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分析2010年北京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建立北京市儿童腰围筛查分类标准.方法 按城乡、经济水平分层,调查北京市6个区40所中小学校和2所大学的7 ~ 22岁大中小学生8 795名.按照《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规定的方法进行身体测量,以LMS法计算性别年龄别腰围各百分位数值,并绘制LMS曲线,建立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腰围正常值.结果 北京市7 ~22岁男生腰围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女生在12岁以前呈现同样趋势,但之后趋于稳定.18岁男、女生腰围分别为76.62 cm和72.55 cm.不同BMI组别间腰围均值不同,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北京市18岁男生超重/肥胖的腰围筛查标准是79.72 cm和89.31 cm,女生分别是74.38 cm和84.40 cm.结论 LMS法建立的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腰围筛查标准准确,可以在北京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杭州市城乡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及特点,为探讨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杭州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1995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BMI)及年龄、身高标准分别筛查消瘦和生长迟滞来评价学生营养不良;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筛查超重、肥胖分类标准》(WGOC)筛查学生超重和肥胖状况。结果:2010年杭州市7~18岁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5.51%、12.51%和5.81%,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肥胖检出率乡村高于城市。结论:杭州市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水平较低,营养过剩现象却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李静  罗纳  朱霖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088-1091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1985 -2010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及体质量指数(BMI)变化趋势,为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1985 -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北京市海淀区资料,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BMI,应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比较7 ~18岁学生各年度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分析各百分位数BMI( P25,P50,P75,P90,P95)变化趋势.结果 1985 -2010年7~18岁男生肥胖率分别为1.0%,4.0%,6.5%,15.2%,女生分别为0.5%,2.1%,2.8%,5.2%.各年龄组男、女生超重、肥胖率以及各百分位数BMI值均随年度不断上升(P值均<0.01).1985 -2010年各百分位数BMI增长表现为男生增速高于女生,较高百分位BMI值增速高于较低百分位BMI值,各年龄组高百分位BMI值全面大幅上升.2000-2010年以来10~15岁男、女生BMI增速明显.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1985 -2010年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以及BMI水平持续增长,10~15岁学生是下一步肥胖防控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4.
分析成都市7~15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为预测该地区超重肥胖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共获得成都市中、小学各2所7~15岁儿童青少年有效数据2 144份.测量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分别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以及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推荐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评价超重和肥胖.结果 根据WGOC标准和IOTF标准,成都市7~15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0.68%,12.92%和6.53%,3.17%.不同性别学生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P<0.05);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最高的年龄段分别为10~12岁和7~9岁,而女生超重率和肥胖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10~12岁.结论 成都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问题男生较女生更为严重,且超重和肥胖出现低龄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佳木斯市2015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建立佳木斯市儿童青少年肺活量百分位数参考标准。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佳木斯市中小学在校生44 437名。按照《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规定的方法进行肺活量测量,利用LMS法计算性别、年龄别肺活量各百分位数值,并绘制LMS曲线,建立佳木斯市儿童青少年肺活量参考标准。结果 佳木斯市6~17岁儿童青少年肺活量随年龄增长而增长,10岁以前男生略高于女生,12岁以后男生进入突增期远高于女生。与全国水平相比,本地区男生(女生)肺活量水平在12岁(14岁)以前低于全国水平,之后高于全国水平。结论 LMS法建立佳木斯市儿童青少年肺活量曲线参考标准,为本地区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吉林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5年吉林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对吉林市5~18岁学生196 454名进行体格检查,利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和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推荐的BMI标准筛查超重、肥胖。结果吉林市5~18岁儿童青少年男生肥胖率为20.2%,女生肥胖率为10.4%;男生超重率为19.0%,女生超重率为13.8%;‘超重+肥胖’:男生39.1%,女生24.2%;男生超重率、肥胖率均显著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吉林市儿童青少年男性比女性超重、肥胖情况更严重,均高于国内其他城市水平。吉林市超重、肥胖有一定的流行趋势,因此需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985—2019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流行趋势并进行预测。方法利用 1985、1995、2000、2005、2010、2014、2019年的七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进行分析, 分别纳入 409 945、204 931、209 209、234 420、215 317、214 353和212 711名7~18 岁儿童青少年。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判定儿童超重与肥胖, 计算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及年均增长值, 采用ArcGis 10.6软件分析2019年不同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的差异;采用多项式回归模型对1985—2019年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仅肥胖检出率和年均增长值进行拟合, 并预测7~18 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的发展趋势。结果 2019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为23.4%, 仅肥胖检出率为9.6%, 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城市高于乡村(25.4%比21.5%), 男生高于女生(28.4%比18.4%)(均P<0.001)。2019年各省份超重与肥胖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肥胖与血压的关系,为心血管病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青岛市7~17岁4 841名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以及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标准,采用χ2检验、标准离差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进行分析。结果 青岛市7~17岁超重和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15.37%和11.59%,男生高于女生。血压偏高的总检出率为30.4%,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乡村。血压Z分从高到低依次是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血压偏高组的BMI值(20.58±4.42)高于正常组(18.85±3.47)。多因素分析显示,城乡、性别、年龄和BMI均是血压的影响因素。结论 青岛市中小学生血压偏高的总检出率高于山东省。年龄较大的城市肥胖男生发生高血压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为制定我国学生肥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工作所获得120 275名7~18岁中小学生资料,使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筛查超重和肥胖,分析不同群体的检出率。结果 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1%(男生为9.1%、女生为5.2%)、超重率为12.2%(男生为14.6%、女生为9.8%),肥胖率随着年龄增长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男生在9岁、女生在16~17岁稍有上升);乡村儿童青少年肥胖进入增长阶段,肥胖率为4.6%,超重率为9.6%;汉族儿童青少年和少数民族学生相比,肥胖率高2.3%,超重率高3.2%;省级行政中心所在城市超重、肥胖率检出率最高。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存在地域差异,华北、东北地区最高,分别高达27.9%和27.0%,而西南、华南地区较低,为13.4%和12.9%。结论 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在男性、小学生、乡村、汉族、省级行政中心城市、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流行率较高,应根据各自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达到防控学生肥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福建省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福建省数据进行分析,并与2005年资料比较。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7~18岁学生,用《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筛查标准》计算超重和肥胖率。结果福建省2014年7~18岁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6%和3.6%;其中男生15.4%和4.7%,女生7.7%和2.4%;城市学生14.4%和4.6%,农村学生8.8%和2.5%;肥胖检出率7~9岁组最高(7.1%),超重检出率城市男生最高(19.4%)。2014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大多较2005年高。结论福建省青少年学生超重检出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城市男生和7~9岁小学生是超重与肥胖高发群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汉族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现状,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要求,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乌鲁木齐市7~18岁汉族中小学生2 400名,使用“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WGOC-BMI标准)筛查超重和肥胖,分析不同群体超重、肥胖检出率.结果 7~18岁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1.00%,肥胖检出率为7.12%;性别间、城乡间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超重、肥胖检出率均为城男>乡男>城女>乡女;各年龄组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鲁木齐市汉族7 ~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应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及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杭州市7~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BMI)分布、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方法抽取21536名杭州城区17所小学和12所中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颁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质指数筛查分类标准”作为参考标准,对学龄儿童青少年进行体质指数研究。结果杭州市男性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P85)和肥胖(P95)普遍要高于WGOC标准;女性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7—10岁组要稍高于WGOC标准,大于10岁各年龄组的超重BMI值都要低于WGOC标准;而肥胖(P醅)各年龄组的值均低于WGOC标准。各年龄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男生平均高达23.5%和10.0%,女生也有14.0%和4.9%。结论杭州市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流行水平较高,尤其是男性学龄青少年,应尽快将超重和肥胖的防治列入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开展适宜的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和家长建立正确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观念。  相似文献   

13.
肥胖与艾滋病、吸毒、酗酒并列为世界四大医学社会问题,并成为当今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目前全球儿童超重率接近10%,肥胖率为2%~3%;欧美发达国家儿童超重率高达20%~30%,肥胖率为5%~ 15%[2].2010年中国7~22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显示,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继续增加,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81%,9.92%,10.79%,8.03%[3].为了解近10 a来泰安市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展趋势,笔者对1999-2010年泰安市儿童体检资料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使用不同指标评价儿童青少年肥胖,探讨各项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辽宁省辽阳市917名11~16周岁的初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血脂系列。 结果 (1) 男生的腰围、体质指数(BMI)、腰臀比、腰围身高比、血压和血糖均显著高于女生。(2) 体质指数与腰围筛查肥胖结果有关联,但关系不大密切,二者的一致性较差。(3) 腰围、体质指数、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均适用于代谢综合征的评估,腰围对评估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最高,其次为腰围身高比;腰围身高比的敏感性最高。 结论 腰围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筛查优于体质指数,对评估代谢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风险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晋宁县超重及肥胖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为学生的肥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晋宁县7~18岁中小学生17653人,参照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标准,对形态、生理功能指标进行测量;统一使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出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学生,并对其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筛查出超重和肥胖学生770名,男、女生分别为455和315名,男生检出率(5.25%)高于女生(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及肥胖儿童的身高男生在7~15岁年龄段比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云南省中小学生高出4~9.5cm(P〈0.01);女生15~16岁比正常学生矮2.3~4.1cm(P〈0.01)。肺活量女生13—15岁低于正常学生244~564mL(P〈0.01)。超重及肥胖学生的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3,4%和27.0%,正常体重儿童的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1%(P〈0.01)。结论超重及肥胖对学生的形态、生理功能发育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对儿童青少年体能素质的影响,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提升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2014年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共43 650人),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和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分别计算各项体能指标的Z值,将每人6项指标的Z值相加得出体能指数(PFI).结果 共检出营养不良2 621(6.0%)人,超重肥胖8 549(19.6%)人,男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136.246,308.444,P值均<0.05).不同年龄组男、女生肺活量和握力测量结果均为超重肥胖组>正常体重组>营养不良组(P值均<0.05);男生50 m跑、立定跳远、耐力跑、坐位体前屉测量结果均为正常体重组优于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组,女生则为超重肥胖组低于其余2组;体能指数均为正常体重组最高.剔除年龄因素影响后,男、女生营养状况和各项体能指标及PFI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均会导致体能素质下降.  相似文献   

17.
了解2000-2014年上海市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趋势,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判别标准研制及预防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0,2005,2010,2014年4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7~18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最小均方(Least Mean Square,LMS)法探讨不同性别、年龄组儿童青少年BMI的变化趋势.结果 14年间学生BMI P85低年龄组差异比较小,随年龄增加差异逐渐增大,青春期后有减小的趋势,男生平均增加2.1百分点,女生平均增加1.3百分点.学生BMI增长主要集中在中等和高百分位数,尤其是P90后,差值逐渐增大.7~11,12~15岁男生在P5o后差值均逐渐增大,P95分别达2.0,3.2百分点,其中12岁男生从23.4 kg/m2增加到26.8 kg/m2,14岁女生从24.0 kg/m2增加到25.9 kg/m2.与WGOC标准相比,2014年男生BMI P85,P95均较高,而女生BMI P85 10岁之前高于WGOC标准,从11岁开始与WGOC标准基本相一致.2014年上海市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5.4%,9.1%,较2000年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分别上升6.4,5.2百分点.结论 BMI分布高百分位的个体比低百分位个体的变化更大.在肥胖防治工作中,加强对群体BMI曲线的监测分析,对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战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情况,为制定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6~17岁儿童青少年调查资料,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6岁儿童采用WHO 2007年推荐的分年龄性别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判定超重肥胖,7~17岁儿童青少年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中的分年龄、性别的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进行判定。结果 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9.6%和6.4%,其中城市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0%(男生:12.8%,女生:9.0%)和7.7%(男生:9.7%,女生:5.5%),农村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8.4%(男生:9.3%,女生:7.4%)和5.2%(男生:6.2%,女生:4.1%)。按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分,高、中和低家庭收入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分别为12.3%、10.7%和8.2%,肥胖率分别为8.6%、7.2%和5.7%。结论 2012年,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表现为城市高于农村,男生高于女生;患病率与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了解宁夏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4年宁夏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根据相关筛查标准,共调查分析12 211名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超重肥胖和贫血的流行特征.结果 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0.8%,超重检出率为14.3%,肥胖检出率为5.1%.7~9岁年龄段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最高,10~12岁年龄段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最高.7~9岁年龄段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低于女生,7~ 18岁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不同片区间比较,银川地区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最高,3个片区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1.702,20.737,19.991,P值均<0.01).测定3 747名儿童青少年的血红蛋白,贫血检出率为8.1%.男生边缘性贫血检出率低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692,P<0.05).银川地区贫血检出率最高(10.34%),3个片区的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12,P=0.000).结论 宁夏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较高,贫血检出率与其他地区还有差距,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还需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0年北京市7~18岁中小学生腰围臀围和腰臀比的年龄、性别特征,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资料提供有益补充。方法对2010年北京市体质调研7~18岁中小学生的腰围、臀围和腰臀比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男生腰围均值、腰臀比高于女生;城区男生臀围均值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郊区男、女生臀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围均值12岁前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学生臀围均值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区男生腰围均值高于郊区男生(P<0.05);城区女生腰围均值与郊区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男女生臀围均值大于郊区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郊区男生腰臀比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郊区女生腰臀比均值高于城区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城乡7~18岁学生腰围、臀围和腰臀比随年龄变化总趋势一致,但城乡各指标间年龄、性别特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