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医院院长》2011,(1):85-85
第四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开通了微博讨论区,众多参会人员和广大网友利用这一平台.发表了不少有关医改的真知灼见。本刊选取其中部分言论,以展示全民话医改的心声。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医改将致力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让代涛感觉:“医改,方向正确,道路艰难。”他去年为媒体勾勒的新医改方案脉络,受到社会不少关注。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一轮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以下简称中国医改)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进行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改革探索。中国新一轮医改将对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和非营利组织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改革方面具有开创性和借鉴性意义。本文将围绕中国医改涉及的理论研究和重大政策论争,梳理出代表性的观点,给予个人的见解和探讨,并对中国医改的最新进展和基本走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改至今已20余年,有关中国医改的成败争议也愈演愈烈。一方面,我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医改政策保证了全国绝大多数居民能够得到最低限度的医疗卫生服务,也确保了中国人民健康水平的迅速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说明中国医改的选择是基本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规律的。而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发布医改研究报告,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报告认为,医改的市场化取向是完全错误的。三年过去了,但它所引发的争论没有结束。中国医改究竟是以市场化为取向,还是以政府作为主导?医疗费用的筹集和支付,是依赖于财政体制,还是依靠医疗保险?中国未来医疗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上期本刊曾分别以《十一部委组建医改小组医改新方案有望今冬明春出台》和《医改新方案"难产"卫生财政社会保障三部起争执》为题,报导卫生部投石问路透露"医改新方案"以及新方案引发三部之争之后,吸引了读者的极大关注,许多读者纷纷表示,三部委争执背后牵扯利益关系,其实医改何必陷于模式之争,中国的医改只能是"中国模式",百姓受益才是医改的最终目标。请看以下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7.
去年一份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葛延风等人研究完成的《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报告》经媒体报道后,立刻掀起了一场"中国医改大反思",并进而引发了中国医改的方向之争,批评者大多认为中国医改失败的根源在于"犯了美国病",过于追求商业化、市场化。那么,中国医改如何走出困境?中国医改是否需要借鉴外国经验?外国的做法都是什么?我们参照的是什么?又忽略了什么?还有哪些能给我们以借鉴?针对上述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官员曾专门前往东欧部分转型国家考察调研(本刊曾分别在2005年第19期、20期、23期予以报道),应该说,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中积累经验,中国医改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并没有错,但如何做到"洋为中用"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此,本刊特推出"中国医改该向谁借鉴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经历了5年漫长的讨论后,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终于像初生婴儿呱呱落地。对于方案的优劣,恐怕一时难有一致的看法。不过,有不少人认为,医改方案的制定过程其实是一笔更大的财富。正如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者李玲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所说,发动全民参与医改方案制定,是中国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前所未有的大手笔,充分体现了政府决策的谨慎、科学和民主。事实上,医疗体制改革是世界性难题,没有哪个国家找到了十全十美的解决办法。美国有美国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如果将中国医改起始的时间界定在1985年,那么30年来随着医改对中国社会和个体的影响日益加深,医改已从专业问题转为公众话题。尤其是近五年来,围绕着新医改的效果、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和推进情况等多层面的问题,包括医务界在内的社会各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2014年岁末之际,作为业界著名专家和学者,石应康、高解春和刘玉村阐释了他们眼中2014年医改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改有自身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是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医院协会肿瘤医院管理分会主任委员赵平认为,对中国医改的评价不能割裂历史.对存在的问题应当客观冷静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改造就出百年难遇的大好机会。我曾告诉台湾同事们,如果台湾同胞没有参与中国的大陆医改,将是终生遗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医改)是构建和谐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工程,受到全国上下的关注。2008年4月11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召开了第一次关于中国医改总体方案的座谈会,听取医药界人士对于医改的意见,显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民生问题、对健康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的高度关注,也预示着中国医改总体方案不久即将出台,征求全国人民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器械     
《中国医院院长》2012,(18):23-23
GE医疗新品助力医改 8月16日,GE医疗多项旨在助力医改、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技术和成果,亮相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  相似文献   

14.
当中国医改将“国退民进”刚刚吹响“冲锋”的号角,“郎顾之争”却引发了一场“医改的市场化方向之争”;当卫生部高官关于“市场化非医改方向”的表态刚刚落音,国务院研究机构一份“医改基本不成功”的报告,一时间更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人们开始对医疗改革进行大反恩。进行了20年的中国医改,再一次站在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院院长》:众所周知,医改是奥巴马总统任内最重要的议题。为什么奥巴马和民主党将其看得这么重要?对美国经济和社会来说,这次医改的意义是什么? 琼格:奥巴马竞选总统时的重点就是医疗改革和停止美国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医改是民主党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医改九谏     
我同意一种说法,医改的难度绝不亚于政府机构和国企改革。坦率地讲,政府职能转变不同步,医疗体制改革难彻底。现在我对中国的医改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国内许多媒体都纷纷以“美国参议员通过医改法案”为标题报道奥巴马医改取得成功的时候,国人都信以为奥巴马这次真的撬动了美国的医改大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顾昕教授则认为,其实,参议院通过的只不过是一份“征求意见稿”,美国的医改方案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最终的医改方案还任重道远。美国的公共决策部门跟中国的决策部门不同,其决策过程由国会主导,奥巴马的最大权利也只是主张和否决。同时,通过分析美国《博库思法案》内容,我们也可以预见美国医改未来的医保政策和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改20年:再次站在十字路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人今年对医改的关注,和这个夏天的温度一样不断升高,先有卫生部一位司长表态“市场化非医改方向”,后有国务院研究机构称“医改基本不成功”,医改基调突然变奏,一时间成为社会舆论焦点。如何看待今日医改的突然转向?时至今日,医改已整整20年,并且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站在这一节点上回顾历史,或许我们可以看出:简单的否定和肯定,对于中国医改这一“疑难杂症”而言,只怕都过于轻率,它需要更大的耐心、智慧和勇气,去反思问题,找到良方。  相似文献   

19.
未来3年,成都将围绕医改方案,发生一系列的医疗体制变革。就此,记者采访了被誉为中国医改领军人物的国家医药体制改革小组特聘专家、北京大学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国恩。  相似文献   

20.
一、“医改不成功”并非客观评价我国医改进行了25年,但如今社会对医改的评价却并不乐观。具有代表性的是国家发展研究中心的社会发展研究部所提出的看法,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这么一个结论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和热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