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96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随访3~12个月,在手术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影像学评估和疼痛程度评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2组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矫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可以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明显降低术后疼痛,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经皮椎体成形术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经皮穿刺病变椎体注入骨水泥,用以治疗由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及椎体原发或转移性肿瘤所引起的脊背部顽固性疼痛的一种脊柱微创介入手术.其治疗效果目前已得到广泛认可.术前注重选择适合的患者及术中注意应用合理的穿刺及骨水泥注入技术是此项手术取得良好效果及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OVCF患者,根据实施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照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并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受伤椎体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注入骨水泥量、术后受伤椎体高度增加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体压缩率、受伤椎体Coob角、VAS评分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均能取得满意效果,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改善患者受伤椎体畸形、椎体高度等方面更具优势,且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围术期的护理特点和注意事项。方法对10例椎体转移瘤的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围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穿刺及骨水泥注射,在术后4~12 h内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住院期间未见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前后的精心准备和护理是患者安全、顺利完成手术的重要保证,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鼻咽癌脊椎转移瘤疼痛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对20例鼻咽癌脊椎转移瘤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术前、术后评分来判断、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镇痛效果,并对疼痛及出现的并发症给予针对性的配合护理。结果:20例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于术前(P0.01),无临床并发症发生。结论:细心观察、及时护理干预,能够为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预防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4):3300-3302
选取76例脊柱压缩骨折患者,根据病程长短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后凸矫正率、椎体增加及丢失高度、VAS评分、SF-36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用于脊柱压缩骨折均可取得确切疗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椎体成形和椎管减压内固定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常用方法,^125 I 放射性粒子植入控制肿瘤的临床疗效也已得到研究证实,但是关于上述3种方法的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很少。目的:比较采用^125 I 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椎体成形椎弓根钛合金钉棒内固定与单纯椎体成形椎弓根钛合金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转移瘤在疼痛控制、内固定后体力恢复状态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等方面的差异,评价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胸腰椎转移瘤患者,以脊柱后路胸腰椎钛合金钉棒置入内固定系统,并根据其是否联合^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观察记录各组钛合金钉棒内固定前及内固定后2周,内固定后1,6,12个月的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9个月,平均15.8个月,脊柱后路胸腰椎钛合金钉棒内固定系统未发生松动断裂,骨水泥分布良好,实验组患者未发现放射性粒子移位及放射性脊髓损伤,随访期内未见病椎局部肿瘤明显复发扩散。实验组患者内固定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行为状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而2组患者内固定后Frankel分级均分别较内固定前明显改善,2组间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说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椎体成形椎弓根钛合金钉棒内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瘤缓解癌性疼痛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弯角穿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与单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OVCFs)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OVCFs患者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单侧穿刺PVP,观察组行弯角穿刺PVP。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骨水泥分布情况、疼痛程度、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术前疼痛及功能恢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水泥灌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Ⅰ级、Ⅱ级分布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安全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VCFs患者采用弯角穿刺PVP治疗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骨水泥分布更加均匀,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更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285-2286
探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骨科2007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42例,均采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2.1±0.4)分,明显低于术前(7.3±1.2)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39.0%,主要发生在椎旁或静脉,其次为椎间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付文毅  陈霞 《系统医学》2023,(12):78-81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医院确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n=50)行经皮椎体成形术,B组(n=48)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发生骨水泥渗透1例,渗漏率(2.08%),A组术中发生骨水泥渗透7例,渗漏率(14.00%),B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9,P=0.031)。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B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A组,伤椎Cobb角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改善疼痛及改善预后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对不同类型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内骨水泥弥散面积和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40例病例,共40个病椎。通过术后对骨水泥分布面积比值的计算,同时对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Cobb角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经皮穿刺在不同骨折类型骨水泥弥散面积以及对疼痛、Cobb角的缓解程度。结果:(1)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Ⅳ椎体骨折骨水泥分布弥散良好。(2)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有显著的降低,早期Ⅳ椎体骨折疼痛缓解明显优于其他三型,但远期效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时,Ⅳ椎体骨折骨水泥弥散良好,早期对疼痛缓解明显,能改善其生活质量,但远期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3011-3013
选取2011年9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SVCF 55例,随机分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组(2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组和对照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段高度以及术后VAS评分。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段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组术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能够提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恢复椎体的高度,且能够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607-1608
目的探讨经皮单侧椎弓根下入路椎体成形术对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1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观察组开展经皮单侧椎弓根下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开展双侧颈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骨水泥注水(入)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h比较,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程度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经皮单侧椎弓根下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理想,可促使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转移瘤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椎转移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25例30个椎体CT下穿刺准确率100%。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缓解。1个月时疼痛完全缓解(CR)18例,部分缓解(PR)7例。治疗中出现1例骨水泥(PMMA)外溢至椎间盘。但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多层螺旋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操作简便、准确、安全,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介入肿瘤摘除术(ITR)联合治疗肿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术后疼痛及椎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该院介入科收治的肿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PVP联合ITR治疗,44例)和对照组(PVP治疗,4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5-羟色胺(5-HT)水平、皮质醇(Cor)水平、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Barthel指数(BI)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多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5-HT、Cor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ODI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策略.方法:单纯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椎体骨折患者37例(60个椎体).随机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18例25个椎体,椎体后凸成型术组19例35个椎体.比较2组手术前1 d,手术后1 d,1周,4周,8周,12周和24周测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患者满意程度.测定后凸矫正率,观察骨水泥渗漏率.结果: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下降(P<0.0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 d,1周,4周.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椎体后凸成型术组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畸形矫正率,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椎体后凸成型术组分别为(65.50±3.15)%和(67.83±4.2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经皮椎体成形术组为44.00%,椎体后凸成型术组为14.2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原理相同、疗效无明显差异;经皮椎体成形术操作相对简单,费用低廉.但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高;椎体后凸成型术可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但费用较高.椎体骨折时间较短时(<3个月)宜优先选择椎体后凸成型术,骨折时间较长时优先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2/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92%(7/26),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术后康复情况,减轻疼痛感,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传统直孔骨水泥推注器与侧孔型骨水泥推注器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PVP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行侧孔型骨水泥推注器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直孔骨水泥推注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骨水泥灌注量。分别在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周时记录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骨密度和椎体前缘高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沿骨折线分布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椎和腰椎骨水泥灌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和术后1周时VAS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伤椎骨密度和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沿骨折线分布出现率高于对照组,邻椎骨折、伤椎塌陷/骨折及骨水泥渗漏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3D-CT扫描成像应用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骨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46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共62个椎体的术前影像资料,经患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穿刺并注入骨水泥.配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3D-CT扫描成像观察穿刺针在椎体和椎弓根内的位置、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和椎体外泄漏情况等,观察术后1周的止痛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椎体内骨水泥注射量为2.0~5.0 mL.术后1周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止痛总有效率为91.3%(42/46),并发症发生率为17.4%(8/46).结论 DSA 3D-CT可以更直观地监测PVP穿刺过程,更快速有效地了解骨水泥的分布、使用剂量及骨水泥渗漏情况,在缓解脊柱转移瘤疼痛方面效果更加显著,增加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1984年,法国学者Galibert根据外科手术填塞骨水泥的经验首先采用经皮穿刺椎体后注入骨水泥治疗椎体血管瘤,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止痛效果^[1],从而开创了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先河。该手术具有简单、微创的特点,是一种治疗某些椎体病变如骨质疏松、血管瘤、转移瘤和骨髓瘤引起的压缩骨折的新的介入疗法,它能增加椎体的抗压性,加固脊柱的稳定性,恢复活动功能,具有理想的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