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金华市城乡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现状,为后续的肥胖防治和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整群随机抽取的金华市城乡3085名中小学生,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根据《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判定学生超重、肥胖.结果 3085名中小学生中,超重检出率为11.57%,肥胖检出率为4.34%;7~11岁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较高,11岁时达到峰值,11岁后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开始下降.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都显著高于女生;城市中小学生的超重率高于乡村,但乡村中小学生的肥胖率却高于城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超重和肥胖现象已经开始步入乡村.青春前期和青春期是超重和肥胖的高危时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儿童少年肥胖发生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快速上升趋势[1].伴随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高血压、血脂紊乱症、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逐渐伸延至儿童青少年人群,甚至导致成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发生[2].美国心脏协会2009年发表声明,呼吁人们关注儿童青少年尤其是超重肥胖者MS的问题[3].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萧山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状,为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4.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视力不良的发生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10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采用一般频数分布及x2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河南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2%和6.5%,超重肥胖总检出率男生(19.1%)高于女生(12.4%),城市(20.9%)高于农村(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1.8%,主要表现为近视.近视检出率女生(54.6%)高于男生(47.7%),城市(59.0%)高于农村(43.3%)(P 值均<0.05).近视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7岁组(20.3%)最低,18岁组(79.0%)最高.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和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需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同时加大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分析成都市7~15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为预测该地区超重肥胖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共获得成都市中、小学各2所7~15岁儿童青少年有效数据2 144份.测量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分别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以及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推荐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评价超重和肥胖.结果 根据WGOC标准和IOTF标准,成都市7~15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0.68%,12.92%和6.53%,3.17%.不同性别学生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P<0.05);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最高的年龄段分别为10~12岁和7~9岁,而女生超重率和肥胖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10~12岁.结论 成都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问题男生较女生更为严重,且超重和肥胖出现低龄化. 相似文献
6.
了解重庆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经济水平好、中、差抽取重庆市渝中区、荣昌县和开县3 225名一~六年级在校小学生于2013年10-12月对其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体格检查.结果 受检学生超重率为11.8%,肥胖率为8.4%;高血压初筛检出率为6.1%,确诊率为2.1%.人均GDP水平高的渝中区小学生超重(19.2%)、肥胖率(15.3%)、高血压(3.5%)确诊率均高于人均GDP水平低的荣昌县和开县(7.4%,3.9%,1.5%),城区小学生超重(14.3%)、肥胖率(10.5%)均高于农村小学生(9.3%,6.2%),男生超重(13.6%)、肥胖率(10.8%)均高于女生(10.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血压确诊率的城乡(2.1%,2.0%)、性别(2.2%,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重超重者(3.4%)、肥胖者(11.8%)高血压确诊率均高于体重正常者(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重庆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检出率较高.应培养和引导儿童形成受益终生的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和技能,从儿童期着手预防或延迟慢性病发生,实现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 相似文献
7.
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其与饮食行为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式抽取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共8 390名,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和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重庆市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1.8%,男生(15.0%)明显高于女生(8.5%),小学生(13.4%)高于中学生(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5.556,23.864,P值均<0.01);肥胖检出率为7.5%,男生(9.5%)明显高于女生(5.3%),小学生(10.4%)明显高于中学生(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4.314,123.539,P值均<0.01).学生在家吃饭用碗大小与成人的一样大(OR=0.781,95% CI=0.635~0.961)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吃饭速度快(OR=1.46,95% CI=1.254~1.700)为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庆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问题形势严峻.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与饮食行为因素有关,学校应开展营养膳食教育,提倡健康饮食行为和科学减肥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小学生血压偏高现状,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本地中小学生血压偏高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21年石景山区7所学校学生进行调查。采用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小学生血压偏高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结果 石景山区中小学生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2.5%。按体质指数(BMI)分组,血压偏高检出率表现为正常组(7.4%)<超重组(11.2%)<肥胖组(24.7%)(χ2趋势=106.472,P<0.05);BMI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8和0.199,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OR=1.543,95%CI:1.082~2.201)和肥胖(OR=4.280,95%CI:3.236~5.660)是石景山区中小学生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北京石景山区中小学学生血压偏高水平较高,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是有效防控血压偏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肥胖与艾滋病、吸毒、酗酒并列为世界四大医学社会问题,并成为当今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目前全球儿童超重率接近10%,肥胖率为2%~3%;欧美发达国家儿童超重率高达20%~30%,肥胖率为5%~ 15%[2].2010年中国7~22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显示,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继续增加,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81%,9.92%,10.79%,8.03%[3].为了解近10 a来泰安市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展趋势,笔者对1999-2010年泰安市儿童体检资料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了解宁夏2014年中小学生肥胖超重流行特征,为该地区制定有效的预防儿童肥胖与超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14年宁夏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方案选择了7~17岁11 371名回、汉族儿童,利用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BMI标准选择肥胖与超重儿童,分析性别、年龄、民族、城乡、地区超重肥胖率.结果 2014年宁夏7~17岁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4%,5.2%;城男、乡男、城女、乡女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6.1%,9.2%,8.8%,7.2%,肥胖检出率分别为8.8%,5.2%,4.6%,2.4%.10~12岁组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2%和6.4%,为各年龄段中最高;经济发展水平好和中等地区儿童的超重与肥胖率分别为10.9%,6.4%和10.8%,6.4%,高于经济发展差地区的8.8%,3.5%(x2=30.14,P<0.01).回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0.5%,肥胖检出率为4.8%;汉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0.4%,肥胖检出率为5.5%,回、汉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3,P>0.05).结论 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肥胖超重率表现出年龄、城乡、性别、地区的分布差异,需及时采取干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了解北京市京籍与流动中小学生超重及肥胖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对北京市851名京籍和2 461名流动中小学生超重及肥胖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在3 312名学生中,超重学生341名(10.3%),肥胖学生265名(8.0%);京籍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为15.2%,高于流动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8.6%,5.5%)(x2=119.89,P<0.01);流动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由最初流动时间<5 a的6.5%及3.8%,在流动时间≥9 a时达到10.0%及5.7%(χ2=14.60,P<0.05).不同性别、年级、父母教育程度、独生子女状况、父母超重肥胖情况及计算机使用情况的中小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6.47,14.97,22.28,33.00,54.02,98.40,31.57,P值均<0.01).京籍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学生(P值均<0.05).结论 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超重及肥胖,京籍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率高于流动学生.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预防和降低中小学生超重及肥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了解四川省汉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四川省经济水平好、中、差的3个片区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7 200名7~18岁在校中小学生,按照“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的检测方法测量学生身高、体重并计算人体质量指数(BMI)评价超重肥胖,对四年级以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四川省汉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9.2%(664/7 200),3.8%(270/7 200),超重肥胖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的趋势(x2趋势=66.591,P<0.05).男生、城市、社会经济水平好、小学生、体育课感觉很累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值(OR值95%CI)分别为1.613(1.376~1.890),1.818(1.538~2.151),1.307(1.075~ 1.588),1.703(1.365~2.124),1.490(1.019~2.179).结论 四川省汉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地区差异明显.社会经济水平、体育课感觉等是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海淀区营养过剩小学生的血压异常情况,探讨儿童期营养过剩与血压的关系,为开展小学生成年期疾病的预防工作奠定基础. 方法 整群抽取海淀区14所小学所有四~六年级超重、肥胖学生进行血压测量. 结果 营养过剩学生中,血压偏高总检出率为53.9%,其中男、女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51.9%和58.4%;超重男、女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28.5%和43.1%,肥胖男、女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64.3%和63.9%. 结论 超重及肥胖与血压偏高关系密切,并且肥胖儿童血监偏高率均明显高于超重儿童. 相似文献
14.
了解北京市学生超重肥胖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探寻超重肥胖干预的方法.方法 该组资料为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在北京市6个区的40所中小学随机监测了6 789名学生.结果 北京市2010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49%,9.52%,其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94%,11.24%,中学生分别为12.94%,8.08%.肥胖率城男高于乡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肥胖与每天是否吃早餐、每日做家庭作业时间长短及电子休闲时间长短等无显著相关,但在是否喜欢体育课、是否喜欢长跑、体育课后感觉、每天体育锻炼超过1h、做课间操是否认真等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变生活方式是短中期预防肥胖的有效方法,必须提高公共卫生策略的高度,对整个社会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上海市中小学生超重或肥胖发生的行为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上海地区调研资料中9~18岁中小学生11 913名,调查项目包括形态指标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学生睡眠、饮食、体育锻炼及静态生活方式等因素对不同群体学生超重或肥胖的影响.结果 男生每天睡眠时间≥10 h的超重或肥胖检出率(36.7%)高于睡眠不足8h的学生(31.3%)(P<0.01).女生不吃早餐的群体(36.4%)高于天天都吃早餐的群体(17.6%)(P<0.05).小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38.2%)高于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30.8%)(P<0.01).初中每天玩游戏和计算机时间≥2h的学生(28.1%)高于<1h的学生(23.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愿意参加长跑(OR=1.16,95%CI=1.05~ 1.27)、每天看电视时间≥1h(OR=1.22,95%CI=1.05~1.43)的学生群体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较高.女生中吃早餐的学生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下降(OR=0.33,95%CI=0.16~0.67).城区学生每天看电视时间≥1h(OR=1.36,95%CI=1.07~ 1.74)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提高,郊区每天睡眠时间≥10 h(OR=2.0,95%CI=1.23 ~ 3.25)的学生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增加.小学生每天玩电子游戏和计算机≥2h(OR=1.45,95%CI=1.01~2.08)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提高.结论 2014年上海市中小学生超重或肥胖检出率与睡眠、饮食习惯、锻炼意愿和静态生活方式相关,且具有明显的群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流动与非流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为制定维吾尔族中小学生体重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非流动维吾尔族中小学生选自乌鲁木齐市随机抽取的6所普通中小学校,流动维吾尔族中小学生选自流动学生较多的6所学校.每所学校随机抽取10个教学班级,分别对1 868名非流动学生和1 746名流动学生进行超重肥胖状况调查.结果 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2.5%,肥胖检出率为11.1%.非流动中小学生超重率为15.6%,流动学生为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67,P<0.01);非流动中小学生肥胖率为16.0%,流动学生为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25,P<0.01).小学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和初中一至三年级中维吾尔族非流动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1.51,29.93,124.04,P值均<0.01).父亲文化程度在初中和高中及以上组,维吾尔族非流动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3.6,22.9,P值均<0.01).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家庭中,非流动维吾尔族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中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13.01,56.83,P值均<0.01).在父母均不超重肥胖、仅父亲超重肥胖、仅母亲超重肥胖组中,维吾尔族非流动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中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6.24,25.60,32.91,P值均<0.01).在是否每天吃早饭、每天睡眠时间、每天锻炼时间、使用计算机等组中,非流动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中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非流动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学生.应重视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的发展,必要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引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1周、上学日、周六周日视屏时间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关系,为改善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校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分别抽取城市中学、城市小学、乡村中学、乡村小学各4所学校,对抽中学校的学生共2 670名进行身高、体重等体格测量并连续记录1周运动行为日记。分析不同时段视屏时间与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北京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为32.28%,上学日视屏时间超过3 h的学生仅占2.13%,但周六周日视屏时间超过3 h的学生升至16.10%。在控制混杂因素后,1周日均视屏时间>2~3 h组与>3 h组的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分别是≤2 h组的1.388和1.590倍,上学日日均视屏时间>2~3 h组与>3 h组的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分别是≤2 h组的1.553和1.775倍。未发现周六周日不同视屏时间组学生超重肥胖风险不同。结论 1周日均与上学日日均视屏时间>2 h是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应关注学生在上学日和周六周日的视屏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2005-2010年回族与汉族不同群体学生超重、肥胖流行趋势,为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2005和2010年宁夏地区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的数据,利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体质量指数(BMI)筛查标准,对7~18岁中小学生进行超重、肥胖筛查。结果汉族男生超重率2005年为7.9%,2010年为10.1%;肥胖率2005年为3.8%,2010年为5.1%。回族男生超重率2005年为4.0%,2010年为7.4%;肥胖率2005年为1.9%,2010年为4.7%。汉族女生超重率2005年为5.4%,2010年为5.7%;肥胖率2005年为1.8%,2010年为2.9%。回族女生超重率2005年为4.7%,2010年为5.9%;肥胖率2005年为1.3%,2010年为2.6%。城乡回、汉族7~12岁小学生是超重、肥胖高流行的群体。在控制了年龄、城乡、性别的影响后,2010年学生超重肥胖率高于2005年,汉族学生的超重、肥胖率高于回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宁夏地区城市和农村回、汉族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均已逐渐进入流行增长期,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学生肥胖。 相似文献
19.
比较青岛市2004年和2014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04年和2014年分别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获取青岛市小学、初中和高中在校学生有效数据3 573份和5278份,应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进行超重肥胖比较分析.结果 青岛市2004年到2014年中小学男生超重检出率由14.65%升至17.79%(χ2=7.387,P<0.05),女生超重检出率由6.49%升至12.60%(χ2=40.221,P<0.05).男生肥胖检出率由9.38%升至14.80%χ2=27.414,P<0.05),女生肥胖检出率由5.08%升至7.03%(χ2=6.410,P<0.05).青岛市2004年到2014年城市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由14.58%增至15.76%(χ2=3.369,P>0.05);农村学生超重检出率由6.94%增至14.68%(χ2=50.203,P<0.05);城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由11.49%增至13.43% (χ2=6.515,P<0.05),农村学生肥胖检出率由3.34%增至8.40%(χ2=39.406,P<0.05).结论 青岛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处于增长趋势,且低年龄以及农村的学生超重肥胖增长显著.应将防治重点放在低年龄组学生及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7~13岁儿童血压与超重和肥胖的相关性,为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经济水平,分层随机选取江苏省4个县区的8所学校进行调查,调查资料包括儿童体检和家庭问卷调查,应用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儿童血压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结果对3 693名7~13岁儿童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值与血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儿童BMI值与儿童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呈显著相关(均有P<0.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312和0.217;不同体重组间比较发现,SBP和DBP的均数都是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分别比较SBP高、DBP高以及血压高和不高组的BMI值,分析发现SBP高、DBP高、血压高者的BMI值显著高于SBP不高、DBP不高、血压不高者,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结论超重、肥胖对儿童血压升高有影响,控制超重和肥胖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