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材》2017,(11)
冬虫夏草作为我国名贵中药材之一,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和重要的药用价值,国内一般认为其首载于《本草从新》。笔者通过查阅冬虫夏草相关内容的书籍以及文献资料,对冬虫夏草的药用历史和始载本草、现代服用方法进行探讨,为冬虫夏草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冬虫夏草始载本草应为《本草备要》而非《本草从新》,且冬虫夏草的药用历史源远流长,服用方法多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药用植物鸡冠花的基原、入药部位、功效及主治及性味归经等进行本草考证。方法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及现代研究的文献。结果厘清了鸡冠花的药用历史。结论古代文献对鸡冠花的描述与今之植物志的描述相符;鸡冠子与青葙子的混淆始于《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并非今之独有;鸡冠花种子入药首载于唐代《本草拾遗》,鸡冠花入药首载于宋代《太平圣惠方》,鸡冠花苗入药首载于明代《本草纲目》,鸡冠花根入药首载于明代《普济方》;最早明确记载白、红鸡冠花入药的分别是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和《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白、红鸡冠花的功效和主治不同,并无优劣之分;鸡冠花的性味归经在历代的本草记载中不一致,有待于临床应用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罗汉果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汉果是葫芦科植物罗汉果Momordica grosvenori Swingle的干燥果实,别称拉汗果、长寿果,原野生于广西山区,在贵州、江西、广东、海南等山区也有少量发现。罗汉果最早入药的文字记载见于《重修临桂县志》,该志记有:"罗汉果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黄蜀葵的本草学,介绍了中国传统药物黄蜀葵的本草记载及造成黄蜀葵不同名称的原因。通过对原植物的考证证实,见载于历代本草著作中的黄蜀葵即为现在临床所用的黄蜀葵,指出了《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将其花基数定为6之误。本文对黄蜀葵的植物分类学、药用部位及采收贮存等方面的本草记载也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山茱萸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茱萸是一种名贵的木本药用植物,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及悠久的历史。对山茱萸的品种、产地、药用部位及加工炮制、性味功能、配伍主治等方面进行一些本草考证,以求古为今用,为该药的现代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一、品种考《吴普本草》记载:“叶如梅有刺毛,二月华如杏,四月实如酸枣赤,五月采实。”《名医别录》记载:“九月十月采实。”《本草经集注》记载:山茱萸“出近道诸山中。大树。子初熟未干;赤色,如胡颓子,亦可啖。”《图经本草》记载:“木高丈  相似文献   

6.
银州柴胡的原植物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龙 《中药材》1994,17(9):40-42
本文对古本草记载的银州柴胡原植物进行了考证,认为《雷公炮炙论》、《本草图经》记载的银州柴胡是伞形科植物红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本草别说》、《本草纲目》、《本草原始》等文献记载的银州柴胡应是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 lanceolata Bge.。此外,本文还对伞形科植物银州柴胡B. yinchowense Shan et Y. Li, 非古本草记载的银州柴胡,以及银柴胡在古代作柴胡药用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7.
吕晓雪  王育林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7):3303-3305
《说文解字》中包含大量药名,后世注家对这些药名进行了训释,但在某些药物的名实关系方面存在分歧。该研究对存有较大分歧的"藋"、"芨"、"荲"、"蓨"、"苖"等药名进行考证。主要利用《说文解字》、《尔雅》、《广雅》等辞书与注家旧注,结合本草文献,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将训诂专书中包含的本草学内容与本草文献的记载进行比对,梳理药物的名实关系,理清词义,说明药用功效。同时发掘训诂专书中所含本草学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药典》2005版记载为标准,结合《中华本草》和《中药大辞典》,从药物功效和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两方面对当归属药物进行文献研究;依据临床应用特点,分类讨论当归属内药物的止痛作用及其机制,并从药物亲缘学角度阐明其止痛作用的异同,为临床合理使用药物、寻找新的药用资源和成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7,(10)
查阅本草文献和相关中医文献,从植物形态描述、药图、产地、药用历史等方面对中药狼毒进行了考证。认为《本草图经》中文字描述的狼毒同药图绘制的石州狼毒为两个不同品种;从西汉到唐代,甘肃大戟为药用狼毒的基原;从宋代开始,瑞香狼毒作为本草记载的主流品种,但甘肃大戟作为狼毒在医疗实践中一直存在。而狼毒大戟在近代前的本草文献中没有作为药用狼毒出现。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考证,认定古代本草记载的传统药用正品预知子为葫芦科植物王瓜的种子;而《中国药典》1990年版记载的预知子(木通果实)则为古代本草记载的燕覆子。至于古代本草记载的王瓜一药,主要品种来源应为葫芦科植物赤或南赤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本草考证,研究蟾蜕与本草记载的蟾蜍其它各药用部位的关系。方法通过考察古今本草文献记载,比较蟾蜕和本草记载的蟾蜍其它各药用部位的来源、采集和使用情况。结果经考证,蟾蜕与本草记载中蟾蜍其它各药用部位的描述均不符合。结论蟾蜕应为药用动物蟾蜍的一个新的药用部位。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中记载了大量药名,为研究药学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在后世流传过程中,不免产生讹误,故造成历代学者在某些药名的名实关系方面上发生分歧。该研究对存有较大分歧的"樗""■""檴""桦"等药名进行考证。主要利用《说文解字》《尔雅》《玉篇》等历代辞书与注家旧注,结合本草文献,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将训诂专书中包含的本草学内容与本草文献的记载进行比对,梳理药物的名实关系,理清词义,说明药用功效。同时发掘训诂专书中所含本草学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本草考证,研究蟾蜕与本草记载的蟾蜍其它各药用部位的关系.方法 通过考察古今本草文献记载,比较蟾蜕和本草记载的蟾蜍其它各药用部位的来源、采集和使用情况.结果 经考证,蟾蜕与本草记载中蟾蜍其它各药用部位的描述均不符合.结论 蟾蜕应为药用动物蟾蜍的一个新的药用部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历代本草著作中有关茶叶药用的记载进行系统的查阅,对茶叶药用的历史作一初步考察,以期为其研究开展提供本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药苦丁茶的研究开发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 ,对中药苦丁茶的研究和开发逐渐成为热点。目前已经在市场上销售的苦丁茶品种已经超过 10种 ,大都是作为茶叶上市 ,也有作为保健品开发的。以下对苦丁茶的研究开发近况及有关问题综述如下。1 有关苦丁茶的古代文献记载苦丁茶是我国南部和西南部民间一种常用的药用植物 ,民间使用历史悠久 ,而历代本草记载不多 ,且较为混乱。以苦丁茶作为药名 ,最早见于本草书籍的是《本草逢源》 ,该书记载苦丁茶有“止痢”功能。其后 ,在《医林篡要》、《本草纲目拾遗》、《本草求新》、《本草求原》以及《中国医学大辞典》等上均有记载 ,但药用名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历代本草及有关资料记载,对射干一药作了考证。结果发现《唐本草》至宋《图经》所述为今《国家药典》收载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DC,药用根黄有臼。除此以外,其它各历史时期,有关本草都把射干形象地喻为草姜、蛮姜、高良姜、鸟头,此物亦与鸢头吻合,即应是今天鸢尾Isis tectorum Maxim,之根茎,也就是现在四川等地所用的“川射干”。  相似文献   

17.
1 药用部位的选择和认定古代药物学家根据药物不同部位的作用 ,选择药物的入药部位 ,非药用部位则予以剔出 ,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①去皮论 药物去皮 ,记载很早。如 :肉桂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 ,有“去粗皮”的炮制要求。“去粗皮”目的在于去掉药效差的部分。汉代《金匮玉函经》中大黄、附子、杏仁、巴豆等药物也需去皮 ,以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②去心论 所谓“心” ,泛指根、皮类药物的木质部或果实的胚芽而言。如巴豆 ,在《类证活人书》中记载 :“去心皮膜” ,以降低其毒副作用 ,正如《握灵本草》所云 :“巴豆不去心作呕”。丹皮去心 …  相似文献   

18.
福建白花蛇舌草的品种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省的白花蛇舌草,民间常叫蛇总管、蛇舌癀、金石榴、杉刺癀等.远在清朝末年,就开始从厦门、汕头大量出口到东南亚一带作为药用.近代对于白花蛇舌草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成为常用中草药.在历史诸家本草中均未见过记载,仅在《潮州志·物产志》记载:“茎叶榨汁饮服治盲肠炎有特效,又可治一切肠病”.《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和《福建药物志》中记载:对恶性肿瘤、阑尾炎、肺炎、肝炎、肺炎咳嗽、扁桃腺炎、喉炎、痢疾、尿道炎、急性肾盂肾炎、盆腔炎和毒  相似文献   

19.
马钱子,又名番木鳖。属马钱子科植物,药用其成熟种子。其主要成份为番木鳖硷(士的宁)和马钱子硷。性味苦寒、归胃、肝二经。其功效为散血热,散结,活络,止痛。内服必须经过严格炮制。常用内服量为0.3~0.6克(一日量)。马钱子应用于临床,首见于《本草纲目》。李时珍谓:“治一百二十种病,每症各有汤引”。可见早在明朝,马钱子已广泛地用来治疗各种疾患了。明以后,诸家本草对马钱子的功效和应用均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如《本草汇言》、《本草原始》、《本草通玄》、《本草备要》、《本草从新》、《医学衷中参西录》等  相似文献   

20.
土茯苓为常用中药,具有一千五百多年的药用历史,现收载于《中国药典》,然而古本草中有关土茯苓的记载存在着同物异名、同名异物及名称混淆的现象.从名称、基原、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等方面,对历代本草典籍中有关土茯苓的记载情况进行了梳理考证,为其临床使用和开发提供依据.考证结果表明,现代所用土茯苓的基原植物最早以"禹余粮"之名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