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宗友 《山东医药》2010,50(9):39-40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TIA继发脑梗死患者71例(A组),根据ABCD2评分法将患者分成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三组,观察1周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并比较高、中、低危组继发脑梗死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ES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另择脑梗死1周前无TIA者80例(B组),比较两组MES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结果ABCIY2评分法的曲线下面积(95%CI)为0.701。高、中、低危组之间的MES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评分标准是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是该评分的高低可能与缺血耐受无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ABCD3-I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TIA患者13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史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观察90 d内卒中发生率,对TIA后发生卒中风险进行ABCD2、ABCD3-I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TIA后早期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两种评分的预测价值。结果在纳入的136例TIA患者中,TIA后90 d内发生脑梗死19例(14.0%),无死亡及出血性卒中。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A发作持续时间≥60 min(OR=1.060,95%CI:1.012~1.112)是TIA后早期进展为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BCD2评分模型危险分层低、中、高危组90 d内卒中发生率分别为5.6%(4/72)、18.5%(10/54)、50.0%(5/10),ABCD3-I评分模型危险分层低、中、高危组90 d内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7.1%(6/84)、52.0%(13/25),ABCD3-I与ABCD2评分模型危险分层低、中、高危组90 d卒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D3-I评分AUC为0.839(95%CI:0.766~0.896),明显高于ABCD2 AUC的0.783(95%CI:0.704~0.849;P0.01)。结论 ABCD3-I评分法能有效预测TIA后早期卒中风险,其准确性优于ABCD2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BCD2评分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5 d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TIA患者224例。以住院15 d为观察终点,期间进展为完全性脑梗死患者75例为进展组,未进展为完全性脑梗死患者149例为未进展组。采用自行设计TIA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ABCD2评分系统对全部TIA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1)ABCD2评分系统中,有糖尿病史的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是无糖尿病者的2.585倍(OR=2.585,95%CI:1.457~4.588);随着TIA持续时间增加,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比例增加(χ~2=52.847,P=0.000);随着临床特征加重,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比例增加(χ~2=42.535,P=0.000)。(2)随着ABCD2评分的增加,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比例增加(χ~2=118.601,P=0.000);ABCD2评分危险分层与TIA患者预后的关系中,低危患者没有进展为脑梗死,中危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比例为22.5%,高危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比例为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600,P=0.000)。结论 ABCD2评分增加与TIA患者15 d内进展为脑梗死密切相关,ABCD2评分危险分层为中、高危TIA患者为临床重点干预人群。  相似文献   

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传统上是指由于缺血和缺氧,短暂的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不到24 h,不遗留任何神经功能缺损.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TIA有了新的认识.文章对MRI,特别是弥散加权成像在TIA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脑卒中的超级预警信号,约三分之一TIA患者继发为脑梗死,其中三分之二发生在7d内,因此早期对TI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显得尤其重要。Rothwell等于2005年提出一种基于患者年龄、血压、临床特征和症状的六分评分系统即ABCD评分,可以预测TIA后短期内脑卒中的发生。此后,许多学者对这个评分作了积极的改良加入了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62例TIA患者在发病3d内行常规MRI和DWI检查,观察DWI异常与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19例TIA患者在DWI有病灶,其中8例在常规MRI上未显示病灶,DWI异常者更多见于TIA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发作次数多、血管狭窄较重和有运动障碍的患者.结论 DWI比常规MRI更敏感而准确,在临床诊断的TIA中,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发作次数多、血管狭窄较重和有运动障碍是与DWI异常显著相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ABCD3-Ⅰ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IS)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TIA患者110例,根据TIA发作后7 d内结局分为7 d内IS组20例和7 d内无IS组90例,根据TIA发作后30 d内结局分为30 d内IS组31例和30 d内无IS组79例。ABCD3-Ⅰ评分低危患者15例,中危患者49例,高危患者46例。记录所有患者TIA发作时的ABCD3-Ⅰ评分及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比较不同等级ABCD3-Ⅰ评分患者IS发生率;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结果 ABCD3-Ⅰ评分低、中、高危患者7、30 d内I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7 d内IS组高血压、RI及ABCD3-Ⅰ评分明显高于7 d内无IS组,PSV、EDV明显低于7 d内无IS组(P<0.05,P<0.01)。30 d内IS组高血压、RI及ABCD3-Ⅰ评分明显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检查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5月鹤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TIA患者200例,根据7 d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各100例。采用CTA检测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2评分评估患者整体病情、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评价CTA检查、ABCD2评分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2评分及CTA检查狭窄阳性率、ABCD2评分阳性率均高于非梗死组〔(75.85±8.96)%比(26.78±3.18)%,(5.96±0.67)分比(2.54±0.35),88%比12%,86%比14%〕。ABCD2评分+CTA检查判断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00%、96.00%、95.50%、95.96%、95.05%,均高于CTA检查和ABCD2评分单独检查(P<0.05);CTA检查狭窄阳性和ABCD2评分阳性患者血清MMP-9水平分别高于阴性患者、TIMP1水平分别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 CTA检查联合ABCD2评分能够相对准确且灵敏地预测TIA后早期脑梗死的发生,同时可以反映患者炎性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早期脑梗死预测(ABCD)2评分对老年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预测价值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老年TIA患者,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层、中危层及高危层,同时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对比不同危险分组发病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同时于发病90 d时,分析ABCD2评分对老年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老年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因素,对比两组治疗前后ABCD2评分、血脂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随着危险分层的增加,老年TIA患者发病7 d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ABCD2评分评估老年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56(95%CI 0.918~0.994,P=0.000),截断值为4.0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BCD2≥4分、总胆固醇5.69 mmol/L及三酰甘油1.70 mmol/L是老年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因素;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ABCD2评分、血脂及凝血功能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ABCD2评分、血脂及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BCD2评分能够有效预测不同危险分层的老年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并且可以反映预后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临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MRI弥散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TIA患者发病72h内进行常规MRI的T1加权、T2加权、FLAIR和DWI检查,并对DWI阳性和阴性的两组病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41例患者DWI阳性者17例(占41%),表现与临床相关的局部高信号,其中皮层梗死5例,皮层下梗死12例,DWI阳性与TIA发作持续时间和高级皮层功能显著相关,与肢体的感觉障碍、血脂、TCD异常、心脏疾病、房颤等无相关性。结论 41%TIA的DWI可表现局部高信号提示新近发生的梗死灶,并与持续时间和皮层的高级功能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