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建立医嘱审方系统,构建合理用药管理体系在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9年7~12月期间实施医嘱审方系统后的870张门诊处方为实施后;并随机抽取2019年1~6月期间实施医嘱审方系统前的870张门诊处方为实施前。对实施前后不合格处方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后不合格处方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建立医嘱审方系统可以有效减少不合格处方发生情况,提高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门诊处方审核与点评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中的作用。方法:为提升用药管理水平,医院门诊部于2018年6月起实施处方审核与点评管理,抽取实施前(2017年5月~2018年4月)与实施后(2018年6月~2019年5月)门诊收治46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记录实施前后门诊患者用药不合理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差异。结果:实施后门诊患者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门诊患者对诊疗和用药管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处方审核与点评应用于门诊管理中,能显著提升合理用药水平,降低差错发生率,提高患者诊疗用药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西药的合理用药安全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期间实施了西药合理用药管理后我院门诊和住院部西药处方1000张处方和2015年1月—12月期间未实施西药合理用药管理前我院门诊和住院部西药处方1000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记录西药合理用药管理实施前后西药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包括重复用药、抗生素滥用、联合用药不当、用药方式不当。然后对比分析西药合理用药管理实施前后以上各项西药不合理应用情况的发生率,据此评价西药合理用药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西药合理用药管理实施后所开具的西药处方中各项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与西药合理用药管理实施前相比较,都明显比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只有明确分析当前西药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情况,并据此制订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西药合理用药管理措施,才能够降低西药不合理用药率,提高西药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品管圈在医院药剂科质量管理工作的应用意义,对降低药品调节差错情况的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药剂科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处方300张,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药剂科实施品管圈管理后处方300张,比较品管圈管理模式落实前后的本院药剂科药品调节差错率。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本院药剂科每周药品调节差错共计9例,实施品管圈管理前,本院药剂科每周药品调节差错共计4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本院药剂科质量管理工作,制定并落实品管圈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本院药剂科药品调节差错情况,提高管理质量,为本院实现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降低医院中药不合格处方比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通过项目计划、实施、确定、处置等一系列步骤,在医院门诊中药房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中药不合格处方数量,计算变化幅度。结果:中药不合格处方数由品管圈活动前的平均每天48.9张减少到平均每天22.3张,降低幅度为54.4%。结论:参照处方管理办法开展品管圈活动能规范开具中药处方,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提升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QCC管理模式降低前置审方平台儿童处方拦截率,直接提升医院前置审方系统对于儿童药品规则设置的精细化程度,间接改善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方法:运用QCC模式,分析儿科门诊前置审方平台实施品质管理前后儿童处方拦截率的变化,2021年6—9月的处方拦截情况为实施前,实施品质管理后的2021年12月—2022年3月的处方拦截情况为实施后。结果:运用QCC模式后,前置审方平台儿童处方拦截率明显降低,由实施前的35.49%降为实施后的10.20%;医院儿童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得到了提升。结论:基于QCC模式可以降低前置审方平台儿童处方拦截率,完善审方平台药品规则设置,进而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门诊抗菌药物三级管理干预要点分析。方法:选择从2017年已实施三级管理干预的呼吸内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情况(干预后,500张处方)及选择从2016年未实施三级管理干预的呼吸内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情况(干预前,500张处方)纳入研究。并比较分析三级管理干预前后的门诊处方及抗菌药物处方指标、注射用抗菌药物指标、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及关怀指标情况。结果:三级管理干预后的每次就诊平均用药品种数低于干预前(P0.05);三级管理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处方数)低于干预前(P0.05);三级管理干预后的注射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处方数)低于干预前(P0.01);三级管理干预后的注射用抗菌药物的人均费用及口服用抗菌药物的人均费用均低于干预前(P0.01);三级管理干预后的使用抗菌药物的人均药费及抗菌药物二联用药处方数均低于干预前(P0.01);三级管理干预前后的关怀指标均无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结合呼吸内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作分析,并制定落实抗菌药物三级管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呼吸内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从而更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对东莞市人民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医院中药饮片处方3 250张,其中2017年5月~2018年5月为中药处方点评制度实施前共1 524张,2018年6月~2019年5月为中药处方点评制度实施后共1 726张。比较实施前后用药不合理现象。结果:实施后用药不合理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可有效提高医院中药饮片处方质量,增强用药合理性,降低不合理现象发生率,改善用药安全性,提高饮片的生物利用度,从而避免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其管理措施。方法:分别选择我院实施合理用药管理措施前后各316张西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合理用药管理措施实施前的316张西药处方是在常规用药管理基础上开具的,而实施合理用药管理措施后的316张西药处方,是在分析西药药剂合理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合理用药管理措施干预之后开具的。对比分析合理的用药管理措施实施前后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合理用药管理措施实施后的西药处方中的重复用药、抗生素滥用、联合用药不当、用药方式不当等发生率,均较实施前有显著降低(P0.05)。合理地用药管理措施实施后的由不合理用药导致的恶心、嗜睡、皮疹、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实施前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只有明确分析当前西药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情况,并据此制定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西药合理用药管理措施,才能够降低西药不合理用药率,提高西药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寻找解决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门诊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西医处方1500张。观察药物用量情况、适应证、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用法、重复用药、药物价格。结果:2017年5月至2017年7月、2017年8月至2017年10月、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2018年2月至2018年4月、2018年月5月注射剂使用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平均用药数量、药物通用名称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基础药物使用率、平均药物价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017年5月至2017年7月、2017年8月至2017年10月、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2018年2月至2018年4月、2018年月5月药物指示完整率、患者了解药品使用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平均就诊时间、平均发药时间、实际调配药物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500张处方中有352张处方不合理,不合理率为23.47 %。用法及用量不合理、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适应证不适宜、处方不规范、其他用药不适宜、给药途径不合理、药物配伍禁忌占全部处方比、占不合理处方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本院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有待提高,其中联合用药不合理、药物配伍禁忌及药物价格不合理最常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学人员通过PDCA循环参与控制药占比的效果。方法:为提高药品管理质量,控制药占比,医院药剂科从2019年5月起,构建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随机抽选2019年5~10月药剂科收录600份门诊处方为实施后;另抽选2018年4月~2019年3月药剂科收录600份门诊处方为实施前,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后,门诊处方用药合格率及医院业务收入中药占比情况,比较差异,评估PDCA循环管理法的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后医院门诊处方用药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院药占比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医院药品管理工作中效果良好,能明显降低医院药占比,提高门诊处方用药合格率,医患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处方的用药情况。方法:本次选取的观察对象为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开具的中西药联用处方1500张以及实施干预措施后(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的中西药联用处方1500张,分析中西药联用处方的应用情况。结果:在实施干预措施后,中西药联用处方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比干预措施实施前明显降低(P0.05),不合理联用处方类型主要包括理化禁忌性的联用、药理拮抗性的联用、重复用药及同类药物并存、诱发药源性疾病的联用4种。结论:针对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处方,应加强干预措施和处方管理,促使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处方用药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以指导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的提升。方法:以东莞市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所开具门诊电子处方用药数据为调查来源,随机抽取5000张电子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取样数据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诊断、处方药品通用名、处方张数、用药金额等相关信息。对门诊处方患者年龄分布情况、总体用药情况、各大类药品用药情况、以及处方用药金额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70周岁以上门诊处方共3030张,构成比为60.60%(3030/5000),显著高于其他年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取样处方总张数为5000张,取样处方用药总金额为46.44万元,日均用药金额为(1272.33±374.48)元,处方总用药品种数为105种,总处方药品个数为288个,平均每张处方用药金额为(92.88±7.14),平均每张处方药品个数为(2.74±0.68)个,抗菌药物处方张数为9.5张,抗菌药物用药总金额为2.0万元,抗菌药物处方张数占比为7.6%,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占比为4.31%。循环系统用药占比最高,为41.66%(2083/5000),显著高于其他类别药品使用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循环系统用药金额最高,为17.52万元,显著高于其他类别药品使用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中心门诊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合理改进,不断规范门诊处方用药,提高临床医疗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内科中药注射剂在合理用药管控下应用情况以管理策略。方法:2020年共计选择100张医院内科中药注射剂处方作为研究对象,期间医院并未实施合理用药管控措施,设为实施前;在2021年同样共计选择100张医院内科中药注射剂处方作为研究对象,期间医院采取了合理用药管控措施,设为实施后。针对实施前后内科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管理效果等指标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实施后内科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管理方法、主动服务、服务礼仪、服务技能、服务态度5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通过开展合理用药管控措施,能够在内科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效果显著提升,该管理策略的可行性较强,有助于降低不合理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将管理质量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对口腔科中成药合理应用的促进作用。方法:通过对2020年口腔科中成药的应用情况分析,找出中成药不合理应用的问题所在,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对策,自2021年1月起针对口腔科中成药合理应用的问题开展管理活动,实行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并实施管理调整,2020年为实施前,2021年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前共调查涉及中成药的处方1 411张,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326张,不合理用药率为23.10%,实施后共调查涉及中成药的处方1506张,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74张,不合理用药率4.91%,实施后的不合理用药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的326份不合理用药处方中,用法用量不合理占比最高,其次为疗程过长,实施后的74份不合理用药处方中,诊断书写不全占比最高,其次为处方内容缺失。结论:处方专项点评制度能够显著降低口腔科中成药的不合理应用率,有效促进了口腔科的用药安全管理质量,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门诊西药房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用药不合理情况。方法:随机抽选2019年3~6月门诊收治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用药不合理情况,制定对应管理措施;随机抽取2019年7~10月的400例为实施后,观察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用药合理性。结果: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占比较高,达30%~50%;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不合理使用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门诊西药房的抗菌药物多以头孢菌素类较常见,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加强合理用药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合理用药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区域合理用药系统对区合理用药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互联网+医疗"的技术手段,搭建区域合理用药系统。依据药品说明书,专家共识,区域内各家机构处方点评汇总分析结果,制定适合区域的同质化审方规则,并将处方实行分级管理,实现处方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维度的全方位的同质化用药管理。随机抽取2018年3~6月区域合理用药系统上线前的门诊处方6 500张作为对照组,再抽取2019年3~6月区域合理用药系统稳步运行后的门诊处方6 500张作为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的处方合格率,不合格处方类型以及处方用药基本情况。结果:区域处方合格率从87.46%上升至95.44%,区域合理用药系统可以实现区域药事同质化管理,提高我区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链式流程管理在急诊管理中的使用方法和管理效果。方法:医院自2019年1月起在急诊管理中实施链式流程管理,2018年为实施前,2019年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转运情况、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物品准备完善率、患者转运合理率、转运交接清楚率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转运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坠床、意识改变、供氧中断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积极性等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链式流程管理有助于提升急诊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抗生素在急诊内科中的应用情况,为加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金华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12月急诊内科处方中随机抽选600张处方,分析抗生素使用率、所使用的抗生素种类、与用药合理性。结果:600张急诊内科处方中抗生素处方共263张,占43.83%;其中单用抗生素处方191张,占所有抗生素处方的72.62%;急诊处方中使用最多的抗生素种类为头孢菌素类,占43.35%,其次为喹诺酮类,占34.98%,青霉素类居第三位,占21.67%;急诊抗生素使用中主要存在选药不正确、配伍不正确、给药方式不正确、溶媒不对等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处方共49张,占18.63%。结论:急诊内科抗生素处方比例较高,存在某些不合理用药现象,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抗生素的科学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药剂科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药剂科2015年5月~2016年4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所发放的15 320件药品与使用的11 945张处方设为实施前,将2016年5月~2017年4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后所发放的17 455件药品与使用的13 205张处方设为实施后。观察比较实施前后处方执行情况与药品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药品去向明确率、药品有效使用率明显高于实施前,而不合格报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药剂科药品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的效果显著,不仅可有效提高药品管理质量,并且可明显改善不合理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