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小学校自供营养餐的管理现状,为学生营养餐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东城区和海淀区10所自供营养午餐学校的管理人员10名、中小学生3 761名、家长3 529名,于2007年4月2-6日进行营养午餐管理及态度行为调查。结果学校自供营养餐管理者从事营养餐管理工作年限较长,但均毕业于非营养相关专业;10所学校食堂只有5所学校有营养师,规模小的学校食堂中营养师及高级别厨师严重缺乏;学校对营养餐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但在提高营养知识、改善饮食行为上效果不佳,学生剩饭率仍接近30%。结论学校自供餐是学生营养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进一步加强管理,强化人员培训,提高营养质量,加强学生营养教育工作及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小学校午餐供餐现状,为全面推广学校营养餐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北京东城、朝阳、通州、门头沟4个区县40所中小学校午餐供餐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结果城区提供营养餐的学校(包括自供和外送营养餐)占95.0%,郊区占45.0%;所有被调查学校均能做到食品卫生管理规范,食物荤素搭配;从外送餐运抵学校到学生开始用餐的时间平均为25.3 min,最长时间为65 min。结论学校营养午餐工作已得到北京市各区县的普遍重视,学校还应继续加强对学生餐营养质量和卫生安全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学生对营养午餐的满意度现状,为进一步改进学生营养午餐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北京市东城区6所小学三~五年级和8所中学初一、高一年级共422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对营养午餐的总体满意率是27.21%,小学满意率(48.56%)高于中学(11.23%).对3种不同供餐形式的满意率分别是:自办食堂为31.14%、承包食堂为31.81%、送餐公司为18.53%;学生对营养午餐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菜的花样少、色香味不好”;学生午餐剩饭率送餐公司最高(62.30%).结论 学生对营养午餐的满意度总体较低.应加强对学生营养餐制作单位的管理,不断提高饭菜质量,保证膳食平衡,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东城区学生营养午餐供餐单位带量食谱配制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东城区学生营养餐供餐单位周带量食谱状况和营养师配备情况,为提高学生营养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北京市东城区全部自办食堂、承包食堂和送餐公司共58家供餐单位营养师、营养分析软件配备情况、周带量食谱进行调查。结果 58家供餐单位学生营养午餐周带量食谱配制率为67.24%,承包食堂最低(50.00%);所有带量食谱均未做到全部基本营养素达标,5种及以上基本营养素达标率仅占28.21%;钙、维生素C、核黄素均达标率为7.69%;供餐单位有资质的营养师(27.59%)和营养分析软件(56.90%)配备率低,且存在外聘兼职营养师现象。结论学生营养午餐周带量食谱配制状况不尽人意,营养餐食谱营养素未做到科学合理均衡,应提高对学生营养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常态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东城区学生营养餐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学生的营养餐认知及对不同供餐单位的满意度,为促进营养餐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东城区7所中小学各年级在校就餐的学生2 782名,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保健所人员组织学生统一在班上填写。结果学生营养餐的知晓率较低,其中小学生的知晓率高于中学生。中小学生对营养餐的满意度较低(14.87%),其中对送餐公司营养餐的不满意率明显高于校办食堂。学生午餐剩饭菜情况十分普遍,饭菜不好吃是主要原因。结论学生缺乏营养餐知识是推进营养餐进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应加强对营养餐制作单位的管理,不断提高饭菜质量,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保证学生每天摄入足够均衡的营养素,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分析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在校剩饭剩菜情况,为促进学生营养改善及合理就餐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混合供餐3种供餐模式,各抽取2所小学和初中.从每所小学三年级以上及初中每个年级共抽取25 988名学生.采用“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学生调查表”对学生餐的剩饭频率、剩饭量、剩饭种类和剩饭原因进行调查.结果 44.5%的学生从不剩饭,20.4%每天剩饭;每天都剩饭的比例初中生(22.9%)高于小学生(18.6%),中部地区学生(21.4%)高于西部地区(19.8%),食堂供餐(21.0%)高于其他供餐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597,-8.463,13.070,P值均<0.01);71.2%的学生只剩一点;剩饭种类从多到少依次是其他(32.1%)、主食(28.2%)、蔬菜(23.7%)和肉蛋类(16.0%);学生剩饭的主要原因是“给的量太大,吃不了”(34.0%),其次是“不喜欢吃这种食物”(32.4%),不同性别、学段、地区、供餐模式的学生剩饭原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3.260,743.333,277.328,164.388,P值均<0.01).结论 学生存在一定程度剩饭现象.学校、供餐企业应合力打造健康美味的学生餐,并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宣教,降低剩饭率.  相似文献   

7.
了解西城区学生营养餐用餐现状以及改进需求,为政府制定营养干预策略,防控学生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西城区143所中小学校中开展学生午餐用餐、供餐情况调查;在3所学校600名学生和568名家长中开展学生午餐满意度及其营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 分别有53.5%,43.5%学生午餐就餐方式为外送餐、食堂,其平均用时分别为2.1,0.8h.在学生剩饭菜种类中,素菜剩饭比例最高,其次为主食剩饭.分别有20.1%,26.7%学生认为午餐口味、荤素搭配比较好或者非常好.女生吃完午餐比例低于男生.53.2%家长希望由学校食堂提供午餐.结论 外送餐用时较长,学校食堂缺少营养师,均要进一步改进;学生、教师、家长均需要增强营养知识培训,在教师监督和家长指导帮助下,培养学生良好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午餐实施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了解北京市学生营养午餐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们于 2 0 0 1年 2~ 3月 ,使用问卷调查法及膳食调查对北京市已经批准的 38家营养餐定点生产企业及接受企业送餐的 6所中小学校进行学生营养午餐实施现状调查。结果表现 ,城区中小学生食用营养餐生产企业供应的营养餐占在校生总数的 12 88% ;供餐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 ;部分营养素未达到《营养午餐供给量标准》要求 ;87 3%的学生对营养午餐感觉一般或不喜欢 ,剩饭现象严重。因此 ,必须在推广营养餐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管理 ,对学生的营养知识教育及饮食习惯培养。  相似文献   

9.
了解北京市丰台区中小学生营养午餐的满意度及剩饭现状,为制定营养午餐的改善措施及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丰台区4所中小学校的836名学生开展午餐满意度及剩饭现状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对午餐满意的有562名,满意率为67.22%,其中对学校食堂的满意度(78.71%)高于企业供餐(56.48%)(χ2=47.93,P<0.01),对饭菜口味和饭菜外观的满意度最低(54.94%,62.10%).有333名学生午餐有剩饭,剩饭率为39.83%,其中素菜剩饭率最高(27.99%),学校食堂剩饭率(33.42%)低于企业送餐剩饭率(45.83%)(χ2=13.43,P<0.01).学生剩饭率随着对午餐的满意度降低而升高(P<0.01).不喜欢某些食物、饭菜不好吃为学生剩饭的主要原因.结论 中小学生对午餐的满意度较低,午餐剩饭率较高,这种现象在企业送餐的学生中表现更为突出.应改善学生午餐供餐模式,提高学生午餐的满意度,降低午餐剩饭率.  相似文献   

10.
分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在校就餐满意度,为促进学生营养改善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3种供餐模式,各抽取2所小学和初中;从小学三年级以上及初中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1~2个班,达到每个年级40人左右,男、女生各半,共29 317名.采用“‘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学生调查表”对学校提供食物的喜爱程度、口感、质量、营养等问题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小学生“非常喜欢”吃学校提供食物的比例(25.7%)高于初中生(8.6%),西部地区学生(20.7%)高于中部地区学生(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 364.9,205.9,P值均<0.01);小学生(26.6%)每次都能吃完学校提供食物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学生(19.6%),西部地区学生(26.0%)高于中部地区学生(19.9%).学生吃不完学校提供食物的原因前3位依次为不想总吃同样的、给的太多吃不完和不喜欢吃.15.1%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食物更有营养,小学生(18.1%)高于初中生(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对混合供餐和企业供餐模式的满意度较高,学校食堂供餐模式满意度较低.结论 学生对学校提供食物的就餐满意度较低.学校、供餐企业和社会应合力打造学生营养餐,并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进行膳食指导和营养宣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校食堂现状及其在学生营养健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为加强学校食堂建设和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房山区9所中小学校食堂及366名在校就餐的学生进行膳食及营养教育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食堂硬件设备较好,但饮食服务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6.0%,极少接受营养知识培训。在食堂就餐的学生较多,但食堂几乎从未结合学生饮食开展过任何形式的营养健康宣教。学生营养知识普遍欠缺,并且通过学校获得营养相关知识的机会少,只占18.0%;83.3%的学生希望食堂能够增加饮食营养宣传和指导服务。结论 学校食堂建设应与学生营养健康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饮食服务人员对学校营养工作的认识、态度和需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中小学饮食服务人员对学校营养工作的认识,态度和需求,方法 在6省市下属的12个市县有学生食堂的22所学校中,对71名中小学饮食服务人员进行访谈。结果 63.6%的学校按要求制定了“食堂卫生管理制度”,仅2所学校有“学校营养午餐配餐制度”。大部分学校饮食服务人员对学校营养工作的重要性有较充分的认识,但普遍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对学校营养工作重视不够,绝大多数人未接受过营养知识方面的专门培训,结论 学校饮食服务人员对营养工作的认识和态度,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环节,有关领导应重视和支持学校营养工作,坚持不懈地对学校饮食服务人员进行营养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和掌握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生营养相关认知和饮食行为的现状,制定营养教育、营养干预策略从而改善辖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方法采用PPS(规模比例抽样)、两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746名中小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的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全部答题得分折合为百分制,全部调查者得分平均值为55.27±22.98。22.3%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自己现在的营养和食品安全知识足够。76.0%的学生能够每天吃早餐,能否每日吃早餐受到学段、是否住宿和父母学历的影响。32.7%的学生从不剩饭,是否剩饭与学段、性别有关系。学生经常喝的饮料前三位为:鲜榨果汁/蔬菜汁、无碳酸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30.0%的人每周喝4次以上。经常吃的零食前三位为:水果、面包饼干和奶制品。结论东城区学生营养相关知识还欠缺,每日早餐率和剩饭情况需要改善,饮料和零食的选择需要正确引导;卫生与教育部门需要开展社会、家庭和学校全方位的营养健康促进工作,提高中小学生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生关于营养的态度、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为有效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支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18所中小学1747名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仅为58.70%,随学段升高知晓率明显提高;学生普遍认为营养知识很重要,对营养知识很感兴趣;有16.00%的学生不是每天吃早餐,学生早餐食物主要有米饭、面包等,蔬菜、水果较少。大部分的学生存在挑食、偏食的行为,37.70%的学生不喜欢吃猪肝,52.00%的学生喜欢吃煎炸食品,吃零食的时间多为"不定时"。近两成的学生喝老火汤不吃汤渣。50.70%小学生每天吃得最多的一餐是晚餐。结论南海区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对营养知识比较感兴趣,但是营养知识掌握不够,存在不合理的进餐行为。营养健康教育有必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以培养其健康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学生在校就餐现状和营养常识,为实现营养午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出建议.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市中心城区、郊区中心城镇和郊区普通乡镇3所初中的230名走读生,考察在校用餐的行为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其掌握的营养知识和对学校午餐的满意程度和建议,分析营养午餐的食品组成.结果 午餐菜谱单调,缺乏绿叶蔬菜;37.4%的学生午餐饭菜剩余50%以上;学生对营养午餐的满意率仅为55.1%.结论 学生的营养知识匮乏,除改进营养午餐的质量之外,学生营养知识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长沙市义务教育学校企业供餐模式和学校自办食堂模式的午餐满意率及剩饭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午餐改善措施及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8年4-5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长沙市8所义务教育学校共2 203名中小学生进行午餐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对午餐总体满意率为78.8%,其中女生、小学...  相似文献   

17.
This pilot project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aimed at improving the nutrition and health status of students, school personnel and parents, and developing a model project for nutrition interven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promoting schools (HPS) in China. Three primary and three secondary schools participated. Interventions included establishing school-based working groups, nutrition training for school staff, distribution of materials on nutrition, nutrition education for students, student competitions, school-wide health promotion efforts and outreach to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Results of a pre- and post-intervention survey one and a half years apart showed improvements in nutrition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among all target group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t the pilot schools made the greatest knowledge gains in the areas of Chinese dietary guidelines (increased from 49.2 to 78.0%, p < 0.01) and adequate dietary principles (increased from 42.9 to 68.0%, p < 0.01). Scores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ho reported liking school lunches rose at pilot schools from 17.9 to 45.2% (p < 0.01). School staff at control schools who reported taking breakfast declined from 81.4 to 66.6% (p < 0.01), while staff who reported taking lunch at school increased in pilot schools from 87.5% at baseline to 93.9% (p < 0.01). The largest increases in nutrition knowledge among all target groups occurred among parents and guardians. At the pilot schools parents increased their knowledge in the areas of nutritional deficiencies (from 35.0 to 66.2%, p < 0.01) and nutrient-rich foods (from 38.8 to 66.8%, p < 0.01). Talks with target groups confirmed changes in attitudes and behavior, and school visits revealed improvements to school facilities and school health services, establishing of school policies and a positive school climate.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nutrition can effectively serve as an entry point to establish HPS in China and that the HPS concept is feasible to improve the dietary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of students, parents and school personne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青浦区中小学生的健康危险因素,为学校和相关部门制定健康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青浦区13所学校2,063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青浦区中小学生的健康因素按合格率占比从低到高依次为:体育活动(4.7%)、BMI(31.6%)、睡眠(43.8%)、抑郁(43.8%)、被动吸烟(49.0%)、营养合格(58.6%)、压力(58.8%)、人际支持(66.1%)、使用电子产品(62.9%).男女生间的BMI、营养、使用电子产品、睡眠习惯、被动吸烟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被动吸烟外,其他健康危险因素在中、小学生之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育活动合格率低是青浦区中小学生的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制定健康政策应考虑到健康危险因素在男生和女生、中学生和小学生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