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糖尿病(DM)模型大鼠肾脏的抗炎及抗氧化作用及对p38MAPK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DM组、GLP-1组,后两组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式建立DM模型,GLP-1组给予GLP-1腹腔注射干预、连续8周。比较三组间肾功能指标、炎症指标[核因子κB (NF-κB)、白细胞介素(IL)-1β、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指标[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 NOS)、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38MAPK通路基因的差异。结果 DM组大鼠的血肌酐、血尿素、24 h尿蛋白水平及肾脏中NF-κB、IL-1β、IL-17、TNF-α、ROS、NO、i NOS的含量、p38MAPK、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肾脏中SOD、GSH-Px的含量及PPARγ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GLP-1组大鼠的血肌酐、血尿素、24 h尿蛋白水平及肾脏中NF-κB、IL-1β、IL-17、TNF-α、ROS、NO、i NOS的含量、p38MAPK、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DM组,肾脏中SOD、GSH-Px的含量及PPARγ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DM组。结论 GLP-1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肾脏具有抗炎及抗氧化作用,且该作用与p38MAPK通路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的疗效,并通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RA模型组、阳性药双氯芬酸组、雷公藤内酯醇组,每组6只。采用热杀死结核分枝杆菌诱导RA模型组、阳性药双氯芬酸组、雷公藤内酯醇组大鼠制作RA模型;造模成功后,阳性药双氯芬酸组给予10mg/kg双氯芬酸灌胃,雷公藤内酯醇组大鼠给予6mg/kg雷公藤内酯醇灌胃,空白对照组和RA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4、IL-6]表达水平;评价关节炎指数及足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TLR4、NF-κB、p-NF-κB蛋白表达,q-PCR法检测滑膜组织TLR4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A模型组血清中TNF-α、IL-4、IL-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RA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双氯芬酸组血清中TNF-α、IL-4、IL-6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雷公藤内酯醇组TNF-α、IL-4、IL-6表达水平呈极显著下降(P0.01)。与RA模型组比较,雷公藤内酯醇组在第8、12、16、20天时关节炎指数和足体积显著降低(P0.05),阳性药双氯芬酸组在第12、16、20天时关节炎指数和足体积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A模型组滑膜组织中TLR4、NF-κB、p-NF-κB蛋白表达量和TLR4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与RA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双氯芬酸组滑膜组织中TLR4、NF-κB蛋白表达量和TLR4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雷公藤内酯醇组滑膜组织中TLR4、NF-κB、p-NF-κB蛋白表达量和TLR4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的信号因子表达,从而降低炎性因子的产生,减少炎性反应,起到治疗RA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环孢素A对糖尿病大鼠晚期肾脏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环孢素A(CsA)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DM)大鼠晚期肾脏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DM组、CsA组.一次性腹腔注射STZ55 mg/kg制备DM大鼠模型;喂养28周时给予CsA 3 mg·kg-1·d-1口服6周,DM组不予治疗.各组大鼠同步喂养34周后处死,取肾脏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沉积,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阳性表达及半定量分析.结果 STZ诱导的晚期DM大鼠肾脏存在病理学损伤和功能异常,免疫组化染色证实晚期DM大鼠肾脏有较多IgG、IgA和少量IgM沉积,NF-κB和TGF-β1呈阳性表达;CsA可减少肾脏免疫球蛋白沉积和细胞因子表达.半定量分析显示,DM组IgA、IgG及NF-κB、TGF-β1吸光度值显著高于CON组,CsA组虽显著高于CON组,但明显低于DM组(P<0.05或P<0.01).结论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高血糖、免疫球蛋白沉积及细胞因子表达关系密切,CsA对其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米诺环素对三叉神经痛(TN)大鼠三叉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SGCs)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激光化学法激发三叉神经损伤,建立TN大鼠模型。按照随机原则,将24只大鼠分为Ⅰ组(正常大鼠,未给予任何用药)、Ⅱ组(构建TN模型)、Ⅲ组(建立TN模型,并给予米诺环素进行灌胃),每组各8只。比较三组大鼠神经颜面部支配区机械疼痛阈值,并比较三组大鼠三叉神经节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内核转录因子-κB(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的差异,对NF-κB采取免疫组化染色处理,并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法以观察SGCs的激活情况。通过硝酸甘油建立TN三叉神经节SGCs的炎症模型,经体外培养大鼠三叉神经节SGCs,并将细胞模型分为A组(常规培养)、B组(给予硝酸甘油0. 55 mmol/L)、C组(给予硝酸甘油0. 55 mmol/L+米诺环素15μmol/L)、D组(给予硝酸甘油0. 55mmol/L+米诺环素30μmol/L)。对各组细胞内NF-κB与IL-1β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用Fluo-3/AM探针负载对SGCs中钙离子Ca~(2+)的浓度进行检测。结果相比Ⅰ组,Ⅱ、Ⅲ组大鼠疼痛阈值均明显下降,而Ⅲ组疼痛阈值较Ⅱ组明显升高(P 0. 05)。相比Ⅰ组,Ⅱ、Ⅲ组大鼠三叉神经节IL-1β和NF-κ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Ⅲ组IL-1β和NF-κB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较Ⅱ组明显下降(P 0. 05)。Ⅰ组NF-κB阳性细胞数量极少;Ⅱ组NF-κB阳性细胞数量较多;Ⅲ组NF-κB阳性细胞数量较Ⅱ组明显减少。Ⅲ组SGCs细胞数量明显减少,Ⅱ组SGCs细胞数量较Ⅰ、Ⅲ组明显增多。相比B组,A、C、D组NF-κB与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其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 0. 05)。相比A组,B、C组大鼠Ca~(2+)浓度均明显升高,C、D组Ca~(2+)浓度较B组明显下降(P 0. 05)。结论米诺环素可通过阻滞三叉神经节SGCs的激活,下调炎症因子IL-1β与NF-κB的水平以发挥减轻TN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NG-nitro-L-arginine, L-NA)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肺损伤炎症反应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L-NA对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LPS组)和L-NA治疗组(L-NA组).模型组和L-NA组静脉注射脂多糖(LPS)5 mg/kg复制内毒素性肺损伤模型,3 h和6 h后腹腔注射L-NA(L-N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及LPS组),治疗3 h.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的核移位和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光镜、电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肺损伤后NF-κB活化,明显从细胞浆移位于细胞核,表达量也显著增加;ICAM-1蛋白表达上调;肺组织中TNF-α、IL-6含量明显升高.肺损伤3 h用L-NA治疗3 h后, NF-κB从细胞浆向细胞核的移位被明显限制,NF-κB的表达量、肺组织中ICAM-1的表达明显低于相应的LPS组,肺组织病理改变减轻;但TNF-α、IL-6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肺损伤6 h用L-NA治疗3 h对LPS引起的ICAM-1的表达和TNF-α、IL-6含量变化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肺损伤3 h后给予L-NA可减轻内毒素性肺损伤、抑制核因子的活化,在一定程度上阻断NF-κB相关信号通路的传导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p65基因及蛋白表达,并探讨血必净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n=10)、创伤弧菌脓毒症组(B组,n=50,采用大鼠左下肢皮下注射创伤弧菌悬液制作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模型)和血必净治疗干预组(C组,n=50,感染后半小时腹腔注射血必净4 mL/kg).B、C组于染菌后1、6、12、24、48 h活杀(各时间点n=10),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法、Western blot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大鼠肺组织NF-κB p65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及IL-10的含量,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大鼠肺组织创伤弧菌感染后6、12 h NF-κB p65 mRNA表达量与6、12、24和48 h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高 (P<0.05);与B组相同时间点比较,C组6 h肺组织NF-κB p65 mRNA表达量与12、24及48 h肺组织NF-κB p65 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 与A组比较,B组创伤弧菌菌感染12、24和48 h IL-10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B组相同时间点比较,C组24 h(52.444±9.605)肺组织IL-10的含量明显增高(P<0.05);感染后48 h,大鼠肺内血管明显充血,间质水肿并伴炎性浸润,肺泡腔塌陷,血必净干预后,肺组织损伤有所减轻.结论 NF-κB参与了创伤弧菌脓毒症肺损伤过程;血必净能抑制NF-κB p65的表达,从而起到保护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盐(PDTC)对颈椎病大鼠椎间盘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动静力失衡性颈椎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PDTC低、中、高剂量组,另外设立假手术组(仅切开颈部皮肤),每组大鼠10只,PDTC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每天分别腹腔注射50 mg/kg、100 mg/kg、200 mg/kg PDTC,假手术组及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28 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椎间盘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及IL-6含量,Realtime PCR检测TNF-α,IL-1β及IL-6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椎间盘组织中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IκBα)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大鼠椎间盘组织中TNF-α,IL-1β及IL-6 mRNA及蛋白含量提高(P <0. 05),p-NF-κB p65、p-IκBα表达量上调(P <0. 05)。与模型组比较,PDTC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椎间盘组织中TNF-α,IL-1β及IL-6 mRNA及蛋白含量降低(P <0. 05),p-NF-κB p65、p-IκBα表达量下调(P <0. 05),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PDTC能显著地抑制颈椎病大鼠椎间盘炎症反应,并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雷米普利治疗心肌梗死大鼠中的作用。方法利用Olivette方法进行试验分析,选取40只雄性Wistar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模型组和雷米普利治疗组以及假手术组。术后给予大鼠雷米普利药物灌胃治疗,灌药治疗30 d后处死大鼠,取大鼠心肌组织,然后检测大鼠的NF-κB P50、NF-κB P65、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P-IκB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的NF-κB P50、NF-κB P65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大鼠,模型组P-IκBα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米普利组NF-κB P50、NF-κB P65、P-IκBα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梗死模型组大鼠血浆ET及AngⅡ含量明显增高(P0.05);与梗死模型组比较,雷米普利可使大鼠血浆ET及Ang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心肌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在雷米普利治疗心肌梗死大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NF-κB P50表达水平与心肌梗死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肾小球内核因子-κB(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及雷公藤甲素治疗组各16只,各组分别于4周、8周处死半数大鼠,测定血糖、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白蛋白(UAE);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变化;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组织中NF-κB、i NOS、e NOS和VEGF,并用Image-pro plus 6.0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肾组织i NOS、e NOS和VEGF的mRNA表达。结果 1糖尿病组SCr、BUN、UAE较正常组升高,8周时更为明显;与糖尿病组比较,4周时雷公藤甲素治疗组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8周时有明显下降;2糖尿病组肾小球NF-κB、i NOS、e NOS、VEGF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增加,8周时明显;4周、8周时雷公藤甲素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糖尿病组明显下降;38周时肾小球内NF-κB与i NOS、VEGF与e NOS、NF-κB与VEGF的表达呈正性相关;4透射电镜观察下,三组肾小球内皮细胞结构无明显差异。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球组织内NF-κB、i NOS、e NOS及VEGF的表达,发挥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的间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黄素对重症胰腺炎大鼠核转录因子-κB表达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变化的影响,探讨大黄素治疗ANP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NP组、大黄素治疗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及胰、肺组织NF-κB活化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NP组TNF-α、IL-6含量均明显升高,胰、肺组织 NFκB表达亦增加(P均<0.01).应用大黄素治疗后,其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ANP组,胰、肺组织NF-κB活化表达降低(P均<0.01),24 h大鼠死亡率低于ANP组(P<0.05).结论:大黄素治疗ANP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活化、下调细胞因子表达来减轻ANP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 (NF-κB)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TLR4-NF-κB通路在急性PQ中毒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NS)对照组(6只,NS腹腔注射),PQ染毒组(24只,腹腔注射PQ溶液,20 mg/kg).PQ染毒组分别在染毒后6、24、48 h及72 h麻醉处死,NS对照组于处理后6h处死,进行肺组织HE染色,病理学观察,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TLR4和NF-κB的mRNA表达情况,用ELISA方法测定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中IL-6含量.结果 PQ染毒组大鼠肺组织病理表现为早期充血水肿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NS对照组相比PQ染毒组肺组织中TLR4和NF-κB mRNA的表达量、TNF-α、IL-6含量在各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鼠急性PQ中毒后肺组织中TLR4和NF-κBmRNA表达量、TNF-α、IL-6含量明显上调,TLR4-NF-κB通路参与了PQ中毒大鼠肺损伤的早期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陈庆奇  董少红 《临床荟萃》2012,27(18):1568-1570,1574,F0002
目的 探讨Rho激酶抑制剂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核因子κB的作用,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传代3~5代后给予抗平滑肌细胞特异性蛋白α-肌动蛋白(α-SMC)进行鉴定;分为空白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及白细胞介素1(IL-1)组,其中Ang-Ⅱ组及IL-1组又分为直接刺激组及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干预组,分别按组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然后提取核蛋白,再行化学发光法(EMSA)检测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血管平滑肌细胞未检出NF-κB活性,给予Ang-Ⅱ及IL-1β刺激后,NF-κB活性明显增高.在加用Y27632预处理后再给予Ang-Ⅱ及IL-1β刺激,NF-κB活性较直接刺激组有下降.条带密度分析显示,给予Ang-Ⅱ及IL-1β刺激后,NF-κB活性的相对密度值为1.31±0.21和1.09±0.07,加用Y27632预处理后再给予Ang-Ⅱ及IL-1β刺激,条带相对密度值分别为0.58±0.23和0.54±0.11,较直接刺激组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 Ang-Ⅱ及IL-1具有刺激NF-κB表达的作用,Rho激酶抑制剂 Y-27632能下调上述的刺激作用,并可能通过此机制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晚期糖尿病(DM)大鼠肺脏病理学改变及环孢素A(CsA)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DM组、CsA治疗组,每组10只.DM组和CsA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 mg/kg制备DM大鼠模型,饲养28周给予CsA 3 mg*kg -1*d -1口服6周,DM组不予治疗.各组大鼠同步饲养34周后处死,立即取肺脏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免疫球蛋白IgG、IgA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半定量分析.结果 STZ诱导的晚期DM大鼠肺脏存在明显的病理损伤和功能异常;免疫组化染色证实晚期DM大鼠肺脏有较多免疫球蛋白IgG、IgA和少量IgM沉积,细胞因子NF-κB和TGF-β1阳性表达;应用CsA治疗可减少肺脏免疫球蛋白沉积和细胞因子表达.半定量分析显示,DM组免疫球蛋白IgA、IgG及NF-κB、TGF-β1的吸光度(A)值显著高于CON组;而CsA组显著高于CON组,但明显低于DM组(P<0.05或P<0.01).结论 肺脏是DM损害的靶器官之一,应用CsA对其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兔二次打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中PPAR-γ、NF-κB、TNF-α、IL-10的表达,血气及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罗格列酮及GW9662对其的影响.[方法]在失血性损伤的基础上以脂多糖(LPS)腹腔注射作为二次打击制备兔MODS模型,使用PPAR-γ的激动剂罗格列酮和拮抗剂GW9662进行干预,测定24 h后PPAR-γ、NF-κB、TNF-α、IL-10在肝脏中的表达以及血气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T-H组与D-H-S组较之sham组中PPAR-γmRNA的表达下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D-H组中,罗格列酮亚组较空白组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GW9662亚组较之罗格列酮亚组明显下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T-H组较之于sham组,NF-κB、TNF-α的含量增加且具有显著性(P<0.05),IL-10与sham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D-H-S组中NF-κB、TNF-α的含量较T-H组明显增加(P<0.05),IL-10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与T-H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D-H-R组,NF-κB、TNF-α的含量较D-H-S组明显减少(P<0.05),IL-10的含量较D-H-S组明显增加(P<0.05).在D-H-G组NF-κB、TNF-α的含量较D-H-R组明显增加(P<0.05),IL-10的含量较D-H-R组明显减少(P<0.05).在未使用PPAR-γ激动剂或拮抗剂的情况下,T-H组中血气及生化指标较之sham组均没有明显改变,在D-H组中血气及生化指标较之sham组及T-H组均明显升高(P<0.05).在D-H组中罗格列酮组较空白组血气及生化指标明显下降(P<0.05),GW9662组较罗格列酮组血气及生化指标明显升高(P<0.05).[结论]PPAR-γ的激动剂罗格列酮能够改善兔二次打击MODS模型的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反应元件(Nrf2/ARE)通路激活对硝酸甘油(NTG)诱导的偏头痛模型大鼠神经源性炎症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NS组、莱菔硫烷(SFN)+NS组、NTG组、H2O+NTG组及SFN+NTG组,6只/组。拍摄大鼠挠头视频,应用ELISA检测颈静脉血CGRP浓度,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硬脑膜Nrf2、HO1、NQO1、NF-κB、TNF-α及IL-1β的表达。结果SFN+NTG组各时间段大鼠挠头次数少于H2O+NTG组(P<0.01)。SFN+NTG组的核Nrf2及下游HO1、NQO1蛋白的表达均高于NTG组与H2O+NTG组,颈静脉血CGRP浓度低于H2O+NTG组,硬脑膜NF-κB及TNF-α、IL-1β表达均低于NTG组与H2O+NTG组(P<0.01)。结论Nrf2/ARE信号通路的激活可减少NTG诱导的偏头痛大鼠挠头次数,降低颈静脉CGRP的浓度,抑制硬脑膜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芩素对白介素-1β(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软骨细胞分为正常组(加入不含任何刺激物的培养基),IL-1β组(10 ng/mL的IL-1β),黄芩素低、中、高剂量组(12.5,25,50 μmol/L 黄芩素+10 ng/mL的IL-1β).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硝酸还原酶法测一氧化氮(NO)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γ(IFN-γ)及IL-6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 (NF-κB p65)及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水平.[结果]低、中、高剂量组黄芩素能显著提高软骨细胞活力(P<0.05).与正常组比较,IL-1β组中细胞活力降低(P<0.01),TNF-α,IFN-γ,IL-6及NO含量提高(P<0.01),p-NF-κB p65及p-p38 MAPK表达量上调(P<0.01);与IL-1β组比较,黄芩素低、中、高剂量组中细胞活力提高(P<0.01),TNF-α,IFN-γ,IL-6及NO含量降低(P<0.01),p-NF-κB p65/NF-κB p65及p-p38 MAPK/p38 MAPK值下调(P<0.01);与低剂量组比较,中、高剂量组中细胞活力提高(P<0.01),TNF-α,IFN-γ,IL-6及NO含量降低(P<0.01),p-NF-κB p65/NF-κB p65及p-p38 MAPK/p38 MAPK值下调(P<0.01);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中细胞活力提高(P<0.01),TNF-α,IFN-γ,IL-6及NO含量降低(P<0.01),p-NF-κB p65及p-p38 MAPK表达量下调(P<0.01).[结论]黄芩素能通过阻断NF-κB及p38 MAPK信号通路进而抑制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症反应,为临床OA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小窝蛋白-l(cav-1)及NF-κB p65、IL-8在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cav-1在通过对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而导致对肺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大潮气量通气0.5 h组(H-VT0.5h组)和大潮气量通气2 h组(H-VT2h组)。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中cav-1的蛋白含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F-κB p65的m RNA表达;计算肺湿/干重比值(W/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8的含量,并对cav-1及NF-κB p65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VT2h组肺组织中肺W/D比值、cav-1的蛋白表达、NF-κB p65 m RNA的表达水平及BALF中IL-8的含量均大于H-VT0.5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VT0.5h组肺组织中肺W/D比值、cav-1的蛋白表达、NF-κB p65 m RNA的表达水平以及BALF中IL-8的含量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肺组织cav-1蛋白表达水平与NF-κB p65 m RNA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820,P<0.01)。结论 cav-1在机械通气导致肺损伤发生中可能起损伤作用。这种损伤作用可能与cav-1经过多种途径激活NF-κB炎症信号通路,使IL-8等细胞因子释放有关,最终导致炎症的加重和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白术内酯Ⅲ(AtractylideneⅢ,Atr-Ⅲ)对脓毒症大鼠肝损伤的影响以及对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去乙酰化酶1(SIRT1)/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组、Atr-Ⅲ低、高剂量组、Atr-Ⅲ高剂量+AMPK抑制剂组。检测大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损伤严重,AST、ALT、IL-1β、IL-6、TNF-α水平、细胞凋亡率、p65 NF-κB磷酸化表达均升高,SOD、CAT活性、AMPK磷酸化、SIRT1蛋白表达均降低(P <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和Atr-Ⅲ组大鼠肝细胞形态恢复,AST、ALT、I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肺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54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芪组,每组18只,对照组生理盐水5.0 mL/kg尾静脉注射,模型组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5.0 mg/kg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30 min后黄芪组给予黄芪注射液10 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制模后2、6、12 h处死大鼠,心脏取血、留取肺组织标本,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W/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P70和NF-κBp65蛋白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肺间质及肺泡明显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黄芪组肺间质及肺泡充血水肿明显减轻,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黄芪组各时间点肺组织W/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肺组织W/D 12 h达高峰;黄芪组肺组织W/D 12 h下降程度最大,明显低于模型组各时间点(P<0.01).模型组、黄芪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IL-6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血清TNF-α、IL-6浓度6 h达高峰;黄芪组血清TNF-α、IL-6浓度12 h降至最低,明显低于模型组各时间点(P<0.01).模型组、黄芪组各时间点HSP70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HSP70蛋白表达量6 h达高峰;黄芪组HSP70蛋白表达量12 h达高峰,明显高于模型组各时间点(P<0.01).模型组、黄芪组各时间点NF-κBp65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NF-κBp65蛋白表达量6 h达高峰;黄芪组NF-κBp65蛋白表达量12 h降至最低,明显低于模型组各时间点(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提高HSP70表达,从而抑制NF-κB活性,下调TNF-α、IL-6的合成,减轻炎症反应,发挥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地榆、白芷、白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中IL-1β、IL-10水平及肠组织中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榆组、白芷组、白蔹组、巴柳氮钠组,每组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制备大鼠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予相应处理,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10含量及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蛋白水平。结果地榆组、白芷组、巴柳氮钠组大鼠血清中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地榆组、白芷组、巴柳氮钠组血清中IL-10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各中药治疗组、巴柳氮钠组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结论地榆、白芷、巴柳氮钠均可显著降低IL-1β水平,升高IL-10水平,明显下调NF-κB蛋白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