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正我国成年人群中,心力衰竭(心衰)患病率约为0.9%,其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占50%以上~([1])。HFpEF患者的治疗面临巨大挑战,本文拟从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介绍HFpEF的治疗研究进展。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同,分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LVEF≥50%;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LVEF 40%~49%;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LVEF40%。对于HFpEF患者的治疗,目前尚无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案,主要针对症状、心血管基础疾病合并症、危险因素等,采取综合性治疗手段~([2])。  相似文献   

2.
<正>心力衰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疾病~([1-2])。2016年欧洲心脏学会制定的《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将心力衰竭分为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和中间发展期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EF)~([3])。其中,HFmr EF是指LVEF介于40%~49%范围的左心功能减低,这一范围被视为心力衰竭发展的"灰色区域"(grey area)。而HFpEF是指由于长时间左心室充盈阻力增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定义是LVEF≥50%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的临床  相似文献   

3.
心力衰竭(心衰)发病率、病死率高,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中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是一组常见且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约占所有心力衰竭患者的50%.HFpEF预后差,再住院率及死亡率与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FrEF)相当.尽管针对HFrEF有了相对完整的指南共识,但目前尚缺乏可真正改善HFpEF患者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老年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患者与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差异。方法入选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心力衰竭中心因心力衰竭住院的年龄≥60岁患者385例,按LVEF分为HFrEF组96例、HFmrEF组34例和HFpEF组255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心力衰竭病因、临床特点、心脏超声、检验结果和治疗情况,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综合特征的差异。结果 HFmrEF组高血压比例最高(67.7%),瓣膜疾病比例次之(29.0%)。HFmrEF组住院期间静脉用硝酸酯类(44.1%vs 25.0%和16.5%)、出院肌酐[(131.66±55.7)μmol/L vs(80.49±33.97)μmol/L和(85.50±37.81)μmol/L]明显高于HFrEF组和HFpEF组;应用螺内酯和米力农的比例低于HFrEF组,而高于HFpEF组(P0.05,P0.01)。结论高血压、瓣膜疾病是老年HFmrEF的主要病因;且以男性和心功能Ⅳ级居多;此类患者出院肌酐水平偏高;同时,这部分老年心衰患者的转归尚可。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状态, 多种机制参与其的发生发展。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 可将心衰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HFm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 其中HFrEF和HFpEF占据了心衰患者的绝大多数。目前HFrEF的动物模型已较为成熟, 而HFpEF的动物模型则尚为缺乏, 这大大限制了有关HFpEF研究的开展。该文汇总了HFpEF啮齿类动物模型的建模方法和实验室检查指标, 并对各模型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将523例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按左室射血分数分为射血分数降低心衰(HFrEF)、射血分数中间范围型心衰(HFmrEF)和HFpEF,比较其临床特征、观察预后指标差异。将274例HFpEF住院患者按年龄分为≥65岁组(228例)和65岁组(46例),分析≥65岁组HFpEF患者心衰再次住院危险因素。结果:与HFrEF患者相比,HFpEF患者年龄、BMI、胆固醇、白蛋白更高,女性患者更多,心率、肌钙蛋白-I、脑钠肽(BNP)、胆红素、尿酸、水肿更少,住院时间较短、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入院后30d全因死亡率更低(均P0.05)。与HFmrEF患者相比,HFpEF年龄更大、女性更多,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更高,心率、肌钙蛋白-I、BNP、胆红素、尿酸、白细胞、尿素氮更低,住院时间更短(均P0.05)。年龄、尿素氮、心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为HFpEF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合并心房颤动多为≥65岁HFpEF患者出院1年内心衰再次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FpEF患者近期、远期预后较差,HFpEF有不同于HFrEF、HFmrEF的临床特征,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脏结构和功能损伤,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低下,可依据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 function,EF)将心力衰竭分为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 with preserved EF,HFpEF)和射血分数减低性心力衰竭(HF with reduced EF,HFrEF)~([1-2])。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常见心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HF的患病率正  相似文献   

8.
CHF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心因性死亡的主要原因[1-2]。研究显示,约50%的心衰病人仍然保留相对正常的LVEF,即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且预后可能更差[3-4]。然而临床认为仅凭LVEF评估HFpEF病人心功能的价值有限,因其无法反映心脏收缩的敏捷性、时效性及心脏每搏输出量[5-6]。QRS波可反映心室除极过程的综合时间,有研究证实,QRS波时程(QRS duration,QRSd)与心室功能结构损害密切相关[7-8],然其本身并非心功能评估指标[9]。因此,本研究结合LVEF和QRSd的特征,探究两者比值(TEF)评价老年HFpEF病人心功能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河南省住院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患病特点及诊治现状。方法 横断面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心衰中心联盟45家医院住院的心衰患者20 620例(数据来源于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衰中心数据库)。采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受教育程度、吸烟史、饮酒史、血压、心率、病因、合并症、症状、体征、左心室射血分数、血钾、血钠、血红蛋白、肌酐、药物及器械治疗情况等资料。结果 河南省心衰患者平均年龄(69.0±13.0)岁;男性比例为56.4%。心衰主要病因中冠心病比例为70.9%、扩张型心肌病比例为8.4%、心脏瓣膜病比例为7.6%,合并症中冠心病比例为76.5%、高血压比例为56.9%、贫血比例为44.6%。平均住院日为10(7,14)d。所有病例中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患者5073例(27.4%)、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患者4940例(26.7%)、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患者8519例(46.0%)。与中国心衰中心联盟心力衰竭医疗质量报告(2022年)数据比较,河南省心衰类型分布同样以HFpEF为主;心衰主要病因同为冠心病;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比例、心脏再同步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临床特征、院内诊疗及6个月结局差异。方法:从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心衰前瞻队列研究中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全国50家医院连续纳入的18岁以上心衰住院患者,根据LVEF分为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HFr EF,LVEF 40%)组、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40%≤LVEF50%)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LVEF≥50%)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院内治疗情况和6个月全因死亡风险。结果:共入选2 781例心衰住院患者,中位年龄67(57,75)岁,37.9%为女性;HFr EF组1 031例(37.1%),HFmrEF组643例(23.1%),HFpEF组1 107例(39.8%)。HFmrEF组患者中位年龄(67岁)高于HFr EF组(62岁),但低于HFpEF组(71岁),HFpEF组的女性比例(51.4%)高于HFr EF组(23.9%)和HFmrEF组(3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7)。全部心衰患者中合并比例最高的疾病为高血压(56.4%)、心房颤动(29.5%)和糖尿病(28.3%)。HFmrEF组和HFpEF组高血压(HFmrEF组vs. HFpEF组vs. HFr EF组:60.5%vs. 63.0%vs. 46.8%)和心房颤动(HFmrEF组vs. HFpEF组vs. HFr EF组:32.2%vs. 35.6%vs. 21.3%)的合并比例均明显高于HFr EF组(P均0.017)。HFmrEF组住院期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分别为66.4%、85.1%、74.5%,HFpEF组分别为55.2%、76.4%、64.1%,两组均低于HFr EF组(75.8%、90.1%、81.2%,P均0.017)。HFmrEF组(HR=0.696,95%CI:0.510~0.951,P=0.02)和HFpEF组(HR=0.493,95%CI:0.366~0.665,P0.01)患者6个月死亡风险均低于HFr EF组患者。结论:本研究中,HFpEF患者和HFmrEF患者在全部心衰住院患者中分别占四成和近四分之一。HFpEF患者和HFmrEF患者的临床特征与HFr EF患者不同,治疗模式相似,出院6个月死亡风险均低于HFr EF患者。  相似文献   

11.
正心力衰竭(心衰)指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所引起的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提出,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将心衰细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1]。HFpEF患者年龄较大,多伴随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血压、慢性肾脏病等疾病,这些疾病可诱发机体促炎状态、微血管内皮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引起间质纤维化,心室重构和心室僵硬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正>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在我国,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0.9%,且患病率逐年增加。最近研究发现,超过50%的患者虽然有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征,但其LVEF却是正常的~([1])。这种心力衰竭有别于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被称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  相似文献   

13.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且机制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约占全部心力衰竭总数的一半。其发病率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而逐年上升,病死率与射血分数减少的心力衰竭(HFrEF)相当,传统的药物治疗虽能降低HFrEF患者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却不能有效的改善HFpEF患者的预后。目前,对HFpEF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许多方面尚无统一的认识,加之临床医师对HFpEF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均使得HFpEF成为心血管防治领域的社会公共难题及主要挑战。为了解国内外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及诊疗情况,现从其影响其的相关疾病、病理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射血分数中间型心力衰竭(HFmrE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从新诊断的935例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选择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匹配的HFmrEF、射血分数减低心衰(HFrEF)、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各100例,另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分析心衰患者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特点。结果:HFmrEF组年龄、心功能Ⅲ~Ⅳ级比例、气促、咳嗽、运动耐量下降以及肝脾肿大的发生率、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介于HFpEF组和HFrEF组之间。HFmrEF组左心室、左心房容积及其指数以及左心室质量指数与HFpEF组更接近,左心室舒张功能与HFpEF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收缩功能强于HFrEF组而弱于HFpEF组,左心室充盈压高于HFpEF组而与HFrEF组无显著性差异。HFmrEF组肺动脉高压患病率与HFrEF组无统计学差异,但高于HFpEF组(P=0.017)。HFmrEF组右心不同结构指标异常率为11.0%~46.0%,右心室长轴内径、主动脉瓣上右心室流出道内径小于HFrEF组,右心室壁厚度大于HFrEF组,但均与HFpEF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FmrEF是大部分临床特征和心脏结构功能变化介于HFrEF和HFpEF之间的心衰亚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3种不同类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合并常见心血管及非心血管慢性病负担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老年CHF患者4650例,根据LVEF分为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组1627例(LVEF<40%)、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组723例(LVEF 40%~49%)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组2300例(LVEF≥50%),对比3组合并18种常见心血管及非心血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疾病数目及组合情况。结果 老年CHF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数目(1.12±0.73)种,合并非心血管疾病(2.90±1.32)种,HFpEF组合并心血管疾病、非心血管疾病及所有慢性病数目分别为(1.17±0.70)种,(3.06±1.37)种,(4.23±1.67)种,HFpEF组合并5种及6种疾病高于HFrEF组和HFmEF组(P<0.05)。血脂异常&贫血&慢性肾脏病、血脂异常&冠心病&高血压&贫血分别是最常见的三元非心血管疾病多病组合和四元所有慢性病多病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16.
<正>心力衰竭(HF)指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收缩或舒张能力受损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上根据LVEF将HF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1])。肺动脉高压(PH)是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一定临界值的一种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学状态,其诊断标准:海平面静息状态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27例心衰患者,将其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组145例、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组145例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组137例。另纳入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53例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常规生化指标、血清25(OH)D、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的相关指标,分析不同心衰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与血清25(OH)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各心衰组(均P<0.05),NT-proBN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各心衰组(均P<0.05)。HFrEF组25(OH)D水平显著低于HFmrEF组与HFpEF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HFmrEF组与HFpEF组(均P<0.05);HFmrEF组与HFpEF组间25(OH)D和NT-proBNP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与RVOT、PAP、NT-proBNP均呈弱负相关性(r=-...  相似文献   

18.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病人再住院率和病死率较高,但现代医学改善HFpEF预后的手段有限。中医药治疗HFpEF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相较于现代医学标准治疗,联合中医药治疗HFpEF可进一步缓解病人症状,改善心功能和预后。综述中医药干预HFpEF的相关研究,以期明确中医药治疗HFpEF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参数,与无症状舒张功能不全的非心衰患者比较,明确HFpEF的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心血管内科就诊的234例患者(年龄≥60岁),分为无症状舒张功能不全组(ADD组)104例和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组(HFpEF组)130例。通过回归分析明确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与ADD组相比,HFpEF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大,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冠心病、高血压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0.031,0.003)。结论 老年患者中,冠心病、高血压和COPD与HFpEF相关。  相似文献   

20.
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目前临床研究和临床疾病诊断主要分类标准,以此将心力衰竭(心衰)分为射血分数减低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rEF和HFpEF),但该分类方法受多种因素影响,过于简单。有必要重新塑造舒张性心衰的病因、病理生理和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