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烟台市1985-2010年7~18岁学生身高生长变化趋势,为有关部门制定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烟台市1985,2000和2010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资料,采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烟台市1985-2010年男女生身高增幅7~11岁分别为7.6、5.8 cm;12~15岁分别为8.6、4.5 cm;16~18岁分别为6.2、4.0 cm;7~18岁分别为7.4、5.4 cm;此外,18岁为6.3、2.9 cm 。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而且,从1985年到2010年,身高生长发育男女生前后交叉年龄,分别提前了1.0、1.5岁; 18岁身高男女性差增大到13.1 cm。结论 烟台市1985-2010年25年间,7~11岁、12~15岁、16~18岁、7~18岁学生身高,以及成年身高均呈持续增长趋势,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且身高青春期生长发育提前。18岁男女性身高差逐年增大,可以推断本地区学生身高仍有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疆温宿县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变化规律和特点,为该地区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和卫生监督提供现实数据基础。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以学校为单位,随机选取城市11所中小学,乡村17所中小学的维吾尔族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2015年与2010年比较:2015年城市各年龄段维吾尔族男女学生身高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城市14岁女生身高增长值为11.3 cm,城市13岁男生身高增长值为8.9 cm,增长值最大;而乡村男女生各年龄段身高有升有降。城市男女学生7~12岁体重大于乡村男女学生,其中12岁城市男生比乡村男生重5.8 kg,12岁城市女生比乡村女生重6.2 kg;13~18岁城市男女生体重小于乡村男女生。城乡男女学生肺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16~18岁除外)。城乡差距比较:2015年比2010年身高、体重城乡差距增大。结论 城市各年龄段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不断增长,乡村中小学生各指标有升有降。  相似文献   

3.
熊莉华  麦锦城 《中国校医》2007,21(4):371-374
目的 探讨广州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和规律。方法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工作实施方案》,选取广州市城市和乡村共12所中小学作为监测点校,随机整群抽取7~18岁(12个年龄组)学生共5760名,测量身高、体质量、胸围三项形态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市7~18岁城乡男女学生身高、体质量和胸围随年龄增加不断增长。城乡比较:各年龄组城市学生的三项形态指标均高于同年龄同性别乡村学生。性别比较:总体上看,三项形态指标都是男生超过女生,在生长发育突增年龄,女生10岁时其身高高于男生0.76cm;乡村女生在10岁和11岁时身高分别比男生高0.53cm和2.06cm,体质量也在11岁时超过男生1.02kg。与2002年结果比较,两年间,城市男生平均身高增加了0.36cm,体质量增加了0.09kg;乡村学生平均身高增加了0.74kg,体质量增加了0.36kg。但城市女生身高、体质量与2002年相比出现下滑。结论 广州市7~18岁学生生长发育的增长趋势在持续;乡村学生发育潜能在释放,城乡学生生长发育状况的差距在缩小;城乡男生生长发育呈现不断增长趋势,而城市女生生长发育则出现负增长现象。  相似文献   

4.
乌兰浩特市蒙古族学生体质发育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内蒙古乌兰浩特市1579名7~18岁的蒙古族学生四项体质发育指标进行了调查,并对11项体质发育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指标的增长快度依次为体重>胸围>身高>坐高。男生12~15岁为快速增长期;女生10~12岁为快速增长期。身高体重指数、Vervaeck指数、Kaup指数、Pelidsi指数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而身高坐高指数、坐高下身长指数、身高胸围指数、Rohrer指数、Erismann指数和Livi指数则在生长发育的某个时期降至最低点。男女主营养缺乏率分别为1857%和24.68%。  相似文献   

5.
分析中国2005-2014年7~18岁学生身高、体重变化趋势及其特点,为构建中国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参考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2005-2014年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的身高、体重测量数据,应用LMS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获得身高、体重的第5,50,95百分位数曲线,分析2005-2010年、2010-2014年的身高、体重变化趋势.结果 2005-2010年7~18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第50百分位身高增量分别为1.0,1.6,0.8,1.1 cm,2010-2014年身高增量分别为1.0,1.4,0.9,1.3 cm;2005-2010年7~18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第50百分位体重增量分别为1.3,1.9,0.9,1.1 kg,2010-2014年体重增量分别为1.7,2.1,1.3,1.5 kg.以18岁学生的身高、体重作为成年身高、体重的估计值,2005-2014年期间,我国学生成年身高、体重增加明显.乡村学生身高和体重的平均增长量普遍高于城市学生,男生高于女生;2010-2014年身高和体重的增长趋势均比2005-2010年更明显.结论 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仍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尤其是体重增长较为迅速,且身高、体重的城乡差距在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形态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江苏省儿童青少年形态发育指数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以及在资料分析中如何选择实用的形态指数加以处理,为此利用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的调查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坐高身高指数(坐高/身高×100)1.1城乡男女学生坐高身高指数的均值曲线基本趋于一致。7~12岁之间,坐高身高指数逐年下降,说明在此期间学生的身高主要是下肢的增长占较大的比例;12岁以后,指数又逐年上升,直至18岁,表明在此期间下肢增长速度减慢,躯干开始加速增长,并在身高增长中占较大比例;18~19岁又有所下降,以后逐渐平稳。由此可见,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的长期变化,为进一步做好儿少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该区内1983、1993、2003年监测点校7~18岁学生体质监测资料,并将其1993年前10年和后10年学生形态指标发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983--2003年大连市沙河口区7~18岁男女学生身高、体重、胸围持续增长。前10年男生平均身高和体重增长大于后10年,而平均胸围增长则为后10年大于前10年;女生平均身高增长为前10年大于后10年,而体重和胸围则为后10年增长大于前10年。7~18岁男女生1983、1993、2003年3个不同年度的年增长率高峰有逐渐提前的趋势,男生年增长率高峰在12~13岁,女生较男生早二三年。结论大连市沙河口区7~18岁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发育呈持续增长趋势,男女生胸围发育后10年大于前10年,其身高、体重、胸围形态3项指标发育正在逐渐摆脱“豆芽”形,而朝着健康的形体方向发展。青春期突增表现逐渐提前,提示我们在学生10岁左右即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生的青春期卫生知识和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蒙古族7~18岁学生在1985-2010年间身高生长变化趋势和特点.方法 采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蒙古族通辽校点1985、2000、2010年的调查数据,将蒙古族7~18岁学生分为城男、乡男、城女、乡女4类,对学生身高、生长水平的城乡差异、快速增长期及增长高峰年龄变化、成年(18岁)时身高性差等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1985-2010年,蒙古族7~18岁学生身高生长长期变化有明显增长趋势,城男、乡男、城女、乡女组的身高均值增长量分别为5.79、5.26、3.66、4.27 cm;1985-2000年(前15年)学生身高增长速度明显大于2001-2010年(后10年),城男、乡男、城女、乡女组的身高增长速度前15年与后10年分别为3.32与0.81、2.84与1.00、2.04与0.60、2.47与0.57 cm/10年,提示蒙古族7~18岁学生生长长期变化速度呈现先快后慢特点;蒙古族7~18岁城市学生身高增长大于农村,城乡男生身高增长快于女生(城男城女比较t =4.15,P<0.01;乡男乡女比较t=1.42,P>0.05),蒙古族7~18岁学生中城男、城女、乡女均表现出身高增长高峰年龄提前趋势;蒙古族18岁学生身高性差逐渐增加,1985、2000和2010年城市18岁学生身高性差分别为9.28(95%CI=8.26~ 10.30)、12.96(95%CI=12.16~ 13.76)和13.50(95%CI=12.70~ 14.30) cm,农村18岁学生身高性差分别为10.37(95% CI=9.79~10.95)、10.97(95% CI=10.24~ 11.70)和11.66(95% CI=10.89~12.43)cm,2000和2010年城市身高性差均高于农村性差(P<0.05),且性差均< 14 cm,提示蒙古族7~18岁学生身高增长仍处于生长长期趋势的增长阶段.结论 蒙古族7 ~18岁学生身高的生长水平呈积极增长的长期趋势,且呈现出先快后慢的特点,但城乡学生发育水平仍有差距.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西乡村汉、壮、瑶族学生的体型发育特点,探索其生长发育规律。方法以2010年广西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中的8 282名乡村学生身高、坐高为资料,对其进行体型评价和生长发育规律探索。结果广西7~18岁学生的身高坐高指数随年龄增长而先降后升,12岁时降到最低点;总样本中女生的身高坐高指数高于男生(t=17.42,P0.01),大部分年龄组与此结果相同。各性别年龄组均以中躯型身材为主,短躯型构成比随年龄增长先升后降,男生的短躯型构成比高于女生(χ2=179.19,P0.01)。瑶族学生的身高坐高指数在9~18岁组间的极差最小,平均值最大。体型与身高有关,高身材者短躯型和中躯型构成比高于矮身材者,矮身材者的长躯型构成比大于高身材者。结论广西乡村7~18岁学生的体型主要受身高影响,年龄、性别和种族间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了解太原市中小学生1995-2010年体格发育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为科学制定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太原市1995-2010年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7~18岁中小学生身高、体重发育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5 a来,太原市中小学生城男、乡男、城女、乡女的身高和体重平均增长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为3.49 cm和6.4 kg,4.45 cm和5.0 kg,2.28 cm和3.2 kg,2.51 cm和3.6 kg;乡村男女学生身高平均增幅和增长速度大于城市男女生,身高的城乡差异逐渐缩小;体质量指数(BMI)高百分位数逐年增加,2010年与1995年比较,第90百分位数(P90)增长了1.93 kg/m2,第95百分位数(P95)增长了2.65 kg/m2,第97百分位数(P97)增长了3.01 kg/m2,城市学生BMI高百分位数大于乡村,男生大于女生;女生身高最大发育年龄及男女生性发育提前,城市学生成年身高增长不明显.结论 太原市学生生长发育长期趋势仍在继续,性发育的提前、改善青春期的营养和青少儿的肥胖将成为今后学校卫生工作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调查深圳地区6~13岁健康儿童的体格匀称性指标,以协助体格匀称性的判断。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深圳市4所学校6~13岁儿童的体格匀称性。将男、女各分7个年龄组,由内分泌专科医师测量身高、体重、坐高(顶臀长)、指距,计算其坐高/身高、指距/身高、(下肢长+指距)/坐高三项指标。结果 1)共调查3 212人,剔除451人,纳入2 761人(男1 400人、女1 361人,其中汉族2 670人,占96.7%,少数民族91人,共有18个少数民族);分性别各年龄组人数在67~333。2)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童指距/身高、(下肢长+指距)/坐高分别从(0.97±0.02)cm和(2.56±0.11)cm增高到(0.99±0.02)cm和(2.80±0.11)cm;女童指距/身高、(下肢长+指距)/坐高分别从(0.96±0.02)cm和(2.57±0.09)cm增高到(0.99±0.02)cm和(2.76±0.10)cm,男女儿童的坐高/身高均从(0.55±0.01)cm减低到(0.52±0.01)cm。3)12~13岁组男童的坐高/身高的均数低于女童(P0.01);11~12岁组及12~13岁组男童的(下肢长+指距)/坐高的均数高于女童(P均0.01);7~8岁、8~9岁及9~10岁组男童的指距/身高的均数高于女童(P均0.05)。结论体格匀称性的判断对矮身材病因鉴别很关键,此次调查的结果可作为深圳地区6-13岁健康儿童体格匀称性判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广州市6~18岁儿童青少年腰围(WC)和腰围身高比(wH氓)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年级分层整班抽样方法对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广州市12所监测学校(广州市城乡各3所中学和3所小学)6~18岁学生进行腰围和身高检测,计算各个年龄组城乡男女生腰围和腰围身高比百分位数、腰围身高比的均值,比较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年龄、城乡和性别差异。结果2010年调查5141名学生,城市男生1287名、城市女生1256名、农村男生1300名、农村女生1298名。广州市6-18岁学生随年龄增长腰围不断增加,女生在青春发育期腰围值接近男生,其他年龄组均是男生超过女生。同性别各年龄组的腰围城市大于乡村。城乡男女生6-18岁WHtR在0.40至0.45范围内波动,13岁前城乡男生WHtR高于女生,13岁后女生wHtR大于男生或与男生重叠。同性别各年龄组的WHtR均是城市大于乡村。结论广州市6~18岁城乡学生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在年龄、性别、城乡表现出差异;该数据为制定全国儿童青少年腰围:腰围身高比的体质量超标、肥胖筛查标准提供广州地区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蒙古族与汉族男生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的差异。方法 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选取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和汉族男生身体测量数据,整理身高、体重、胸围、坐高、上臂部皮褶厚度(TST)、肩胛部皮褶厚度(SST)、腹部皮褶厚度(AST)、城乡及“是否遗精”指标,按“是否遗精”分层且调整城乡因素分析蒙古族与汉族男生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的差异。结果 11、12、14岁蒙古族男生“已遗精”比例低于汉族男生(0 vs. 8.1%,3.2% vs. 15.3%,62.5% vs. 76.0%,均P<0.05);“未遗精”(11~14岁)汉族男生身高高于蒙古族(1.4 cm,P<0.01)、坐高、胸围、体重、TST、SST、AST、BMI与蒙古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已遗精”(12~17岁)汉族男生身高、坐高、胸围、体重、SST、BMI高于蒙古族(1.8 cm、0.6 cm、3.1 cm、3.1 kg、1.7 mm、0.7 kg/m2,均P<0.05),TST、AST与蒙古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汉族男生身高指标可能优于蒙古族男生,汉族“已遗精”男生坐高、胸围、体重、SST、BMI指标优于蒙古族,遗精前后两民族男生身体形态发育指标差异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4年兰州市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情况,为增强中小学生体质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4年和2010年兰州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等指标,计算维尔维克指数。结果 2014年兰州市7~18岁汉族学生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均有P<0.05);2014年与2010年城、乡男生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的平均值均高于女生(均有P<0.05),上臂部和肩胛部皮褶厚度的平均值低于女生(均有P<0.05);2014年与2010年相比,男女生的上臂部和肩胛部皮褶厚度以及维尔维克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兰州市青少年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应采取措施尽快消除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武汉市洪山区流动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为促进流动儿童体格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武汉市洪山区两所小学9~12岁学生,收集752名流动儿童的体质监测资料,对生长发育水平进行分析并与全国体质调研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各年龄组流动儿童身高均低于全国同龄儿童的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9岁组、10岁组和女童9岁组的体重均低于相应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瘦检出率男童高于全国城乡水平,而女童低于全国城乡水平;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男童与全国城市水平接近,女童高于全国城市水平。男童的消瘦、超重及肥胖的检出率与女童相比均较高,11岁年龄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城市流动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低于全国城乡儿童均值,流动男童营养不良的状况与女童相比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唐焜  韩娟  徐阳欢  杨森焙  汤佳  毕烨  谢姝  闫梅  胡月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975-3979
目的:研究武汉地区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及体质指数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市区及周边农村中小学学生共4 153名,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分析一般身体形态生长各项指标的年龄性别分布特点,通过两样本t检验分析各年龄组身体形态生长各项指标的性别和城乡差异。结果:武汉地区6~17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符合一般规律,身体形态各项指标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城乡和性别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女生相对于男生,城市学生相对于农村学生,青春期有提前和缩短的趋势。结论:基于不同年龄组学生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男女及城乡差异,教育工作者应把重点放在青春期和农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安徽省7~12岁小学生身高分布特点及矮小症患病率,为本地儿童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安徽省3个地区(北部宿州市、中部合肥市、南部池州市)7~12岁小学生共计6 082名,测量身高,分析身高的年龄、性别、城乡分布特点,并以2005年中国9省市儿童体格调查数据为标准,分析矮小症患病率分布特点。结果 安徽省7~12岁儿童除11岁女生身高明显高于男生,余各年龄段女生身高均落后于男生。合肥市12岁男生,11、12岁女生身高明显高于宿州市,9、11岁男生身高落后于宿州市,余同年龄段合肥市与宿州市男生间、女生间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肥市、宿州市相同年龄男女生身高均高于池州市。安徽省7~12岁儿童矮小症总患病率为2.83%,城市男女生矮小症患病率分别为2.32%、2.13%,乡村男女生矮小症患病率分别为3.15%、3.72%。同年龄、同性别池州市儿童身高明显落后于另两市,农村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结论 安徽省三地区尤其农村地区矮小症患病率仍较高,可为本地区儿童健康发展策略提供依据及矮小症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