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续观察 81 例、138 眼 6 年远视屈光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斜视、弱视儿童年龄的增长,各组各种程度的远视均有减弱趋势,轻、中度远视逐年减少幅度相近,高度远视逐渐减少幅度大于轻、中度远视,并有逐年正视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高度远视常不能被调节所克服,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在儿童易形成弱视。同时,过度的调节易形成斜视。为进一步了解儿童高度远视伴弱、斜视的发病情况,更有效地防治弱视和斜视,现将我们收集65例十6.OD以上高度远视儿童伴弱视斜观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治疗方法。正材料及方法1993年11月~1997年11月门诊收集14岁以下高度远视儿童65例。所有病例均以1%阿托品滴双眼,每日三次,连续三日充分麻痹睫状肌后行视网膜检影,并用日本NR-5100型电脑验光仪复查。弱视诊断标准:眼部元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Og以下。2结果2.l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运用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洛阳博爱眼科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60例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采用随机系统标注法分成两组,行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治疗的80例为试验组,行传统治疗的80例为常规组,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25%,高于常规组的78.75%(P<0.05)。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视力≥1.0者占比37.50%,远高于常规组的18.75%(P<0.05)。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80.00%的患儿立体视正常、20.00%异常,优于常规组的63.75%和36.25%(P<0.05)。结论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运用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视功能,这一治疗方案有大力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影响弱视治疗的因素。方法 用遮盖法或压抑疗法治疗66例屈光参差和斜视性弱视儿童,并随访2年以上。结果 配合治疗者治愈率达96.00%,疗程大多在1年内,不配合治疗者,治愈率50%,疗程2年以上。结论 配合治疗是提高弱视治疗效果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68例12岁以下的远视性屈光参差弱视及合并屈光参差的斜视性弱视,以探讨屈光参差程度与弱视深度的关系及屈光参差性弱视发病的机制及临床意义。远视性中心注视组屈光参差性弱视中,弱视深度与屈光参差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弱视深度与引起弱视时的屈光参差程度、发生年龄及其他因素有关,屈光参差程度的增加为伴随现象。  相似文献   

7.
儿童共同性斜视与屈光及弱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汉军 《医学争鸣》2000,21(6):S154-S154
0 引言 儿童共同性斜视、屈光不正及弱视往往并存.为了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现将我院眼肌门诊自1994年以来接诊的共同性斜视儿童295例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随机选择1991/1998门诊斜视儿童295例,男160例,女135例,年龄3.6~13(平均7.4)岁.共同性内斜视167例,其中部分调节性内斜视139例,非调节性内斜视28例.共同性外斜视120例,其中恒定性外斜视71例,间隙性外斜视49例.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用10g·L-1阿托品眼膏涂眼,3次·d-1,连续用3d,由作者检影验光.屈光≤2.75D为轻度,3.00~5.75D为中度,≥6.00D为高度.单纯近视散光及复性…  相似文献   

8.
对203例弱视,斜视作屈光不正分析,结果发现弱视儿童中远视和复性远视散光的发生率高于近视和复性近视散光。  相似文献   

9.
10.
共同性斜视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屈光不正是产生共同性斜视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斜视而造成的视功能障碍与眼位偏斜给患者的学习与心理状态均带来不良影响。为了探讨共同性斜视、弱视与屈光不正的关系,现将91例共同性斜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儿童弱视屈光现状、视功能发育的特点及弱视的发病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弱视儿童187例313眼,全部病例初诊时行常规眼前节及眼底检查,删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同视机、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采用视网膜检影法。结果187例313眼弱视儿童主要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和斜视。儿童处于双眼视觉发育敏感期和可塑性关键期,也是弱视最佳治疗时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挽救视力、减少青少年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采用角膜曲率计对162例264眼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进行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的测量。结果表明,角膜水平与垂直两主经线屈折力差值增大,是造成弱视儿童角膜散光增高的主要原因,与先天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远视性屈光不正是弱视的常见发病原因,而远视性屈光不正的矫正一直是业界讨论的问题。临床上多按照减去检影度数的1/3或1~2D配戴正球镜矫正,以适应睫状肌的能力;也有学者主张完全矫正远视性屈光不正,不再减去检影度数的i/3或1~2D配戴正球镜矫正。近年来,我院对收治的95例远视性屈光不正患儿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矫正并比较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敏感度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取的4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45例斜视性弱视患者和35例正常儿童进行灵敏度对比分析。结果: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和斜视性弱视组在各个空间频率敏感性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在各个空间频率敏感性均低斜视性弱视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弱视患儿弱视眼较非弱视眼灵敏度均下降,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灵敏度较斜视性弱视患儿低。  相似文献   

17.
1概述 眼视光学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各类屈光矫治后,达到看得清楚,看得舒服,看得持久的目的。矫治的方法分三种: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1.1框架眼镜即我们常说的眼镜,安全、简便、经济,是矫治屈光不正的主要方法,有的专家认为是唯一的方法。1.2角膜接触镜即隐形眼镜,有硬性和软性之分。角膜接触镜减少了框架眼镜的放大倍率,但影响了眼睛的正常生理,可致角膜炎、结膜炎等。角膜接触镜主要用于高度近视、高度远视、无晶体眼、屈光参差、角膜不规则散光以及眼病治疗和整形美容等。  相似文献   

18.
儿童视觉发育异常形成弱视是严重的眼病之一,发生率达2%~4%。为了今后更有效地开展儿童弱视、斜视的防治工作,进一步探讨弱视儿童的斜视、屈光不正的发生情况,现将1985年以来确诊为弱视的218例儿童436只眼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青少年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接受LASIK治疗的63例(63眼)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青少年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术前和术后3年随访的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等双眼视功能情况。结果至末次随访时,双眼周边同时视和融合范围比例均显著下降,而中心同时视和融合范围比例均显著增加,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双眼〉200立体视和≤200立体视的比例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青少年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LASIK屈光矫正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的视觉诱发电位(VEP)与对比敏感度(CS)的特征性变化,并探讨2 种弱视不同的致病机制。方法 采用德国罗兰公司RETI scan 3.15 系统对20 例屈光参差性弱视、9 例斜视性弱视和18 例非弱视性儿童的双眼行VEP 和CS 检查,进行弱视眼、对侧眼及非弱视眼之间的对比研究。结果 与对侧眼或非弱视眼相比,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在高空间频率条件下潜时延长,而斜视性弱视眼在全空间频率条件下潜时延长。2 种弱视眼的振幅在低频时均下降。屈光参差性弱视对侧眼与非弱视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斜视性弱视对侧眼的潜时在低频下较非弱视眼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和对侧眼的CS 与非弱视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斜视性弱视眼表现为全空间频率上的CS 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对侧眼的CS 则优于非弱视眼。结论 本研究结果支持斜视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拥有不同神经机制的观点。斜视性弱视的对侧眼并非“健眼”。VEP 与CS 检查对弱视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