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及高风险Z值分类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23年1月于乌海市妇幼保健院遗传咨询门诊接受NIPT的7 47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cffDNA)进行NIPT检测,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得到Z值,把高风险例数的Z值按大小分为四组:A组(3≤Z≤5)、B组(512),进行假阳性率比较;并对高风险的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液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7 478例NIPT样本检测到62例染色体异常,阳性率为0.83%,包括21-三体高风险44例、18-三体高风险12例、13-三体高风险5例、性染色体异常1例;其中54例孕妇自愿接受羊水穿刺产前诊断,50例在我院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40例得到确诊(21-三体29例、18-三体9例、13-三体1例、X-三体1例);4例在外院进行了羊穿检测,其中21三体3例,正常1例。后期追踪随访得知,未进行羊穿的8例中,5例直接引产,胎盘...  相似文献   

2.
过去30年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筛查从单纯的孕妇年龄筛查到不同模式的母血清学筛查,检出率和准确度均逐渐提高。近三年,采用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对母血浆胎儿游离DNA进行测序的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被用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筛查领域。本文回顾了传统血清学筛查方案的进展,并阐述了无创DNA产前检测方法的发现、临床应用、局限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中孕期羊水间期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之后漏诊非13、18、21、X、Y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异常核型的残余风险,从产前咨询的角度来评价间期FISH检测在产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 125例中孕期羊水传统核型分析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假设这些病例均进行间期FISH检测,计算在三大产前诊断指征(孕妇高龄、孕母血清学筛查18-三体或21-三体高风险、妊娠23周前超声发现胎儿有结构异常)情况下间期FISH检测的检出率以及残余风险。结果从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共有6 125例单胎孕妇行中孕期羊水细胞核型分析,共检出207例(3.38%)异常核型。有161例(77.8%)为涉及13、18、21、X、Y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异常核型(包括嵌合体),其间期FISH检测结果为阳性。有46例(22.2%)异常结果是非13、18、21、X、Y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其中包括平衡性结构重排31例(67.4%)、非平衡性结构重排14例(30.4%)、其他染色体非整倍体1例(2.2%)。在这46例异常核型中,有6例涉及21号染色体和1例涉及13号染色体的不平衡性重排的间期FISH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余39例间期FISH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计算间期FISH检测的检出率为81.2%(168/207),间期FISH检测的残余风险为0.65%(39/5957)。结论间期FISH检测是核型分析的有效补充,但不能取代核型,单纯行间期FISH检测进行产前诊断会漏诊约18.8%的染色体异常。在产前遗传咨询时应向病人解释间期FISH的检出率和残余风险,了解间期FISH的优点和局限性,帮助其选择合适的产前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无创DNA产前筛查(NIPT)在胎儿21、18、13三体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从产前咨询的角度评价NIPT产前筛查的应用效力。方法对10 577例在北京协和医院产检、符合NIPT适用及慎用条件的孕妇,提供检测前咨询后进行NIPT检测,记录其临床资料、检测结果及妊娠结局,对特殊病例进行进一步分析,对所有病例进行汇总分析,探讨NIPT的实际临床检测效力。结果自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共10 577例单胎孕妇被纳入研究,结果提示高风险102例(0.96%),其中,21三体高风险28例(0.26%),18三体高风险12例(0.11%),13三体高风险5例(0.05%),性染色体异常(SCA)高风险43例(0.41%),其他类型染色体异常高风险14例(0.13%)。低风险10 433例(98.64%),检测失败42例(0.40%)。在102例高风险病例中,9例拒绝接受产前诊断,93例经后续产前诊断,确诊21三体26例,18三体6例,13三体1例,SCA 15例,其他异常6例。去除拒绝诊断病例后,计算其阳性预测值(PPV)分别为92.86%、54.55%、25.00%、39.47%及50.00%。在10 433例阴性结果中,发现1例18三体假阴性病例,假阴性率为1.82%,计算阴性预测值为99.99%。结论 NIPT检出率高、假阳性率低,但依然存在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其作为一种产前筛查方法,不可替代介入性产前诊断,临床应用时应向孕妇充分进行检测前、后咨询,说明其优势和局限性,帮助孕妇选择合适的筛查及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求超声联合血清学指标在孕中期筛查胎儿染色体病的临床效果和可靠性. 方法 对自愿接受产前筛查的孕15~20周的孕妇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雌三醇(μE3)生化指标及超声检查进行孕中期筛查,应用软件计算风险值,以21-三体综合征风险率1/270、18-三体风险率1/350作为风险截断值,对高风险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同时进行超声筛查,超声筛查综合评分大于2分者,也行产前诊断. 结果 接受筛查的12,605例孕妇中,血清学指标筛查高风险者824例,确诊为染色体异常39例.超声筛查综合评分大于2分者298例,随访确诊为染色体异常24例.联合筛查阳性232例,确诊为染色体异常43例. 结论 超声检查和血清筛查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降低筛查假阳性率,减少染色体病胎儿出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高龄孕妇胎儿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策略行前瞻性卫生经济学分析.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孕周为15~20周16、自然单胎妊娠的高龄孕妇5404例,对其进行遗传咨询之后由其自行选择行唐氏综合征的母血清学筛查(筛查组)或羊膜腔穿刺术、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羊穿组).计算各组胎儿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并对两组中胎儿唐氏综合征的检出效率及卫生经济学效益进行对比. 结果 筛查组共2,107例,以1/270为阳性切割值,共检出胎儿唐氏综合征18例,筛查的检出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以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9.63%,0和4.20%,该组人群中胎儿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为8.54‰(18/2,107);羊穿组胎儿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为7.58‰ (25/3,297).采用chi-square检测分析两组之间胎儿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928).对两组的费用进行计算,与高龄孕妇全部行羊膜腔穿刺术的方案对比,采用血清学筛查阳性后再行羊膜腔穿刺术的方案可以节省44.9%的总费用. 结论 在检出高龄孕妇的胎儿唐氏综合征方面,产前筛查的有效性和羊穿组是一致的,但采用血清学筛查阳性后再行羊膜腔穿刺术的方案的效价比高于全部行羊膜腔穿刺术的方案,这对于节省我国十分有限的卫生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孕中期羊膜腔穿刺进行胎儿非整倍体产前诊断的诊断率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总结北京协和医院产前诊断中心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进行的超声即时定位羊膜腔穿刺病例.对羊膜腔穿刺的指征、诊断结果、流产率等进行分析. 结果 共分析5,204例羊膜腔穿刺病例.羊膜腔穿刺成功率100%.其中高龄(≥35岁)组3,358例,发现染色体异常93例;低龄(<35岁)组1,846例,发现染色体异常50例.共成功诊断染色体异常143例(2.75%),其中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等共46例,占全部染色体异常的32.2% (46/143),其中高龄组30例(65.2%),低龄组16例(34.8%);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共17例,占全部染色体异常的11.9%(17/143),其中高龄组11例(64.7%),低龄组6例(35.3%).与操作直接相关的流产率为0.13%(7/5,204). 结论 超声即时定位羊膜腔穿刺技术是安全可靠的产前诊断取材技术,需要寻找其他更加敏感的筛查指标以提高筛查的检出率,减少羊膜腔穿刺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技术对高危妊娠胎儿进行遗传学检测,分析其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于2018年1月至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根据其不同孕周行羊膜腔穿刺或脐血管穿刺术,样本送检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行低深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检测染色体数目和拷贝数。结果在455例羊水和脐血标本核型分析中共检出染色体非整倍体17例(3.7%)、微重复2例(0.4%)、微缺失2例(0.4%)、嵌合体1例(0.2%)。CNV-seq共检测出17例非整倍体(3.7%),致病性异常的微重复4例(0.9%)、可能致病性异常的微重复4例(0.9%)、致病性异常的微缺失5例(1.1%)、可能致病性异常的微缺失6例(1.3%)、致病性异常的微重复合并缺失3例(0.7%)。嵌合体共3例(0.7%)。结论 CNV-seq无法直接辨别染色体易位、倒位;对于标准型非整倍体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NV-seq均可检测出,CNV-seq耗时更短;CNV-seq可分析出低比例嵌合体,检出率优于染色体核型分析;CNV-seq在检测染色体微缺失/重复方面较核型分析有独特的价值,能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对产前咨询起重要作用;CNV-seq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临床遗传咨询的难度,需结合多种产前诊断方法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微球鉴别分离技术(BACs-on-Beads,BoBs)在快速诊断常见染色体异常中的应用。方法利用BoBs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856例孕妇的羊水标本进行检测,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856例孕妇共检出155例染色体异常病例,总体异常率为18.11%。两种方法同时检出141例染色体异常(包括136例非整倍体和5例嵌合体),染色体核型分析单独检出9例染色体异常(包括4例嵌合体和5例平衡易位),BoBs单独检出5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在染色体数目异常检出方面,BoBs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一致率为100%,对嵌合体检测的符合率为55.56%,对平衡易位和微缺失/微重复检测的符合率为0%。结论 BoBs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常见染色体数目异常及部分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但存在漏诊风险。仅根据BoBs检测结果对胎儿作进一步处理存在一定风险,BoBs检测与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应用可以快速诊断常见染色畸形以减轻孕妇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0.
快速产前检测方法是产前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细胞和分子遗传学和超声诊断。由于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的介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快速检出及某些染色体结构异常的鉴别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细胞和分子遗传技术包括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荧光定量PCR(QF-PCR)、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在怀孕的第1和第2个"3个月"阶段进行有效的超声检查,常见的染色体异常都可以被检测出来。因此,将细胞和分子遗传技术与超声检测相结合,可以提高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出率和产前诊断的准确性,以减少缺陷婴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1.
戚红  王燕  卢新  刘敏 《生殖医学杂志》2010,19(3):240-244
目的比较孕中期唐氏综合征血清学二联与三联的筛查效率与经济学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9~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前筛查中心进行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的孕妇,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进行血清学筛查二联[甲胎蛋白(AFP)+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三联[AFP+游离β—hcG+游离雌三醇(E3)]检测,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孕中期孕妇血清样本4,707例,随访到妊娠结局的4,245例,失访462例,妊娠结局随访率90.2%。其中唐氏综合征(21-三体)3例,其他染色体异常4例,神经管畸形1例。未出现因侵人性产前诊断流产患者。(2)三联筛查唐氏综合征检出率66.7%、假阳性率5.26%,所有染色体异常检出率75%;二联筛查检出率33.3%、假阳性率4.01%,所有染色体异常检出率37.5%;神经管畸形(NTD)检出率100%、假阳性率0.4%;18-三体假阳性率0.24%。三联筛查检出率高于二联筛查。(3)三联筛查每筛查出1例唐氏儿,所花血清学筛查及产前诊断费用约为499,375元,二联筛查为781,200元,二联筛查费用明显高于三联。结论中孕期血清学筛查效率三联筛查优于二联筛查,用于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费用三联筛查也低于二联筛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孕及中孕早期超声诊断胎儿前腹壁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早孕及中孕早期超声诊断的21胎前腹壁异常胎儿超声表现及随访结果,分析比较前腹壁异常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早孕及中孕早期超声筛查出21胎胎儿前腹壁异常,均在首次超声检查时发现,均经引产直接观察或病理检查进一步证实;其中脐膨出12胎,泄殖腔外翻1胎,体蒂异常8胎。7胎接受羊水穿刺检查,1胎脐膨出为13-三体,余染色体未见异常。结论早孕及中孕早期超声检查可有效诊断及鉴别诊断前腹壁异常,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晚孕期超声显示胎儿颜面部鼻骨异常伴伸舌辅助诊断唐氏综合征(DS)的价值。方法纳入资料完整的经胎儿系统超声筛查及羊水或脐带血染色体检查的中晚孕期孕妇5657名。观察并分析正中矢状切面胎儿鼻骨发育情况及舌尖位置,比较鼻骨异常、伸舌及鼻骨异常伴伸舌检出DS的效能。结果经染色体检查确诊49胎DS,其中鼻骨异常伴伸舌33胎、单纯鼻骨异常10胎、单纯伸舌2胎,无阳性表现4胎。根据鼻骨异常伴伸舌诊断DS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35%(33/49)、99.91%(5603/5608)、86.84%(33/38)和99.72%(5603/5619),其中阳性预测值较鼻骨异常、伸舌及鼻骨异常或伸舌明显增高(P0.0001)。结论中晚孕期颜面部正中矢状切面观察胎儿鼻骨异常和伸舌的表现,可提高DS的产前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超声在诊断胎儿颜面畸形中的临床价值,进一步分析颜面部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7月在笔者医院超声科行产前筛查的1533例孕妇的资料,以超声筛查胎儿颜面部异常者(超声异常组,n=30)和超声筛查胎儿颜面部正常但具有高危因素者(超声正常高危组,n=66)作为研究对象。记录超声及染色体检查结果,分析颜面部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结果:30例超声筛查颜面部异常胎儿中,8例单纯颜面部异常,22例颜面部异常合并其他异常。超声异常合并其他异常组NT厚度显著高于超声单纯异常组和超声正常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异常组胎儿染色体异变率为20.00%,显著高于超声正常高危组的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筛查中应用超声诊断可以明显提高染色体异常胎儿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在高危妊娠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观察其中临床意义不明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VOUS)结果构成及相关特性,分析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产前染色体病诊断临床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并接受产前诊断,同时进行CMA及核型分析检测的孕妇308例,对其CMA检测的结果进行分类分析并与核型分析相比较,分析其中不明确意义结果的构成以及相关特性。结果所有入组病例中88.0%为各种胎儿结构异常、软指标异常、胎儿生长受限及胎儿水肿。全基因组检测未发现明确染色体拷贝数改变(CNV)或明确多态性改变的病例217例,占70.5%;发现明确致病性染色体数目或片段异常共44例,占14.3%。其中发现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21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6例,染色体致病性CNV结果17例。此外发现不明意义的CNV诊断结果47例,占总病例数的15.3%。其中致病性判读为偏良性的23例,临床意义不明为21例,含符合报告标准的杂合性缺失(LOH)1例,偏致病性的3例。进一步分析各种VOUS病例的片段大小分布及判读依据类型。与核型分析的异常阳性率10.7%比较,全基因染色体芯片诊断明确致病性的染色体异常阳性率为14.2%,诊断阳性率提升3.5%。结论全基因组染色体芯片对于超声发现胎儿结构异常的遗传诊断能力较核型分析有较大的提升,但同时也会有VOUS病例增加遗传咨询的难度。目前国内产前诊断VOUS结果的比例较高,这与本地化数据库不完善,缺乏国内具体的芯片结果判读标准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巨细胞病毒(CMV)是导致人类先天性畸形的主要传染病,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相对不足。血清学检测CMV特异性的IgM、IgG、IgG亲和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区分原发性感染和继发性感染。在已经确诊孕妇原发性感染CMV后,应该在妊娠21~22周后行羊水穿刺,进行CMV-PCR检测,进一步分析胎儿有无先天性感染。B超及核磁共振对诊断胎儿先天性畸形具有极大的优势。在出生3周内的及时诊断对新生儿的预后有重要影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以预防迟发性听力损失和神经发育迟缓。本文报道了1例胎儿宫内感染CMV病例的诊疗经过及结局,提示孕妇及医务人员应加大对CMV感染的重视程度,扩大预防和治疗感染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孕早期胎儿颈项透明层(NT)及鼻骨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孕早期产检的8012例单次妊娠的孕妇,采用多普勒彩超进行NT及鼻骨检测,观察胎儿鼻骨缺失及颈项透明层增厚的情况,此外,孕早期检测结果与孕晚期胎儿畸形筛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012例孕妇中,孕早期检查检出40例胎儿畸形,阳性率为0.499%,40例孕妇均选择终止妊娠。孕早期检查中,鼻骨正常7921例,其中包括7例染色体异常和4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异常率为0.14%;鼻骨缺失例,其中包括8例染色体异常和7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异常率为16.49%,显著高于鼻骨正常患者,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检查中,鼻骨正常7921例,其中包括7例染色体异常和4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异常率为0.14%;鼻骨缺失例,其中包括8例染色体异常和7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异常率为16.49%,显著高于鼻骨正常患者,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胎儿NT及鼻骨超声具有较高的胎儿畸形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2例潜在染色体病风险妊娠的产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2例潜在染色体病风险妊娠的产前诊断。病例1孕妇及丈夫染色体均正常,曾生育过与Y染色体重排相关的睾丸退化综合症患儿。首次受孕的患儿Y染色体有pter→p11.3的重复及q11.23→qter的缺失,该妇女再次受孕。病例2孕妇及其丈夫均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方法:2例孕妇分别于孕19周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进行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病例1的胎儿细胞还用X/Y亚端粒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提取病例1羊水DNA,对位于Yq11.23上AZF位点进行多重PCR检测,同时结合B超对胎儿进行检查。结果:病例1胎儿为正常男性核型,X/Y亚端粒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及AZF的多重PCR结果正常。B超显示男性胎儿的外生殖器,胎儿生长发育正常。病例2的胎儿为平衡易位携带者,与父亲同样携带t(13;14),没有携带母亲的易位染色体。B超显示胎儿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对潜在染色体病风险胎儿进行综合手段的产前诊断非常重要,以避免染色体病孩子的出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在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中的临床应用分析,以期促进临床医生对羊水诊断指征的准确把握,提高诊断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共759例产前羊水样本的CMA检测结果,分析阳性诊断率与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相关性.结果 759例产前羊水共检出126例致病病例,异常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X连锁遗传性脑积水的L1CAM基因突变检测和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应用PCR-直接序列测定法对一个X连锁遗传性脑积水家系进行L1CAM基因突变分析,并对孕妇进行了产前诊断。结果该家系先证者在L1CAM基因外显子28存在c.3581CT(p.S1194L)致病突变,患者的姐姐和母亲均为携带者,姨和表妹均未检测到该致病突变。对携带有该基因突变的姐姐先后进行了3次产前基因诊断(包括1例羊水检测,1例双胎羊水检测,1例绒毛检测),均证实为获得致病突变的男性胎儿。结论对于B超发现的男性脑积水胎儿,可以对其进行L1CAM基因突变筛查,有助于对下次妊娠的复发风险或携带者的妊娠风险进行评估;对携带突变基因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避免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