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磁共振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神经梅毒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成像特点。方法选取杭州市西溪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128例AIDS疑似合并神经梅毒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测,分析磁共振对AIDS合并神经梅毒的诊断价值及其成像特点。结果本研究中,128例患者经实验室病理学检测确诊,AIDS合并神经梅毒76例,影像学诊断结果显示,阳性69例,阴性7例;单纯AIDS患者52例,影像学诊断结果显示,阳性4例,阴性48例,即,真阳性69例、假阳性4例、真阴性48例、假阴性7例。检测灵敏度90.79%,特异度92.31%,约登指数83.10%;本研究合计76例AIDS合并神经梅毒患者,共检出4种表现型,分别为脑膜血管型、脑实质型、树胶肿型及脊髓型。结论磁共振对AIDS合并神经梅毒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本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及临床分型。  相似文献   

2.
3.
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其临床表现多样。为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和诊断,现对我院1995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5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神经梅毒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本院120例梅毒住院患者,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6例非神经梅毒和54例神经梅毒患者,性别、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9例有症状神经梅毒者,从出现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到诊断神经梅毒的时间为(11.53±17.00)个月。神经梅毒患者血清TRUST滴度高于非神经梅毒患者,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TRUST滴度高于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其中18例神经梅毒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血清TRUST滴度、脑脊液TRUST滴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症状神经梅毒比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有核细胞数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7)。有症状神经梅毒比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蛋白、IgG、IgA、IgM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神经梅毒治疗后脑脊液有核细胞数、蛋白、IgG、IgA、IgM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显示,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曲线下面积大于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结论神经梅毒的诊断常延迟。男性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者,需要积极行腰穿脑脊液检查以早日发现神经梅毒。除了脑脊液TRUST、TPPA、有核细胞数、蛋白等检测外,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检测有助于神经梅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广州市神经梅毒流行情况,比较未经治疗隐性梅毒患者和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患者中神经梅毒的患病率.方法 以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初次诊断为隐性梅毒患者(未治疗或经治疗后出现血清固定)抽取脑脊液,进行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筛查神经梅毒患者.结果 未经治疗隐性梅毒患者中有21.98%(60/273)为神经梅毒,其中10.99%(30/273)为无症状神经梅毒,10.99%(30/273)为有症状神经梅毒.经抗梅毒治疗血清固定隐性梅毒患者83例中1.20%(1/83)符合神经梅毒诊断,为无症状神经梅毒病例.在未经治疗隐性梅毒组中,无神经梅毒病例年龄与有神经梅毒病例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年龄低于后者.结论 在抗梅毒治疗后产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神经梅毒发生的可能性相对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小,神经梅毒仍主要发生于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人群中,提示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是神经梅毒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隐性梅毒患者中神经梅毒患病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广州市神经梅毒流行情况,比较未经治疗隐性梅毒患者和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患者中神经梅毒的患病率.方法 以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初次诊断为隐性梅毒患者(未治疗或经治疗后出现血清固定)抽取脑脊液,进行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筛查神经梅毒患者.结果 未经治疗隐性梅毒患者中有21.98%(60/273)为神经梅毒,其中10.99%(30/273)为无症状神经梅毒,10.99%(30/273)为有症状神经梅毒.经抗梅毒治疗血清固定隐性梅毒患者83例中1.20%(1/83)符合神经梅毒诊断,为无症状神经梅毒病例.在未经治疗隐性梅毒组中,无神经梅毒病例年龄与有神经梅毒病例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年龄低于后者.结论 在抗梅毒治疗后产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神经梅毒发生的可能性相对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小,神经梅毒仍主要发生于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人群中,提示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是神经梅毒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病程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慢性性传播疾病,不典型的皮肤损害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漏诊。我院门诊发现24例早期梅毒病例曾被误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1987~1990年我科性病门诊所见24例早期梅毒,现临床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4例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1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神经梅毒患者和未累及神经系统的梅毒患者脑脊液中的差异蛋白,探索对神经梅毒具有诊断意义的细胞因子。方法:收集神经梅毒患者25例,未累及神经系统的梅毒患者21例,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14例,蛋白芯片检测脑脊液中的蛋白,ELISA确证差异蛋白的表达。结果:蛋白芯片分析发现相较于未累及神经系统的梅毒组,神经梅毒组脑脊液有41种蛋白显著升高,ELISA检测结果显示,神经梅毒组的脑脊液uPA浓度[(109.1±7.88)pg/m L]显著高于梅毒组uPA浓度[(63.86±4.53)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P0.01),梅毒组与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组的脑脊液uPA浓度无显著差异;脑脊液uPA水平与脑脊液蛋白浓度(r=0.45,P=0.002)和VDRL滴度(r=0.49,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脑脊液uPA可能可作为神经梅毒新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广西地区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至2020年诊断为神经梅毒的20例住院患者病历资料.结果 20例神经梅毒患者男性16例,女4例,年龄(29~53)岁,平均年龄40.9岁.初次就诊时规范驱梅治疗18例,未治疗2例,其平均病期为1...  相似文献   

11.
神经梅毒患者血清固定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5岁。5年前因其妻患梅毒接受检查,此前1年内有多次非婚性接触史,否认静脉注射毒品史,否认曾出现生殖器硬结和溃疡,否认曾出现不痒的皮肤损害,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1:64阳性,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梅毒螺旋体IgM抗体试验(Tp-IgM,抗体捕获法,试剂由意大利Diasorin公司提供)阳性,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阴性。初步诊断隐性梅毒。以苄星青霉素240万U,每周分侧肌内注射1次,连续治疗3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患者临床特征,以期为临床神经梅毒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1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梅毒血清学和脑脊液检测结果。结果:81例神经梅毒患者中,非三期梅毒38例,三期梅毒43例,男性患者居多;55例(67.9%)有神经梅毒临床症状和体征,26例(32.1%)无神经梅毒症状和体征。81例梅毒血液检查结果显示,TRUST阳性80例,TPPA阳性81例;74例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16例(21.6%)VDRL阳性,31例(41.9%)白细胞计数>10×10~6/L,52例(70.3%)蛋白量>500 mg/L。结论:神经梅毒患者多发于男性,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化。临床医生应全面认识该病的临床特点,给予患者规范治疗并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8例梅毒患者颅脑MRI改变,以提高对梅毒MRI表现的认识能力。方法:选择东南大学附属南京第二医院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梅毒患者28例。应用全身MR扫描仪(Siemens Sonata 1.5T)扫描参数,采用3D 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葡甲胺0.1mmol/kg。且28例患者均检测脑脊液RPR和TPPA。结果:梅毒患者脑脊液RPR和TPPA阳性率均为100.00%。28例梅毒患者MRI检查脑萎缩15例、脑梗死6例、脑炎4例、正常3例。其中,脑萎缩多为显著脑萎缩;脑梗死6例中,额叶皮层下多发腔隙病灶4例,脑干梗死1例;脑炎4例中,病变仅累及双侧海马内颞叶1例,病变累及多个脑叶3例。结论:颅脑MRI检查梅毒患者可以反映颅脑表现,且可以反映病变范围,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神经梅毒误诊和(或)漏诊原因。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8年5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研究所附属医院诊治的22例神经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分型、冶游史问诊、诊断、是否合并他神经系统疾病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出院诊断分型与文献Fisher概率P0.05,入院诊断、修正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0.353,P0.05),优势性检验P0.05,前后冶游史问诊一致性检验(Kappa=0.009,P0.05),优势性检验P0.05。有、无症状神经梅毒并存疾病的Fisher概率P0.05。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无症状,加上多数患者隐瞒冶游史,极易造成误诊和(或)漏诊,临床应注重神经梅毒定性、定位分析,常规进行血液和(或)脑脊液的筛查。  相似文献   

15.
神经梅毒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厦门地区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与发病趋势。方法回顾分析厦门地区2000年~2004年9月收治的17例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分析。结果17例神经梅毒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多集中在40~59岁。其中脑实质梅毒15例,脑膜血管梅毒1例,脑脊膜梅毒1例。结论厦门地区神经梅毒的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应引起重视。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头痛、记忆力减退、痴呆、精神行为异常、抽搐等应高度警惕。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同时注意预防吉海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神经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发病隐袭,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我院神经内科于2000年1月-2009年8月共收治37例神经梅毒患者,其中首诊疑诊为神经梅毒者9例,鉴别诊断有考虑神经梅毒者11例,误诊17例,误诊率为45.9%.现将误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神经梅毒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中较为严重的类型脑实质梅毒(麻痹性痴呆和脊髓痨)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脑实质梅毒患者(5例麻痹性痴呆和4例脊髓痨)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特点.结果:其临床特点为:①麻痹性痴呆: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反应迟缓或情绪躁动.5例患者100%血清学血浆快速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60%(3/5)脑脊液TPPA阳性;5例患者100%脑脊液蛋白和60%(3/5)脑脊液细胞数增高.②脊髓痨:表现为双下肢乏力、电击样疼痛伴麻木感.4例患者100%血清学RPR、TPPA和75%(3/4)脑脊液TPPA阳性;75%(3/4)脑脊液蛋白和100%(4/4)脑脊液细胞数升高.③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结论:脑实质梅毒多见于中年男性,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首诊误诊率高,及时正规和足量的药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9例患者中男7例,女2例,7例男性患者有非婚性生活史,2例女性患者其配偶有梅毒。9例患者血清、脑脊液RPR及TPHA均阳性。青霉素是治疗首选。结论神经梅毒根据不同类型有多种发病形式,首诊易误诊及忽视,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查阳性可确诊。青霉素为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被误诊的16例神经梅毒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血管型神经梅毒7例,脑膜型神经梅毒6例,麻痹性痴呆型3例。曾分别被误诊为脑梗塞、癫痫、麻痹性痴呆。误诊原因为:临床问诊忽略了患者的性生活史;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病因诊断时考虑不充分。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与分型密切相关,早期误诊率高,诊断需根据病史、临床特点、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神经梅毒屡有报道,但临床表现复杂,极易误诊,我院于2002~2003年收治两例神经梅毒,入院时都曾误诊,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56岁,表现为一侧肢体乏力,诊为脑梗塞。例2女,39岁,因头痛入院,误诊为低颅压性头痛。后均经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