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均有不同程度高血压,低钾者58例,通过测定外周血及肾上腺静脉血的激素水平,19例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型,14例为肾上腺增生。19例腺瘤型直接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增生及其余行外周血及肾上腺静脉取血检查,优势侧肾上腺静脉醛固酮-皮质醇之比除以弱势侧肾上腺静脉醛固酮-皮质醇之比>2,同时外周静脉醛固酮水平高于0.520 5pmol/L,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40者共41例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经治疗后57例患者血压及血钾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腺瘤19例、微腺瘤21例、结节样增生17例。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定位,外周血及肾上腺静脉取血测定激素水平定性诊断。腹腔镜下肾上腺腺瘤切除仍是当前的首选治疗方法,外周血及肾上腺静脉取血测定是早诊断、早治疗,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4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g C  Qiang W  Li L  Lin Y  Zhu J  Han S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2):937-939
目的提高肾上腺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 )的诊治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2001年2月收治的14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腺瘤型原醛症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资料. 结果腹膜后充气造影、B超和CT在肾上腺腺瘤型原醛症诊断中的特异性分别为39.0%、67.0%和95.3%,腹膜后充气造影与B超和CT诊断特异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23.89,P<0.01),B超与CT诊断特异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32.10,P<0.01).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血钾恢复正常,术后2个月内11 0例(73.8%)患者血压恢复正常. 结论 B超和CT检查是肾上腺腺瘤型原醛症定位诊断的主要方法,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影响疗效的因素,主要与患者年龄大、病史长、全身血管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与治疗(附2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1988~1997年外科治疗的PA28例,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25例,肾上腺皮质增生3例。结果:25例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全部治愈,3例肾上腺皮质增生患者术后仍需服用安体舒通治疗。结论:安体舒通试验、血醛固酮测定是PA的主要定性诊断方法,血醛固酮体位试验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增生的鉴别;PA的定位诊断主要依靠B超和CT检查,其准确率分别为80%和100%。外科手术是治疗PA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报告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5例,其中腺瘤13例,增生及腺癌各1例。15例均有高血压,14例有低血钾。安体舒通治疗试验阳性者12例,均为腺瘤。定位诊断采用肾上腺同位素扫描、B超和CT,以CT检出率高。本文对原醛症的分类,定性及定位诊断方法、术前准备及手术效果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3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230例肾上腺皮质肿瘤的临床表现、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瘤161例(2例为恶性醛固酮瘤),其中140例获得3个月~6年随访,均无复发;皮质醇症皮质腺瘤21例,其中19例获1~6年随访,治愈未见复发;无功能性肾上腺皮质腺瘤48例(4例为皮质腺癌),其中38例获6个月~6年随访,已治愈。结论:良性肾上腺皮质肿瘤手术疗效满意,恶性肾上腺皮质肿瘤应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CT、MRI、间位碘苄胍(^131I—MIBG)、尿香草扁桃酸(VMA)、血浆皮质醇、血浆醛固酮对肾上腺小病灶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肾上腺小病灶的术前辅助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定位诊断符合率:超声86.0%、CT93.1%、MRI95.7%,^131I—MIBG、VMA对儿茶酚胺症的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1.2%、82.4%,血浆皮质醇对皮质醇症的定性诊断符合率100%,血浆醛固酮对原醛症的定性诊断符合率100%。结论超声、CT、MRI对肾上腺小病灶的定位诊断有较高的价值,VMA、血浆皮质醇、血浆醛固酮分别对儿茶酚胺症、皮质醇症、原醛症定性诊断有较高的意义。^131I—MIBG对儿茶酚胺症有较高的定性与定位意义。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HA)是继发性高血压及恶性高血压常见的病因之一,其筛查、临床确诊、分型及定位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增强CT及非增强MR血管成像等可以清楚显示肾上腺形态、位置及占位病变,但影像学检查对于小腺瘤难以显示,双侧腺瘤分侧功能难以确定。肾上腺静脉采血(AVS)通过取双侧肾上腺静脉血,分析皮质醇校正的醛固酮比能明确优势侧,可以鉴别出外科可治疗的PHA亚型,是PHA分型及定位的金标准。本文就PHA的诊疗现状、AVS的采血流程、局限性及展望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978~1998年收治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46例,其中肾上腺腺瘤111例(76%),肾上腺增生35例(24%),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术后肾上腺腺瘤82例(82/111),肾上腺增生16例(16/35),血压恢复正常,所有病人血钾均恢复正常。结论正确的治疗取决于正确的定性诊断,分型和定位诊断,B超和CT是原醛症定位诊断的主要方法,开放性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影响疗效的因素,主要与患者年龄大、病史长、周身血管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idiopathichy peraldosteronism ,IHA)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primaryaldosteronism ,PA)中的一种 ,所占比例要比醛固酮瘤 (aldosteroneproducingadenoma ,APA)少。基本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控制 ,而手术治疗从理论上看是不理想的。我院 1994~ 1998年经手术治疗的 2 8例IHA ,结合随访结果和有关文献作一讨论。1.临床资料 :本组男 13例 ,女 15例。年龄 18~ 6 8岁 ,平均 43 1岁。病程从 3个月~ 30年 ,平均 43个月。高血压2 7例 ,…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治(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例原发必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安体舒适通治疗试验及血醛固酮测定对本病具有重要的定性诊断价值,B超,CT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1.3%和80.0%,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术前应重视腺瘤与肾上腺皮质增生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肾上腺偶发瘤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提高肾上腺偶发瘤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本组52例均为健康体检发现的肾上腺偶发瘤。男35例,女17例,年龄23~65岁,平均42岁。均无高血压及内分泌紊乱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肿瘤直径≥3.0cm者33例。52例均行血生化、电解质检查,肾上腺皮、髓质代谢的生化检测及腹部超声、CT检查;6例行MRI检查,2例行PET检查,1例行肾上腺I—MIBG核素扫描。52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肾上腺偶发瘤52例经病理证实皮质腺瘤27例,转移瘤7例,嗜铬细胞瘤5例,囊肿4例,原发性醛固酮瘤3例,神经鞘瘤2例,皮质癌1例,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1例,腹膜后原发性淋巴瘤1例,神经节纤维瘤1例。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术前获正确诊断者14例(27%)。10例恶性肿瘤者中,5例肾上腺转移瘤者术后行化疗,6—10个月内死亡,余5例失访。42例良性病变者随访6个月~9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肾上腺偶发瘤术前定性诊断困难,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双侧肾上腺肿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双侧肾上腺肿瘤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别对17例嗜铬细胞和2例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定性和定位检查及手术径路进行分析。结果 17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在临床特征、生化、内分泌检查和术前准备方面与单侧或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类似,术前应注意合并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可能。经腹切口有利于一期切除双侧肾上腺肿瘤。结论 对双侧肾上腺肿瘤应注意定性分析,I^131-MIBG和NP59有益于肾上腺髓质和皮质肿瘤的鉴别诊断,双侧肋缘下弧形切口有利于切除双侧肾上腺肿瘤。对小的、无功能肾上腺肿瘤应予以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对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时保留正常肾上腺组织重要性的认识. 方法经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皮质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196例.男78例,女118例.年龄16~69岁,平均(41±12)岁.病程(90±65)个月.196例均存在血浆醛固酮水平升高伴血浆肾素活性降低,均有顽固性高血压和低血钾病史.对保留肾上腺组织患者的术后疗效、高血压和低血钾恢复情况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行保留肾上腺组织的肿瘤剜除术145例,患侧肾上腺部分切除术51例.19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87 min,中位数33 min.术中出血量5~200 ml,中位数20 ml.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术后住院时间2~5 d,平均(2.7±1.3)d,恢复过程顺利.196例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年,168例(85.7%)血压恢复正常;27例(13.8%)血压高于正常范围,复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在正常范围,复查肾上腺CT未见明显异常,上述患者血钾在正常范围;1例患者血压升高,再次手术切除遗留腺瘤后血压恢复正常.196例术后均无心慌、乏力、发热、血压下降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表现. 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腺瘤剜除术或患侧肾上腺部分切除手术安全性与疗效肯定,并能保存相应肾上腺皮质功能,是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手术适应证:(1)无功能肾上腺瘤;(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皮质醇腺瘤;(4)肾上腺囊肿;(5)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直径〈5cm。  相似文献   

15.
肾上腺意外瘤126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肾上腺意外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26例肾上腺意外瘤进行分析,其中98例行手术治疗。结果各类意外瘤中,以腺瘤为最多,共52例(41.3%);43例(34.1%)有功能,以嗜铬细胞瘤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为主;无功能腺瘤的最大直径均在6cm以下,皮质癌均在6cm以上。结论术前应明确意外瘤的功能状态及良恶性。对于无功能意外瘤,肿物大小是判断其良恶性及决定手术与否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色素性结节状肾上腺皮质病一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原发性色素性结节状肾上腺皮质病 (primarypigmentednodularadrenocor ticaldisease ,PPNAD)引起的皮质醇增多症是 80年代中期以后发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皮质醇增多症 ,是一种垂体或ACTH非依赖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疾病 ,在病因、病理和实验室检查方面均有别于结节状肾上腺皮质增生和由腺瘤所致的皮质醇增多症。国内尚未见报道 ,我们收治 1例 ,报告如下。患者 ,男 ,12岁。进行性肥胖 5年 ,高血压、头痛 ,右侧髋关节疼痛半年。一般血压在 15 0 / 110mmHg左右 (lmmHg= 0 .13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治疗腺瘤型皮质醇增多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9例腺瘤型皮质醇增多症患者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行肾上腺全切术19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40例,术后均辅以激素替代疗法。结果:59例均手术成功,随访6~24个月,全部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现象发生。结论:后腹腔镜下行肾上腺全切或部分切除术治疗腺瘤型皮质醇增多症,安全性和疗效肯定,术后辅以改良激素替代疗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型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型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以及预后情况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病例1,男,64岁,术前基础血压为200/120 mmHg,血钾为2.6 mmol/L,MRI提示左右侧肿瘤最大径是2.6 cm、1.5 cm,立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浓度0.36 ng/ml、49.6 pg/ml、405.7 pg/ml.行腹腔镜下双侧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为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符合原发件醛固酮增多症.术后2个月复查,降压药从原来的四联降到两联,血压为140/90 mmHg,血钾为4.0 mmol/L,血皮质激素水平和节律正常.病例2,男,59岁,术前基础血压为160/100 mmHg,血钾为3.1 mmol/L,MRI提示左右侧肿瘤最大径足3 cm、2.3 cm,立位肾素血箭紧张素醛固酮浓度0.13 ng/ml、25.8 pg/ml、72 pg/ml.行腹腔镜下双侧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为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符合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术后2个月复查,降压药从原来的三联降到单药,血压为135/90 mmHg,血钾为3.6 mmol/L,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轻度升高,血皮质激素水平和节律正常.结论: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型原醛症非常少见,腹腔镜下双侧肾上腺部分切除术足治疗双侧功能性腺瘤型原醛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腺瘤(A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APA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 69例患者术后1周血钾恢复正常。48例随访3个月~10年,血压恢复正常45例,3例需长期应用降压药维持。 结论 安体舒通试验、血醛固酮测定是APA的主要定性诊断方法,B超和CT是定位诊断的主要方法,准确率分别为81.2%和100.0%。外科手术是治疗APA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肾上腺醛固酮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u XY  Kong CZ  Li ZH  Sun ZX  Li ZL  Bi JB  Gong DX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4):1701-1703
目的探讨多发性肾上腺醛固酮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1992年10月至2006年4月18例多发性肾上腺醛固酮瘤的临床资料和诊治方法。结果一侧肾上腺同时多发性醛固酮瘤4例,三维CT检查发现同侧肾上腺3枚肿瘤,行患侧肾上腺及肿瘤切除术,同时双侧肾上腺多发性醛固酮瘤6例,行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异时多发性肾上腺醛固酮瘤8例,包括一侧肾上腺醛固酮瘤行肿瘤切除术后患侧复发2例,行探查和残留肾上腺及肿瘤切除术;一侧肾上腺醛固酮瘤行患侧肾上腺及肿瘤切除术后对侧肾上腺醛固酮瘤6例,行肿瘤切除术。术后复查,未见肿瘤复发,肾上腺功能测定正常。结论单侧多发性肾上腺醛固酮瘤应行肾上腺及肿瘤切除术;双侧或异时性多发性肾上腺醛固酮瘤宜行肿瘤切除术,术中尽量保留正常肾上腺组织。三维CT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以应用于临床肿瘤直径较小的同时多发性醛固酮瘤以及异时同侧多发的醛固酮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