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应用Neurometer~(?)CPT/C神经测量仪检测临床确诊T1DM患者周围神经的电流感觉阈值(CPT),对比分析大小纤维受损的程度,从而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早期诊断提供有效证据。方法测定52例T1DM(T1DM)患者及40名正常对照(NC)者双侧正中神经、腓肠神经2000、250、5 Hz CPT,并检测两组HbA_1 c、尿白蛋白/肌酐(UAlb/Cr)等代谢指标。结果与NC组比较,T1DM组双侧正中神经及腓肠神经2000、250、5 Hz频率下CPT降低(P0.05);T1DM组正中神经损伤数量与同侧腓肠神经损伤数量比较,异常率偏低(左侧x~2=16.99,P0.01;右侧x~2=10.34,P0.01);T1DM组CPT正常亚组与CPT异常亚组HbA_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bA_1c是发生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PT可以早期发现T1DM患者周围神经受损,同时DPN下肢神经较上肢神经易损,DPN患者HbA_1c较高,且高HbA_1c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北京市通州社区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与服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现状,以及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研究的318例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抽血体检。以HbA_1c作为血糖控制指标,8条目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MMAS-8)和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得分作为服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指标。结果 HbA_1c平均水平为(7.80±1.53)%,控制率(HbA_1c7%)为34.9%。MMAS-8为(5.99±1.88)分,50.9%的T2DM患者有较好服药依从性;SDSCA为(34.84±13.86)分。19.8%的T2DM患者自我管理总体情况良好。服药依从性越好,自我管理情况越好,病程5年者,HbA_1c水平就越低。结论北京市通州社区T2DM患者HbA_1c控制水平不佳,服药依从性不高、自我管理总体情况较差。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水平,特别是运动方面的自我管理,是提高HbA_1c控制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基于移动医疗的个案管理模式对T2DM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态度、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Con)组,每组各50例,均使用移动医疗平台"糖护士"。干预组由个案管理师主导的团队给予为期3个月线上结合线下的个案管理干预,Con组每月门诊常规诊疗,"糖护士"仅作为血糖监测记录及自我管理工具。比较两组基线及干预3个月后的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态度、行为,血糖控制指标及继续使用"糖护士"的意愿。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糖尿病自我管理态度、行为得分均高于Con组[(77.61±1.91)vs(76.40±2.22)分,(131.63±9.98)vs (126.78±7.42)分,P0.05];HbA_1c低于Con组[(6.82±0.82)%vs(7.17±0.42)%,P0.05];FBG、2hBG、高血糖与低血糖所占比例均低于Con组[(6.97±0.79)vs(7.40±0.76)mmol/L,(10.91±1.83)vs (12.59±2.81)mmol/L,28.6%vs36.2%,3.7%vs 14.3%,P0.05];干预组继续使用"糖护士"的意愿强于Con组(85.7%vs 42.0%,P0.05)。结论基于移动医疗的个案管理模式提高了T2DM患者自我管理态度与行为,有效提升了血糖控制效果,增强了患者使用移动医疗的意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对门诊新诊断T2DM并接受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安全性及血糖代谢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门诊接受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新诊断T2DM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52)与对照(Con)组(n=48)。干预组由医生和个案管理师组成的团队按照胰岛素注射治疗个案管理标准流程对患者进行干预,Con组接受门诊常规胰岛素注射指导,比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治疗态度以及胰岛素治疗依从性、低血糖发生率、FBG及HbA_1c。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胰岛素治疗态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优于Con组[(76.30±4.06)vs(60.53±3.18)分,P0.01];干预组胰岛素治疗依从性优于Con组(82.7%vs 64.6%,P0.05);干预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Con组(19.2%vs 3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FBG及HbA_1c均低于Con组[(6.79±1.41)vs(7.51±1.15)mmo/L,(6.62±0.69)%vs(7.15±0.75)%,P0.05]。结论个案管理可有效改善门诊新诊断T2DM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胰岛素治疗的态度,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优化血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心血管疾病(CV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于我社康中心接受治疗的37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表收集人口学特征、收缩压(SBP)、血脂、血糖、肌电图、CVD等数据。根据是否合并CVD,患者被分为CVD组(54例)和非CVD组(321例)。分析各指标与CVD风险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VD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75例T2DM患者中,54例(14.4%)合并CVD。与非CVD组比较,CVD组年龄≥65岁、空腹血糖(FBG)异常、餐后2h血糖(2hPG)异常、糖化血红蛋白(HbA1c)异常、收缩压(SBP)异常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Spearman相关分析示:年龄、FBG、2hPG、DPN、SBP和HbA1c与CVD风险呈显著正相关(r=0.612~0.735,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DPN、FBG异常和2hPG异常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8~2.023,P均0.05)。结论:DPN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上应重视此类患者CVD的预防、筛查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R-25表达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内分泌代谢科诊治的206例T2DM患者,分为合并DPN组(DPN,n=111)及单纯T2DM组(T2DM,n=95),分析miR-25表达与DPN的关系。结果两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密歇根神经病变评分(MNSI)、DM病程、TG、HbA_1c、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AGEs、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MCV)、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PMCV)、NADPH氧化酶4(NOX4)、活性氧簇(ROS)、miR-25、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CV)及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PS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iR-25与MNSI评分、TCSS评分、NO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DM病程、HbA_1c、TG、LDL-C、ET-1、AGEs、ROS、NOX4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 miR-25与DPN发生相关,其表达量降低与NOX4升高及氧化应激指标ET-1、AGEs、ROS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顺序入组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60~75岁)T2DM患者, 收集患者病史和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 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评估, 并进行4 m步速评定、闭眼单足站立测定的躯体功能评估。根据患者有无DPN分为DPN组和无DPN组, 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 并采用logistic分析评估认知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206例T2DM患者纳入研究, DPN组87例(42.2%), 无DPN组119例(57.8%)。无DPN组和DPN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吸烟史、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餐后2 h C肽、1, 25(OH)2维生素D3水平、闭眼单足站立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DPN组和DPN组患者的MMSE评分、MOCA评分、记忆力评分、注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59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P水平与新诊断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根据是否合并DPN,将677例新诊断T2DM患者分为DPN组264例,不合并DPN(NDPN)组413例。收集两组临床基本资料及生化指标,DPN的影响因素行Spearman相关分析及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DPN组年龄、HbA_1c高于NDPN组,TG、FC-P、1 hC-P、2 hC-P水平均低于NPDN组(P0.05)。DPN与年龄、HbA_1c呈正相关,与TG、FC-P、1 hC-P、2 hC-P呈负相关(P0.05)。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FC-P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C-P水平的下降与DPN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FC-P为独立危险因素,C-P对于新诊断DPN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嗅觉、味觉功能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医院门诊收治的单纯T2DM患者(T2DM组,n=110)、单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n=110)、高血压合并DPN患者(合并DPN组,n=110),选取同期体检血压、血糖正常者为对照组(n=110),检测4组嗅觉、味觉功能指标表达水平。结果在嗅觉功能指标检测方面,与T2DM组、高血压组和对照组比较,合并DPN组嗅觉平均阈值降低(均P0.05);在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ERPs)检测方面,与T2DM组、高血压组和对照组比较,合并DPN组N1潜伏期提高,P2振幅降低(P0.05)。在味觉功能指标检测方面,与T2DM组、高血压组和对照组比较,合并DPN组味觉积分升高(P0.05);合并DPN组嗅觉、味觉功能异常发生率高于T2DM组、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均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DPN患者存在嗅觉、味觉功能异常,通过检测嗅觉、味觉功能指标有助于对病变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神经传导异常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超)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0例T2DM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周围神经受损程度将病人分为T2DM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44例)与T2DM组(36例),均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分析T2DM病人神经传导异常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DPN组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均低于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下肢血管病变(LEAD)发生率为59.09%,明显高于T2DM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足背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和舒张期血流速度(Vr)均低于T2DM组,股动脉和足背动脉的阻力指数(RI)均高于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焦虑、抑郁、遵医行为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纳入慢性病管理的T2DM患者100例,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指导和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家庭干预。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T2DM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为评估工具。随访1年后观察患者焦虑、抑郁、遵医行为、血糖的改变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的焦虑抑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糖控制显著。结论家庭干预可显著减轻老年T2DM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遵医行为、降低血糖水平,有效促进其身心健康,值得在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定量感觉检查(QST)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9例T2DM患者(T2DM组)和48名正常人(NC组)分别进行QST和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结果病程≤3年T2DM组QST阈值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3年T2DM组QST阈值与病程3年T2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V正常T2DM组冷觉、温觉、热痛觉的阈值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组QST异常率高于NCV的异常率(χ~2=18.019,P0.01);病程3年T2DM组QST的异常率高于病程≤3年T2DM组异常率(χ~2=9.181,P0.01);病程3年T2DM组NCV的异常率高于病程≤3年T2DM组异常率(χ~2=8.53,P0.01)。结论 DPN早期以小纤维受累为主,QST可为DPN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QST较常规NCV测定在DPN诊断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可作为常规NCV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缝隙连接蛋白(pannexin)-1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350例T2DM患者纳入研究, 根据患者是否合并DPN, 将其分为T2DM合并DPN组和T2DM非DPN组, 分别为163例和187例, 其中, T2DM合并DPN组又分为痛性病变组(PDPN组)和非痛性病变组(NPDPN组), 分别71例和92例。另选取体检健康者5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3组血液标本, 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pannexin-1水平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3组血清pannexin-1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T2DM合并DPN组患者血清pannexin-1水平显著高于T2DM非DPN组和对照组(P均<0.05);T2DM非DPN组患者血清pannexin-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DPN组患者血清pannexin-1水平显著高于NPDPN组(P<0.001);与对照组比较, T2DM合并DPN组和T2DM非DPN组甘油三酯(T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TcPO_2)在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22例,采用TCM400经皮氧分压检测仪检测50名健康对照(NC)组和222例T2DM患者仰卧位足背TcPO_2值,依据神经传导速度(NCV)将T2DM患者分为DPN组102例和非DNP(NDPN)组120例,分析各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与NC组和NDPN组比较,DPN组仰卧位TcPO_2值降低,与病程、多伦多神经病变评分(TCSS)、HbA_1c、SUA、FPG、NCV呈正相关。与正常TcPO_2组比较,低TcPO_2组DPN患者增加,运动和感觉神经NCV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PO_2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PN患者仰卧位TcPO_2降低,是DPN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助于DPN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电生理检查结果 ,分析患病危险因素。方法 354例T2DM患者均行神经传导速度(NCV)和皮肤交感反应(SSR)检测,根据结果分为合并DPN(DPN)组228例与未合并DPN(NDPN)组12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PN的危险因素。结果 NCV联合SSR检出DPN的异常率较单独应用NCV或SSR高(64.4%vs56.2%vs 32.8%,χ~2=76.401,P=0.000);DPN组年龄、糖尿病病程、2 hPG、DR和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病率均高于NDPN组(P0.05);年龄、糖尿病病程、合并DR是T2DM合并D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CV与SSR联合应用可提高DPN的检出率;高龄、糖尿病病程长、合并DR均可导致T2DM并发DPN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医学营养治疗方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85例T2DM患者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三组,对照组29例、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组27例、水溶性膳食纤维组29例,三组均参照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编制糖尿病(DM)膳食食谱,并给予口服降糖药,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组早晚餐完全用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替代,水溶性膳食纤维组在早、晚餐时各添加水溶性膳食纤维10 g。干预期1个月,干预前后观察各组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各组干预后血糖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组及水溶性膳食纤维组干预后胰岛素抵抗指标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组和水溶性膳食纤维组胰岛素抵抗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在DM膳食谱及口服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替代治疗或添加水溶性膳食纤维,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选取728例中老年T2DM患者,根据双下肢肌电电生理检查分为非DPN组(NDPN组)和DPN组,分别测BMI、BP、FPG、FC-P、HbA_1c、肝肾功能、血脂、尿白蛋白/肌酐(UAlb/Cr)等指标,对各指标进行检验,并对DPN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DPN组年龄、病程、HbA_1c、UAlb/Cr、Scr、TC、HDL-C、SUA、同型半胱氨酸(Hcy)高于NDPN组,而血清胆红素、白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低于NDPN组(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间接胆红素(IBIL)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其水平随DPN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低血清IBIL水平是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DPN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可能与DPN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脂蛋白(a)、淀粉样蛋白A(SAA)及胱抑素C水平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8年1月内分泌科就诊的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T2DM+EH)患者,根据是否合并DPN分为T2DM+EH组120例,DPN+EH组80例;同期收治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100例为T2DM组。比较3组对象的基本资料、血清脂蛋白(a)、SAA及胱抑素C水平,并进行Spearman相关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PN+EH组与T2DM+EH组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高于T2DM组(均P0.05);DPN+EH组与T2DM+EH组相比,病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2hPG、HbA1c、血肌酐更高(均P0.05)。DPN+EH组与T2DM+EH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正中神经、腓肠神经)低于T2DM组(均P0.05);DPN+EH组MCV(正中神经、腓总神经)、SCV(正中神经、腓肠神经)又低于T2DM+EH组(均P0.05)。DPN+EH组与T2DM+EH组的血清脂蛋白(a)、SAA、胱抑素C水平高于T2DM组(均P0.05);DPN+EH组血清脂蛋白(a)、SAA、胱抑素C水平又高于T2DM+EH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病程、MAP、HbA1c、脂蛋白(a)、SAA及胱抑素C与DPN+EH患者腓总神经MCV、腓肠神经SCV呈负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HbA1c、MAP、脂蛋白(a)、SAA及胱抑素C是DPN+EH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脂蛋白(a)、SAA及胱抑素C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T2DM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T2DM组)50例,DPN患者(DPN组)50例及正常对照(NC)组50名,用化学发光法测定SF水平。结果 T2DM及DPN组SF含量均高于NC组(P0.01);DPN组SF含量高于T2DM组[(678.75±65.01)vs(468.98±49.26)ng/ml,P0.01];SF水平与TC、TG、HbA1c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4、0.49、0.62,P均0.01)。结论 SF水平升高与DP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DPN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水平对新诊断T2DM患者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诊断T2DM住院患者584例,分为不伴肌电图异常组(N-EMG)285例,伴肌电图异常组(EMG)299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指标、SUA、肝功能、血脂、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bA_1c等,进行相关性分析。另将SUA水平分为SUA≤360μmol/L组(N-SUA)487例,SUA360μmol/L组(H-SUA)97例,比较两组的肌电图异常阳性率。结果与N-EMG组比较,EMG组SUA、TG、FC-P、HOMA-IR降低,HbA_1 c升高(P0.05)。男性新诊断T2DM患者中,H-SUA组和N-SUA组肌电图异常比例分别为32.8%、56.5%(P0.05);女性新诊断T2DM患者中,H-SUA组和N-SUA组肌电图异常的发生比例分别为48.5%、50.0%(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肌电图异常与年龄、脂蛋白α、HbA_1c呈正相关,与BMI、谷氨酰转肽酶(GGT)、ALT、AST、FC-P、30 min C-P、TG、HOMA-IR、SUA呈负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新诊断T2DM患者肌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诊断T2DM合并肌电图异常患者的SUA水平降低,可能是因为在糖尿病早期,SUA的抗氧化作用强于氧化应激(OS)作用,其确切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