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分析河北省昌黎县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HFMD重复发病的影响因素,为HFMD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从中收集整理河北省昌黎县2016年2月—2018年3月HFMD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HFMD流行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FMD重复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6年2月—2018年3月昌黎县HFMD总发病例数有327例,多在4—8月份集中发病(288例,88.07%),发病高峰期一般在6—7月(193例,59.02%);HFMD病例呈散发分布,农村(225例,68.81%)明显高于城镇(102例,31.19%),朱各庄镇、安山镇、城关镇发病例数位居前3位;男性(172例,52.60%)高于女性(155例,47.40%),1~<2岁组发病例数最多(115例,35.17%),重症病例分布在0~6岁间。327例HFMD中重复发病病例有29例,重复发病率为8.87%,其中0~<4岁组重复发病累计25例,占比为86.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7.532,95%CI:2.365~23.983),发病年龄<4岁(OR=3.191,95%CI:1.225~8.312)、家里通风条件差(OR=4.363,95%CI:1.258~15.131)、饭前便后少洗手(OR=5.732,95%CI:2.087~15.741)、室内无消毒或少消毒(OR=3.300,95%CI:1.266~8.602)、家长缺乏手足口病知识(OR=2.285,95%CI:1.148~6.954)是HFMD重复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河北省昌黎县HFMD呈散发分布,男性、4岁以下、家里通风条件差、饭前便后少洗手、室内无消毒或少消毒、家长缺乏手足口病知识为HFMD重复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提高预防与控制效果,应重点关注4岁以下男性儿童,并加强疫苗接种以及监护人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济南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重症病例,降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为86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对照组为86例手足口病轻症病例,用问卷调查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接触史、就诊史、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等信息,对重症病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发病到就诊日期、初诊单位类型为村级、患儿出现发热、足部皮疹、口腔疱疹、臀部皮疹、咳嗽、呕吐、有病例接触史、EV71阳性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出现发热(OR=89.38)、口腔疱疹(OR=22.28)、臀部皮疹(OR=234.81)、呕吐(OR=23.90)、有病例接触史(OR=31.48)和EV71阳性(OR=71.65)是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早期识别发热、口腔疱疹、臀部皮疹、呕吐等症状的患儿,对降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提高EV71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率,可降低由EV71导致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宝安区6~36月龄散居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 方法 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为自2019年6月1日起上传到《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居住地址位于宝安区内、6~36月龄的手足口病新病例;在同一社区内随机寻找月龄±2个月、同性别、无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发热伴出疹症状的儿童作为对照。根据自制问卷采用电话访问的形式进行调查。 结果 共调查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92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和5岁以下儿童一起居住(OR=4.976,P=0.002),发病前10 d接触过手足口病人(OR=2.762,P<0.001),发病前10 d去过游乐场所(OR=5.670,P<0.001),孩子饭前总是/经常吮吸手指(OR=4.879,P=0.010)是危险因素;而看护人喂养前用肥皂洗手频率[总是/经常(OR=0.213,P=0.006)]、孩子饭前总是/经常用肥皂洗手 (OR=0.117,P<0.001)是保护因素。 结论 在宝安区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公共游乐场所对疾病传播有重要作用,提高看护人和儿童的手卫生、避免儿童接触手足口病患者能降低患病风险,和5岁以下儿童居住的散居儿童家长更应该重视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142例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以期为哮喘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142例为病例组,选取与病例组性别、年龄匹配的非哮喘住院患儿142例为对照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纳入调查的病例组患儿男83例,女59例;129例患儿是因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感染病原体包括:支原体4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37例,流感病毒33例,腺病毒14例,副流感病毒5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出生孕周≥37周(OR=0.792,95%CI:0.357~0.948)、出生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OR=0.320,95%CI:0.107~0.479)为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保护因素,有家族过敏史(OR=1.513,95%CI:1.206~1.742)、有变应性鼻炎史(OR=1.304,95%CI:1.182~1.549)、有食物过敏史(OR=1.815,95%CI:1.492~2.203)、家庭1年内装修(OR=1.328,95%CI:1.102~1.591)、家庭成员吸烟(OR=2.115,95%CI:1.628~2.499)、长期接触毛绒或泡沫制品(OR=1.480,95%CI:1.173~1.772)、学校或家庭邻近大马路(OR=1.815,95%CI:1.692~2.203)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多由呼吸道感染所引起,主要受出生孕周、家族过敏史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可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儿童支气管哮喘(childhood bronchial asthma ,CBA)发病的危险因素,以期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临床指导。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随诊的CBA患儿118例作为研究对象(CBA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18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单因素χ2检验分析CBA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CBA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过敏史、肥胖、营养不良、早产、低体重、呼吸道反复感染史、婴幼儿抗生素应用史、父母哮喘史、父母过敏史、父母吸烟史、毛绒玩具、住宅铺设地毯及被褥晾晒较少均是CBA发病的相关因素(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过敏史(OR=1.992)、早产(OR=2.770)、呼吸道反复感染史(OR=2.452)、婴幼儿抗生素应用史(OR=3.105)、父母哮喘史(OR=2.333)、父母吸烟史(OR=3.480)、毛绒玩具(OR=2.625)及被褥晾晒较少(OR=3.013)是CBA发病的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CBA是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与分析新生儿手足口病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的1 06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手足口病发病率进行统计,比较不同母亲情况、新生儿情况、喂养情况及外出就医情况者的发病率,采用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因素与手足口病的关系。结果 1 060例新生儿共发生17例手足口病,发病率为1.60%,单因素χ2检验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日龄、出生体重及母亲文化程度者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早产情况、喂养方式、母亲卫生习惯、1周内外出史、1周内医院就诊情况、新生儿疾病、与其他手足口病患儿接触史者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早产(OR=2.516)、混合喂养(OR=2.369)、母亲卫生习惯差(OR=2.639)、1周内外出史(OR=2.893)、1周内医院就诊情况(OR=2.971)、新生儿疾病(OR=2.725)、与患儿接触史(OR=3.052)是新生儿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手足口病的发生率并不低,且影响因素较多,可根据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控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降低新生儿的病原接触概率及提升其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儿童肥胖的预防和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于2017年9—11月抽取顺义区5所幼儿园共1 238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方式研究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顺义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3.3%、15.2%。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包括:剖宫产(OR=1.333,95%CI:1.032~1.722)、父亲超重/肥胖(OR=1.723,95%CI:1.293~2.295)、母亲超重/肥胖(OR=1.617,95%CI:1.234~2.119)、进食速度快(OR=1.403,95%CI:1.125~1.748)。而平均户外活动时间>2 h(OR=0.649,95%CI:0.549~0.771)是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制定父母参与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患病现状,并分析引发AD的危险因素。 方法 于2020年5—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从武汉市新洲区幼儿园抽取3 489名2~6岁的学龄前儿童,调查其AD患病情况,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 AD 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3 489例,儿童AD209例,患病率5.99%。其中男童患病率为6.21%,女童为5.75%,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5,P=0.568);经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时营养状况差(OR=1.228,95%CI:1.031~1.462)、过敏性哮喘史(OR=2.532,95%CI:1.302~4.923)、过敏性鼻炎史(OR=1.672,95%CI:1.095~2.554)、父母过敏史(OR=2.015,95%CI:1.386~2.929)、父母AD史(OR=1.852,95%CI:1.356~2.530)、住房中有霉斑(OR=1.627,95%CI:1.163~2.276)、家中饲养宠物(OR=1.306,95%CI:1.039~1.642)、接触毛绒玩具(OR=1.508,95%CI:1.399~2.377)均为学龄前儿童患A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学龄前儿童AD影响因素较多,应进行早期健康教育干预,加强孕期妇女的营养摄入,促进均衡饮食,有家族史和自身过敏史的儿童父母应加强对儿童的健康护理,保持居住环境干燥清洁,尽量避免接触宠物、毛绒玩具并定期干燥杀菌,以降低AD在儿童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石家庄市学龄前儿童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石家庄市本地2 327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儿童末梢血,应用XS-500i/XS-9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浓度,按WHO制定的贫血标准诊断儿童贫血情况;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儿童及家长相关情况,并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logistics回归分析贫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 2 327例学龄前儿童中有573例儿童患有贫血,贫血率为24.6%。其中轻度贫血264例(46.1%),中度贫血248例(43.3%),重度贫血61例(10.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12个月、妊娠期贫血、早产、>6个月添加辅食、有贫血史、未服用铁剂和家庭经济收入≤5 000元/月的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小(OR=1.340,95%CI:1.143~1.571)、妊娠期贫血(OR=3.080,95%CI:2.355~4.029)、早产(OR=1.618,95%CI:1.299~2.015)、添加辅食时间晚(OR=1.420,95%CI:1.207~1.671)、有贫血史(OR=1.468,95%CI:1.008~2.139)、家庭收入≤5 000元/月(OR=1.533,95%CI:1.190~1.974)是学龄前儿童贫血的危险因素;服用铁剂(OR=0.804,95%CI:0.699~0.924)是学龄前儿童贫血的保护因素。 结论 石家庄市学龄前儿童贫血与年龄、妊娠期贫血、早产、添加辅食时间、贫血史、是否服用铁剂和家庭经济收入相关。加强贫血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科学喂养,平衡膳食,是预防和降低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疆疏附县儿童麻疹发病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6—2018年度新疆疏附县125名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确诊病例为病例组,按照1∶1配对原则选择对照组,制定问卷调查表,回顾性收集可能影响儿童麻疹发病的相关资料,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近一个月医院就诊史是儿童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OR=4.876,95%CI:1.350~17.608),而居室通风(OR=0.103,95%CI:0.039~0.269)、家长麻疹认知合格(OR=0.187,95%CI:0.071~0.493)、儿童接种麻疹成分疫苗(OR=0.475,95%CI:0.290~0.778)则为儿童麻疹发病的保护因素。 结论 应加强疏附县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力度,加大麻疹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力度,全面提高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与饮食行为问题,并对该群体中两者的关系进行初步探究。方法 2020年8月—2021年4月使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和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卷(PEBQ)对150例学龄前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及饮食行为问题展开评估,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两者关系。结果 学龄前ASD儿童常见的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同伴交往问题(86.0%)、社会行为问题(72.7%)、多动问题(51.3%)。常见的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主动进食能力不足(83.3%)、挑食(57.3%)、情绪性进食(42.0%)。品行问题是学龄前ASD儿童食物响应问题(OR=3.48, 95%CI:1.04~11.63)和情绪性进食(OR=6.11, 95%CI:1.56~23.86)的危险因素。社会行为问题是学龄前ASD儿童挑食(OR=3.07,95%CI:1.40~6.74)和主动进食不足(OR=5.32,95%CI:1.25~22.70)的危险因素,多动问题是学龄前ASD儿童挑食(OR=3.40,95%CI:1.65~7.00)和不良饮食习惯(OR=4.29,95%CI:1.55~11.88)的危险因素。结论 学龄前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及饮食行为问题均较严重。学龄前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与挑食、主动进食能力不足、食物响应问题、不良饮食习惯及情绪性进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5~6岁学龄前儿童低体重的影响因素,为儿童低体重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理论基础与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对照研究的方法,对上海市10所幼儿园低体重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和家长自填式问卷调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学龄前儿童低体重的发生主要与家庭行为、儿童饮食行为习惯有关。其中无人陪同吃早饭(OR=2.543,95%CI:1.251~5.169)、爱挑食(OR=1.096,95%CI:1.096~2.800)、边吃边玩(OR=1.257,95%CI:1.257~3.199)为学龄前儿童低体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吃饭咀嚼充分(OR=0.183,95%CI:0.049~0.680)、园外活动类型动静结合(OR=0.800,95%CI:0.649~0.986)为低体重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5~6岁儿童低体重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儿童不良进食行为占主要因素,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行为有助于改善学龄前儿童低体重,改善体质,减少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6岁儿童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URTIs)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35例为研究对象,依据rURTIs诊断标准分为病例组(rURTIs患儿)221例和对照组(非rURTIs患儿)214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患儿及家庭一般情况,同时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患儿血清铁、锌的含量,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出生低体重(OR=1.584)、年抗生素使用次数(≥3次)(OR=2.519)、贫血(OR=2.275)、家庭成员吸烟(OR=3.781)是影响儿童rURTI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OR=0.540)、户外活动时间(≥2 h)(OR=0.429)、血清锌水平(≥79.2 μmol/L)(OR=0.688)是儿童rURTIs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引发儿童rURTIs为多因素共同作用,临床上应积极治疗贫血,补充膳食锌摄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不合理抗生素使用,避免儿童直接或间接接触烟草烟雾,采取多渠道综合管理措施,才能有效控制rURTI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孕前及孕早期环境危险因素暴露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发生的关系,为CHD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7月1月—2019 年12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CHD的152例患儿为病例组,按照1∶1 匹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对怀孕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后,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子代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前期危险因素有母亲本次妊娠年龄>35岁(OR=1.905)、有不良妊娠史(OR=2.212)、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OR=3.053)以及孕前期吸二手烟(OR=2.930)、服用感冒药(OR=1.716)、发热(OR=2.038)、接触噪音环境(OR=1.976)、食用腌制食物(OR=1.889),保护因素有服用叶酸(OR=0.339);子代先天性心脏病的孕早期危险因素有本次妊娠年龄>35岁(OR=1.905)、有不良妊娠史(OR=2.212)、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OR=3.053)以及吸二手烟(OR=3.651)、服用感冒药(OR=2.255)、发热(OR=1.874)、接触噪音环境(OR=2.298)、电子产品使用时间≥4 h/d(OR=1.813)。结论 选择适合的孕龄期备孕,孕前及孕早期孕妇应避免上述环境危险因素的接触,适当补充叶酸,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降低及预防子代CHD 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预防及改善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7所幼儿园1 070名 3~6岁儿童,采用儿童家庭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筛查评估问卷及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进行调查,采用秩和检验、 χ2检验及log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检出率为31.40%。多因素分析显示,儿童年龄越低(OR=0.510,95%CI=0.430~0.603)及语言/认知信息(OR=0.959,95%CI=0.926~0.994)、家庭养育环境中社会适应/自理(OR=0.959,95%CI=0.924~0.996)、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OR=0.873,95%CI=0.827~0.922)、环境气氛维度得分越高(OR=0.794,95%CI=0.736~0.856)是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保护因素;儿童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越低(OR=1.929,95%CI=1.656~2.247)、主干家庭(OR=1.796,95%CI=1.260~2.561)、家庭每月总收入呈高等及低等水平(OR=1.368,95%CI=1.028~1.820),家庭养育环境中忽视/干预/惩罚维度得分越高(OR=1.043,95%CI=1.008~1.079)是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危险因素。 结论 应从小培养儿童饮食行为习惯,加大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儿童主要照顾者、家庭每月收入水平呈低、高水平及主干家庭中儿童照顾者,关于儿童饮食行为培养方面的健康教育,积极改善家庭养育环境,以防止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看护人健康素养、社会资本水平对学龄前儿童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的影响。 方法 于2019年6—12月,对在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符合设定研究标准的355名学龄前儿童的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特征、健康素养、社会资本水平及儿童健康危险行为等内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看护人健康素养、社会资本对学龄前儿童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 结果 355名学龄前儿童的看护人中,具备健康素养者占27.89%,资本水平较高者占40.00%。儿童健康危险行为调查显示,看护儿童健康危险行为高分组占7.61%、中分组占62.53%、低分组占29.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看护人健康素养(OR=0.069,95%CI:0.038~0.125)、家庭社会资本水平(OR=0.452,95%CI:0.206~0.991)、男性看护人(OR=2.313,95%CI:1.159~4.618)是学龄前儿童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论 学龄前儿童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高,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健康危险行为干预。看护人作为长期陪伴学龄前儿童的群体,其具备健康素养、家庭社会资本水平较高会对学龄前儿童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产生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疆柯尔克孜族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学龄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方法 2016年10-11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农村地区对442名柯尔克孜族3~6岁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及检测。结果 柯尔克孜族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总检出率为18.10%(80/442),其中轻度为12.22%、中度为4.30%、重度为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0,P<0.01)。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母亲未补铁(OR=2.026,95%CI:1.038~3.944)、家庭月收入1 000元以下(OR=2.352,95%CI:1.111~5.011)、挑食(OR=3.997,95%CI:1.318~12.108)是导致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柯尔克孜族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以轻度贫血为主,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18.
黄海燕  刘金祥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0):1233-1236
目的 了解家长对学龄前儿童体重水平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科学化管理体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20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57名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调查基本情况、家长对儿童体重的认知情况、营养知识了解情况、儿童喂养情况、儿童进食行为情况等方面,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家长对体重认知偏差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家长对儿童体重认知偏差发生率为32.14%(179/557),认知偏差一致性强度为中等(Kappa值=0.4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的营养知识不达标(OR=2.856,95%CI:1.792~4.553)、逼迫进食喂养方式(OR=2.465,95%CI:1.379~4.406)、限制进食喂养方式(OR=3.244,95%CI:1.741~6.048)、父母过度关心儿童进食行为(OR=3.491,95%CI:2.207~5.522)以及儿童食欲缺乏(OR=4.148,95%CI:2.600~6.618)、偏食挑食(OR=2.653,95%CI:1.692~4.160)、不良进食习惯(OR=3.105,95%CI:1.973~4.885)、害怕进食(OR=4.318,95%CI:2.199~8.478)、潜在疾病状态(OR=3.197,95%CI:1.115~9.168)均为家长对学龄前儿童体重认知偏差的相关因素。 结论 家长对学龄前儿童体重认知存在偏差,应提高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儿童喂养方式以及重视儿童进食行为,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湖北省某山区县城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SID)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0-11月采用整群抽样,将该县城区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1个幼儿园。对抽中的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半结构化问卷调查,包括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和基本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710名儿童中有396名存在感觉统合失调,患病率为55.8%(轻度30.3%,重度25.5%)。男童和女童相比感觉统合失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0.688,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控制了其他混杂因素后,男童感觉统合失调风险较女童更大(OR=1.636,95%CI:1.177~2.273,P=0.003),膳食情况中吃零食(OR=1.672,95%CI:1.158~2.412,P=0.006)、挑食(OR=1.535,95%CI:1.097~2.147,P=0.012)是SID的危险因素;爱运动是SID的保护因素(OR=0.460,95%CI:0.253~0.836,P=0.011)。随着年龄的增加感觉统合失调的风险越小(OR=0.769,95%CI:0.632~0.934,P=0.008)。结论 本研究显示山区县城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性别、年龄、儿童饮食习惯及运动状况相关,应对不同性别、年龄段学龄前儿童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5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就诊的108例功能性便秘儿童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本院正常体检的32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儿童功能性便秘发生的风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其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结果 母亲或父母均有便秘病史(OR=2.708、11.493)、有时、经常或总是挑食偏食(OR=4.176、7.097、9.204)、不良排便习惯(OR=3.465)、排便不顺利时责备儿童(OR=7.067)、有时或经常有家庭冲突(OR=4.807、6.543)为学龄前儿童功能性便秘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儿童不容易生气、父子互动时间>3 h为保护性因素(OR=0.213、0.107,P<0.05);该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拟合良好(P=0.986),绘制列线图的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1的直线。结论 基于遗传、儿童生活习惯以及社会心理因素所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简单、直观,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对早期识别功能性便秘高风险儿童,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