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第一对角支以前的左前降支冠脉急性闭塞的特征是胸前导联及I和avL导联ST段抬高。但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预后与入院时12导联心电图上出现I和avL导联ST段抬高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评价。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I和/或avL导联ST段抬高是否为前壁AMI病人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共纳入症状发作24小时内且最终诊断为首次前壁AMI而收入CCU的388例(男286例,女102例,平均64±11[2993]岁)病人。AMI的定义是:梗死急性期中≥2个连续的前壁胸前导联(V24)上出现持续性ST段抬高≥0.2mV,对硝酸甘油或消心痛无效的严重… 相似文献
2.
005 Ⅰ和avL导联ST段抬高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短期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对角支以前的左前降支冠脉急性闭塞的特征是胸前导联及Ⅰ和avL导联ST段抬高。但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预后与入院时12导联心电图上出现Ⅰ和avL导联ST段抬高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评价。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Ⅰ和/或avL导联ST段抬高是否为前壁AMI病人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共纳入症状发作24小时内且最终诊断为首次前壁AMI而收入CCU的388例(男286例,女102例,平均64±11[29-93]岁)病人。AMI的定义是:梗死急性期中≥2个连续的前胸前导联(V2-4)上出现持续性ST段抬高≥0.2mV,对硝酸甘油或消心痛无效的严重胸痛持续时间>30分钟,及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正常上限的2倍。人院心电图上有完全性束支阻滞的病人除外。每3小时采血一次测定血清CK活性,直至达到峰值。在急诊冠脉成形术或再灌注治疗前于收入CCU时描记标准12导联心电图。于J点后60ms评价ST段抬高。肢体导联ST段抬高≥0.05mV或胸前导联ST段抬高≥0.2mV被认为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探讨胸前导联R波振幅总和/(S波+Q波)振幅总和比值[R/(S+Q)]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273例PCI治疗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计算出院时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R/(S+Q)。主要研究终点是2年临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次要研究终点是任何支架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与R/(S+Q)≥0.51组相比,R/(S+Q)<0.51组糖尿病患者明显升高(P<0.05),CK-MB数值升高(P<0.05),肌钙蛋白I数值升高(P<0.05)、LVEF明显降低(P<0.05),出院时胸前导联QRS时限更长(P<0.01),胸前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的患者更多(P<0.01),胸前导联R波振幅总和明显减少(P<0.01),胸前导联(Q波+S波)振幅总和明显升高(P<0.01),胸前导联R/(S+Q)明显降低(P<0.01)。心电图胸前导联R/(S+Q)比值评估患者发生本研究定义的MACE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711,对预测... 相似文献
4.
经桡动脉急诊介入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确诊的因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225例,其中经桡动脉治疗组123例,经股动脉治疗组10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部位、血管病变的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5.7%,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介入治疗STEMI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成功率相似,而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急性前壁并右室心肌梗死较少见。现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右胸导联(V3R、V4R)心电图ST抬高分析讨论如下。患者男,52岁。因"突发胸痛伴大汗2h"入院。查体:血压:105/75mmHg,心率:64bpm,大汗淋漓,颈静脉无怒张,心肺听诊未见异常。心电图(图1):窦性心律(58bpm)。QRS波形态:V1导联呈qrs、V2呈qr型。ST段:V1~V4、V3R、V4R、aVR、aVL导联抬高0.1~0.6mV,抬高幅度V2导联最明显(0.6mV),V2>V1>V3R>V4R;Ⅱ、Ⅲ、aVF、V7~V9导联ST段压低0.1~0.2mV。提示急性前壁、右室心肌梗死。急查心肌酶:CK1945U/L(参考 相似文献
6.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7,(1)
目的:探讨ABO血型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病12h内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PCI的STEMI患者。根据血型检测结果分为两组:非O型血组(n=662)及O型血组(n=220)。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生化指标及造影情况,通过电话及门诊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结果:随访期间共发生MACEs189例。两组患者相比,总的MACEs(24.2%vs.13.2%,P=0.001)、再发心肌梗死(7.7%vs.1.8%,P=0.002)及1年内MACEs(8.0%vs.3.2%,P=0.014)在非O型血组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O型血组。心源性死亡、再发心绞痛及院内死亡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非O型血可能是STEMI患者PPCI术后远期MACEs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OR=1.717,95%CI:1.085~2.718,P=0.021)。结论:非O型血可能是STEMI患者PPCI术后远期MACEs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入院即刻血肌酸酐水平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共1159例,根据入院即刻血肌酸酐水平四分位数分组,比较组间基线特征差异。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每位患者造影结果进行评分,用以衡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应用Spearman双侧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Gensini评分与血肌酸酐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住院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院血肌酸酐升高患者较正常者,年龄大、多为男性、吸烟,高血压发病率高。Spearman相关分析示血肌酸酐与Gensini评分显著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弱(r=0.125,P0.001)。多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肌酸酐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积分独立相关,其偏相关系数β=0.081,P=0.012。COX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提示:入院时舒张压(HR=0.955,P=0.006)、血肌酸酐(HR=1.009,P=0.003)、中性粒细胞计数(HR=1.141,P=0.010)、Killip分级≥3级(HR=6.500,P=0.001)是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入院即刻血肌酸酐与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独立相关。高血肌酸酐是STEMI住院期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右胸V_4R导联ST段抬高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前壁STEMI的患者96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6±11)岁。根据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右胸V_4R导联抬高程度分V_4R ST段抬高≥1.0 mm与V_4R ST段抬高1.0 mm 2组,观察2组患者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主要不良事件(包括PCI术前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及心血管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与V_4R ST段抬高1.0 mm组患者相比,V_4R ST段抬高≥1.0 mm患者收缩压及射血分数偏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及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评分较高,Killip分级1患者比例、心脏前间壁中段运动障碍比例及合并多血管病变比例较高(均P0.05)。V_4R ST段抬高≥1.0 mm组患者发生PCI术前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住院期间出现心力衰竭及复合事件的比例均高于V_4R ST段抬高1.0 mm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V_4R ST段抬高1.0 mm患者相比,V_4R ST段抬高≥1.0 mm患者PCI术前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增加2.76倍,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增加3.29倍,复合事件增加5.88倍。结论:急性前壁STEMI患者右胸V_4R导联ST段抬高≥1.0 mm是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6,(4)
日本学者Hayashi等发现,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下壁导联ST段抬高可预测室间隔破裂(VSR)。作者比较了2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VSR患者与275例未并发VSR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发现并发VSR的患者中,42·9%在前壁导联ST段抬高的同时,所有下壁导联S段也抬高,而这种现象在无VSR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月间住院首诊为STEMI并且接受急诊PCI治疗的165例老年(≥70岁)患者的临床与6个月随访资料,并与同期的252例非老年患者(<70岁)比较。结果老年组女性(32.7%∶12.3%)、高血压(59.4%∶42.5%,)、糖尿病(23.0%∶10.3%),左主干病变(15.8%∶6.7%)和多支病变(78.8%∶56.0%)均多于非老年组(均P<0.01);非老年组有吸烟史者较老年组多(71.4%∶50.6%,P<0.01)。2组PCI成功率相当(98.2%∶97.2%,P>0.05),老年组患者住院病死率(4.8%∶1.2%,P<0.05)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2.1%∶6.8%,P<0.01)较高。随访期间,老年组患者死亡(8.7%∶0.9%)、心力衰竭(20.0%∶5.6%)和总体主要不良心脏事件(42.0%∶26.9%,)的发生率均较非老年组高(均P<0.01)。结论与非老年患者相比,老年STEMI患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更高危,尽管急诊PCI的即刻成功率较高,但预后仍明显不如非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1.
aVR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预后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aVR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根据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将8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A组,44例)及ST段无抬高组(B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1)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病变的A组9例(20.45%)与B组1例(2.50%),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2)梗死相关血管为三支病变的A组27例(61.36%)与B组10例(25.00%),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3)发生心血管事件的A组10例(22.73%)与B组3例(7.50%),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VR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有重要预测价值,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STR)和冠状动脉造影心肌呈色分级(MBG)评价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PCI后心肌灌注以及患者预后影响的价值。方法287例A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依据病史以及入院前是否接受药物和非药物降糖治疗的情况分为糖尿病组(n=95例)和非糖尿病组(n=192例)。所有患者分析心电图STR和MBG,并进行临床随诊。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年龄较大[(65±12)岁比(57±11)岁,P〈0.05]。两组PCI术后TIMIⅢ级血流的患者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多于非糖尿病组(MBG 0/156.0%比41.1%,P=0.019),ST段回落不全也多于非糖尿病组(43.2%比30.7%,P=0.038)。糖尿病组患者在随诊期间联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27.4%比16.1%,P=0.02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R=1.83,95%CI:1.04~3.36,P=0.01)。患者接受再灌注的时间(RR=3.63,95%CI:1.27~10.42,P=0.03)、ST段回落不全(RR=11.71,95%CI:1.53~38.70,P=0.03)以及MBG0/1(RR=1.16,95%CI:1.03~1.38,P=0.01)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结论糖尿病是AMI患者在成功接受介入治疗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性别差异。方法收集2003年4月至2009年3月因STEMI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pPCI治疗的患者743例。比较男性患者(558例)和女性患者(185例)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预后情况。多因素回归分析1年后亡的预测因素。结果与男性组患者相比,女性组患者年龄更大,更多患者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更多患者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再灌注时间更长,女性组患者入院心功能更差(P<0.05),女性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高于男性组(P<0.05);女性患者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的使用率低于男性组。女性组患者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病不良事件(MACE)明显高于男性组(P<0.05),pPCI术后1年女性组MACE发生及病死率明显高于男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多支病变、再灌注治疗延迟、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的使用率为影响接受pPCI治疗STEMI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性别、高血压和入院时心功能未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接受pPCI治疗的STEMI女性患者近期及1年的预后比男性患者差,穿刺部位并发症多。这与女性患者高龄、合并症多、心功能差、再灌注治疗延迟、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的使用率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伴下壁导联ST段不同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以及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根据下壁导联心电图ST段变化分为两组:A组为Ⅱ、Ⅲ、aVF中至少2导联抬高;B组为Ⅱ、Ⅲ、aVF中至少2导联压低。比较两组之间心肌梗死面积,左心室重构指标,梗死相关动脉相关性以及近期预后。结果:与B组相比,A组CK-MB最大值较低[(111.46±64.65)vs.(179.79±96.06)IU/L,P<0.0l];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为[(52.28±12.62)vs.(46.81±5.79)%,P<0.01];室壁运动分数低[(20.38±5.65)vs.(38.48±5.28),P<0.01]。两组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 related artery,IRA)A组患者中30例(35.29%)为包绕心尖部前降支(wrapped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WLAD),55例(64.71%)为非包绕心尖部前降支(non-wrapped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NWLAD),B组患者中7例(3.14%)为WLAD,216例(96.86%)为NWLAD,两组梗死相关血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壁导联ST段抬高幅度较大,并伴有ST段抬高幅度V1>V3导联。室壁运动分数与左心室功能呈负相关;与心电图抬高导联数呈负相关,与Ⅱ、Ⅲ、aVF导联抬高幅度呈负相关;与sumSTE呈负相关;并与血浆尿素氮、LDL、TG及体质量呈负相关。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RA为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改变可能与LAD长度和病变部位有关;前壁导联合并下壁导联ST段同时抬高的患者若IRA为WLAD,其梗死面积较小,心功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1.1对象3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为首次诊断。其中右室心肌梗死12例,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48~78(平均60.1士4.3)岁。所有病例均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急性心包炎、心肌病、心瓣膜病等。 相似文献
18.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早期开通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外膜闭塞血管,但半数以上患者远端冠状动脉微循环未得到有效恢复,进而增加死亡率.因此,缺血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不容忽视,目前认为CMD可能主要包括微血管渗漏、微血管梗阻和心肌内出血,IMH是心肌微循环障碍最严重的类型,并可维持数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6,(1)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随机、前瞻、对照研究,将行急诊PCI治疗的207例STEMI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106例。在冠状动脉造影前,观察组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和替格瑞洛180 mg;对照组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600 mg。同时两组均给予静脉内注射2 000~10 000 IU普通肝素进行抗凝处理。行PCI术后观察组患者予替格瑞洛90 mg,2次/d;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有3例患者因血栓抽吸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TIMI 3级且无明显狭窄无需支架置入而排除,其中观察组1例,对照组2例;1年随访期间失访5例,其中观察组2例,对照组3例。最终符合入选条件并完成随访的患者共199例,观察组98例,对照组101例。治疗后观察组TIMI 3级患者85例(86.7%),对照组78例(77.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校正的TIMI帧数、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个月,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半径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较为明显,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后1年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4和0.03);用药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高,用药后24 h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治疗后1年,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总发生率为15.3%,对照组为28.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治疗后1年,观察组出现鼻黏膜出血3例,牙龈出血1例,尿路出血2例,出血发生率6.1%;对照组出现鼻黏膜出血3例,出血发生率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STEMI患者行PCI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MACE发生率,且不增加主要致命性及其他主要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7,(11)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围术期至术后1个月肌酸酐值的变化,探讨不同变化类型的特征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根据肌酸酐值变化规律分为:下降型、递增型、稳定型、U型、倒U型。分析各分型基本特征与Mehran评分的关系、入院至术后1个月时肌酸酐值变化情况及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肾事件(MARCE)发生率。结果共入选293例患者,急诊PCI术后血清肌酸酐值变化类型占比分别为:下降型组9.9%、递增型组17.7%、稳定型组47.1%、U型组4.1%、倒U型组21.2%。其中递增型组、稳定型组和倒U型组的MARCE发生率稍高于下降型组和U型组。下降型组和U型组中术前低血压状态、扩容治疗比例高于递增型组和倒U型组;倒U型组利尿剂使用比例高于下降型组。术后1个月共有21例(9.1%)肌酸酐值较入院时下降12.5%,其中有6例(2.6%)下降25%;有108例(47.0%)肌酸酐值较入院时升高12.5%,其中有57例(24.8%)升高25%。下降型组中有10.5%的患者1个月后血肌酸酐值下降25%,而在递增型组中有50%患者肌酸酐值升高25%,倒U型组中有35.8%患者肌酸酐值升高25%。结论急诊PCI术STEMI患者的肌酸酐值存在多种变化趋势,术前低血压状态、利尿剂、扩容治疗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部分患者入院初始肌酸酐值可能不宜作为基线肌酸酐值用于对比剂致急性肾损伤的评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