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银杏酮酯联合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共有1 560例ACS患者行PCI手术,按就诊顺序纳入489例经血栓弹力图证实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根据不同抗血小板方案将其分为A组(n=127)、B组(n=209)和C组(n=153)。A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强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B组采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C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银杏酮酯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调整用药后2周复查TEG,观察3组腺苷二磷酸抑制率(ADP%)、花生四烯酸抑制率(AA%),比较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ADR)、3组抗血小板治疗的药物总费用(元),考察随访6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调整用药后2周复查TEG发现,3组ADP%、AA%均较其调整用药前明显改善(P 0. 05),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中C组改善最佳(P 0. 05)。3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总费用分别是:A组440. 30元,B组305. 20元,C组307. 44元。与B组比较,C组药物总费用没有明显增加。持续随访6个月,3组总ADR发生率分别是:A组为14. 38%(22/127),B组为30. 62%(61/209),C组为7. 19%(11/15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C组皮肤黏膜轻度出血发生率更低(P 0. 05)。3组MACE发生率分别是:A组4. 72%(6/127),B组0. 48%(1/209),C组0. 65%(1/153),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银杏酮酯联合常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改善ACS患者PCI术后出现的氯吡格雷抵抗,可显著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活性、降低出血率及近期MACE事件,且不会增加药物费用,故推荐这一方案在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超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54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A组(手术进行前给予300 mg氯吡格雷联合300 mg阿司匹林嚼服,77例)和B组(术前给予600 mg氯吡格雷联合300 mg阿司匹林嚼服,77例)。观察两组服药前、介入后24 h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抑制率、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GE)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小板聚集率与服药前相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B组与同期A组相比较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24 h血小板抑制率与服药前相比较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B组与同期A组相比较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MACE发生率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出血发生率略优于B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前对急诊PCI患者给予超负荷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加抗炎、抑制血小板效果,能够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分别与替格瑞洛、氯吡格雷联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抗凝价值。方法选取济南市重汽医院心内科于2018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186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均为93例,A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进行治疗,B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治疗后将两组心肌梗死患者的术后凝血功能进行比较。结果给予AB两组急性心肌梗死不同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CI术后的凝血功能均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A组患者PCI术后的凝血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行PCI手术治疗时,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药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研究组采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2组入院后均给予负荷剂量,PCI后均给予常规剂量维持,替罗非班持续泵入36 h。观察2组PCI前后TIMI血流分级,检测PCI后72 h血清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肌酶谱各指标水平,统计2组PCI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PCI后TIMI血流分级均显著高于PCI前(P均0. 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PCI后72 h血清hs-CRP、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PCI后MACE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 0. 05)。结论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替罗非班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药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用于STEMI患者PCI疗效相当,不增加MACE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替格瑞洛可显著减轻炎症及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可作为一线STEMI患者PCI后抗栓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根据血栓弹力图及时发现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抵抗并即时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行PCI的患者共922例为实验组,术前术后常规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检查血栓弹力图,包括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以及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筛选出阿司匹林抵抗或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相应予以加大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剂量,必要时予西洛他唑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回顾2012年9月—2013年8月PCI患者87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随访1年,比较2组支架内血栓和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靶血管支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而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ACE发生与肾功能不全、多支病变、分叉病变以及左主干支架置入呈正相关。根据血栓弹力图结果调整抗栓药物剂量可以减少MACE的发生。结论根据血栓弹力图调整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减少支架内血栓以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对肾功能不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以及左主干病变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查及时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应用血栓弹力图监测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简称ADP抑制率),研究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行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者,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抗治疗,血栓弹力图测定其ADP抑制率,根据抑制率分为3组,抑制率≥70%为反应良好组(设定为A组)96例,抑制率≤30%病例104例,分为2组,每组各52例(分别设定为B、C组),B组保持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常规剂量治疗不变,C组加大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剂量,连续随访6个月,记录3组一般情况及严重颅内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中,共发生不良事件31例,其中A组8例(8.33%),B组12例(23.08%),C组8例(15.38%),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C组(P0.05),C组低于B组(P0.05)。3组病例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术后1个月较高,但与其他月份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监测在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过程中,对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及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剂量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替格瑞洛治疗(90 mg,2 次/日)3 个月期间的53 例对氯吡格雷抵抗ACS 患者临床数据,观察ADP 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评价替格瑞洛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所有受试者替格瑞洛服用前及服用后3 d、30 d、90 d ADP 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11.6±8.2)%、(46.5±15.2)%、(45.9±12.2)%及(43.3±13.5)%,与服用前相比明显增加(P 〈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结论 替格瑞洛可增加对氯吡格雷抵抗的ACS 患者ADP 诱导血小板抑制率,疗效确切,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李杰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5):121-122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可以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复发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但由于联合抗血小板治疗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所以目前临床推荐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以预防胃肠道溃疡和出血。但最新证据显示,PPI可降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且,这种作用以奥美拉唑表现最强,而泮托拉唑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负荷剂量及维持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产生的影响。方法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后每日75 mg组(A组)73例,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后每日150 mg组(B组)55例,负荷量氯吡格雷600 mg后每日75 mg组(C组)60例,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后每日75 mg,同时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每日3次组(D组)52例。予服氯吡格雷前、服药后72 h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结果 B组、C组CR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D组(P〈0.05);A组、D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B组、C组(P〈0.05),而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低于B组、C组(P〈0.05)。结论高负荷剂量、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可以降低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PCI术后血小板反应不全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血小板反应不全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常规行PCI,对照组给予低负荷剂量氯吡格雷配合治疗,治疗组给予高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配合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2组用药后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P均0.05),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组内与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8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30 d,2组均无死亡者,但治疗组的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出血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剂量氯吡格雷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治疗有效率,明显改善预后,更适合于对血小板反应不全的ACS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冠心病PCI患者血小板抵抗抑制的作用。方法采用了随机对照研究,将所有拟进行冠心病PCI治疗的患者分为6组,分别为丹参多酚酸盐组,银杏达莫组,疏血通组,参麦组,苦碟子组与对照组,观察6组患者术前与术后7天血小板聚集率抑制的影响及住院期间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与任何部位出血事件的影响。结果 6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及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差别不明显,银杏达莫组对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血小板聚集抑制有明显降低作用,而其余5组对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够有效降低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s)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因冠心病接受PCI的2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28例。2组患者均按照PCI标准方法进行,术前6 h顿服氯吡格雷300 mg以及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术后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5 mg/d,连服1 a,同时服用阿司匹林300 mg/d,4周后减量为100 mg/d,终生服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PCI前服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40 mg/d,连服4周,之后改为40 mg/2 d,至氯吡格雷停药。统计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消化道不适症状发生情况;口服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前、口服1周后及随访期间分别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及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统计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未发现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8.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组PA水平治疗1周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随着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2组各时间段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周后,观察组PGE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随时间延长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对照组PGE2水平则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并随时间延长呈持续升高的趋势。2组MACE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CI术后应用PPIs可有效降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且对PA无显著影响,亦不增加不良心脏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重度血瘀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10例冠心病重度血瘀证行PCI术后伴有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小板抑制率和残余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1%,高于对照组的8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血小板抑制率及残余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及残余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重度血瘀证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血小板抑制率,减轻氯吡格雷抵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的影响。方法氯吡格雷抵抗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口服氯吡格雷75 mg,同时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每日3次。B组40例,每日口服氯吡格雷75 mg。C组为无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35例,每日口服氯吡格雷75 mg。于服氯吡格雷前、服药后1周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抑制率。结果 3组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前血小板聚集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1周后,血小板聚集率A组为(21.5±3.9)%,B组为(28.1±5.7)%,C为组(17.9±4.7)%;血小板抑制率A组为(10.2±2.5)%,B组为(8.8±1.8)%,C组为(14.6±2.3),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小板聚集率C组〈A组〈C组,血小板抑制率C组〉A组〉C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降低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联合用药早期治疗缺血性脑卒中10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联和阿司匹林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发作期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头部CT检查确诊为非心源性卒中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组(52例)和阿司匹林治疗组(50例)。双联治疗组接受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75~150mg7d,单药治疗组接受阿司匹林75~150mg7d,之后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150mg维持,随访三个月。观察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评判疗效。结果三个月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69%和20.0%(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发作期及时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患者有着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张爱华 《中医药研究》2012,(9):1150-115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2例U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在常规抗凝、抗缺血等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抗凝、抗缺血等治疗基础上,单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随访6个月,评价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及心脏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71%,且治疗组心脏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UAP,可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风险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应用替格瑞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均接受PCI术,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格瑞洛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9.76%,对照组为36.5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7.32%,对照组为4.88%,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76%,对照组为14.6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替格瑞洛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虽有呼吸困难不良反应发生,但并不明显增加严重出血等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和相应的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龙川县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40例脑梗死患者,患者入院后均每晚顿服拜阿司匹林,在连续用药1周后对其血小板聚集率(MAR)进行检测,结合检测结果筛选出105例阿司匹林抵抗、半反应患者(将其随机地分入3组,A组35例改用氯吡格雷,B组35例改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联合疗法,C组35例继续使用拜阿司匹林和D组35例敏感者(续服拜阿司匹林),在连续用药10 d后,需要复查4组患者的MAR,对比4组患者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调整后,A组花生四烯酸(AA)诱导MAR要显著高于调整前,但是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MAR要显著低于调整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后,B组的AA诱导和ADP诱导MAR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C、D组相比,B组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3组的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患者容易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及时地对其行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能够使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现象显著改善,并能够降低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应用替罗非班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5-2013.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应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静点,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在术后24小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2.08%,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6.6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67%。结论:患者在PCI围手术期应用替罗非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减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术后应用的效果。 方法:选取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3 月在普宁华侨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 104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2 例。对照组的治疗予以氯吡格雷,观察组的治疗予以替格瑞洛。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肝、肾功能,术前及术后 2 h、 24 h、3 d 血小板凝聚率,以及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AST)及血肌酐 (S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2 h、24 h、3 d 观察组均血小板凝聚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相对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能有效地减轻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控制血小板凝集, 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