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及艾灸诱发的皮肤水泡外形特点及水泡中炎细胞浸润差异性,探讨水泡成分与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穴位贴敷并出现水泡的患者11例,接受艾灸治疗并出现水泡的患者8例。采用瑞氏染色的方法观察两种不同诱因诱发的水泡中炎细胞浸润种类、数量及各种炎细胞浸润比例差异性。结果:穴位贴敷及艾灸诱发的水泡中均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穴位贴敷诱发的水泡中泡液呈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混合浸润的特点;艾灸诱发的水泡中泡液呈现多种炎细胞浸润,但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结论:穴位贴敷及艾灸诱发的皮肤水泡均为局部炎症,其中炎细胞浸润种类及数量相似,但浸润比例存在差异性,这可能直接导致两种不同诱因诱发的水泡的结局(治疗作用或副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过敏史对穴位贴敷诱发的接触性皮炎的影响。方法选取穴位贴敷后产生接触性皮炎的患者,根据是否有过敏史,分为过敏史组和无过敏史组,在皮损局部行皮肤活检,观察两组患者:贴敷后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皮损时的贴敷次数及水疱出现率差异性;贴敷局部真皮淋巴、单核细胞等炎细胞浸润程度差异性;水疱内渗出物特点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首次出现红斑、丘疹的贴敷次数及水疱出现率无明显差别,出现水疱时的贴敷次数有过敏史组较无过敏史组少;光镜下可见两组贴敷局部真皮淋巴、单核细胞等炎细胞浸润程度均以中~重度为主;水疱内均有蛋白样渗出,水疱液常规提示过敏史组水疱液具有更多的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结论过敏史可以缩短穴位贴敷诱发的接触性皮炎的严重皮损即水疱的出现时间,且可增加EOS浸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咳喘膏对哮喘豚鼠嗜酸细胞趋化因子、组胺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咳喘膏穴位贴药1、3、6h组,每组各10例。卵蛋白致敏并诱发哮喘,行穴位贴敷。检测各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血组胺水平。结果咳喘膏穴位贴敷各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组胺较模型明显减低。结论咳喘膏穴位贴敷可改善豚鼠哮喘气道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后患者贴敷处出现的水疱特点,探讨水疱与接触性皮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穴位贴敷治疗后出现水疱并同意行皮损处皮肤活检的15例患者,观察其贴敷处水疱的临床表现及皮肤病理学特点。结果:贴敷处水疱的临床表现为:接触药贴局部皮肤感觉以瘙痒为主,或伴刺痛感;可见单个大水疱或成簇小水疱,基底部可见红斑、丘疹。水疱内液体光镜下可见大量白细胞,水疱液瑞氏染色后在光镜下可见中性粒细胞(NEU)、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单核、淋巴细胞等。水疱处皮肤病理学特点为:表皮层缺失,部分组织细胞变性坏死,表皮层及真皮层可见NEU浸润;真皮层小血管周围可见单核、淋巴细胞浸润。结论:穴位贴敷后患者贴敷处出现的水疱为接触性皮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哮喘患者穴位贴敷后诱发中重度接触性皮炎的皮肤形态学及CD11c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7—8月在本院针灸康复科门诊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哮喘并行皮损处皮肤活检的患者,选取3例中重度接触性皮炎患者,从肉眼下及形态学角度观察皮损处皮炎特点及皮损处CD11c的分布情况。结果:3例哮喘患者穴位贴敷治疗后皮肤均出现瘙痒、红斑、丘疹,严重者可见水疱。真皮血管周围单核、淋巴细胞不同程度的浸润。真皮血管周围均有不同程度CD11c表达。结论:哮喘患者穴位贴敷治疗后所诱发的中重度接触性皮炎表现为不同严重程度的皮损及炎细胞浸润。CD11c可能参与穴位贴敷诱发中重度接触性皮炎免疫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220-1221
目的:通过观察热敏灸和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肺功能、血嗜酸性粒细胞以及治疗和随访期间哮喘急性发作频次的影响,比较热敏灸与穴位贴敷疗法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名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热敏灸组和穴位贴敷组,每组各30例患者。每周治疗1次,疗程2个月,随访半年。结果:热敏灸和穴位贴敷疗法均可减少患者哮喘急性发作的频次,且热敏灸较穴位贴敷效果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和穴位贴敷均可改善PEF,但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热敏灸和穴位贴敷对FEV1(L)无明显影响。热敏灸组和穴位贴敷组患者的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与穴位贴敷疗法均可减少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急性发作频次,并且对患者肺功能有良性调整作用。其中,热敏灸疗法更好地体现了"上工治未病"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咳喘停贴剂穴位贴敷治疗对慢性哮喘大鼠Th2下游促炎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假穴位贴敷组、穴位贴敷组、布地奈德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来制备慢性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正常组和哮喘模型组正常喂养不做其他处理,地塞米松组予地塞米松腹腔注射,布地奈德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假穴位贴敷组予凡士林贴剂贴敷于双侧背俞穴,穴位贴敷组予咳喘停贴剂贴敷于双侧背俞穴。各组大鼠均予相应治疗14d后,观察肺组织细胞学变化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促炎细胞因子IL-4、IL-6、IL-13含量差异。结果:正常组大鼠肺泡形态规则,肺间质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和假穴位贴敷组大鼠肺泡腔缩小,其内见炎性细胞浸润及黏液栓,肺间质增厚,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其余各用药组均较模型组有所改善。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地塞米松组、布地奈德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IL-4、IL-6、IL-13含量明显降低;穴位贴敷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IL-13含量明显降低,而IL-4含量有降低趋势,与地塞米松组、布地奈德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咳喘停穴位贴敷可通过显著降低慢性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13含量来减轻慢性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穴位贴敷后诱发急性接触性皮炎单核、淋巴细胞浸润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7—8月在本院针灸康复科门诊穴位贴敷后出现急性接触性皮炎并行皮肤活检的哮喘缓解期患者4例,光镜下观察皮损处单核、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尤其Th2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4例患者真皮层血管周围都有不同程度的单核、淋巴细胞浸润,Th2细胞聚集在血管周围。结论: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提示单核、淋巴细胞尤其是Th2淋巴细胞参与穴位贴敷诱发的急性接触性皮炎。  相似文献   

9.
<正>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对哮喘的治疗方向从单一的药物治疗转向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措施,穴位贴敷疗法是临床上常用的预防及治疗哮喘的有效方法。针对本病预防关键时间在于哮喘缓解期的特点,我们运用本院自制"治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表达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清洁级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每组10只。建立卵白蛋白致敏的哮喘小鼠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SDF-1的表达,分别用HE染色和Wright-Giemsa染色方法对各组小鼠气道炎症细胞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哮喘组小鼠的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破坏、增生,管周有大量的炎细胞浸润,SDF-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哮喘组BALF中炎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SDF-1表达量与气道炎症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呈正相关。结论 SDF-1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细胞募集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其他多种细胞参与反应引起的慢性、持久性的炎性疾病,其发病率高,可逆性气道阻塞、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该病三大特征。2000-2004年,本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4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对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卵蛋白(OVA)制备哮喘缓解期小鼠模型。使用黄芪多糖治疗2月后,末次给药后24 h观察小鼠气道反应性、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和细胞分类以及肺脏病理学变化。结果 黄芪多糖可以降低模型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降低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改善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减轻气道壁胶原沉积和黏液分泌,减轻气道重塑。结论 黄芪多糖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轻支气管周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以及改善气道重塑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的常见呼吸道疾病。2006-07—2007-08,我们采用三伏天药物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缓解期患儿,观察其对血清中总免疫球蛋白(Ig)E、皮质醇含量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三伏天药物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的常见呼吸道疾病。2006-2007—2007—08,我们采用三伏天药物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缓解期患儿,观察其对血清中总免疫球蛋白(Ig)E、皮质醇含量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三伏天药物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诱发的接触性皮炎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与树突状细胞(DCs)表达相关性,探讨穴位贴敷诱发的接触性皮炎皮肤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选取接受穴位贴敷治疗后出现接触性皮炎的哮喘及变应性鼻炎患者共15例,通过观察其正常皮肤与皮炎局部皮肤组织中TSLP及DCs特异性标志CD11c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皮肤中TSLP、CD11c表达数量均较少,分布部位均涉及表皮层、真皮层。皮炎处TSLP、CD11c表达数量均较正常皮肤显著增加,分布部位均涉及表皮层、坏死组织内及真皮层,其中以真皮层血管周围表达为主。结论 TSLP与DCs共同参与穴位贴敷诱发的接触性皮炎,两者密切相关,表达数量同向升高,分布部位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萸桂消喘膏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证)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按病情分层随机分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40例,在西药常规抗炎、解痉平喘、化痰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萸桂消喘膏穴位贴敷,对照组予安慰剂穴位贴敷,2组疗程均为3周,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1周时,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降低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萸桂消喘膏穴位贴敷治疗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证)急性发作,可能通过协同控制炎症反应,使哮喘病情更快达到临床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探讨冬病夏治防治缓解期支气管哮喘的机理及对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冬病夏治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观察两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及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74.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多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6及TNF-α水平改善情况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可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促进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的消退,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土家药香.枫膏冬病夏治内病外治穴位贴敷防治哮证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86例和治疗组86例,治疗组采取香枫膏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每年夏天初、中、伏末伏各一次,3年为一疗程,连续二个疗程;对照组在哮喘缓解期不予治疗,只参加随访观察。观察两组哮喘发作频次、程度及其对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5)、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水平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95.34%,明显高于对照组74.41%,P<0.01。结论:香枫膏穴位贴敷治疗哮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姚红  童娟  王铮  张子谦  陈建雄 《针刺研究》2007,32(3):174-178
目的:探索穴位敷贴疗法对哮喘的治疗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模型组(n=9)、地塞米松组(n=9)及穴位贴药组(n=9)。以卵蛋白致敏并诱发哮喘模型。地塞米松组在哮喘大鼠雾化后予以腹腔注射1 mg/kg地塞米松,同时在背部备皮予以空白药物敷贴;穴位贴药组在哮喘大鼠雾化后予以腹腔注射1 mg/kg的生理盐水,同时在背部备皮予以治疗药物敷贴。穴位取“大椎”“肺俞”“脾俞”“肾俞”穴。疗程结束24 h内取各组大鼠肺组织固定、HE染色,观察其炎症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各组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且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地塞米松组大鼠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0.05);穴位贴药组对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但对于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无明显作用(P>0.05)。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IL-4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而IFN-γ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地塞米松组及穴位贴药组大鼠肺组织中IL-4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地塞米松组IFN-γ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穴位贴药组IFN-γ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且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IL-4、IFN-γ在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确的影响,并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上影响对大鼠体内Th1/Th2的平衡可能起到了良性的调整作用,从而对哮喘的治疗产生效果。  相似文献   

20.
固本防哮饮对哮喘缓解期小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固本防哮饮对哮喘缓解期小鼠的影响。方法通过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卵蛋白(OVA)制备哮喘缓解期小鼠模型。在停止激发后给药4周,末次给药后24h观察小鼠气道反应性、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和细胞分类、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以及肺脏病理学变化。结果固本防哮饮可以降低模型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降低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IFN-γ水平,减轻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减轻气道重塑。结论固本防哮饮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轻支气管周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以及调节机体IFN-γ水平可能是其防止哮喘复发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