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IT)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M)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4例uRM患者进行3次LIT治疗,治疗前后均在其黄体中期采集外周血,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Th1/Th2型细胞因子。结果 94例患者中26例失访,7例生化妊娠,2例异位妊娠,48例成功分娩,11例再次自然流产。所有患者3次LI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CD3+CD4+CD8-T细胞和CD3+CD4-CD8+T细胞分别占CD3+T细胞的比例,以及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Th1细胞占Th细胞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Th1细胞占Th细胞的比例、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比值和TNF-α/IL-10比值在治疗后均显著性降低(P0.05)。进一步研究显示,LIT治疗前后成功妊娠患者和再次流产患者的T细胞亚群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Th1/Th2比值在成功妊娠患者中显著下降(P0.001),而再次流产患者中并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LIT改变uRM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功能,降低Th1/Th2比值,使患者趋于以Th2为主的免疫状态而有利于成功妊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孕期蜕膜免疫细胞谱变化及稽留流产对妊娠免疫细胞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收治的行人工流产的正常早孕患者(人工流产组,n=34),行清宫术的稽留流产患者(稽留流产组,n=17)及同期于本院IVF助孕成功的正常妇女(正常内膜组,n=27)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免疫组化及数字化分析系统定量检测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及流产组蜕膜组织中各免疫细胞的检测阳性率。结果早孕期妊娠前后的免疫细胞谱有如下改变:妊娠早期人工流产组蜕膜CD56+自然杀伤(NK)细胞、CD68+巨噬细胞、CD83+成熟树突状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P<0.001),而CD8+T细胞、Foxp3+调节性T(Treg)细胞及CD1a+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两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在不良妊娠结局稽留流产组患者蜕膜组织中CD68+巨噬细胞、CD8+T细胞及Foxp3+调节性T(Treg)细胞数均显著高于人工流产组(P<0.05),而CD56+自然杀伤(NK)细胞、CD83+成熟树突状细胞及CD1a+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与人工流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孕期蜕膜中NK细胞、巨噬细胞及成熟树突状细胞的适度增加有利于母胎免疫耐受的形成,但异常高表达的蜕膜巨噬细胞、CD8+T细胞及Foxp3+Treg细胞可能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3.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在反复自然流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原因不明的反复自然流产妇女(URSA组)和20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Tr的比例。结果:URSA组外周血中CD4+CD25brightTr百分率[(1.98±0.96)%]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21±1.25)%,P<0.05],而2组间CD4+CD25+总百分率、CD4+CD25dim细胞百分率以及CD4+CD25bright/CD4+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URSA的发生可能与患者CD4+CD25brightTr比例下降有关,CD4+CD25brightTr在母胎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机制.方法 自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的107例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采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追踪妊娠结局,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方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及 FOXP3(forkhead box p3)的表达变化.结果 107例患者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98例成功妊娠,9例妊娠后在孕早期再次流产,妊娠成功率为91.6%.妊娠成功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high T细胞及FOXP3的表达显著高于妊娠失败患者(P〈0.05).结论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有较高妊娠成功率,治疗后外周血免疫调节性T细胞尤其CD4+CD25high T细胞的比例及FOXP3表达升高是患者妊娠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共刺激分子CD 28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CTLA)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07月~2018年06月至我科室和内分泌科治疗的患者,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DM组(T2DM无肾病,n=42)和DN组(T2DM合并肾病,n=40),同时选取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NC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4、CD8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CTLA4分子的表达。结果:三组外周血CD4^+和CD4^+/CD8^+按NC组-DM组-DN组顺序均呈显著递增趋势(P<0.01),CD3^+、CD8^+按照顺序呈显著递减趋势(P<0.01),且各组间差异明显(P<0.01);三组外周血CD4^+CD28^+、CD8^+CD28^+ T细胞按NC组-DM组-DN组顺序均呈显著递增趋势(P<0.01),CD4^+CTLA4+及CD8^+CTLA4+T细胞按照顺序呈显著递减趋势(P<0.01),且各组间差异明显(P<0.01)。结论:T2DM患者T细胞亚群失衡,其中合并肾病患者表达失衡更为严重,提示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自身免疫调节异常。同时T2DM合并肾病患者外周血CD28和CTLA4表达也显著异于正常对照,提示共刺激分子可能参与了T2DM合并肾病的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LIT)后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对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URSA患者LIT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P0.05)。结果 25例URSA患者经LIT后成功妊娠16例,治疗后所有URSA患者(n=25)和妊娠成功组(n=16)外周血CD3+T细胞、CD4+HLA-DR+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CD4+T和CD3-CD56+NK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前后B细胞和Treg细胞、CD56bright CD16-NK、CD56dimCD16+NK、CD3+CD56+NKT及CD69+NK细胞比例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LIT后外周血T细胞、NK细胞的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CD4+T细胞、CD3-CD56+NK细胞比例降低和CD3+T细胞、活化CD4+T细胞增加也许有利于维持妊娠,T细胞和NK细胞的免疫表型有望作为LIT疗效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VF不良结局患者叉头样转录因子P3(FoxP3)细胞表达情况及NK细胞信号通路调节机制。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75例IVF不良结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失败类型分成3组:实施IVF≥3次均未获得妊娠者(反复失败组)25例、实施IVF后仅生化妊娠患者(生化妊娠组)25例、实施IVF后妊娠12周内胚胎停止发育/自然流产者(流产胚停组)25例;选取同期生育1次健康未孕女性2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于卵泡末期采集静脉血液,EDTA抗凝后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血液中的单个核细胞(PBMC),再用免疫磁珠法分离血液中的NK细胞、CD4+CD25-Treg细胞,流式细胞分析各组NK细胞亚群活性;实时定量PCR检测4组受检者CD4+CD25-Treg细胞中FoxP3 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NK细胞对于CD4+CD25-Treg细胞表达FoxP3的影响。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VF不良结局各组CD56+、CD56+CD16+NK细胞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IVF不良结局组中流产胚停组CD56+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IVF不良结局各组CD4+CD25-Treg细胞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不良结局组中反复失败组、生化妊娠组CD4+CD25-Treg细胞FoxP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流产胚停组(P<0.05)。体外刺激实验显示TNF-α诱导NK细胞下调CD4+CD25-Treg细胞FoxP3的表达(P<0.05)。结论IVF不良结局患者外周血中CD56+、CD56+CD16+NK细胞水平显著升高,而Treg细胞中Fox3 mRNA水平显著降低,且NK细胞能够下调Treg细胞中FoxP3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胰头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及其在手术前、后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胰头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同时监测CD4+/CD8+比值,并进行手术前、后的比较。结果胰头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CD4+CD25+和CD4+CD25highTreg所占比例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术后则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以术后第3天下降最明显(P<0.01,P<0.05);胰头癌患者术后CA19-9水平低于术前,以术后第14天下降明显(P<0.05)。CD4+CD25highTreg与CA19-9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胰头癌患者术前CD4+/CD8+比值比正常对照组低(P<0.05),手术后进一步降低,于手术后第7天达最低(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能有助于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恢复,胰头癌患者围手术期可作为免疫干预的重要窗口期,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作为免疫干预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VC)不育症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2例VC不育症患者(VC组)作为研究对象,以30例非VC且正常生育者为对照(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水平,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检测精液参数。结果:VC组的精子浓度、活率及活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精子畸形率及AsA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Ⅲ度VC组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总CD4+T细胞所占比例低于正常生育组(P0.05)。AsAb阳性VC组的精子活率、精子活力及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占总CD4+T细胞比例均低于AsAb阴性VC组(P0.05),相关分析提示AsAb的存在与Treg/CD4+T比例、精子活率及精子活力负相关(r=-0.245,P0.05;r=-0.314,P0.05;r=-0.263,P0.05)。结论: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降低,且AsAb阳性组患者更低,这群调节性T细胞的异常可能是导致精索静脉曲张免疫性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三色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测定37例肝癌患者及30例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25~+/CD~+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B1)的表达水平.结果 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CD4~+比值较肝硬化患者显著增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水平与肝癌原发肿瘤的大小、TGF-βl呈正相关(P<0.05).结论 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增多,对肝癌患者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锦红汤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肠内营养(EN)组、锦红汤+EN组三组,每组20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和8天的血浆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D-乳酸和淋巴细胞、CD3^+、CD4^+、CD8^+水平。结果:三组治疗后血浆各炎症介质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D乳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EN组治疗后3天及8天血浆IL-6、TNF-α均较PN组显著降低(P<0.05),锦红汤+EN组治疗后3天和8天血浆IL-6、TNF-α亦均较PN组和EN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3天三组D-乳酸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8天,EN组D-乳酸较PN组明显降低,锦红汤+EN组较EN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3天三组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8天,EN组和锦红汤+EN组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均较PN组显著升高(P<0.05)。CD8^+较PN组降低(P<0.05),锦红汤+EN组的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均较PN组显著升高,CD8^+较PN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锦红汤能降低SAP患者血浆中炎性介质的水平,降低肠黏膜通透性,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快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清醒镇静对围术期患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方法 3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或下肢手术的患者,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丙泊酚TCI组(TCI组)。手术前5min开始输注生理盐水或丙泊酚,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输注。流式细胞术测定输注开始(T1)、手术开始(T2)、术毕(T3)、术后24h(T4)和术后48h(T5)各时点外周静脉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结果与T1时比较,T2~T5时对照组CD3+、CD4+、(CD3++CD4+)/(CD3++CD8+)和NK细胞明显降低(P<0.05或P<0.01),T3、T4时TCI组CD3+、CD4+、(CD3++CD4+)/(CD3++CD8+)和T2~T4时NK细胞明显降低(P<0.05)。T2~T5时对照组CD3+、CD4+、(CD3++CD4+)/(CD3++CD8+)及NK细胞变化幅度大于TCI组。两组各时点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丙泊酚TCI清醒镇静可改善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肺移植术后稳定状态受者1年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行同种异体肺移植手术且术后处于稳定状态的41例受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者术前、术后2周及每个月(术后1年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和比值.分析受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方式、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G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对行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行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加速康复组(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血液中CD4^+、CD8^+、CD4^+CD25^+、血清CRP水平、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CD4^+、CD8^+、CD4^+、CD25^+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70、7.297、5.830、12.870、3.529、10.547,均P<0.05),两组CD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7,p>0.05),ERAS组CD8^+、CD4^+CD25^+水平高于对照组(t=2.163、2.203,P<0.05)。术后第3天,ERAS组CD4^+CD25^+水平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2,P>0.05),两组其余指标升高但仍低于术前水平(t=3.322、5.015、3.418、9.912,均P<0.05);ERAS组CD/、CD8+、CD4+CD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804、2.040、2.210,均P<0.05)。术后第5天,两组CD4^+、CD4^+CD25^+和ERAS组CD8^+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CD8^+仍低于术前水平(t=6.862,P<0.05)。术后第1、3、5天,两组血清CRP均较术前升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38、-13.715、-11.319、-12.286、-13.182、-15.076,均P<0.05),且ERAS组升高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6、-2.100、-2.211,均P<0.05)。ERAS组肛门排气、排便、下床活动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8±1.0)d比(3.9±0.9)d,t=-5.974;(3.8±0.9)d比(4.3±1.0)d,t=-2.700;(19.1±4.0)h比(35.9±6.6)h,t=-16.045;(9.9±1.6)d比(11.5±2.0)d,t=-4.479,均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于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术期能够有效减少对细胞免疫系统的应激,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更快地恢复术后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恶性重度梗阻性黄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免疫增强剂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无明显黄疸(TBil<17.1μmol/L)的胆石症患者(A组,无黄疸对照组,n=20),恶性非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TBil17.1~342μmol/L)(B组,恶性非重度黄疸组,n=20),恶性重度梗阻性黄疸(TBil>342μmol/L)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患者(C组,恶性重度黄疸组,n=39)。其中C组又分成免疫增强剂治疗组(C1,n=18)和非治疗组(C2,n=21)。C1组PTCD术后当天开始给予注射用胸腺肽α-1,1.6 mg/d,皮下注射,连用7 d。比较各组血浆细胞因子(IL-2、IFN-α、TNF-α)、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 C组CD3+、CD4+、CD8+、NK细胞百分率及IL-2明显低于A组(P<0.05),CD3+、CD8+百分率及IL-2明显低于B组(P<0.05);TNF-α、IFN-α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CD3+、NK细胞百分率及IL-2明显低于A组(P<0.05);CD4+/CD8+比值各组间无明显差异。C1组CD3+、CD4+百分率,CD4+/CD8+比值及IL-2呈升高趋势,TNF-α、IFN-α呈降低趋势,胸腺肽α-1治疗后第5天CD3+、CD4+百分率明显高于C2组(P<0.05),第7天CD4+百分率、CD4+/CD8+比值、IL-2、IFN-α明显高于C2组(P<0.05),TNF-α明显低于C2组(P<0.05)。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免疫功能降低,重度黄疸时免疫功能受损更加明显。免疫增强剂可明显改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