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1心房颤动降压治疗高血压伴心房颤动患者的降压治疗原则包括降低血压和降低左心房负荷。对于心房颤动患者首选以下几类降压药:(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国内外指南均推荐ACEI和ARB用于预防心房颤动的发生和进展,单药控制不良时,优先推荐ACEI/ARB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或噻嗪类利尿剂联用。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心力衰竭防治的新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主要归因危险,而大多数心衰患者均有高血压史。长期高血压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又是促进冠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降压治疗可以预防和治疗心衰。降压目标水平为130/80mmHg。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均适用此类患者,通常需2~3种药物合用。其中ACEI(或ARB)加β-受体阻滞剂的合用最受推荐。钙拮抗剂(CCB)一般不用,但长作用二氢吡啶类CCB如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已证实不会使心衰加重或预后恶化。收缩性心衰在利尿剂基础上应长期使用ACEI(或ARB)和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病死率;舒张性心衰亦可应用这些药物,但只能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痛风合并高血压患者同一高血压分级情况下服用不同种类降压药物对其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未行降压治疗或规律服用单一种类降压药物8周以上的痛风合并高血压患者902例,按照血压水平将其分为3组;比较3组高血压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及同一高血压等级患者在分别服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进行降压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变化。结果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受试者体质量指数(BMI)、血糖(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SUA)均呈上升趋势;1级高血压患者中,利尿剂组TG、Cr显著高于未用药组,CCB、ACEI及ARB组TG、BUN、Cr、SUA水平显著低于利尿剂组,ARB组尿酸排泄分数(FEUA)较其他各组显著升高(P均<0.05);2级高血压患者中,CCB、ACEI、ARB组与利尿剂组及β受体阻滞剂组相比SUA降低,ACEI及ARB组较其他各组Cr降低,ARB组较其他各组FEUA升高(P均<0.05);3级高血压患者中ACEI及ARB组TG、SUA、Cr低于利尿剂组,ARB组FEUA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结论痛风合并高血压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正确选择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降压治疗推荐(1)高血压合并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既往心肌梗死患者用β-受体阻滞剂,既往心肌梗死、左心室功能障碍、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用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一种噻嗪类利尿剂(ⅠA)。(2)对无心肌梗死既往史、左心室功能障碍、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蛋白尿患者,也应考虑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和噻嗪类利尿剂联合使用(Ⅱa B)。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及血压控制情况。方法:对北京市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 520名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血压控制现状,危险因素、伴随疾病以及药物治疗信息。结果:社区就诊患者73.6%为65岁老年人,53.3%为心血管病高危患者。采用两种以上药物治疗的患者仅占26.4%,在高危患者以及伴有冠心病的患者中采用联合治疗的患者仍然低于单一服药的患者。在服药患者中,两种药物的联合用药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的者最多(10.5%),其次为ACEI/ARB和钙离子拮抗剂(CCB)的联合应用(7.7%)。ACEI/ARB的服用率最高(54.6%),其次为β受体阻滞剂(39.7%)和CCB(31.1%)。采用两种以上药物治疗的患者血压总体控制率和单一药物治疗者相比没有明显优势(48.3%,53.1%,χ~2=3.325,P=0.068),但ACEI/ARB分别与β受体阻滞剂和CCB联合应用血压控制率高于单用或与其它药物联合以及不用此类药物的其他药物治疗。结论:北京市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心血管病高危患者采取联合治疗的比例低。ACEI/ARB的服用率最高,不同于其他同类人群以利尿剂应用为主。药物联合的方案还需要优化,联合治疗的降压效果还需要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二异丙酚静脉诱导对不同抗高血压药治疗后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方法 选择单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的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各15例,分别测定各患者术前基础血压值和二异丙酚静脉注射后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60 s血压值和心率变化.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各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均显著降低(P<0.01);与β受体阻滞剂组比较,诱导后ACEI和ARB组血压和心率均显著降低(P<0.01).与CCB组比较,诱导后ACEI和ARB组血压均显著降低(P<0.01),ARB组心率显著低于CCB组(P<0.01).结论 在对使用ACEI和ARB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时,应降低二异丙酚的诱导剂量或避免使用抑制循环的药物,以免造成严重低血压.  相似文献   

7.
控制高血压是控制慢性肾脏病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与一般无肾脏病变的高血压患者相比,其血压要求控制更严格。处理的原则是:优先考虑是否能降低血压,同时充分考虑各类降压药对具体患者的情况,包括血压过高的程度,突然或长久上升,心肾功能情况,有否重要代谢异常等加以选择。在现有推荐的降低高血压药物中,利尿剂效果常受肾功能下降影响,ACEI/ARB类对合并蛋白尿者似较优越,但对严重肾功能减退者须慎用。CCB降压效果好并且作用快,常是达到降压目标的包含用药。β受体阻滞剂在肾脏病高血压时不作为主要用药。联合用药在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时十分常见,ACEI或ARB加利尿剂,ACEI或ARB+CCB为最常见的组合。ACEI+ARB虽然对蛋白尿有好处,但是严重心血管并发症者应注意。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个体差异,治疗方案必须视反应情况作出调整。限制食盐摄入常是肾脏病高血压治疗成功与否的另一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1.高血压合并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既往心肌梗死患者采用β-受体阻滞剂,既往心肌梗死、左心室功能障碍、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采用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一种噻嗪类利尿剂(ⅠA)。2.对无心肌梗死既往史、左心室功能障碍、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蛋白尿患者,也应考虑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和噻嗪类利尿剂联  相似文献   

9.
57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情况。方法将57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从性别、发病年龄、家族史、病程、并发症、高血压级别、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20例,钙离子拮抗剂(CCB)25例,β受体阻滞剂10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37例,利尿剂5例;单一用药11例,联合用药46例。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应尤先考虑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压控制不满意,渐加用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将血压控制达标,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选取已确诊高血压并糖尿病38例,降压治疗情况。结果: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va)26例,钙离子拮抗剂(CCB)23例,B受体阻滞剂12例,利尿剂4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5例,单一用药11例,联合用药7例。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应优先考虑ACEI或CCB类,如用ACEI类出现不良反应,使用ARB类,血压控制不满意,渐加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将血压降至130/85~140/90mmHg,延缓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内外几个重要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指南)将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以及α-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抗高血压药物。六大类抗高血压药物的广泛应用,使高血压治疗及控制状况得到改观,大大降低了全球心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危险。但目前如何正确选择及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更大程度地使高血压患者从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获益,是我们今后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对高血压患者治疗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方法对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中心卫生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604例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使用及血压控制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降压药物分三类:推荐制剂、传统制剂、中药制剂。推荐制剂即《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推荐降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βRB)、钙通道阻滞剂(CCB)和利尿剂(HCTZ);传统制剂:降压0号、复方利血平等;中药制剂:清肝降压胶囊、牛黄降压胶囊等。平均治疗时间为12.31±5.54 d,治疗后连续3 d血压≤140/90mm Hg为血压达标(1 mm Hg=0.133k Pa);达标率=达标患者数/治疗人数×100%。结果 604例患者年龄在40~96岁之间,平均(63.44±10.12)岁;其中男性259例,女性345例;平均高血压病程为8.5±8.2年;住院时限为10~20 d,治疗后血压不同程度降低,收缩压从入院时的151.9±15.6 mm Hg,到治疗后的128.5±8.0 mm Hg;舒张压从91.7±9.8 mm Hg降到79.6±4.9 mm Hg。总体达标率为98.5%,高血压1~3级患者达标率分别为100%,99.4%,97.82%。在药物的使用方面563例选择推荐制剂占93.2%,31例使用传统制剂+推荐制剂占5.1%,10例使用中药制剂+推荐制剂占1.6%。推荐制剂使用中,单种制剂、两种制剂和三种制剂分别为54.88%,40.6%和4.4%。单种推荐制剂使用中67.6.1%为CCB,两种制剂联合使用者86.4%为CCB+ACEI/ARB。三种制剂联合使用中68.0%为ACEI+ARB+βRB,4%为CCB+ACEI+ARB。结论基层医院住院患者高血压治疗总体规范,达标率高达98%以上;93%以上的患者使用了推荐制剂,单一和二联制剂使用规范,三种制剂的联合用药的选择上存在作用机制相同的药物重复使用,有一定局限性,可能是少数患者血压不达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女性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入选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的女性患者88例,按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ARB治疗组(ARB组)、钙通道阻滞剂(CCB)治疗组(CCB组),比较2组治疗后血压、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aPWV、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血压、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aPWV、hsCRP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ARB组baPWV、hs-CRP较CCB组下降更明显。结论:ARB可通过改善女性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血管炎症,改善血管壁弹性。  相似文献   

14.
多项临床回顾性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能降低高血压和左室肥厚、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异常、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AF)的发生,并且能预防电转复AF的复发。说明ACEI和ARB治疗AF危险因素的病人能获益。ACEI和ARB临床抗心律失常机理可能是通过预防基质重构介导,直接的离子通道的调节特性也可能有作用。然而,目前还没有充分的前瞻性双盲试验资料和坚实的临床证据推荐单独使用ACEI或ARB治疗去预防AF。ACEI和ARB抗心律失常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二异丙酚静脉诱导对不同抗高血压药治疗后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方法选择单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的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各15例,分别测定各患者术前基础血压值和二异丙酚静脉注射后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60S血压值和心率变化。结果与基础值比较,各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均显著降低(P〈0.01);与β受体阻滞剂组比较,诱导后ACEI和ARB组血压和心率均显著降低(P〈0.01)。与CCB组比较,诱导后ACEI和ARB组血压均显著降低(P〈0.01),ARB组心率显著低于CCB组(P〈0.01)。结论在对使用ACEI和ARB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时,应降低二异丙酚的诱导剂量或避免使用抑制循环的药物,以免造成严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农村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使用及高血压控制情况。方法对北京大兴区长子营地区1240例60岁以上正在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使用及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调查。降压药分为三类:推荐制剂、传统制剂、中药制剂。推荐制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βRB)、钙通道阻滞剂(CCB)和噻嗪类利尿剂(HCTZ);传统制剂:包括降压0号、复方降压片、复方利血平等;中药制剂:包括罗布麻片、珍菊降压片、牛黄降压丸等。降压药物使用后血压≤140/90 mmHg为血压达标。结果 1240例调查对象中710例(57.2%)使用推荐制剂,499例(40.2%)使用传统制剂,9例(0.7%)使用中药制剂,22例(1.7%)使用推荐制剂+传统制剂;血压达标率分别为43.1%、40.7%、33.3%和54.5%;总体达标率为42.3%。使用推荐制剂患者中选用单种及两种或三种降压药联合治疗的患者分别占66.9%、31.0%和2.1%,血压达标率分别为34.1%、60.0%和80.0%。使用单种推荐制剂的患者中使用CCB、ACEI/ARB,βRB和HCTZ比例分别为62.1%、29.9%、6.3%和5.6%。使用两种推荐制剂联合治疗的患者中CCB+ACEI/ARB占83.2%,HCTZ+其他推荐制剂患者仅为2.3%。结论北京局部农村地区老年高血压治疗药物使用尚不够规范,推荐制剂使用不足60%;推荐制剂组达标率高于传统制剂组和中药制剂组。40%以上的患者使用传统制剂和中药制剂,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其降压效果和是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受体阻滞剂(ACEI/ARB)治疗是否影响高血压伴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高血压病例,将高血压伴AF患者85例以及窦性心律(简称窦律)患者54例按是否接受ACEI/ARB治疗分成窦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28例以及AF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3例,测定血清中CTGF、bFGF水平。结果 AF对照组血清CTGF、bFGF均显著高于窦律对照组(P均0.05);窦律对照组与治疗组间血清CTGF、bFG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F治疗组血清CTGF、bFG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高血压伴AF患者血清CTGF、bFGF均升高,ACEI/ARB治疗可降低其CTGF和bFGF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国社区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在我国华北、华南、华东、东北、西北、西南不同地区(4个城市、8个农村)抽取12组年龄35~64岁人群,每组要求1000人,调查人群的一般情况、患病及高血压用药情况等。降压药物根据活性成分分为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中枢作用药物、血管扩张药和其他(中草药等)。结果调查对象11 623人,共检出高血压患者3983例,服用降压药患者为1239例(31.1%)。除329例使用其他类(中草药等),69例具体药物不详外,单药治疗患者367例(43.6%),联合治疗患者474例(56.4%)。单药治疗中应用比例最高的药物为钙拮抗剂(53.4%),联合治疗中比例最高的二联用药为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7.4%)。不常规推荐用药方案有β受体阻滞剂+ARB和ACEI+β受体阻滞剂联用(占1.5%、1.3%)。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病患者381例中,有160例服用降压药,单药治疗患者82例(51.2%),联合治疗患者78例(48.8%)。结论我国社区人群中高血压用药方案基本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要求,但仍存在不常规推荐的用药方案,单药治疗中钙拮抗剂应用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9.
研究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AF)发生危险的影响。将高血压患者分为AF组(n=216)和非AF组(n=216),对性别、年龄、既往病史、过敏史、高血压病程、血压控制水平、超声心动图左房直径和左室厚度、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种类和持续时间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血压控制水平、超声心动图左房直径和左室厚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服用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无明显差别(P均>0.05)。AF组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ARB)者有61例(28.2%),非AF组服用ACEI/ARB者有87例(40.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用ACEI/ARB的患者发生AF的危险降低(OR=0.58)。多因素分析表明只有ACEI/ARB对AF发生起作用。结论:阻断RAS可能对高血压患者AF的防治有益。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s)、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CCB)、噻嗪类利尿剂及 β 受体阻滞剂均有利于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尽管ACEI或ARBs类药物有独立于降压以外的优势 ,但也要建立在血压良好控制的基础之上。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最重要的是要达标 ,即 <130 / 80mmHg。常需要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 ,才能使血压达标 ,而最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案是ACEI或ARBs加小剂量的利尿剂和 (或 )长效的CC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