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与染色体核型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自然流产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该地区51对夫妇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染色体异常分布情况,同时比较流产次数和染色体之间相关性。结果 51对102例受试者中,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染色体异常32例(31.37%),其中以多态变异比率最高,占染色体异常数的56.25%,占总数的17.65%,明显高于其他染色体异常率,且与其他变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和染色体异常核型中男10例(31.25%),女22例(68.75%);女性显著高于男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多态变异最常见,占56.25%;染色体多态性中以46XY(Y≥18)发生率最高,占33.33%,流产次数最高,占30.77%;RSA次数和染色体异常率中以流产3次异常率最高,占43.48%。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复发性流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复发性流产不仅和染色体结构有关,同时和染色体多态性变异也有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细胞遗传学分析染色体畸变与习惯性流产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细胞遗传学分析染色体畸变与习惯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 按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制备染色体法,采用胰酶-Giemsa氏法显带,每人镜下分析30个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结果2 58对自然流产夫妇中共检出染色体核型畀常者32例,占受检人数的6.2%。检出的32例异常核型中,平衡易位占首位,为56.25%。结论 染色体畸变是习惯性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女方高于男方,反复流产夫妇的染色体畸变以平衡易位为最多,而且在32例异常染色体中涉及最多的为13、14、22、15及9号染色体,可见D、G组染色体容易受累。  相似文献   

3.
一般人习惯地把婚后不孕归于女方,其实,在不孕夫妇中,因女方原因仅占60%左右,男方原因引起的不孕约占35%~40%,男女共同因素所致不孕的约占10%。我们说婚后不孕要先检查男方,是因为男性检查精液较为方便、容易,如检查精液正常,再对女方做系统检查为宜。男子的正常生殖作用靠两个因素,即正常生殖器官结构和良好的生理机能,才能把正常的健康精子输送到女性生殖道内,进行授精。若阴茎发育异常,不能完成性交;睾丸异常,多不能生精或成熟精子质量低劣,如无精子症、少精子症以及死精子症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受精怀孕。性染色体差异,最多见为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如克氏征,其染色体多为47XXY及46XY/47XXY嵌合型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在 复发性流产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 2019- 2022 年在本院生殖医学门诊就诊的生育检测指标完整的不孕症夫妇521对,其中男性年龄23~56岁。排除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因素,包括女性的年龄、体质指数、代谢性疾病、抗磷脂综合征、子宫及附件异常、剖宫产史、宫内肌瘤/宫颈锥切等手术史、男女外周血染色体异常、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史。根据流产情况分为复发性流产组(自然流产≥2次)、自然流产1次组和未流产组,应用GraphPad6.0统计软件进行Tukey多重比较各组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采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和比值比分析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对复发性流产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性流产组(42例)的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率[ (33.31+13.83)%]显著高于未流产组[( 26.85+15.38)%]和流产1次组[ (28.20+12.50)%,P<0.05]。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率与复发性流产呈显著正相关。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预测复发性流产的敏感性为45.24%.特异性为73.64%。阳性预测值(15.70%)、阴性预测值( 92.53%)、Youden指数(18.88%)及比值比(2.31)均高于高DNA可染色性(HDS)的阳性预测值( 10.64%)、阴性预测值(90.31%)、Youden 指数. ( 1.05%)及比值比(1.11)。结论在复发性流产患者的配偶中,精子核蛋白不成熟度显著升高,且其与复发性流产呈显著正相关。同时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可能是复发性流产的重要男性因素,其对临床中复发性流产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杜希燕 《护理研究》2012,26(23):2172-2173
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是指连续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发病率为妊娠总数的0.4%~0.8%[1].RSA病因复杂,包括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异常、生殖解剖异常、感染、自身免疫和环境因素等,还有40%~80%复发性自然流产原因不明,称为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大量研究表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主要与免疫因素有关.目前,对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病人实施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提高再次妊娠的成功率,对孕妇及婴儿无明显的副反应,预后安全、良好[2].治疗过程中实施正确、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对治疗效果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自然流产是指妊娠不到28周、胎儿体质量不足1 000 g而妊娠自行终止[1]。连续发生2次及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临床上定义为复发性流产。自然流产病因复杂,包括胚胎因素、母体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功能异常等。其中,50%~60%的自然流产与胚胎染色体异常相关,主要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拷贝数变异(CNVs)和嵌合体等[2-3]。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检测技术能够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染色体CNVs,  相似文献   

7.
正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指连续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其发生率约为5%[1]。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abortion),自然流产占全部妊娠的10%~15%,其中80%为早期流产[2]。RSA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全身性疾病、生殖器官异常,免疫功能异常及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虽然病因复杂,但近年来发现RSA中原因不明的自然流产80%以上都与免疫因素有关[3]。  相似文献   

8.
自然流产指妊娠住28周以前终止,胎儿体重低于1000g者。自然流产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者称为复发性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称为习惯性流产:约有70%于不满孕12周时流产,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十分复杂,包括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异常、生殖系统解剖异常、免疫因素、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流产常发生在同一妊娠月份,临床发病率为5%。RSA常见原因有遗传因素(如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异常(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等)、  相似文献   

10.
<正>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流产分为人工流产和自然流产,而连续2次及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称之为复发性流产[1]。复发性流产的发生率占育龄期妇女的1%[2],属常见的妇科疑难病症。复发性流产的发病原因不明,目前认为少数与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生殖道解剖异常、环境因素、感染因素等有关。近代生殖免疫研究表明,多数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是由于免疫功能异常引起[3],其中抗心磷脂抗体(ACA)的致病因素不可忽视。近年来,许多学者对ACA阳性复发性流产的中医治疗方案进行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有着复杂的危险因素,包括:染色体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男性特有因素、女性特有因素等,环境污染和一些未知因素同样能导致复发性流产。本文对复发性流产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生殖门诊的156对RSA夫妇的临床资料,具体见下表。本研究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28.3岁;130对夫妇的流产全部发生在小于3个月,占83.33%,20对全部大于等于3个月,占12.82%,其他(一对夫妇的多次流产中既有大于3个月者也有小于3个月者,流产月份居于2-5个月之间)者6例,占3.85%。  相似文献   

12.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一对夫妇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其发生率约为5%[1]。属中医学"滑胎"范畴,它是妊娠期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西医学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异常、内生殖器官解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不孕症50例的子宫输卵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育症是一种常见症侯,我国已婚夫妇中约有10%~15%不能生育,究其原因约1/3的病因在男方,2/3病因在女方。女性不孕症的病因主要包括生殖器官的先天发育异常、内分泌功能障碍、生殖器官的感染、免疫功能异常四个方面。本文对我区5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结果报  相似文献   

14.
纪梅芳  张岩 《实用医学杂志》1999,15(10):825-826
自然流产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是妇产科常见病,占妊娠总数的15%左右。其原因与遗传、免疫、生殖道畸形及内分泌紊乱等有关。60年代初有专家指出胎儿染色体异常是胚胎死亡的重要原因。综合国内外部分文献,其中流产儿染色体异常率为171%~636%,平均295%,表明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但一些自然流产的妇女对流产原因认识不足,盲目施行保胎措施,结果往往不能如愿,最后仍发生自然流产或分娩出畸形儿,酿成不良后果。所以分析自然流产的原因不仅可以为诊断治疗提供科学理论依据,而且对优生优育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对象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235-2236
回顾性分析高龄孕妇早期复发性流产原因。回顾2014年7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复发性流产高龄患者75例。所有患者于本次妊娠期间及非妊娠期间作盆腔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妊娠期检查、胚胎染色体检查。统计本组75例患者流产病因。观察组胚胎染色体异常者占66.67%(50/75)、内分泌异常占17.33%(13/75)、子宫异常占9.33%(7/75)、抗磷脂抗体(APA)阳性占4.00%(3/75)、其他占2.67%(2/75)。高龄孕妇早期复发性流产主要病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其次为内分泌异常、子宫异常、抗磷脂抗体阳性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夫妇染色体核型异常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4对复发性流产夫妇为研究对象,对其外周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复发性流产夫妇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55例,总检出率为11.3%。染色体核型异常女性88例,其染色体核型异常以平衡易位(34.4%)、罗伯逊易位(22.7%)和核苷酸多态性(29.5%)为主,其次为倒位(11.4%)和X染色体失活(2.3%)。男性染色体异常中核苷酸多态性为最主要类型(37.3%),其次为平衡易位(29.9%)、罗伯逊易位(12.5%)以及倒位(11.9%),Y染色体异常所占比例最小(4.5%)。男女受检者均存在明显易栓症相关基因、细胞因子基因、KIR基因、HLA基因的多态性。结论染色核型异常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为引起复发性流产的主要原因。临床上诊断治疗应以夫妇双方的染色体核型及核苷酸多态性检查为主,并可辅助绒毛活检、羊水穿刺以及胚胎遗产学检查,从而实现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采集262 例自然流产史夫妇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法制备G 显带染色体标本, 分析镜下核型.结果 262 例有自然流产史夫妇,检出20 例异常核型,异常核型比例为7.6%(20/262),无一例夫妇同时存在异常核型.检出染色体核型多态性15 例,发生率为5.7%(15/262).20 例异常核型中,男性染色体异常占检出异常核型总数的70%(14/20),高于女性的30%(6/20);常染色体异常比例与性染色体异常比例均为50%(10/20).常染色体异常:平衡易位5 例,倒位5 例; 性染色体异常:小Y 3 例,次缢痕增长4 例,倒位1 例,Turner 综合征1 例,Turner 综合征嵌合体1 例.常染色体多态性9 例,性染色体多态性6 例.结论 自然流产夫妇中,男性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于女性.核型异常主要类型为,常染色体及Y 染色体异常.此外,染色体多态性发生率较高.对于存在自然流产史的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有助于病因的分析与诊断,并为生育指导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少弱精症导致的功能性不育症是指夫妇有规律性生活1年以上,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由于男方精液因素造成女方无法自然受孕,经影像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据2012年欧洲泌尿协会不完全统计,有15%的夫妇在1年内不能受孕而寻求药物治疗,发展中的某些地区发病率甚至高达30%,而不能受孕的夫妇中至少50%存在男性精子异常的因素。虽然在1985~1995年这十年间我国正常男性精液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广州地区复发性自然流产(RSA)夫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RSA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对广州地区394对RSA夫妇外周血做淋巴细胞培养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394对RSA夫妇中,染色体异常41例,异常率为5.2%,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例(2.44%),平衡易位8例(19.51%),罗伯逊易位3例(7.32%),染色体倒位1例(2.44%),染色体多态变异28例(68.29%)。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反复流产的一个重要原因,RSA不仅与染色体结构异常相关,而且可能与染色体多态性变异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滕奔琦  范建辉  章钧  崔金晖  侯红瑛 《新医学》2011,42(11):723-726
目的:探讨绒毛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与初次自然流产及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根据104例早期自然流产孕妇的临床资料分为复发性自然流产组(57例)和初次自然流产组(47例).清宫时取绒毛组织,按常规技术方法制备绒毛细胞染色体,G显带后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复发性自然流产组染色体数目异常22例(39%),初次自然流产组染色体数目异常30例(67%).复发性自然流产组绒毛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率以及常染色体三体发生率均低于初次自然流产组(P均<0.05),两组X单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导致早期流产的主要原因.除细胞遗传学异常外,复发性自然流产的防治需积极寻找其他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