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偏度-中位数-变异系数法(LMS法)建立并比较乌鲁木齐市7~18岁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青少年超重、肥胖的体重指数(BMI)分类标准。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新疆乌鲁木齐市7~18岁维、汉族中小学生9146人,绘制两民族7~18岁青少年年龄别、性别BMI百分位曲线,确定18岁时分别通过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和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成年人超重、肥胖标准的特殊百分位数曲线,由此获得两民族7~18岁人群超重和肥胖的界值标准。结果18岁时通过25及30kg/m^2的百分位曲线:维族男生为P94.46和P99.58,维族女生为P92.44和P99.64,汉族男生为P85.05和P97.26,汉族女生为P90.92和P99.03;通过24及28kg/m^2的百分位曲线维族男生为P90.54和P98.86,维族女生为P86.96和P98.77,汉族男生为P78.98和P94.72,汉族女生为P86.15和P97.56。结论BMI分布具有民族特异性;对维族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检时建议参考使用该研究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中小学生2007-2011年超重肥胖流行病学特点,比较3种标准筛查结果差异,为标准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金山区2007-2011年监测点学生体检资料51 429份,利用3种标准对超重和肥胖进行筛检.结果 5年间超重率、肥胖率上升,1985年、2000年身高别体重标准和年龄别体质指数(BMI)标准筛查男生超重率分别为12.89%、6.29%、15.02%,男生肥胖率分别为16.73%、17.54%、9.47%,女生超重率分别为10.75%、6.42%、9.29%,女生肥胖率分别为8.77%、12.02%、4.74%;2个年份身高别体重标准筛检男女肥胖Kappa值分别为0.86、0.77,1985年标准与BMI标准筛检男女肥胖Kappa值分别为0.63、0.66,2000年标准与BMI标准筛检男女肥胖Kappa值分别为0.65、0.51.结论 上海金山区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较严重,3种标准筛查结果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了解2000-2014年上海市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趋势,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判别标准研制及预防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0,2005,2010,2014年4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7~18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最小均方(Least Mean Square,LMS)法探讨不同性别、年龄组儿童青少年BMI的变化趋势.结果 14年间学生BMI P85低年龄组差异比较小,随年龄增加差异逐渐增大,青春期后有减小的趋势,男生平均增加2.1百分点,女生平均增加1.3百分点.学生BMI增长主要集中在中等和高百分位数,尤其是P90后,差值逐渐增大.7~11,12~15岁男生在P5o后差值均逐渐增大,P95分别达2.0,3.2百分点,其中12岁男生从23.4 kg/m2增加到26.8 kg/m2,14岁女生从24.0 kg/m2增加到25.9 kg/m2.与WGOC标准相比,2014年男生BMI P85,P95均较高,而女生BMI P85 10岁之前高于WGOC标准,从11岁开始与WGOC标准基本相一致.2014年上海市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5.4%,9.1%,较2000年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分别上升6.4,5.2百分点.结论 BMI分布高百分位的个体比低百分位个体的变化更大.在肥胖防治工作中,加强对群体BMI曲线的监测分析,对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战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山东省中小学生体重指数(BMI)及超重和肥胖发生率的长期趋势,为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抽取1985,1995和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山东省资料,根据7~18岁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按照《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分别计算男、女生各年龄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结果男生BMI均值以及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在多个年龄组显著高于女生。7~18岁男女生BMI均值呈逐渐升高趋势,但各年龄组间BMI差值并非均匀一致;总体来看,1995年BMI均值以及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1985年,而2000年高于1995年。结论BMI均值、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随年代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并表现出一定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山东省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率正在以较快速度增长,并表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理州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学生营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的规定,测量身高、体重,采用1985年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2010年11月对大理州7~18岁白族、汉族学生按比例抽样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调查2623人,营养不良163人,营养不良率为6.21%。营养不良率女生白族以17岁为高发,男生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率的高发年龄白族、汉族女生均是13岁,肥胖率的高发年龄白族女生是13岁,汉族女生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族、汉族男生超重、肥胖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营养不良率白族、汉族均是女生高于男生(P〈0.05);汉族超重、肥胖率均是男生高于女生(P〈0.01);汉族男生的肥胖率高于白族男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率均是城市高于乡村(P〈0.05)。不同组别营养不良率均以轻度为主。[结论]大理州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不容忽视,今后的学生营养工作应做到防治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并举,采取必要措施,使学生能得到平衡膳食与合理营养,全面推行以学校为中心的全民营养保健教育。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龙岗区学生超重与肥胖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深圳市龙岗区监测点学校7~10岁学生肥胖与超重的现况。方法 2005年4~5月,对辖区内3所监测点学校4758名一~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按照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采用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中3836名7~10岁学生的资料,筛选出肥胖组、正常体重对照组学生各240名。结果 3836名学生的总肥胖率为7.22%,超重率为10.53%;以7岁年龄组肥胖率最高,10岁年龄组超重率最高。男生与女生之间的肥胖率、超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龙岗区学生的肥胖、超重问题不容忽视,家长及学校应着重培养其生活饮食及运动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烟台市1985—2010年7~18岁学生体质量指数(BMI)变化趋势,为有关部门制定促进儿童少年体质健康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烟台市1985,1995,2000,2005和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资料,计算BMI值第5,15,50,85和95百分位数。结果烟台市1985—2010年间7~18岁男女生BMI百分位数增幅,P5为-0.1,-0.1 kg/m2;P15为0.6,0.4 kg/m2;P50为2.2,1.3 kg/m2;P85为5.3,2.0 kg/m2;P95为6.9,3.1 kg/m2。男生增幅明显高于女生,男女生增幅均为P5P15P50P85P95。男女生BMI百分位数增幅最大的年龄段均为9~13岁。1985—2010年男女生BMI中高百分位数曲线变化呈右移趋势。结论烟台市1985—2010年7~18岁男女生BMI高百分位数曲线变化呈明显右移趋势。以低年龄段男生为重点人群,遏制群体BMI高百分位数快速增长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邓纳莉  麦锦城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2):1499-1501
目的 了解广州市学生营养状况及近25a来的发展趋势,为制定学生营养干预与健康教育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市1985至2010年间共6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现场检测按照《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实施,营养不良筛查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生长标准(简易版)”,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采用“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结果 广州市中小学生2010年营养正常率为71.21%,营养不良(含生长迟滞、消瘦)率为15.40%,超重率为8.38%,肥胖率为5.00%;营养正常率男生为65.87%,女生为76.62%;超重肥胖率男生为37.31%,女生为16.23%;营养不良率城市学生为12.62%,乡村学生为18.13%;超重肥胖率城市学生为17.50%,乡村学生为9.35%.近25a来,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从1985年的32.89%下降为2010年的15.40%,但超重肥胖检出率从1985年的0.59%上升到2010年的13.38%.结论 25a来广州市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但超重肥胖问题日趋明显.加强学校营养工作,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是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庄洁 《广东卫生防疫》2011,(6):50-50,55
目的了解潮州市区小学生肥胖状况,为制订有效的肥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人体质量指数值分类标准”,人体质量指数(BMI)为体重(kg)与身高(m)平方的比值,抽取市区4064名7~12岁在校小学生进行超重肥胖状况分析。结果2010年共调查4064名7~12岁小学生,男生2136人,女生1928人。总超重率为13.41%,肥胖率为10.26%;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6.20%、13.58%,均高于女生(10.32%、6.59%)(P〈0.01);超重率在女生中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趋势不同(P〈0.05),而肥胖率在男生中的变化跟年龄有关(P〈0.05)。结论潮州市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防治重点为男生。  相似文献   

10.
制作云南多民族围青春期学生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的百分位标准曲线和百分位数界值点,为建立各指标参考值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云南7个民族7 ~18岁学生的调研数据,采用LMS法拟合百分位标准曲线,以百分位数界值点为标准,进行学生体格发育水平比较及营养健康状况评价.结果 采用LMS法拟合百分位曲线效果良好,云南省7个民族学生体格发育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白族男、女生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最高(P50分别为172.14,159.17 cm),佤族男、女生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最低(P50分别为163.21,151.82 cm),2个民族男、女生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分别相差8.93 cm与7.35 cm.利用所建立的参考值标准筛查7个民族学生生长迟缓总检出率为2.01%,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8.51%和4.32%,其中傣族学生生长迟缓检出率最高,为2.40%;汉族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最高,分别为9.14%,4.99%.结论 基于本地区学生体质调研数据所建立的评价标准,较客观地反映了云南省围青春期青少年体格发育水平,可为评价云南省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营养健康状况提供区域性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2004年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北京市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利用2004年北京市儿童代谢综合征调查总样本中21 198名2~18岁人群的体重指数数据,分别采用中国(WGOC标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2000标准)和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标准)推荐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体重指数分类标准计算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结果北京市2~18岁儿童青少年合并超重(包括肥胖)检出率、肥胖检出率分别是18.6%和8.1%(CDC 2000标准),17.4%和5.1%(IOTF标准);根据WGOC计算的7~18岁合并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是20.9%和8.9%.学龄儿童(6~18岁)的合并超重率高于学龄前儿童(19.8%:14.8%,CDC 2000标准);学龄儿童中,男性高于女性(26.7%:16.5%,WGOC标准),城市高于农村(27.0%:15.9%,WGOC标准);学龄前儿童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有1/5的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居国内最高水平.儿童青少年肥胖已经成为北京市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2000-2010年学生人群超重肥胖的流行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和开展相关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00-2010年北京市7~22岁学生人群,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进行超重肥胖情况调查。结果 2000年,2005年,2010年北京市7~22岁学生人群"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15.8%,20.7%和21.3%,呈逐年递增趋势,但2005年后增速放缓。3次调查均显示,超重、肥胖检出率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男生高于女生,除2010年城、乡之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2005年以来农村学生和7~12岁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增速最快。结论北京市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逐年升高,以男生和城市学生最为严重;近年来以农村学生和7~12岁年龄段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增速较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和2003年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制定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分类标准建议”比较静安区中小学生的肥胖状况。方法2002~2004年,静安区营养监测点7~18岁的学生,分别用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法和WGOC标准筛选肥胖、超重,比较2种标准筛选出的肥胖学生特征。结果(1)用身高标准体重、WGOC标准筛选出的肥胖率分别为16.44%和10.51%,超重率分别为12.90%和15.31%;(2)不同年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生中,用2种标准筛选出的肥胖率和超重率存在明显不一致性;有4.41%(734/16 640)的学生用身高标准体重不能进行筛选,其中男生13~17岁组占91.69%(673/734);(3)2种标准筛选的肥胖学生均表现为小学生高于中学生,男生高于女生。结论随着我国青少年发育的快速变化,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已不能客观反映儿童青少年中的肥胖、超重水平,而WGOC标准能很好地区分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学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杭州市7~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BMI)分布、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方法抽取21536名杭州城区17所小学和12所中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颁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质指数筛查分类标准”作为参考标准,对学龄儿童青少年进行体质指数研究。结果杭州市男性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P85)和肥胖(P95)普遍要高于WGOC标准;女性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7—10岁组要稍高于WGOC标准,大于10岁各年龄组的超重BMI值都要低于WGOC标准;而肥胖(P醅)各年龄组的值均低于WGOC标准。各年龄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男生平均高达23.5%和10.0%,女生也有14.0%和4.9%。结论杭州市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流行水平较高,尤其是男性学龄青少年,应尽快将超重和肥胖的防治列入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开展适宜的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和家长建立正确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观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5(1985-2010)年间蒙古族7~18岁青少年超重肥胖长期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应用1985、2000和2010年共计18 366人的蒙古族7~18岁青少年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比较不同监测年份、性别、城乡间的儿童青少年BMI均数和超重肥胖检出率.结果 25年间蒙古族7~18岁青少年BMI均数总体变化趋势为逐年升高,1985、2000和2010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1%、0.5%,6.3%、2.4%和9.1%、6.6%;1985-2000年的15年间超重、肥胖率分别增长了2倍和4倍,2010年时比1985年增长4倍和12倍.1985、2000和2010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在城市男性中分别为1.2%、0,7.9%、3.4%和11.0%、11.8%;农村男性分别为0.6%、0.6%,2.8%、2.1%和9.0%、3.4%;城市女性分别为1.8%、0.3%,8.1%、4.3%和9.4%、8.4%;农村女性分别为4.5%、0.9%,8.8%、2.2%和10.2%、4.5%,各组间不同监测年份其超重、肥胖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逐年增加趋势.结论 1985-2010年蒙古族青少年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大幅上升,并有继续升高的趋势,应采取合理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温州城乡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患病状况。 【方法】 2011年5-8月随机抽取温州城区、城乡结合部及农村中小学共9所学校进行整群调查。记录学生的一般资料,同时测量身高体重两项发育指标,计算体质指数,按照2004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诊断标准,评价温州市中小学生的超重及肥胖患病状况。 【结果】 共9 657名在校学生参与调查,其中男生5 114 名,女生4 543名,平均年龄(14.95±4.53)岁,被调查人群中超重占7.6%,肥胖占2.6%,男生超重和肥胖患病状况均显著高于女生(9.8% vs 5.2%,5.2% vs 1.2%,P值均<0.01),各年龄段中以7岁儿童肥胖及超重状况最为严重(27.15% vs 7.955%),城区及城乡结合部超重肥胖患病状况明显高于农村(P值均<0.01)。 【结论】 温州中小学校肥胖和超重总患病约为10%,男性,尤其是城区及城乡结合部男生超重肥胖患病情况最为严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national prevalence of different grades of nutritional status (underweight, normal weigh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mong Iranian school‐students and to compare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using three different sets of criteria. Methods This cross‐sectional national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21 111 school students including 10 253 boys (48.6%) and 10 858 girls (51.4%) aged 6–18 years, selected by multistage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from urban (84.6%) and rural (15.4%) areas of 23 provinces in Iran The percentage of subjects in the corresponding body mass index (BMI) categories of the Centers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the 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 Force (IOTF) and the obtained national percentiles were assess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gender differences in BMI, but was higher in boys living in urban than in rural areas (18.4 ± 3.88 vs. 17.86 ± 3.66 kg/m2 respectively, P < 0.05). The prevalence of underweight was 13.9% (8.1% of boys and 5.7% of girls) according to the CDC percentiles, and 5% (2.6% of boys and 2.4% of girls) according to the obtained percentiles. According to the CDC, IOTF and national cut‐offs,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was 8.82%, 11.3% and 10.1% respectively; and 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was 4.5%, 2.9% and 4.79% respectively.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was highest (10.98%) in the 12‐year‐old group and that of obesity (7.81%) in the 6‐year‐old group. The kapp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0.71 between the CDC and IOTF criteria, 0.64 between IOTF and national cut‐offs, and 0.77 between CDC and national cut‐offs. Conclusion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arrant the necessity of 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monitoring of the time trends in child obesity based on uniform definitions, as well as to design programm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associated factors.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中小学生1985~2000年超重和肥胖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7-18岁中小学生1985—2000年超重和肥胖变化趋势,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985,1991,1995和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北京市资料,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筛查标准计算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城乡男女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结果城男、城女、乡男、乡女超重和肥胖呈上升趋势,1995.2000年增幅高于1985.1995年平均每5a的增幅;1995~2000年比1985~1995年增速变缓,但7—9岁组城男超重和肥胖,7—9岁组城女和乡女超重,16~18岁乡男和13~15岁城女肥胖的增速高于1985~1995年水平。城区“差”片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好”片。结论北京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呈现出从散发到流行、从城区向农村、逐渐低龄化的趋势:应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将超重和肥胖的防治作为北京市学校卫生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学龄儿童BMI值分布及超重和肥胖状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深圳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状况及人体质量指数值分布情况,为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深圳市2所小学7~12岁学龄儿童3 008名作为观察对象,以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颁布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量指数值分类标准”,对深圳市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进行筛查。结果与WGOC采用P85和P95作为超重和肥胖筛查标准相比,深圳市学龄儿童BMI值P85和P95相对较高。以WGOC标准筛查,深圳市学龄男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7.6%和12.3%,女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8.1%和6.1%。结论采用WGOC标准能较准确地筛查学龄儿童超重和肥胖。深圳市学龄儿童肥胖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