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钢丝环扎内固定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合并大小转子及后内侧皮质骨折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采用钢丝环扎内固定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合并大小转子及后内侧皮质骨折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81~92岁,中位数86岁。均为顺转子间骨折。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完全负重时间,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6例,手术时间(57±10)min,术中出血量(210±45)mL。术后开始完全负重时间1~7 d,中位数4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例术后8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15例随访时间24~42个月,中位数36个月。1例负重后假体下沉,术后3个月下沉停止;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感染、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15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90.3±3.5)分,优10例、良4例、可1例。结论:钢丝环扎内固定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合并大小转子及后内侧皮质骨折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可早期完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生物型与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6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骨水泥型固定,观察组给予生物型固定,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生物型固定术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济康复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训练,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和12个月髋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12个月Barthel指数和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实施股骨距重建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2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分别施以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与股骨距重建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疗效、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耗时与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更短,手术治疗优良率95.7%相较于对照组的71.7%明显更高,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内科并发症率4.3%相较于对照组的26.1%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施以股骨距重建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有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具有手术耗时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应用不同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6月邹城市中医院收治的87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Harris评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症状指标均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改善,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是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指标层面评估,半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更佳,但从长远疗效的角度分析该术式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可见对于年龄较大、体质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5例(观察组),PFNA治疗39例(对照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中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1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近期随访(3个月~1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60.80±17.91)min,平均出血量(173.3±39.2)mL,术后1周VAS评分(3.51±0.54)分,平均下床活动时间(15.94±8.87)d,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7.8±12.1)分;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56.50±23.30)min,平均出血量(120.8±30.5)mL,术后1周VAS评分(2.33±0.13)分,平均下床活动时间(40.03±10.69)d,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91.8±8.6)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相对增多,术后1周VAS评分较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能迅速恢复患肢功能,缩短卧床休息时间,尽快恢复生活质量和信心,减少长期卧床所致全身并发症等,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行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病例纳入时间范围为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均为因股骨颈骨折我院接受治疗老年患者,共计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全髋关节置换术32例(观察组)、半髋关节置换术28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对比,术前无差异,经过治疗两组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5%、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创伤大、手术时间长,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作用显著,并发症少,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滑县新区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较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动力髋螺钉(DHS)组33例接受DHS治疗,股骨头置换组33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DHS组和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0.36±11.49)min和(92.27±11.34)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37,P0.05);2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5.55±58.79)m L和(298.18±31.24)m 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479,P0.05);2组患者术后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73.91±9.64)分和(79.39±9.3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6,P0.05);2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61%和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04,P0.05)。结论 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均可有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但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SuperPath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汝州市骨科医院8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路径不同进行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经传统后外侧入路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实施微创SuperPath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术后负重时间)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Harris评分,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6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21.95%(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SuperPath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疼痛轻,可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术后负重时间,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分析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7年5月在伊川县人民医院治疗的12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63例。甲组患者通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乙组患者通过锁定接骨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结果:乙组患者Harris评分的优良率(84.13%)低于甲组(96.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5.74±8.49)min多于甲组(55.25±7.4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54.14±23.74)m L多于甲组(121.34±10.58)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4.29%)高于甲组(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通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是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对照组30例患者行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所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卧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疗效确定,可作为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anatomic 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ALP)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57例采用PFNA固定治疗(PFNA组)、65例采用ALP固定治疗(ALP组)。比较2组患者的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时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FNA组的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比ALP组短[(4.25±3.90)周,(5.57±2.90)周,t=1.988,P=0.049;(10.85±5.51)周,(13.75±6.75)周,t=2.576,P=0.011;(16.55±8.14)周,(20.50±9.86)周,t=2.393,P=0.018];术后6个月PFNA组的Harris评分高于ALP组[(87.30±9.21)分,(79.57±11.56)分,t=4.517,P=0.001]。至术后6个月时,PFNA组1例出现患侧下肢短缩,1例发生螺钉从股骨头切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LP组3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取出部分螺钉并植骨后愈合,2例发生钢板断裂,取出钢板后1例行关节置换术、1例以动力髁螺钉固定。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1,P=0.548)。结论:与ALP固定相比,采用PFNA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以更早地下床负重活动,获得更快的骨折愈合和更好的髋关节功能,二者的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析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在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阳江江华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纳治疗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动力髋螺钉(DHS)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PFNA进行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6.06%(2/33)低于对照组18.18%(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后发现,使用Harris评分表测评后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3个月后的髋关节恢复情况总体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临床治疗发现,对于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PFNA方法治疗取得显著成效,在骨质损坏以及供血影响上更小,手术固定较为牢固,临床上是一种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双动股骨头置换术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进行双动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923.93±96.13)m L、(162.51±35.42)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3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85.73±3.6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双动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少,但该术创伤大,应激反应强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带大转子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采用带大转子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43例,男20例、女23例。年龄75~96岁,中位数81岁。左髋18例,右髋25例。按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Evans分型,Ⅲ型17例、Ⅳ型24例、Ⅴ型2例。合并冠心病40例、肺部疾病3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28例、糖尿病15例、脑梗死致患侧不全瘫2例。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50~90 min,中位数66 min。术中出血量150~420 m L,中位数260 m L。术中输血量(红细胞)120~360 m L,中位数239 m L。下床负重时间2~7 d,中位数4 d。住院时间12~18 d,中位数16.5 d。1例切口浅层感染,给予清创后切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7例并发呼吸衰竭,1例并发褥疮,1例并发心肌梗死,1例并发肌间血栓。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9个月,中位数20个月。骨折均愈合。均无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发生。按照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本组Harris评分(82±9)分,优22例、良16例、差5例。结论:采用带大转子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可以早期下地负重活动,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使用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与Gamma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4月—2017年3月间选取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6例,观察组使用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治疗,而对照组则使用Gamma钉内固定治疗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评分等临床基本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与术中出血量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评分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与Gamma钉内固定均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实际应用上需要根据患者具体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108例闭合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59例,女49例;年龄73~98岁,中位数77岁;坠落伤11例,跌伤72例,车祸伤22例,其他原因致伤3例;合并高血压病64例、2型糖尿病29例、冠心病24例,22例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均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02. 20±4. 50) min,术中出血(330. 10±5. 20) mL,切口长度(12. 1±1. 60) cm,住院时间(18. 90±6. 10)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中位数17个月。6例患者术后发生患侧髋关节脱位,经牵引后复位; 3例患者术后出现压疮,经换药、加强护理后愈合;无深静脉血栓发生。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0. 50±3. 50)分,优51例、良46例、差11例。结论: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能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固定联合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该院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固定联合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104例,纳入内固定组,同期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纳入置换组。两组对比观察疗效指标。结果内固定组随访时间(20.5±6.2)个月,置换组随访时间(21.4±5.5)个月。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少于置换组,内固定组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低于置换组,内固定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高于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与置换组并发症合计发生率、再骨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固定联合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恢复髋关节功能方面与置换术基本相同,同时可减少出血量,手术创伤更低,但可能会延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照组42例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患髋Harris功能评分。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1~1.5年,Harri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