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和总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VIP)中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COP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医药治疗COPD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并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中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中中药用药规律。结果分析筛选出的主治COPD的方剂337首,对数据库的方剂进行分析,共涉及中药255味,确定了方中药物使用的频次,得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得到治疗COPD常用药物组合23个,常用药物规则11组,挖掘出15个新处方。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可对COPD方剂数据进行分析,明确近年来治疗COPD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PD)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治疗PD的方剂108首,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方剂管理"系统,进行关联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108首PD方剂共包括171种药物,使用频次≥20次的药物共17种,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白芍、天麻、熟地黄。108首PD方剂中药物四气以温、寒、平药物为主;五味以甘、苦、辛味药物出现频次较高;归肝经药物最多,其次是归肾、脾、心经。通过聚类分析得出7个潜在的新方。结论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发现中医药治疗PD以平肝息风、柔筋止颤药物居多,伍以活血、补阳、补阴药物等,与PD基本病机相符;揭示其用药规律得出7个新方,对中医药辨证治疗PD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研究分析韩祖成教授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1月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二科门诊第一诊断为眩晕的病人病历,纳入初诊处方136首。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眩晕用药数据库,分析用药规律。结果 对136首处方进行分析,共涉及中药100味,用药频次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葛根(111次)、川芎(111次)、茯苓(104次)、白术(100次)、合欢皮(97次)。四气中温性中药用药频次最高,占30.92%(675/2 183),其次是平、寒、凉;五味中甘味中药用药频次最高,占41.94%(1 413/3 369),其次是辛、苦、酸、涩、咸;归经主要以肝、脾、心为主,挖掘出核心组合8个、新方4首。结论 初步得出韩祖成教授治疗眩晕多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为治疗大法,同时对于长期眩晕导致病人情绪急躁者善用疏肝理气解郁药物,外感病人兼以解表,肝肾亏虚病人多兼以补益肝肾药物,标本兼治,内外兼顾,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治疗失眠症的含酸枣仁处方组方规律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9月30日门诊诊治的70例失眠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98个含酸枣仁的处方进行分析,将所有病人资料和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和挖掘用药规律,对比出现频次最高两组组方治疗的总有效率(将病人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均采用一种组方进行治疗)。结果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为酸枣仁,其次为茯苓、人参等,在治疗失眠的处方组合模式中,以酸枣仁+茯苓出现的频次最高,为138次;酸枣仁+人参次之,频次为120次;而后依次为茯苓+人参、酸枣仁+茯苓+人参、酸枣仁+甘草,酸枣仁+茯苓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7.1%)高于酸枣仁+人参组(91.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能有效分析和总结含酸枣仁治疗失眠处方的组方规律,在此次研究中,治疗失眠的首选方案为酸枣仁+茯苓处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马丙祥教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马丙祥教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121首处方进行分析,了解高频药物、常用药物组合、核心组合及新处方等。结果 121首方剂中使用频次≥40次药物17味;使用次数≥60次的药物组合40对;药物关联系数95%的药物组合39个;并挖掘出8个核心组合及4个新处方。结论马丙祥教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将外风与内风并重、疏肝与柔肝相结合、兼用补益之药并喜用质地轻清之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用药规律。方法利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数据库检索1994年—2016年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文献65篇,方剂87首。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87首方剂中138味中药,频次超过20次以上的药物共计25味。支持度为20,药对34个。结论具有温阳益气、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功效的药物是治疗慢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李时珍《本草纲目》治疗心系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本草纲目》中治疗心系疾病的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附方104首,药味121种,得到用药频次≥5次的药味18种,关联药对12对,核心药物16组,新方9个。结论李时珍治疗心系疾病,以从脾论治、形神兼顾、擅用重剂为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肝郁气滞型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顾自悦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病案,录入V2.5系统中,采用集成规则分析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顾自悦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的用药经验,对筛选出的失眠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各味中药的使用频次,药物间关联规则,并演化得到核心组合及新处方。结果顾自悦治疗失眠病案中采用单味中药频次前5位依次为首乌藤(88次)、煅牡蛎(72次)、酸枣仁(65次)、白芷(58次)、砂仁(42次)。通过熵层次聚类方法,挖掘出6个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的新处方,分别是:砂仁-生地黄-白芷;龙胆草-黄芩-竹茹-鸡血藤;菟丝子-土茯苓-益母草-牡丹皮;柏子仁-炙甘草-葛根-白芍-海螵蛸;决明子-远志-夏枯草-首乌藤-煅牡蛎;五味子-土茯苓-牡丹皮-益母草-当归-生地黄。结论 V2.5系统分析结果与专家临证用药特点基本吻合,V2.5系统可分析总结专家临证经验,为中医用药治疗失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管理系统(V2.5),挖掘卢秉久教授针对酒精性肝病的辨治经验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临床病例采集,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熵层析聚类分析等高级别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卢秉久教授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结果:共筛选出有效方剂100条,使用89种药品,累计使用频次为1231次。使用频次≥20的中药有15味,药性主要为凉性,药味主要为苦味,多归于脾、肝二经。使用频次在25次以上的核心药组共11组,20组可以用于新处方聚类的药物组合及新处方10首。结论:卢秉久教授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以健脾祛湿为主,对于兼证采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燥湿化痰等治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5)分析李秋恒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李秋恒门诊治疗胸痹心痛的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李秋恒治疗胸痹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11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4个、新处方7个。结论李秋恒教授治疗胸痹心痛以辛甘温通,益气活血立法,并注重调和营卫,疏肝和胃。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徐宗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19年10月徐宗佩教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出诊的处方152首,分析徐宗佩教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辨证处方用药规律。结果用药以苦味、辛味,温性、寒性药为主;药物中肝、脾、肺、心经用药频率较高;高频药物以降香、五灵脂、延胡索、丹参等活血药物为主;共得到6首新处方。结论徐宗佩教授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宗气理论指导心血管疾病的学术思想,治疗心血管疾病多以活血化瘀、豁痰止痛、理宗气、活心血、清心火、安心神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探究消渴胸痹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收集163例门诊消渴胸痹病人的中西医相关临床资料。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取提取数据源、症状排序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观察消渴胸痹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结果163例消渴胸痹病人中证素分布,气虚95例(58.28%),阴虚85例(52.15%);女性气滞证多于男性(P<0.05),男性痰湿证多于女性(P<0.05),超重及肥胖病人痰湿证比例高(P<0.05),病人早期以阴虚、气虚、气阴两虚证为主,中晚期血瘀比例增加。结论结合消渴胸痹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气阴两虚是消渴胸痹的基本病理基础,随着发病年龄的增大及病程的延长,气滞、血瘀、痰湿证增多。早期应以滋阴、益气、健脾为基础;中后期重视祛瘀、理气、祛湿。对不同发病人群应根据其发病特点因人制宜,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脂肪性肝病(简称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肝病。脂肪肝的危害正在逐步被医学界重视,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中医药在脂肪肝方面的优势已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为进一步提高脂肪肝的中医药疗效,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华南区中医肝病诊疗中心联盟理事长单位,牵头联合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肝病专家,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肝癖(脂肪性肝病)诊疗方案》为蓝本,结合脂肪肝的研究进展,更新、修订形成了《肝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疗方案》,为华南区肝癖的中医预防、辨证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张伦忠教授治疗中老年郁证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张伦忠教授治疗中老年郁证的门诊首诊处方122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其组方规律和用药经验。结果122首处方中得出12个核心组合和6个新处方。结论张伦忠教授治疗中老年郁证善于从阴阳角度辨焦虑与抑郁,重视肝、脾、肾三脏,治以疏肝解郁、顾护中焦、补肾填精,多以桑麻地黄汤为基础方临证加减,采用复方治疗,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中药治疗肺结核的用药规律,并探讨高频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医学网检索中文文献,检索词为“肺结核”“中药”;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外文文献,检索词为“tuberculos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检索时间限定为199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12篇(中文文献405篇,英文文献107篇),最终纳入363篇(中文文献352篇,英文11文献篇)。运用Rapidminer软件进行信息提取,探索中医治疗肺结核的核心中药、常用配伍组合,分析用药规律及药物联用情况。采用BATMAN-TCM数据库获取高频药物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DisGeNET数据库、治疗靶点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及GeneCards数据库预测和筛选核心中药治疗肺结核的作用靶点,并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匹配。采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生物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结果 中药治疗肺结核常用补虚药(663次),其次为活血化瘀药(403次)及清热药(325次),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物为甘草(122次),其次为当归(102次)、生地(99次)、白芍(74次)。配伍组合频次最高的两两药对是甘草-当归(70次),其次为甘草-生地(52次);3味药组合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甘草-当归-生地(37次),4味药组合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甘草-当归-生地-白芍(24次)。在生地、白芍配伍时当归也出现的概率为95.0%。筛选出甘草、当归、生地和白芍等4味高频次中药抗结核关键靶点基因92个,可能是通过癌症通路(14个基因)、白细胞跨内皮迁移(13个基因)、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10个基因)、ErbB信号通路(10个基因)等来发挥抗结核作用。结论 肺结核的治疗多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临床治疗可与甘草、当归、生地、白芍等药配伍使用;高频次药物甘草、当归、生地、白芍治疗肺结核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癌症通路、白细胞跨内皮迁移、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ErbB信号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中药治疗肺结核的用药规律,并探讨高频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医学网检索中文文献,检索词为“肺结核”“中药”;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外文文献,检索词为“tuberculos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检索时间限定为199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12篇(中文文献405篇,英文文献107篇),最终纳入363篇(中文文献352篇,英文11文献篇)。运用Rapidminer软件进行信息提取,探索中医治疗肺结核的核心中药、常用配伍组合,分析用药规律及药物联用情况。采用BATMAN-TCM数据库获取高频药物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DisGeNET数据库、治疗靶点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及GeneCards数据库预测和筛选核心中药治疗肺结核的作用靶点,并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匹配。采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生物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结果 中药治疗肺结核常用补虚药(663次),其次为活血化瘀药(403次)及清热药(325次),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物为甘草(122次),其次为当归(102次)、生地(99次)、白芍(74次)。配伍组合频次最高的两两药对是甘草-当归(70次),其次为甘草-生地(52次);3味药组合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甘草-当归-生地(37次),4味药组合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甘草-当归-生地-白芍(24次)。在生地、白芍配伍时当归也出现的概率为95.0%。筛选出甘草、当归、生地和白芍等4味高频次中药抗结核关键靶点基因92个,可能是通过癌症通路(14个基因)、白细胞跨内皮迁移(13个基因)、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10个基因)、ErbB信号通路(10个基因)等来发挥抗结核作用。结论 肺结核的治疗多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临床治疗可与甘草、当归、生地、白芍等药配伍使用;高频次药物甘草、当归、生地、白芍治疗肺结核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癌症通路、白细胞跨内皮迁移、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ErbB信号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