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RSV感染导致的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发病机理,以RSV感染棉鼠和小白鼠为动物模型,利用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分离病毒。感染第5天时,肺微血管内充以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柱状纤毛上皮细胞、基底细胞和Clara细胞脱落、坏死。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多呈活化和脱颗粒状态,释放于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之间。感染第8天后,上述变化明显减轻,但未完全恢复。提示RSV致过敏反应是重要病因,肺泡腔内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是该病的重要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风疹病毒(RV)JR23株感染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特性及病理学特征,BALB/c 小鼠经腹腔感染RV JR23株,并于感染后的第21d 取小鼠大脑及小脑组织,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RV 感染状况及病变特征。结果显示,受感染的小鼠无明显的CNS症状,病理学特征以大脑灰质小灶性神经元变性坏死为主,病变神经元周围见增生的少突胶质细胞形成卫星现象。在神经元坏死灶中可见小胶质细胞增生,形成噬神经元现象及由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构成的胶质细胞结节。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内未见病毒包涵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RV 主要分布于大脑灰质,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均可受到JR23株的感染。提示卫星现象、噬神经元现象和胶质细胞结节形成可作为RV-JR23感染CNS的病理学参考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确诊CNSRV 的感染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感染旋毛虫小鼠外周血有核细胞及核体水平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旋毛虫感染过程中血清抗体和有核细胞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ELISA检测血清IgG抗体,血涂片瑞氏染色计数各类有核细胞百分数。结果: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8IgG抗体水平逐渐升高,感染后42d达观察期间的最高值;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感染前,单核和淋巴细胞比例则低于感染前。结论: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是旋毛早感染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抗旋毛虫感染免疫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协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对体外培养人肺腺癌细胞系PAa的影响。方法:应用RSV体外感染PAa细胞,观察PAa细胞的变化: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检测PAa细胞p53基因突变情况。结果:RSV感染PAa细胞24h后,细胞出现融合病变,形成巨融合细胞;病变细胞p53第5、6、7、8、9外显子突变热点区域未见单链多态性变化。结论:RSV对PAa细胞形态影响明  相似文献   

5.
杨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5,20(4):346-348,310
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第一医院内科杨军综述娄陵生审校中图分类号R557.5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HypereosinnophilicSyndroJmeHES)为一种原因不明,以血象中成熟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主,伴有多器官受累及功能不良的综合征 ̄[1,2,3]...  相似文献   

6.
咳喘落治疗支气管哮喘免疫调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卵蛋白雾化吸入致敏法,复制豚鼠哮喘模型,采用密度梯度细胞分离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荧光酶标法和放射碱基结合分析等方法,设立正常组、哮喘模型组、咳喘落治疗组和地塞米松对照组,分析各组豚鼠肺泡灌洗有血浆中嗜酸性粒细胞数、低密度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IL-4、IL-5、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以及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等指标的变化。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旋毛虫感染兔后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动态变化,为旋毛虫病(Trichinosis)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测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将实验用兔随机分组:感染组10只,每只喂入10 000条幼虫;对照组10只。在感染后不同时间检测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数。结果感染旋毛虫兔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于第4周达高峰,随后逐渐降低。结论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测对于旋毛虫病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CoulterMAXM血细胞分析仪集库尔特原理和VCS三种分析技术于一体 ,稀释液在流式通道里对血细胞进行包被 ,应用VCS原理检测WBC ,通过仪器内部计算机进行综合分析 ,实现WBC的五分类。MAXM型血析仪的检测技术主要表现在血细胞测试方法上的改进 ,即由传统的电阻抗法发展为集多项技术联合检测单个细胞。所谓多项技术 ,即 1.V体积法测细胞体积。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检测系统、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系统和嗜碱性粒细胞检测系统。 2 .高频传导电磁探针测细胞内含物。 3.单色光光散射技术分析细胞结构、形状和颗粒…  相似文献   

9.
嗜酸性粒细胞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酸性粒细胞与肿瘤的关系非常复杂,目前关于嗜酸性粒细胞与肿瘤的关系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肿瘤组织中存在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活化的嗜酸性粒细胞通过分泌细胞毒性蛋白和细胞因子、递呈抗原等方式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成为继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之后的第三群潜在的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10.
5种不同品系小鼠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后,对其进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观察。结果表明,嗜酸性粒细胞在经历一个时期的升降变化后,均趋于正常水平。嗜酸性粒细胞反应强度,ICR鼠最高,Km鼠和BALB/C鼠次之,C57BL/6j鼠较低。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在种系间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的起源、骨髓涂片中有没有早幼嗜酸性粒细胞及其形态学特点。方法:结合嗜酸性粒细胞的起源,通过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学及电镜细胞病理学对早幼嗜酸性粒细胞的形态学特点进行研究。结果:三种方法均可从形态学上对早幼嗜酸性粒细胞进行鉴别和分类。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一样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骨髓涂片上可以出现"早幼嗜酸性粒细胞"、中幼嗜酸性粒细胞、晚幼嗜酸性粒细胞、杆状核嗜酸性粒细胞、分叶核嗜酸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风疹病毒(RV)JR23株感染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特性及病理学特征,BALB/c小鼠经腹腔感染RVJR23株,并于感染后的第21天取小鼠大脑及小脑组织,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鼠脑组织RV感染状态2及病变特征。结果显示,受感染的小鼠无明显的CNS症状,病理学特征以大为质小灶性神经元变性坏死为主,病变神经元周围见增生的少突胶质细胞形成卫星现象。在神经元坯 中可见小胶质细胞增生,形成噬  相似文献   

13.
中药咳喘落对实验性哮喘豚鼠ECP和sICAM-1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中药咳喘落对哮喘豚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嗜酸性粒细胞及其脱颗粒产物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等的影响,阐明咳喘落治疗哮喘抗气道应性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酶标记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密度梯度细胞分离分别测定了哮喘豚鼠血浆中ECP、sICAM-1的含量和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哮喘豚鼠血浆中ECPsICAM-1的含量肺泡灌洗 细胞总数和低密度嗜酸性粒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14.
鼻息肉(nasal polyps,NP)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成人发病率为1%~2%,术后或保守治疗后复发率高。组织学特点为上皮增生、间质水肿、腺体水肿增生等改变,同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尚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等。嗜酸粒细胞浸润增多是鼻息肉发病的关键,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抑制是导致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多的机制之一。本文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息肉中的嗜酸性粒细胞与细胞凋亡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death,PCD),是由基因调控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性死亡。嗜酸粒细胞凋亡调节基因主要有Bcl家族蛋白和Fas/FasL系统。研究表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受到抑制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多的原因之一[1]。鼻息肉的发生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凋亡是复杂的多因素、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嗜酸性粒细胞在凋亡抑制或诱导的过程中,相关的凋亡调控基因表达可能会发生变化。1.1Bcl家族在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的表达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elllymphoma/leukemia,Bcl)家族蛋白是目前已...  相似文献   

15.
李丽  陈东风  樊丽琳  胡辂  彭安国 《重庆医学》2014,(27):3693-3695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超过0.4×109个/L ,细胞分类超过0.05%;其病因多种多样,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肿瘤的非特异性反应等均可致该病,部分病因未明[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多样,以消化道症状(腹痛、腹胀、腹泻等)为突出临床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亦称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由于其多样化的临床表现,导致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困难,容易误诊。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本研究回顾本科在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内诊断明确、临床资料完善的1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病例,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性细胞共同参与的反复发作的临床综合征。以肺功能改变、支气管周围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参与哮喘炎症过程的细胞主要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的浸润是哮喘最明显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而趋化因子对嗜酸性粒细胞向气道的迁移和功能活化  相似文献   

17.
感染旋毛虫小鼠外周血有核细胞及抗体水平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旋毛虫感染过程中血清抗体和有核细胞变化的规律。方法 :采用ELISA检测血清IgG抗体 ,血涂片瑞氏染色计数各类有核细胞百分数。结果 :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逐渐升高 ,感染后42d达观察期间的最高值 ;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感染前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则低于感染前。结论 :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是旋毛虫感染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 ,抗旋毛虫感染免疫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协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是一类以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组织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原因不明性疾病,其病情轻重及临床症状随累及脏器和细胞的浸润程度而异。本症引起猝死的报道甚少。现将所遇3例经尸检确认为全身多脏器重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引起猝死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嗜酸性粒细胞与各种变应原的关系。方法对具有典型鼻炎症状的初诊疑似患者1622例行皮肤点刺试验和鼻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结果变应原的分布特征:主要以屋尘螨、粉尘螨为主,占88.4%。变应原皮试阳性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较变应原皮试阴性者高(P<0.01)。螨虫过敏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较其他过敏原者鼻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高(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是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炎症细胞,在以螨虫过敏为主的变应性鼻炎中,鼻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作为全世界公认的一种慢性疾病 ,是以嗜酸性粒细胞 (eosiniphil,EOS)、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 (AAI)和气道高反应性 (AHR)为特征的疾病[1 ] 。在过去的 2 0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在儿童中[2 ] 。近年来有关哮喘发病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认为 :哮喘是T细胞与多种细胞 (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参与 ,与细胞因子特别是白细胞介素 - 5 (IL - 5 )介导及抗体 (特别是IgE、IgG4)介导的慢性非特异型气道炎症 ,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是效应细胞 ,T淋巴细胞起重要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