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佩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10):129-130,141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78例研究对象,均行磁共振血管成像、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比较磁共振血管成像、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结果: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诊断灵敏度高于单一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漏诊率低于单一检查(P<0.05);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诊断准确度高于单一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P<0.05),但与单一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诊断特异度、误诊率与单一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灵敏度高,漏诊率低,可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及时影像学信息,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2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金标准,对比颈动脉超声单独诊断及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经DSA检查证实,本组108例患者中共8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6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联合诊断灵敏性为90.24%(74/82)、特异性为96.15%(25/26)、准确性为91.67%(99/108),颈动脉超声单独诊断灵敏性为65.85%(54/82)、特异性为96.15%(25/26)、准确性为73.15%(79/108),联合诊断灵敏性及准确性高于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颈动脉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灵敏性,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避免漏诊或误诊,为及早制定最佳干预方案提供指导依据,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比较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MRI技术(pCASL)、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考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Philips Ingenia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3D-TOF-MRA与pCASL检查,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进行血管造影,以观察和比较三种方法对颅内动脉狭窄判断的一致性。结果以DSA为对照,pCASL检出颅内动脉狭窄灵敏度为91.14%,特异性为77.78%,准确度为89.77%,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吻合度一般(κ=0.553,P0.05);3D-TOF-MRA检出颅内动脉狭窄灵敏度为87.34%,特异性为55.56%,准确度为84.09%,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吻合度较弱(κ=0.331,P0.05)。结论尽管pCASL、3D-TOF-MRA分别与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判断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是pCASL和DSA吻合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的SWI(磁敏感加权成像)和3D-ASL(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对脑血管畸形影像表现的分析与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019年1月~2020年6月的16位患者利用3.0T磁共振的SWI和3D-ASL成像方法诊断为脑血管畸形的MRI影像表现。结果:海绵状血管瘤10例,海绵状血管瘤并发静脉性血管畸形1例,静脉性血管畸形4例,动静脉畸形1例,毛细血管扩张症并发脑出血1例。结论:3.0T磁共振SWI对脑血管畸形的检出敏感性高,SWI联合3D-ASL对诊断脑血管畸形病变的特异性较高,对临床上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价值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脑组织在低灌注状态下缺血、缺氧而引发相关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1,2]。缺血、缺氧发生时往往会导致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伤,及早评估其血流灌注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极为关键[3]。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是一种无创性血管显示技术,无需对比剂,是显示脑动脉灌注情况的看可靠方法[4]。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脑灌注成像作为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全新容积灌注扫描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成像在发病48 h内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发病48 h内疑似AIS患者98例,均行DWI、3D-PCASL成像检查,以脑血管造影诊断为“金标准”,比较DWI、3D-PCASL单独与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诊断敏感性、准确度、阴性预测值、漏诊率、特异性、阳性预测值、误诊率等)。结果98例发病48 h内疑似AIS患者经脑血管造影确诊AIS 64例,DWI诊断检出52例,3D-PCASL检出55例,联合诊断检出66例;DWI、3D-PCASL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准确度、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单独诊断,漏诊率显著低于单独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WI、3D-PCASL联合诊断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误诊率与单独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WI联合3D-PCASL在发病48 h内疑似AIS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避免漏诊事件发生,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致性。方法我院收治的考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均通过MRA、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比较MRA成像与3D-ASL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3D-ASL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与金标准一致性Kappa=0. 794高于MRA诊断Kappa=0. 462(P 0. 05); 3D-ASL诊断正常类型、短暂性脑缺血、小面积脑梗死与金标准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 838,0. 767,0. 868高于MRA诊断Kappa值0. 541,0. 563,0. 642(P 0. 05);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大面积脑梗死与金标准一致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3D-ASL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类型诊断一致性高于MRA。  相似文献   

8.
背景血管造影虽为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因其有创性不能广泛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均为无创检查,可用于颅内大动脉血管腔及血流动力学的评估.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可靠性及与磁共振血管成像的相关性.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分析.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对象以2001-04/2002-02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5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CT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且对实验知情同意.方法应用TC-2021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及VISART1.5T超导MR装置,对45例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两次检查相隔时间为1~15 d.观察所检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及管腔形态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经颅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患者颅内血管腔和血流动力学结果的相关性.②以磁共振血管成像为标准,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假阳性,假阴性及符合率.结果45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经颅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测结果相关性理论值Tmin=9.91;χ2=107.92,P<0.005,可认为两者检出率结果有关;经颅多普勒超声检出率为19.06%,磁共振血管成像检出率为15.25%,两者检出阳性率有差别(χ2=3.93,P<0.05).②以磁共振血管成像为标准,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发现相应血管病变数,得出诊断异常血管的特异性为94.22%、敏感性为78.10%、假阳性为7.46%,假阴性为23.31%及符合率为89.36%.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异与磁共振血管成像相符性较高,它能准确判定所探及血管功能状态,能较早而敏感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而磁共振血管成像则可直接显示血管形态的改变,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体会。方法: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总例数一共具有6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8年度-2019年度,研究对象60例应用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分为两组,其中3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3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将两组的检出率、误诊率以及敏感度、特异性、漏诊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检出率96.67%、误诊率以及漏诊率、敏感度96.67%以及特异性90.00%与对照组相比,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取得显著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常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头颅磁共振MRA、DWI和SWI序列扫描,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分析MRA、DWI和SWI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60例患者660支脑动脉血管接受MRI与DSA检查,其中MRA+DWI+SWI与DSA有6支结果不一致。以DSA为金标准,MRA+DWI+SWI与DSA检查诊断脑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13,P<0.001)。MRA+DWI+SWI诊断脑部动脉狭窄一致性好,kappa值、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974、97.5%、99.6%和99.2%。结论:磁共振MRA、DWI、SWI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均有一定评估价值,三者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452-1453
观察分析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加权成像(ASL)在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运用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脑病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以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SL)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以及缺血半暗袋面积。三种检查方式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提示,DWI和ASL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ASL与MRI阳性检出率比较,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种检查方式的缺血半暗带面积,DWI和ASL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均可用于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但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病灶的血流灌注提示方面的应用价值更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MRI)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抽选我院64例接受磁共振检查的脑血管病患者,均行磁共振常规扫描、磁共振血管成像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检查。脑梗死患者分为两个亚组:即结合ASL灌注异常面积与DWI信号异常面积分成ASL>DWI组、ASL≈DWI组和ASL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采取颈部血管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重庆市武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式诊断颈部血管病变的价值.结果:颈部血管彩超与多层螺旋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磁共振对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8年9月医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32例,均行磁共振检查,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断结果及磁共振血管造影表现。结果:所选患者中,22例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7例诊断为脑干脑神经压迫损害症状,2例诊断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1例诊断为脑积水。磁共振血管造影表现为,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移位,对脑干造成压迫。基底动脉长度在29.5mm以上,基底动脉直径在4.5mm以上,横向偏离超过基底动脉起始点到分叉之间垂直连线10mm以上。结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可出现多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其中脑卒中居多,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采取磁共振的检查方法,可实现对疾病的早期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血管成像及CT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患者7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以及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同时44例患者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各类检查方法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狭窄的价值进行比较。结果:参照DSA检查结果为金指标,在对动脉完全闭塞进行检查时,MRA的敏感度为100. 0%,特异性为100. 0%,CTA的敏感度为97. 3%,特异性为99. 1%;当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达到中度以上时,MRA的敏感度为97. 9%,特异性为96. 4%,CTA的敏感度为99. 3%,特异性为97. 6%;当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达到中度以上时,MRA显示狭窄程度比CTA更为严重。结论:在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狭窄进行诊断时,MR血管成像及CTA均为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ASL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3.0T磁共振ASL技术诊断;对照组、实施常规MRI诊断,分析两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诊断符合率96.00%与对照组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误诊率2.00%、漏诊率2.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磁共振ASL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能够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进而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磁共振成像对胎儿颅脑疾病诊断并进行产前诊断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实验时段,在该时段内纳入53例经由超声诊断确认为胎儿颅脑畸形的孕妇进行胎儿磁共振检查,对胎儿的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探究磁共振检查对颅脑畸形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胎儿脑室扩大,而磁共振成像诊断确诊率为51(96.23%),漏诊2例(漏诊率3.77%).与超声诊断结果比对符合率84.3%.结论:在胎儿颅脑疾病的诊断中,磁共振成像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同时能够对病灶特点进行良好区分,从而做出产前诊断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及符合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椎基底动脉成像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缺血性脑脑血管病惠者影像学资料、通过脑血管造影(DSA)后椎基底动脉造影结果与磁共振椎基底动脉影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椎基底动脉的影像学特点及差异分析。结果 在30例磁共振血管成像中,椎动脉枕段均存在信号流失,通过椎动脉基底动脉MRA发现异常结果与DSA造影结果比较,发现椎基底动脉存在不等的血管病变或异常。结论 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够及时提示后循环血管病变,但特异性不高,需要DSA进一步明确后循环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过程中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试验组),同时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期间无脑血管疾病的60例患者(对照组),所有患者接受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后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检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过程中应用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能够准确找出病变位置,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有效避免了误诊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背景:血管造影虽为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因其有创性不能广泛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均为无创检查,可用于颅内大动脉血管腔及血流动力学的评估。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可靠性及与磁共振血管成像的相关性。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分析。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对象:以2001—04/2002—02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5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CT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且对实验知情同意。方法:应用TC-2021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及VISART1.5T超导MR装置,对45例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两次检查相隔时间为1~15d。观察所检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及管腔形态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经颅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患者颅内血管腔和血流动力学结果的相关性。②以磁共振血管成像为标准,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假阳性,假阴性及符合率。结果:45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经颅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测结果相关性:理论值:Tmin=9.91;X^2=107.92,P〈0.005,可认为两者检出率结果有关;经颅多普勒超声检出率为19.06%,磁共振血管成像检出率为15.25%,两者检出阳性率有差别(X^2=-3.93,P〈0.05)。②以磁共振血管成像为标准,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发现相应血管病变数,得出诊断异常血管的特异性为94.22%、敏感性为78.10%、假阳性为7.46%,假阴性为23.31%及符合率为89.36%。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异与磁共振血管成像相符性较高,它能准确判定所探及血管功能状态,能较早而敏感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而磁共振血管成像则可直接显示血管形态的改变,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