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血不利则为水”乃《金匮要略》提出的著名论断,由此形成的“血水同治法”极大丰富了水肿病治疗。本文结合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特点,通过探讨“血不利则为水”的内涵及其病变过程中因“血不利”而致上肢肿胀的机理,认为活血利水法是防治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关键大法,具体应用中当结合益气行气、滋阴清热、疏肝健脾、化痰通络等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谭新华教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经验。谭老认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毒瘀内结,瘀血化水。治以益气活血为主,兼搜风通络,参以引经药直达病所;并强调需权衡虚实轻重主次,主张内服与外治相结合,方可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介绍谢长生教授辨治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临床经验。谢长生教授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理论,从津血同源出发,认为“血不利”乃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中间环节,皆因脾虚气少,血停生瘀,瘀血化水,泛溢肌表而发为肿胀。故以益气活血、利水消肿为治疗大法,诸法有:益气补虚,以脾为要;活血化瘀,去菀陈莝;调畅三焦,利水消肿;清解余毒,邪去正安。总之,重视补益脾气,达到气行血行,血行水行,肿胀自消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逐水散联合微波艾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例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女性患者,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逐水散联合微波艾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对照组用微波艾灸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水肿疗效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上肢淋巴水肿及中医证候方面,疗效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逐水散联合微波艾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肯定,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王青  杨玉莹  吴显文 《河南中医》2020,40(3):356-359
导致血不利的原因一是不足,即由于气、血、津、液等物质的缺乏致无源行血;一是不通,即水、湿、痰、饮、瘀、食积、火郁、内风、外伤等病理因素阻滞,致血行不畅。血瘀经脉之内,则水亦瘀积脉中,致脉络胀满,形成水肿。乳腺癌术后患者,金刃本已损伤血脉,术后的放疗、化疗又属祛邪之法,故机体元气受损,气虚无力行血,血运行不畅,导致患侧上肢水肿。故治疗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时,应当血水同治,即活血利水之法要贯穿始终。先病血而后病水者,可以活血化瘀为主,利水为辅;先病水后病血者,则以利水消肿为主,酌加活血养血之品。但需要注意的是:①临证时切不可拘泥于单纯的活血利水法,而忽视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BCRL)患者机体本身的状况。②临证勿忽视五脏与血、水的关系,以及肺、脾、肾、三焦与水肿的内在关系。③可多种方法联合运用,审证求因,标本同治。BCRL术后宜补气活血,通脉利水;术后兼化疗者可疏肝健脾、利水消肿;早期可在活血利水基础上,侧重利湿消肿,后期多湿聚为痰,治疗侧重化痰软坚。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尤建良教授通过分析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病因病机,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其治疗的临床特色主要可归纳为:(1)善治中焦,顾护脾胃;(2)审证求因,标本同治;(3)重视辅疗,心理疏导。临床收效明显。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胸腔积液在中医上属"悬饮"范畴,是饮证中"四饮"之一,"血不利则为水"语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原为经闭水肿而言,但综观临床认为此语实概血病致水之普遍机理,非独于女科也。现介绍基于"血不利则为水"这一理论治疗胸腔积液病案一则,丰富该理论应用,予临床以启迪。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医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以活血化瘀利水为法,然经临床实践验证发现,单纯应用活血化瘀利水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疗效多有局限。本文结合《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血不利则为水"的论述,立足气分、血分、水分三者的关系,探讨"血不利则为水"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发展过程中因"血不利"而致下肢肿胀的机理,并认为"血不利则为水"之治法精要,不仅在于"活血化瘀"更在于"温阳化气",借阳和以助融运。  相似文献   

9.
〔摘 要〕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临床常见并发症,常常伴随肢体疼痛、麻木,降低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杨舒瑾 主任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乳腺癌及其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病因病机,运用中药内服和中医外治法,疗效显著。总结杨 主任经验得出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肺脾肾虚、瘀血阻络化水。治疗上运用疏肝解郁、益肺健脾补肾、活血化瘀通络之法, 强调中药内服和中医外治并用,促进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0.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严重长期并发症之一,病机为肝气郁滞、横逆犯脾,正气不足、血瘀水停,隧道不通、发为水肿。临床治宜疏肝益气、活血利水、通络消肿。  相似文献   

11.
徐旭英教授认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病机为气血亏虚、水湿停聚、血络瘀阻、气机不畅。辨证时首辨阴阳,治法分内外。内治:阳证治法为利湿活血通络,阴证治法为益气温通,后期注意顾护脾肾;外治:溻渍法,以煎药后残渣兑适量温水浸泡患肢,直达病灶。内外合治,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2.
“开阖枢”理论始于《黄帝内经》,由仲景师推广,经后世医家充实完善,指导着临床实践。本文以“开阖枢”为指导,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认为本病病机关键在于“少阳枢机不利”。“枢机不利”机体气血不通,阴阳不调,发为水肿。本文从三阴三阳开阖枢角度探析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病机制,以期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3.
总结蔡美教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经验。蔡教授认为,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主要病机为脾气亏虚,水瘀互结,癌毒未清,以健脾活血、利水解毒为主要治法,自拟中药方治疗,并随症加减,临床屡获佳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术后常会并发上肢淋巴水肿,严重危害患者的术后恢复和正常的工作生活。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和药物。其中物理治疗易反复且仅适用于轻中度水肿,药物治疗起效慢,重症淋巴水肿只能依赖手术治疗。水肿形成后很难治愈,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这一并发症,需要大力发展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本文就近10年来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陈虹樑医师发明的新型推拿手法——"指尖易筋疗法"临床应用的诊疗思路、疗法特点。在综合解剖组织形态、中医气血理论及经络学角度的基础上,对指尖易筋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辨治理论进行了分析阐述。提出以下观点:(1)诊疗思路有二:一是以"辨气血有余不足"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思路;二是以"急则治手三阴经之本,缓则治手三阳经之标"为治疗思路。(2)疗法特点有三:一是循经取穴,由远及近,由表及里,浮力运指;用力轻、手法柔、力点小、施术精。肩关节及胸肋处相关诸穴是指尖易筋疗法的重点施术部位。此疗法简便易行,患者痛苦小,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介绍卞卫和教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经验,并分析其病机,认为肝郁脾虚失统、水湿泛溢是主要病机,以疏肝健脾,活血通络为治则,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综合物理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43例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行综合物理疗法等非手术治疗,包括弹力绷带压迫疗法和徒手淋巴导液法。结果43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经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轻中度的40例患者均恢复正常。3例重度水肿的患者中有1例获得痊愈,1例水肿明显减轻,剩余1例症状均得到改善,但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结论综合物理疗法是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术后乳腺癌的常见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不便,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齐元富教授通过分析相关的病因病机,运用中药复方治疗本病疗效显著。总结齐教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经验得出主要病机为正气亏虚,瘀毒内结,水湿泛溢于肌肤,主张以重先后天之本,善固护脾肾、化湿毒瘀之标,标本兼治贯穿始终为主要治法同时注重辨证论治,并举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19.
姚礼珑  曹文兰 《世界中医药》2014,9(10):1392-1394
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的逐渐规范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1],对于早期乳腺癌手术为其首选的治疗方法,结合术后辅助放射治疗。乳腺癌手术多对腋窝淋巴结进行清扫,影响上肢淋巴回流,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级放射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6%~14%。乳腺癌术后引起的上肢水肿严重影响患肢的正常功能,造成患者生活不便,生存质量下降。本文将对乳腺癌术后引起的上肢水肿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余小勇  倪毅 《河北中医》2013,(12):1901-1904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手术创伤程度不同,且术后存在各种危险诱发因素,再加L上术后随访时间不同,临床报道的发,病率也存在较大差异,一般在6%~62.5%之间”^[1-3]。因上肢淋巴水肿是基于开创乳腺癌手术之后才出现,故中医学对其研究也仅限于近几十年,目前大多数学者将其归于水肿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