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中医学“消渴目病”范畴,是消渴病变证,消渴病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病机,与上、中、下三焦脏腑均有关联,尤以肾为关键。初起由于肾阴虚累及三焦脏腑,病久阴损及阳,则见阴阳俱虚。肾与三焦相通,目居高位,眼部气、血、津液的正常代谢需要肾与三焦脏腑的相互协调。肾化元气助三焦气化,肾主水液,协同三焦决渎。肾阳蒸腾使气、血、津液经三焦流注周身,肾与三焦功能正常,气、血、津液生之有源,布之有向,行之有道,运行流畅,目有所养。反之,肾之阴阳失调必会影响三焦功能,使眼部气、血、津液代谢障碍,出现气虚、血瘀、水停,导致消渴目病的发生。因此确立以“滋阴补肾、疏利三焦”为消渴目病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临床多运用脏腑辨证及六经辨证论治2型糖尿病(T2DM)。倪青教授依据中医四诊信息,认为T2DM辨证属湿热证者病位在三焦,可采用《温病条辨》之三焦气化理论作为其辨治依据,三焦气化辨证方法融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以及卫气营血辨证于一体,治疗用药应升降通施,以调畅气机,恢复脏腑气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气化或三焦气化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功能及人生气化以三焦为纲等基础上,从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是老年期痴呆的基础,脏腑经络阴阳气血津液病机是建立在人生阶段气化规律病机之上的,以及脏腑虚损、气血津液失常和痰饮水浊邪实归属于三焦气化失司等方面,阐发了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是老年期痴呆的基本病机,提出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是"衰老"病机之长,统帅着目前流行的先天说、后天说、脏腑虚损说、精气神虚损说、阴阳失调说、气虚血瘀说、津液不足说、邪实说、气运失常说等诸多衰老之说。  相似文献   

4.
<正> 一、气血津液辨证的适用范围和临床意义是什么? 气血津液辨证,主要适用于内伤杂病,它与脏腑辨证密切相关,相互补充。因为人体的气、血、津、液在生理上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气的生成、来源和输布均不能脱离脏腑。如气来源于脾肾,出入升降治节于肺,升发疏泄于肝,帅血贯脉而周行于心;血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发于肺,施泄于肾,灌溉一身无处不及;津液来源于水谷,转输于脾,宣降通调于肺,气化于肾,借三焦之道通达周身。所以脏腑一旦受病,就会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出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而气血津液的病变,也必然要影响到某些脏腑。因此气血津液的病变,是不能  相似文献   

5.
关于水肿的病机理论《内经》已有记载,认为水肿的发生与脏腑的气化功能及血液运行有密切关系,为后世水肿的辨证施治奠定了理论基础。一、气化失司与水肿水液代谢离不开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的气化功能,气化失司、水液停留为水肿。对此,《内经》在生理、病理及治疗方面已有论述,如“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肾者水脏,主津液”,说明人体饮食精微生化输布的概要过程。水液经胃的受纳腐熟,水精布散输送  相似文献   

6.
干眼属中医"白涩症""干涩昏花症""神水将枯""燥症"等范畴。本文从三焦理论着眼,查阅文献并总结三焦功能失调对干眼的影响,归纳出三焦气化失司是干眼气血津液亏虚的根本原因。认为干眼的发生,就三焦的生理功能而言,归因于三焦"主水道,主诸气"的功能失调;就三焦的结构而言,主要责之上焦肺、中焦脾、下焦肝肾。病在上焦,治以清华灵空;病在中焦,治以脾胃之体用各适其性;病在下焦,治疗重在培本,兼顾疏肝。干眼的治疗,不能拘泥于某一脏腑,应整体调理三焦、统筹兼顾脏腑气血津液,肺、脾、胃、肝、肾各司其职,气血津液才能循化有道,目珠得润。  相似文献   

7.
蒋峰  陈仁寿 《四川中医》2006,24(11):33-34
《内经》中的升降理论体现在中医理论中阴阳、五行、脏腑、血和津液各个方面,有正常和异常升降之不同,认识它对正确掌握中医生理病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脾瘅的发生与五脏不能正常发挥生理功能有关,三焦气化功能统领五脏六腑,脾瘅发生之本为三焦气化功能失常。三焦气化功能包含心、肺、脾、胃、肝、肾等的生理功能,单个脏腑或两个及以上脏腑生理功能失调均可致脾瘅的发生。"三焦通,则左右内外上下皆通也。"脾瘅的论治应以改善三焦气化功能为主。若病因为心火亢盛,耗伤阴津,治疗应清心泻火,养阴生津;若病因为心阳气虚,血脉瘀阻,治疗应益气温阳,活血化瘀;若病因为脾失健运,则应根据不同阶段采取健脾运气、清热利湿、润燥养阴等治法。若病因为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治疗应疏肝解郁,益气养阴。通过调节三焦气化功能,使五脏和,气血顺,津液布,通过调节各脏腑之异常使三焦气化功能正常,则脾瘅可愈。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梳理中医古今重要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对三焦生理、病理等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思考和探索,认为三焦是体内水、火、气、血、谷运行的通道,是联系内外、沟通表里、维持升降、平衡阴阳、调和寒热、调节虚实的关键,是全身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精等的枢纽,是生命之枢,病变主要以肺—脾—肾三焦水液气化系统和心—肝—肾三焦相火系统失常为主,治疗以畅达三焦,和解少阳,通利枢机为要,代表方为三仁汤和小柴胡汤。并从"生物管道"理论角度认识三焦,认为管道不通是三焦病变的核心病机,从而达到更好地认识和诊治三焦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理论为基础,从形气学说角度论述三焦的生理特性与功能,认为三焦沟通人体之表里阴阳,其功能涉及元气生化、气机升降、水谷运化、营卫终始、血液生成等多方面,是脏腑完成各项功能不可或缺的枢纽,是中医理论中荣卫、气血、津液、表里、阴阳关系的高度概括。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元气的特性与作用,对振腹疗法的作用原理进行探讨,总结出了临床基于八纲、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的三焦整体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11.
肾虚衰老学说是中医衰老较为经典的学说,重点强调了肾虚在衰老过程中的核心和关键作用,是单一、静态的病机论。而基于中医整体观的三焦气化失司-衰老学说,是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础,提出三焦气化失司是衰老的根本机制和众多老年病的关键病机,涵盖了衰老的全部病理机制,是对衰老的全新诠释,目前已形成完整的理法术效体系。它不仅完善了肾虚衰老学说,且从整体上论述衰老的病机,将人体的阴阳、气血、津液、脏腑通过三焦气化联系起来,是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正>脾胃升清降浊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肺。""天有阴阳交泰,人有升降出入。脾胃为中土,是五脏之气和全身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功能正常,是以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气血津液敷布周身,人体则阴平阳秘,生命安合。"《内经》把脾胃等脏器看成生理活动的同一系统,具有升清降浊的作用。脾主升是为了胃降,胃之降是为了脾之升,升降协调是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升降学说贯穿于祖国医学的各个学科领域中.后世的温病学科也同样具体运用了这一学说.一、升降学说之简述升降学说源于《内经》的气机升降理论.  相似文献   

14.
先秦气一元论思想深深地渗透于《内经》的理论体系中,其气机升降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1.以天人相应之理,阐明阴阳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2通过分析精、气、血、津液的代谢机理,论证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为生化之机。  相似文献   

15.
营卫及其气化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后世医家的理论与临床实践 ,对《内经》营卫的性质及其气化的相关问题作了探讨。认为营卫皆属于阳气 ,营阴卫阳乃是气之分阴阳 ;对营卫的循行位置 ,功能以及“营行脉中” ,“卫行脉外”作了阐述。营卫二气相辅相成 ,相互配合 ,共同调节着全身脏腑气血津液阴阳的平衡。全身络脉、腠理玄府是营卫气化的场所。营卫气化是气血津液输布、转化、排泄代谢的最直接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6.
三焦为全身水液、气机升降出入之通道,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湿邪黏滞,内外相合留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影响三焦气化及运行气血津液的功能。从三焦的角度来探讨湿温病是如何宣通一身之气机,从而达到通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调肝治百病探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肝为气化之发始,肝握气血之枢机,肝乃升降之根本,肝兼阴阳之体用,肝合刚柔之德性。故调肝可以宣气化,调肝可以畅气血,调肝可以理升降,调肝可以和阴阳,调肝可以调脏腑。因而调肝可以治百病。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肝脾功能的失常与其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肝失疏泄、肝郁气滞、中焦脾胃不和而致的肝脾不和是其重要病机之一,在脏腑失和基础上,气血不和、阴阳不和又产生各种病理产物。四逆散是《伤寒论》经方,为调和肝脾祖方,其药性药效、升降配伍之精妙皆在于“和”。基于消渴肝脾不和的病机,结合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四逆散可发挥和肝脾、和气血、和阴阳的作用,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注重病证结合,活变活用以达到治疗疾病、预防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徐爱华 《光明中医》2011,26(6):1233-1234
脾胃升清降浊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归于肺。""天有阴阳交泰,人有升降出入。脾胃为中土,是五脏之气和全身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功能正常,是以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气血津液敷布周身,人体则阴平阳秘,生命安合。"《内经》把脾胃等脏器看成生理活动的同一系统,具有升清降浊的作用。脾主升,是为了胃和降;胃之降,是为了脾之升。  相似文献   

20.
肾性水肿与肺、脾、肾、三焦等有关,其中"以肾为本"。肺、脾、肾功能失调,三焦气化不利,可致水肿。治宜"去宛陈莝""开鬼门""洁净府""微动四极""温衣"及"缪刺其处"。同时,应饮食有节,起居有时,避免过度劳累,节制房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