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联合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80例,年龄66~78岁,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腰骶丛联合神经阻滞组(T组)和硬膜外麻醉组(C组),每组各4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后感觉完全阻滞时间与持续时间、运动完全阻滞时间与持续时间及麻醉前(T0)、麻醉后15分钟(T1)、麻醉后30分钟(T2)及出室前(T3)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记录患者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术中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尿潴留等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组患者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C组(P0.05)。T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显著低于C组(P0.05),而T组患者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高于C组(P0.05)。T组患者T1、T2、T3时点SBP、DBP、HR均显著高于C组(P0.05)。T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及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腰骶丛联合神经阻滞能够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并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与传统骶管阻滞复合全麻在小儿髋关节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先天性髋关节手术患儿40例,年龄1~6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L组)或骶管阻滞(C组)。两组均使用0.2%罗哌卡因1ml/kg。记录术中芬太尼的用量,术后CHEOPS疼痛评分,以及术后首次使用PCA的时间和PCA总量。记录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拔除导尿管的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L组首次使用PCA时间明显晚于C组,PCA总量明显低于C组,拔除导尿管的时间明显早于C组(P0.05)。两组在术中芬太尼的用量,术后CHEOPS疼痛评分,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较骶管阻滞在小儿髋关节手术中镇痛时间更久,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后外侧入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入路)患者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65~90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研究组(NB组)和对照组(SA组),每组30例。NB组在超声引导下先行髂筋膜间隙阻滞(0.4%罗哌卡因50ml),然后行骶丛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20ml);SA组行轻比重单侧腰麻2.0~2.5ml(0.5%布比卡因2ml+灭菌注射用水1ml)。记录两组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及完善时间。记录患者入室时(T_0)、摆放体位前1min(T_1)、摆体位时(T_2)、手术切皮时(T_3)、手术开始后30min(T_4)、手术结束时(T_5)、术后24h(T_6)的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辅助使用多巴胺、阿托品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NB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及完善时间明显长于SA组(P0.05)。T_1、T_2、T_6时N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SA组,T_3、T_5时NB组VAS评分明显高于SA组(P0.05)。NB组使用多巴胺2例(6.7%),明显少于SA组的8例(26.7%)(P0.05)。NB组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S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后外侧入路手术,可减轻摆放体位所致的疼痛,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且术后早期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35岁,55kg,因右胫腓骨骨折入院。术前ECG、血常规、生化检查及凝血功能均为正常。拟在B超引导下右侧腰丛+右坐骨神经阻滞下行右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经鼻导管吸氧,监测ECG、无创BP、SpO2,BP 100/65 mm Hg,HR 82次/分,SpO299%。患者取左侧卧位,采用纵截面扫描,探头与脊柱平行,探头中间线落于髂脊最高点连线上,自脊柱中线向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90例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0.25%、0.30%、0.35%罗哌卡因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方案,且均在超声引导下实施麻醉.分别于插...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男35例,女45例,年龄65~85岁,随机均分为全麻组(G组)和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N组)。G组行全凭静脉麻醉,N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后行无肌松静脉麻醉,两组均采用喉罩通气。术中两组均维持BIS 45~55,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出院时间;记录术后2、4、8、24h疼痛VAS评分及术后24h静脉自控镇痛(PCA)药物用量,并记录术后30d死亡率,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术后谵妄(POD)情况和术后心血管和肺部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术后30d两组患者均无死亡。N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的使用量、PCA药物用量明显少于,术后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出院时间均明显短于G组(P0.05);术后2、4、8和24h时N组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G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肺部感染,术后N组POCD、POD发生率明显低于G组(P0.05)。结论与全麻比较,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减少了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更好,明显缩短了下床活动时间和出院时间,且降低了老年患者POCD和PO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分为Ⅰ、Ⅱ组。Ⅰ组给予全身麻醉,Ⅱ组行超声引导下的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 h的VAS评分,检测各时间点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观察术后7 d谵妄(POD)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 h、6 h、12 h、24 h和36 h时,Ⅱ组VAS评分明显低于Ⅰ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Ⅱ组S100-β及NSE的浓度明显低于Ⅰ组(P<0.05)。术后Ⅱ组POD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镇痛效果好,可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7岁,因右胫骨平台开放骨折急诊入手术室行清创缝合跟骨牵引术。患者入室BP95/60mmHg,HR110次/分,因出血量较多,故快速补液后BP回升至110/65mmHg,HR105次/分,SpO297%,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腰丛阻滞。患者取左侧卧位,进针点L4椎体旁开4cm,进针方向为内下方,感觉达横突后继续朝内下方进针未见股四头肌抽动,改变方向,以更大角度向内下方进针约6cm,刺激强度为0.6mA时见股四头肌强烈抽动,减小电流至0.2mA仍见股四头肌强烈抽动,回抽无脑脊液及血液后一次性注入0.33%罗哌卡因30ml,1min后患者诉疼痛减轻,2min后诉患侧下肢不能运动。3m…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腰骶丛联合T12/L1椎旁神经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61例,所有病人均采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联合T12/L1椎旁神经阻滞,记录病人围术期情况、注药后30分钟感觉阻滞平面、阻滞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麻醉效果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注药后30分钟,T12~S3支配皮区针刺感觉阻滞成功率为87.0%~100%。阻滞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与阻滞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手术麻醉优良率为97.0%,61例病人发生1例双侧阻滞。结论超声引导下腰骶丛联合T12/L1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血流动力学平稳,镇痛效果确切,阻滞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国内迅速发展,不过大多数仍为外周神经及浅神经阻滞,躯干神经和深部神经阻滞所见不多。而近十年以来,超声引导下的腰方肌阻滞(QLB)在国外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广泛的运用。反观国内的情况,极少有关于QLB的病例报导及相关论文,这一篇综述,回顾了QLB的发展历程,结合目前国内外的最新资料,展示QLB的解剖关系,并分析QLB的相关入路以及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解答相关的疑惑,给现实的医疗活动提供依据,并为未来的研究设计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股骨粗隆间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髋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行腰硬联合麻醉,B组行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麻醉后30 min(T2)、术毕(T3) 2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术后0、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早期(T0、T1)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T3、T4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患者在术后6、12、24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 B组患者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小,术后镇痛时间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4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P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E)组使用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麻醉首次成功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补液量、不良反应、术后镇痛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等。结果:P组MAP在麻醉后各个时点均高于E组(P0.05),术中输液量也低于E组(P0.05)。P组镇痛时间明显长于E组[(37.8±2.2)hvs(6.3±0.8)h],P组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发生率明显少于E组(1%vs 14%,P0.05),进食时间明显早于E组(P均0.05)。两组麻醉镇痛效果均满意,未发生神经损伤、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高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具有定位准确、成功率高,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镇痛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内侧与传统外侧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效果,为患者提供临床手术麻醉指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期间来院拟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内侧组和外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内侧组为超声引导下内侧入路FICB,外侧组为超声引导下外侧入路FICB,对比分析3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情况、神经阻滞相关情况。结果 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等手术相关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侧组、外侧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48小时镇痛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侧组48小时罗哌卡因用量明显低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准备和成像时间、穿刺注药时间,内测组与外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侧组、外侧组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内侧与传统外侧入路FICB,在减少镇疼药物情况下,达到良好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65岁以上老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入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共计72例。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种麻醉方式麻醉开始作用时间、麻醉完全显效时间和术中切皮时、手术结束时疼痛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ASA分级、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麻醉开始作用时间及麻醉显效时间较对照组长,VAS评分实验组在术中切皮时及手术结束时较对照组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THA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麻醉相对于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优势,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拟于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计100例。年龄52~64岁,ASA分级Ⅰ~Ⅱ级。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软件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exmedetomidine group,D组)和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每组各5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_0)、切皮时(T_1)、手术开始后30分(T_2)、出室即刻(T_3)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两组患者出室即刻、术后2、6、12小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低氧血症发生情况。结果 D组患者T_1、T_2、T_3时点MAP、HR显著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出室即刻、术后2小时、术后6小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能够在超声引导腰骶丛神经阻滞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发挥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并且无呼吸抑制作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方法是将超声探头置于背部作横向或矢状面扫描以获得靶神经图像。为增加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手段,我们对Lin等[1]报道的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的"三叶草"(Shamrock)方法进行实践,效果满意,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共收集11例需行腰丛神经阻滞的患者,年龄10~19岁,体重25~58kg,在超声引导下行腰丛神经阻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术前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8例,男40例,女58例,年龄≥65岁,BMI 16~28 kg/m2,ASA Ⅱ或Ⅲ级。根据术前是否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分为两组: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n=43)和对照组(C组,n=55)。根据性别、年龄、BMI、ASA分级、基础疾病、手术方式进行倾向评分匹配。收集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6、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48 h镇痛满意度评分、术后48 h内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有效按压次数以及术后48 h内PCIA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输血、入ICU以及相关不良反应(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心律失常、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呼吸抑制、嗜睡)的发生情况。
结果 匹配后F组和C组各纳入患者43例。F组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F组术后2、6 h静息时NRS评分以及术后2、6、12、24、48 h活动时NR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F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F组术后48 h镇痛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F组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以及PCIA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F组术后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24、48 h静息时NRS评分、术后输血、入ICU以及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心律失常、术后瘙痒、嗜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术前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能为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提供良好镇痛,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提高镇痛满意度,同时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5例)。两组患者均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腰方肌阻滞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石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