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累积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的黄染.若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既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一般无任何症状,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黄疸生后4~5天为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到2~4周.遵医嘱给予持续蓝光照射12h均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黄疸(neonataljaundice)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其发生的多少与民族、地区、胎龄和喂养方式有关。如东方人高于西方人,我国南方高于北方,早产儿高于足月儿,母乳喂养儿高于人工喂养儿。成人血清胆红素超过3-4mol/L(2mg/L)出现黄疸,而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要超过85umol/L(5mg/L)才显黄疸。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血中胆红素水平暂时性升高而出现皮肤、粘膜及巩膜黄染的现象。血中胆红素值升高足月儿≥ 12 0 mg/ L ,早产儿≥ 15 0 m g/ L应考虑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原因复杂 ,全文所讨论的属于生理性黄疸的范畴。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 0 0 0年 1~ 12月 ,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新生儿 80 0例。所有新生儿 Apgar评分≥7分 ,分娩后日龄为 1~ 10天 ,出生体重为 2 0 0 0~ 4 0 0 0 g,男婴 4 18人 ,女婴 382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 ,每组 4 0 0人。1.2 方法 采用 JH2 0 - IB型经皮…  相似文献   

4.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1]。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巩膜等黄染的现象,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2],一般在新生儿出生2~3d出现,4~5d达高峰,足月儿在2W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W,血清胆红素浓度足月儿不超过205μmo1/L,早产儿不超过257μmol/L,  相似文献   

5.
<正>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表现之一。正常成人血清胆红素低于17μmol/L(1 mg/dl),当超过34μmol/L(2 mg/dl)即可出现黄疸。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当血清胆红素超过85μmol/L(5 mg/dl),则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是新生儿黄疸最常见的表现形式,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甚至发生死亡[1]。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相似文献   

6.
前言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新生儿黄症区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从生理上说其血清总胆红素的含量未超过一个允许的含量(我国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约为10~14mg/dl),在出生后短时间内自行消退,而超过生理性所允许的含量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若不及早发现和治疗,轻则可能导致新生儿核黄疸和脑损伤后遗症,重则死亡。所以,预防新生儿核黄疸的关键,在于尽早发现病理性黄疸。 长期以来,在婴室里反复时行黄疸检查的方法是抽取新生儿的血液,通过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胆红素值,但要抽取每个婴儿的血液是相当困难的。医生通常是先用肉眼观察  相似文献   

7.
史桃霞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8):157+159-157,159
目的 总结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观察5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析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来预防并发胆红素脑病.结果 生理性黄疸患儿占83.6%,病理性黄疸患儿占26.4%,经过治疗护理后4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1周内,肉眼观察皮肤黄染消退,1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2周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情况.结论 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有助于尽快找出病因及时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黄疸在临床上是指患儿血中胆红素指标超过5~7 mg/dL,并且外观肉眼可看见的黄疸,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病死率较高的胆红素脑病,预后多留有严重后遗症,而ABO溶血病及RH溶血病是引起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田淑新  杨硕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2960-2961,2963
目的为探索新生儿黄疸高危因素,了解妊娠期糖尿病与新生儿黄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某院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所分娩的50例足月新生儿,依据母亲妊娠期血糖水平,随机抽样将其中25例分为A组,余者25例分为B组,对照组25例为C组,为同期剖宫产的正常足月新生儿。结果 A组出生24h后胆红素测定值[(4.3±1.8)mg/dl]、72h后胆红素测定值[(9.2±1.7)mg/dl]及峰值[(12.3±2.1)mg/dl]比B组24h后[(2.9±1.7)mg/dl]、72h后胆红素测定值[(7.3±1.5)mg/dl]及峰值[(10.1±1.7)mg/dl]、C组24h后[(2.7±1.6)mg/dl]、72h后胆红素测定值[(7.0±1.4)mg/dl]及峰值[(9.3±1.4)mg/dl]显著高(P﹤0.05)。A组需光疗的患儿构成比(20.0%)比B组(0.0%)、C组(0.0%)显著高(P﹤0.05)。结论妊娠期母体血糖水平较高患儿,黄疸症状较为严重。妊娠期有效控制孕妇血糖水平,能有效改善新生儿黄疸情况。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粘膜等黄染的症状。也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一个临床症状,新生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7~10天可消退为生理性黄疸。一旦黄疸过重,提早或推迟出现或持续不退,就会影响患儿的健康。我院自2006年1月~2007年4月收治的120名新生儿黄疸患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王兰英 《职业与健康》2000,16(9):124-124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巩膜、皮肤、粘膜黄染,为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包括生理性、病理性两种,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较复杂,严重者可引起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足月儿血中总胆红素>205μmol/L,早产儿>256μmol/L,称高胆红素血症,多为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治疗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目前仍首选光疗,我们对收治的3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兰光照射,观察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 1997~1999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34例,其中足月儿23例,早产儿11例,男性19例,女性15例,入院后均测总胆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新生儿的病理性黄疸的相关发病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运用回顾分析方法,对患有病理性黄疸的6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62例新生儿中,因感染因素引发病理性黄疸的患儿有32例,因围产期因素引发病理性黄疸的患儿有19例,因溶血性因素引发病理性黄疸的患儿有9例,其他因素2例;患儿血清胆红素在256~343 μmol/L时围产期因素和感染因素发生率较高.结论 对新生儿胆红素和相关病因进行及早分析,能够尽早发现病理性黄疸,对症下药,才能有效治疗和预防病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13.
正黄疸是新生婴儿时期的常见现象,既可以是生理性的,又可以是病理性的。由于黄疸形成原因和程度不同,对宝宝的危害各异。黄疸的来龙去脉正常小儿血清总胆红素为3.4~17.1μmol/L(0.2~1.0mg/dl),超过34μmol/L(2mg/dl),全身含有较多弹力蛋白和白蛋白的组织如巩膜皮肤被黄染,即眼珠黄和皮肤黄染。其中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占80%;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占20%。除了新生儿的黄疸分生理性或病理性外,其他年龄的黄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现对我院2015年1~6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早期日光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日光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出生时经皮胆红素测定TCB≥2.5mg/dl的1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于每天沐浴后间断行日光照射4~6h,对照组不采取日光照射。每日严密监测新生儿的TCB数值,对两组新生儿TCB值≥12.9mg/dl者定为高胆红素血症,均给予茵栀黄颗粒和妈咪爱散剂喂服。新生儿出院后继续随访至TCB≤5mg/dl。结果:两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服药率)分别为10%、55%,两组的TCB峰值分别为﹙9.42±0.48﹚mg/dl、﹙13.82±0.82﹚mg/dl;两组的黄疸持续时间分别为﹙9.20±1.40﹚天、﹙16.80±1.20﹚天。结论:对新生儿每天采取日光照射,可有效地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预防高胆红素血症及核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与感染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感染状况。方法选择正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及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各40例,抽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CK-MB值,并对3组患儿的感染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组CK-MB水平(8.3±1.5)IU/L,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的CK-MB水平分别为(35.8±9.5)IU/L和(65.2±10.4)IU/L,正常组与生理性及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的CK-MB水平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的CK-MB水平较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也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性黄疸患儿>2种感染率为20.0%,病理性黄疸新生儿>2种感染和重症感染的比率分别为42.5%、25.0%,均较正常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性黄疸组患儿相比,病理性黄疸组患儿>2种感染和重症感染的比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在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时存在对心肌的损伤,且感染率明显增大,因此,对黄疸新生儿进行心肌酶谱和感染情况的检查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春燕 《现代保健》2012,(10):78-79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巩膜和黏膜等黄染的症状。病理性黄疸较之生理性黄疸有黄疸出现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黄疸消退后又出现的特点,如处理不当部分病理性黄疸进展为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应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促进黄疸尽早消退。  相似文献   

18.
吕红  袁慧  胡莹  郭惠惠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1):1378-1381
目的 分析新生儿黄疸病例特征,为新生儿黄疸早期识别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宣城市新生儿黄疸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到有效新生儿黄疸病例共9 252例,其中2017年1 879例,2018年1 843例,2019年1 926例,2020年1 810例,2021年1 794例,5年间新生儿黄疸病例数量大致相当,生理性黄疸7 662例,病理性黄疸1 590例,5年间新生儿黄疸病例的黄疸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以生理性黄疸所占比例较高,但生理性黄疸比例逐年增加。5年间出现黄疸时间无明显变化,黄疸消退时间逐渐缩短。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胎龄≥; 37周、出生体重≥; 2 500 g、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 7分、母乳喂养的比例均显著高于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详见表4。生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平均(16.79±; 3.08)d,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平均(17.34±; 2.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黄疸发病有其自身分布特点及规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在胎龄、出生体重以及黄疸消退时间方面均存在差异,应当根据新生儿黄疸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干预对策,帮助其顺利度过黄疸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承德市新生儿黄疸病例流行特征及病理性黄疸主要病因,为预防及避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新生儿黄疸病例资料来源于2019年1—12月承德市2家三甲医院和1家二甲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新生儿黄疸病例进行描述,并对病理性黄疸主要病因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新生儿黄疸病例1 606例,男女性别比为1.04∶1,早产儿占6.8%,剖宫产新生儿占32.8%,以纯母乳喂养为主,占51.8%。1 606例新生儿黄疸病例中生理性黄疸1 272例,病理性黄疸334例,分别占79.2%、20.8%。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在性别、是否早产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均大于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出现黄疸时间、黄疸达峰值时间及黄疸持续时间均小于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理性黄疸主要病因为感染因素(41.6%)、溶血因素(24.3%)、围产因素(22.5%)、G-6PD缺陷(5.7%)、母乳喂养(4.5%)。感染因素中以肺炎为主,溶血因素以ABO溶血为主,围产因素以缺氧窒息为主。结论 承德市新生儿黄疸流行病学分布有其自身特点与规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主要病因为感染、溶血,其次为围产和母乳喂养因素。产科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为新生儿顺利度过黄疸期提供有效的护理与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疾病之一,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1W内出现的皮肤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引起的生理性现象,如果黄疸超过生理性范围,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足月儿〉220.6umol/L,早产儿〉255umol/L,即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