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公藤多甙对IgA肾病大鼠免疫调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实验性IgA肾病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和葡萄球菌肠毒素复合免疫法建立大鼠实验性IgA肾病模型,比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甙组大鼠的尿红细胞、24 h尿蛋白、肾功能,以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结合率和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雷公藤多甙组大鼠的尿红细胞、尿蛋白、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含量均低于模型组( P〈0.05),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高于模型组( P〈0.05),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较模型组少,肾功能改善好于模型组.结论 雷公藤多甙对实验性IgA肾病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出现的免疫失调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的疗效。方法6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雷公藤多甙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期间定期监测尿清蛋白排泄率(UAE)、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血白细胞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尿蛋白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治疗过程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肯定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系统评价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0年第1期)、MEDLINE(1996~2010年3月)、EMbase(1980~2010年3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0年3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0年3月),手工检索《中华肾脏病杂志》等相关杂志及重要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汇编,并追溯已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选择试验、评价质量、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使用RevMan5.0.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862例DN患者,"漏斗图"呈不对称分布,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或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雷公藤多甙在降低DN患者24小时尿蛋白[临床期WMD=-0.49,95%CI(-0.63,-0.34);未分期:WMD=-0.60,95%CI(-0.96,-0.24)]、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WMD=-148.75,95%CI(-238.01,-59.48)]上优于常规治疗;②雷公藤多甙对糖尿病肾病血肌酐水平[临床期WMD=-8.43,95%CI(-18.15,1.29);未分期:WMD=-0.66,95%CI(-2.12,0.79)]、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影响[WMD=1.74,95%CI(-6.34,9.83)]与常规治疗没有差异;③雷公藤多甙对DN患者血脂、血压的影响因纳入研究较少,论证强度较低,不能确定;④治疗期间尚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雷公藤多甙可能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质量低下和可能存在发表偏倚,使本系统评价的证据强度不高,上述结论有待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RB制剂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和雷公藤多甙片)和对照组(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分别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肾功能、肝功能、血脂、血常规等并进行比较。结果①联合治疗组治疗6月后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显效2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8%,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联合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随着时间推移,24 h尿蛋白定量逐渐减少,血浆白蛋白逐渐升高;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月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时间推移,24 h尿蛋白定量逐渐减少,血浆白蛋白逐渐升高;同一时间点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ARB制剂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有较好的疗效,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及外周血象未见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绿原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36只大鼠随机分成N组(正常组)、DM组(糖尿病组)及CA组(绿原酸干预组).DM组和CA组造糖尿痛模型,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绿原酸,饲养10周后,测定血糖、肾脏重量、体重变化,肾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与DM组大鼠相比,CA组大鼠血糖无明显差别,而肾重、体重明显增加,肾皮质SOD、GSH-PX活性明显上升,MDA含量及UAER则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 绿原酸有改善糖尿病大鼠的一般状况,提高抗氧化能力,抑制氧化应激.减少尿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反应 ,求证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与糖尿病组 ,用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 ,8周后检测两组大鼠血糖、血脂、尿蛋白、肾重 体重等各指标的变化以及肾组织中丙二醛 (MDA)的含量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Cu ,Zn 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 Px)的活性。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糖尿病组血糖、血脂、尿蛋白、肾重 体重等指标明显增高 ,肾皮质MDA含量亦增加 ,而肾脏抗氧化酶的活性则降低。结论 糖尿病大鼠肾脏存在氧化应激反应 ,肾组织抗氧化酶缺乏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双倍剂量雷公藤多咸(TⅡ)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由南京军区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胡伟新等报告的[1]。我们医院从1997年6月~1998年3月期间对14例肾病患者进行了双倍剂量雷公藤多忒的治疗,在治疗中对双倍TⅡ的毒副作用进行了临床观察,并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保证了治疗的正常进行。1对象和方法根据中华肾脏病学会1985年临床分型[2]。14例病人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且型3例,Ⅱ型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紫癜性肾炎1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9例。均用新昌制药厂生产的Tll药(lmg/片),起始剂量为2n。g/kgd,分三次餐后口服,持续2…  相似文献   

8.
曹国富  刘海涛  陈冬 《中国康复》2007,22(5):354-354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片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糖尿病肾病患者16例,随机分为雷公藤组及对照组各8例,均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d腹壁皮下注射,雷公藤组加服雷公藤多甙片,每次2片,每天3次。结果:治疗30d后,2组血肌酐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雷公藤组24h尿蛋白及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结论:雷公藤多甙片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是引起终末期肾病中衰竭的主要原因,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每年新增的透析患者中有35%~40%是由DN引起。既往对DN发病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肾组织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方面。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DN中存在着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炎症介质水平升高,这表明炎症反应可能在DN的发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雷公藤多甙对高原地区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0例高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厄贝沙坦150 mg口服,治疗组(25例)在厄贝沙坦口服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甙40 mg口服,疗程为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动脉压及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24 h尿蛋白由治疗前(8.34±1.29)g降低到治疗后(6.42 ±0.9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94,P<0.001).对照组24 h尿蛋白由治疗前(8.57±0.53)g降低到治疗后(7.10±0.7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30,P<0.001).治疗组治疗前收缩压为( 152.04±18.80)mm Hg,治疗后降低到(131.24±10.56)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7,P<0.001);舒张压治疗前(93.60±11.36) mm Hg,治疗后降低到(82.68±7.30)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053,P<0.001).对照组治疗前收缩压为(151.20±10.17) mm Hg,治疗后降低到(130.00±10.10)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6,P<0.001);舒张压治疗前(92.76±7.03)mm Hg,治疗后降低到( 84.20±7.56)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7,P<0.001).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雷公藤多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原地区DN患者的尿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5例DN患者分为3组。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A组(n=36)加用前列地尔,对照B组(n=38)加用雷公藤多甙,联合组(n=41)加用雷公藤多甙及前列地尔。治疗3个月后,比较3组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肌酐清除率(Ccr)]、免疫失衡状况[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比率,Th17与Treg比值(Th17/Treg)]、炎性介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UAER、24 h尿蛋白定量、Th17细胞比率、Th17/Treg以及血清ICAM-1、TGF-β_1、HMGB1含量低于对照A组、B组,Ccr、Treg细胞比率、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前列地尔治疗DN安全、有效,能够减轻炎性反应,纠正免疫失衡,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2组予相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雷公藤多甙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照组加用糖皮质激素。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6.0%)及总有效率(8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8.0%,64.0%)。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及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并且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疗效确切,尤其在降低尿蛋白含量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且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探究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与丙氨酸转氨酶(ALT)、白细胞(WBC)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雷公藤多甙片分为两组,分别对照组(n=42,给予疾病常规基础治疗)、雷公藤多甙片组(n=48,在常规基础治疗上给予雷公...  相似文献   

14.
背景:雷公藤多甙所具有的多种免疫调节作用,是否可于肾移植慢性排斥,缺乏严密的动物实验研究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研究证据的支持。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制作SD-Wistar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模型,完整保留受体右肾作为每个移植肾的内对照。所有受体均于移植后10d内接受小剂量环孢素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移植成功受体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自移植后10d起每日经胃灌服雷公藤多甙,对照组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服至移植后12周。移植后12周收获动物,取受体移植肾组织送检组织病理学,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移植肾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2周,两组受体移植肾均存活,体积较正常右肾略小,色泽较苍白,出现不同程度的单个核细胞浸润、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和小动脉内膜纤维性增厚等慢性排斥组织病理学改变。治疗组大鼠移植肾组织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两组所有受体自身右肾均未出现任何组织病理学改变。转化生长因子β1主要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肾小管、间质表达,治疗组肾组织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雷公藤多甙能够减轻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模型移植肾组织病理学损害,下调移植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背景:雷公藤多甙所具有的多种免疫调节作用,是否可于肾移植慢性排斥,缺乏严密的动物实验研究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研究证据的支持。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制作SD-Wistar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模型,完整保留受体右肾作为每个移植肾的内对照。所有受体均于移植后10d内接受小剂量环孢素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移植成功受体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自移植后10d起每日经胃灌服雷公藤多甙,对照组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服至移植后12周。移植后12周收获动物,取受体移植肾组织送检组织病理学,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移植肾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2周,两组受体移植肾均存活,体积较正常右肾略小,色泽较苍白,出现不同程度的单个核细胞浸润、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和小动脉内膜纤维性增厚等慢性排斥组织病理学改变。治疗组大鼠移植肾组织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两组所有受体自身右肾均未出现任何组织病理学改变。转化生长因子β1主要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肾小管、间质表达,治疗组肾组织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雷公藤多甙能够减轻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模型移植肾组织病理学损害,下调移植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确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和雷公藤多甙,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内皮素(ET)下降及血白蛋白(ALB)上升更显著。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雷公藤多甙对糖尿病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N-乙酰半胱氨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以NAC(75mg&#183;d^-1)干预8周后,测定血糖、肾重/体重、尿白蛋白排泄率,并检测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纽比较,模型组肾组织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SOD、CAT和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NAC组血糖无显著差异(P〉0.05),但肾重/体重和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CAT和GSH—Px活性显著增加(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肾脏存在明显氧化应激反应,N—NAC能明显减弱肾脏氧化应激反应,进而起到保护肾脏和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雷公藤多甙(GTW)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灌胃法给药,硝酸银还原法测定NO含量。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组织中NOS活性、NO含量随时间延长而进行性升高,GTW能抑制NOS活性的升高,减少NO的产生。结论 GTW可能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早期DK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主要中医症状积分、血糖、肾功能、血清炎性因子与氧化应激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倦怠乏力、身疲懒言、心烦燥热、口燥咽干、小便频繁积分及总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24 h平均血糖(24 h MBG)、餐后2 h血糖(2 h PG)、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对糖尿病肾病(DKD)病人尿足细胞排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和肾内科2009年10月—2010年2月住院及门诊DKD病人30例,其血肌酐正常,24 h尿蛋白〉300 mg。将上述病人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雷公藤多甙1 mg/(kg.d),阳性对照组给予安博维300 mg/d,疗程均为8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3组病人治疗前后尿沉渣中足细胞数量。结果治疗后3组尿沉渣足细胞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t=9.00~14.70,P〈0.01)。阳性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尿沉渣足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F=3.92,q=2.20、2.50,P〈0.01),而阳性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可明显减少尿中足细胞的排泄,从而减少肾脏足细胞的损伤,达到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