,同时走访调查郁金市场现状以及产地现状。本草整理发现,传统上主要以产地指标与形状、颜色等性状指标来划分郁金规格等级及评价药材质量优劣;《76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和《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225种)》中主要以传统性状指标对郁金进行等级划分,分级指标单一;郁金目前处于市场自发分级状态,市场等级划分不统一;产地郁金均以统货销往各大药材市场和药厂,产地无分级。因此,基于本次规格等级考证与调查结果,提出完善与提升郁金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以促进药材优质优价交易体系的形成,同时为郁金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及其饮片的等级划分一直以来都是行业内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追求产量和短期效益的情况下,传统等级评价方法已经难以适用于如今饮片质量现状。枳实是江西道地药材,应用广泛,但市面上枳实质量层次不齐。该文采用质量常数方法评价枳实质量等级,建立枳实饮片等级评价标准,为枳实饮片"优质优价"奠定基础。从市场上收集16批枳实饮片,按照中药饮片质量常数方法划分饮片等级。所收集饮片分为半球形和片形2种类型,根据不同片形分别划分等级。半球形枳实一等饮片质量常数≥1. 11,二等饮片质量常数为1. 11且≥0. 69,三等饮片质量常数0. 69;片型枳实:一等饮片质量常数≥0. 024,二等饮片质量常数应为0. 024且≥0. 015,三等饮片质量常数0. 015。该文结果表明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能客观的划分枳实饮片等级,为规范市场行为提供了依据,同时为球形或片形饮片的等级划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质量常数评价方法划分黄柏饮片等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质量常数评价方法是一种基于传统又优于传统的综合性中药饮片等级评价方法,该文基于质量常数评价方法建立了黄柏饮片等级划分的模式。研究结果显示15批不同质量的黄柏饮片其相对质量常数范围为0.41~0.96。如果把黄柏饮片划分成3等级,则:一级黄柏饮片相对质量常数≥0.77;二级黄柏饮片相对质量常数0.77且≥0.48;三级黄柏饮片相对质量常数0.48。该研究表明,质量常数评价方法能够科学、合理、客观、准确的划分黄柏饮片等级,同时为皮类药材或饮片的等级划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药质量常数应用于中药饮片等级评价的文献报道日渐增多,中药质量常数综合、量化的优势尤为突出,中药质量常数评价成为饮片等级划分的一种新方法、新模式,学术界认可度较高。该文为确定中药质量常数建立牡丹皮饮片等级评价方法。从饮片企业收集15批牡丹皮饮片,分别测定外观性状指标和内在质量指标,计算其中药质量常数,并划分等级。得出牡丹皮饮片质量常数0. 016~0. 060,百分质量常数27. 4~100. 0。若把牡丹皮饮片划分成3等级,则:一等牡丹皮饮片质量常数≥0. 048,或百分质量常数≥80. 0%;二等牡丹皮饮片质量常数0. 048且≥0. 030,或百分质量常数80. 0%且≥50%;三等牡丹皮饮片质量常数0. 030,或百分质量常数50. 0%。该研究表明中药质量常数方法能客观地划分牡丹皮饮片等级,为其等级标准制定提供参考。通过结果也印证了牡丹皮饮片传统质量评价与质量常数评价具有一致性,并阐述了百分质量常数内涵。同时,建议尽快成立第三方中药饮片等级评价机构,统一饮片等级术语和为市场中药饮片企业提供等级制定服务。  相似文献   

18.
西洋参商品规格等级市场调查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7,(8)
目的:对国内外市场上西洋参商品进行调查,明确西洋参药材的规格等级现状。方法:通过调查美国、加拿大、广州清平、安徽亳州药材市场及黑龙江、吉林、山东和北京产地的西洋参,归纳整理目前市场上西洋参药材的规格等级情况。结果:调研发现西洋参的规格等级没有统一规范,市场上主要依据生境(野生或栽培)、加工方法、产地、外观性状等划分规格,根据单支重量等划分等级。目前市场上西洋参商品的规格等级划分标准与药材内在品质关联性不大。结论:建议根据体现西洋参内在质量的药用物质基础化学成分或化学成分群结合感官指标并以标准在市场上具有可操作性为原则来指导制定西洋参商品规格和等级划分标准。该文可为西洋参鉴别、质量评价与市场销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人参药材等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人参药材的性状与主要化学成分指标进行分析,探索人参药材性状与成分指标间的关联性,建立新的人参等级评价标准,为人参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更加全面而科学的依据。方法:对48批人参样品的外观性状特征进行量化测量,测定9种人参皂苷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将内外指标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合理划分人参药材等级并构建等级评价标准。结果:一等人参药材:主根直径1.72 cm,芦头长度2.61 cm,单支参重14.15 g,人参皂苷Rb_1质量分数0.612 1%,人参皂苷Re质量分数0.385 8%,人参皂苷Rg_1质量分数0.320 8%,无破疤、杂质、虫蛀、霉变。二等人参药材:主根直径为1.55~1.72 cm,芦头长度1.74~2.61 cm,单支参重10.24~14.15 g,人参皂苷Rb_1质量分数0.496 8%~0.612 1%,人参皂苷Re质量分数0.323 3%~0.385 8%,人参皂苷Rg_1质量分数0.263 6%~0.320 8%,无破疤、杂质、虫蛀、霉变。三等人参药材:主根直径为1.29~1.55 cm,芦头长度1.34~1.74 cm,单支参重6.90~10.24 g,人参皂苷Rb_1质量分数0.389 5%~0.496 8%,人参皂苷Re质量分数0.235 2%~0.323 3%,人参皂苷Rg_1质量分数0.217 1%~0.263 6%,无杂质、虫蛀、霉变。四等人参药材:主根直径为1.29 cm,芦头长度1.34 cm,单支参重6.90 g,人参皂苷Rb_1质量分数0.389 5%,人参皂苷Re质量分数0.235 2%,人参皂苷Rg_1质量分数0.217 1%,无杂质、虫蛀、霉变。结论:以主根直径、芦头长度、单支参重为人参药材等级标准划分的外观指标,以人参皂苷Rg,Re,Rb_1的含量作为药材内在质量评价指标。制定人参商品规格分为4级,综合了外观和内在指标,具有科学性、全面性的特点,可作为人参药材等级标准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基于何首乌药材性状等级的内在指标划分标准。方法:基于何首乌药材传统的性状等级划分,通过对内在指标相关性研究确定用于等级划分的内在指标,并基于内在指标情况进行聚类分析,确定何首乌药材内在指标等级划分标准。结果:确定用于何首乌药材等级划分的内在指标包括反式二苯乙烯苷、总蒽醌,同时对结合蒽醌及顺式二苯乙烯苷进行限度规定,其中统货中反式二苯乙烯苷不得低于1.0%,总蒽醌不得少于0.15%,选货中反式二苯乙烯苷不得低于3.0%,总蒽醌不得少于0.30%;统货与选货的顺式二苯乙烯苷不得高于0.10%,结合蒽醌限度不得少于0.10%。结论:研究制定的何首乌药材内在指标等级划分标准能够反映现行何首乌药材商品等级情况,可客观评价何首乌药材等级差异,可作为现行仅依靠外观性状市场商品等级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