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大学生体质量指数(BMI)和身体素质间的关联性,为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对天津市49所大学(大专)1 834名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选用Pearson偏相关系数探讨不同类别大学生BMI和身体素质间的关联.结果 男、女生超重和肥胖总体发生率分别为3.77%和0.77%,体重偏低发生率分别为8.07%和12.21%.男、女生身体素质总分和总体BMI值的Pearson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7,-0.17(P值均<0.01).BMI正常组男生的身体素质总分和BMI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超重组和肥胖组中男生的身体素质总分和BMI呈现负相关.BMI偏轻组、正常组及超重组的女生中,身体素质总分和BMI间的偏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组女生的BMI和身体素质总分呈负相关.男、女生超重组和肥胖组BMI与1 000 m/800 m成绩呈正相关,体重偏轻组与立定跳远成绩呈负相关;男生超重组与引体向上成绩、女生超重组及肥胖组与仰卧起坐成绩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超重和肥胖对耐力和肌肉耐力成绩的负影响明显,体重偏轻对下肢爆发力的正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
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流动与非流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为制定维吾尔族中小学生体重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非流动维吾尔族中小学生选自乌鲁木齐市随机抽取的6所普通中小学校,流动维吾尔族中小学生选自流动学生较多的6所学校.每所学校随机抽取10个教学班级,分别对1 868名非流动学生和1 746名流动学生进行超重肥胖状况调查.结果 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2.5%,肥胖检出率为11.1%.非流动中小学生超重率为15.6%,流动学生为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67,P<0.01);非流动中小学生肥胖率为16.0%,流动学生为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25,P<0.01).小学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和初中一至三年级中维吾尔族非流动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1.51,29.93,124.04,P值均<0.01).父亲文化程度在初中和高中及以上组,维吾尔族非流动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3.6,22.9,P值均<0.01).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家庭中,非流动维吾尔族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中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13.01,56.83,P值均<0.01).在父母均不超重肥胖、仅父亲超重肥胖、仅母亲超重肥胖组中,维吾尔族非流动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中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6.24,25.60,32.91,P值均<0.01).在是否每天吃早饭、每天睡眠时间、每天锻炼时间、使用计算机等组中,非流动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中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非流动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学生.应重视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的发展,必要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引导.  相似文献   

3.
了解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其与睡眠时间的关系,为促进维吾尔族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新疆和田地区抽取30所中小学校180个班级的7 118名维吾尔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睡眠时间的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在校中小学生的超重率为11.14%,肥胖率为5.61%.维吾尔族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5.46%,7.11%,女生为6.24%,3.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2.23,34.51,P值均<0.01).维吾尔族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超重和肥胖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6.03,114.25,P值均<0.01).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1h的学生占14.99%;每天看电视≥2h的占11.90%;睡眠不足学生报告率为92.40%.睡眠不足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1.46%,睡眠充足学生超重检出率为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不足维吾尔族中小学生的超重风险是睡眠充足者的1.96倍.结论 睡眠不足是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超重的危险因素.应通过改善睡眠状况干预维吾尔族中小学生的体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甘肃省东乡族和汉族中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和变化情况,为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手册的要求,对13 ~18岁东乡族与汉族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 东乡族13~18岁男生引体向上成绩均好于同龄汉族男生,且在14~15岁和1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 000m跑在14岁年龄段好于同龄汉族学生(P值均<0.01);13岁年龄组的握力好于汉族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段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均差于汉族男生(P值均<0.01);东乡族13~18岁女生,除15岁组的800 m跑成绩好于同龄汉族女生(P<0.01)外,其余各项身体素质均差于汉族女生(P值均<0.01).结论 东乡族学生身体素质不容乐观,女生更为突出.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与卫生工作,教育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分析河南省大学生体质量指数(BMI)与身体素质的关系,为探讨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10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依据BMI标准将人群分为低体重、正常体重和超重肥胖组.计算身体素质指标(50 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耐力跑和坐位体前屈)的Z分,5项Z分之和为身体素质指数(PFI).研究BMI与各项体能指标以及PFI的关系.结果 河南省大学生BMI总体分布在14.69~33.49 kg/m2,76.84%的大学生处于正常范围(18.5~24 kg/m2).肺活量、握力随BMI升高而增大,经过体重校正后的肺活量指数和握力指数则相反.男生3个体重组(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的PFI均值分别为-0.84,0.16,-1.86.男生的PFI、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m跑、坐位体前屈不同体重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两比较显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身体素质指标均优于超重肥胖组.PFI与BMI呈现负相关(r=-0.105,P<0.05),肺活量、握力与BMI呈正相关(P值均<0.05),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耐力跑、50 m跑、肺活量指数和握力指数均与BMI呈现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BMI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密切相关,且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身体素质优于超重肥胖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孕前不同体质指数(BMI)孕妇妊娠不同时期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为有效避免孕妇妊娠期出现高血脂症状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绍兴市中心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500例进行常规检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孕前BMI分为正常组(BMI <25)、超重组(BMI≥25).对孕妇进行妊娠期随访调查,比较不同BMI孕妇妊娠早期、晚期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同时对两组孕妇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超重组较正常组孕妇文化程度低(x2=8.196,P<0.05)、年龄大(t=3.178,P<0.05)、孕前BMI高(t=20.855,P<0.05)、孕期体重增长少(t=4.2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组与正常组妊娠晚期血脂指标水平均高于妊娠早期,超重组孕妇妊娠早期血脂指标HDL-C含量低于正常组,甘油三酯、胆固醇、LDL-C含量高于正常组(t值分别为3.267、2.679、2.507、2.041,均P<0.05),同时超重组孕妇妊娠晚期血脂指标HDL-C、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正常组,甘油三酯含量高于正常组(t值分别为1.743、2.636、1.992、1.874;均P<0.05).结论 妊娠早期超重孕妇的血脂HDL-C水平低于BMI正常者,妊娠晚期超重孕妇甘油三酯含量高于BMI正常者,同时孕妇的文化程度低、年龄与患者出现高血脂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大学生体成分及身体形态指标的关系,为维吾尔族大学生肥胖干预以及学生营养教育、科学参与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新疆师范大学14个班的在校维吾尔族大学生659名,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项目和测试要求进行测试,比较不同体成分大学生间身体形态指标。结果维吾尔族男女大学生肥胖组BMI指数均高于正常组,超重组的腰臀比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正常、超重、肥胖3组的上臂皮褶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脂肪主要堆积于腹部。应在控制高热量饮食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倡导平衡膳食合理营养。  相似文献   

8.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对儿童青少年体能素质的影响,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提升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2014年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共43 650人),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和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分别计算各项体能指标的Z值,将每人6项指标的Z值相加得出体能指数(PFI).结果 共检出营养不良2 621(6.0%)人,超重肥胖8 549(19.6%)人,男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136.246,308.444,P值均<0.05).不同年龄组男、女生肺活量和握力测量结果均为超重肥胖组>正常体重组>营养不良组(P值均<0.05);男生50 m跑、立定跳远、耐力跑、坐位体前屉测量结果均为正常体重组优于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组,女生则为超重肥胖组低于其余2组;体能指数均为正常体重组最高.剔除年龄因素影响后,男、女生营养状况和各项体能指标及PFI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均会导致体能素质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汉族、维吾尔族人群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DLI)患者血清NO及NOS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确诊的ATDLI患者,按民族分为汉族组和维吾尔族组。通过检测ATDLI患者血清中NO及NOS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肝功能损伤程度ATDLI患者的NO及NOS表达水平。结果共收集ATDLI汉族组患者100例,维吾尔族组患者135例。NO、TNOS的表达水平汉族组患者分别为(134.24±27.60)μmol/L、(33.01±4.23)U/mL,维吾尔族组患者分别为(97.10±17.41)μmol/L、(27.41±3.95)U/mL,汉族组患者血清NO、TNOS、iNOS、eNOS含量均高于维吾尔族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TDLI汉族组患者血清NO、TNOS含量男性高于女性(P0.05);维吾尔族组患者血清NO、TNOS、iNOS含量男性高于女性(P0.01)。血清NO、TNOS、iNOS表达量同性别相比汉族组均高于维吾尔族组患者(P0.001)。汉族组、维吾尔族组不同BMI组间患者NO、TNOS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民族中偏胖组患者NO、TNOS含量均高于偏瘦组和正常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汉族组、维吾尔族组NO含量均与BMI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4、0.677,P0.01)。汉族组、维吾尔族组不同肝损伤程度患者血清NO、NOS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民族中轻度肝损伤组患者均低于中度与重度肝损伤组(P0.001)。结论 ATDLI汉族组与维吾尔族组患者血清NO及NOS含量在两民族之间存在差异,血清NO含量与BMI相关,且可随着肝损伤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厦门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与身体功能和体能指标之间的关联,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2019年10—11月,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厦门市2 752名6~18岁汉族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利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偏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厦门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8.4%(231名),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4.2%(667名),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31.4%)高于女生(17.0%),营养状况在不同年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在肺活量体重指数上,男、女生均表现为超重肥胖组低于体重正常组,体重正常组低于营养不良组(χ2值分别为14.2,5.6;17.2,11.6,P值均<0.01);男、女生握力体重指数、50 m跑及体能指数(PFI)均表现为正常体重组均优于超重肥胖组(χ2值分别为99.5,6.6,10.4;8.18,5.16,7.13,P值均<0.05)。  方法  厦门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形势严峻,超重肥胖均会导致身体功能和体能素质下降。应重视营养状况的改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于男性精液、促性腺激素、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男性不育患者524例,根据BMI分成三组.即正常体重组179例,超重组219例,肥胖组126例.对不育患者进行精液常规分析,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睾酮、雌二醇水平.结果:肥胖组精液量(2.30±1.05) ml与正常体重组精液量(2.73±1.02)ml相比较,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精子活动率(55.10±20.53)%与正常体重组(49.80±24.47)%相比较,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前向运动精子率中超重组与正常体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组睾酮水平(449.70±120.07) ng/dl,超重组(394.47±178.28) ng/dl,肥胖组(323.37±137.34) ng/dl,三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MI增加,各组睾酮逐渐下降.雌二醇虽有增加,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I与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呈负相关性(r=-0.17,P<0.05).BMI与总睾酮水平呈明显负相关性(r=-0.31,P<0.01),BMI与促卵泡生成素和雌激素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肥胖男性不育患者在治疗中应补充雄激素,同时加强锻炼,健康饮食,减轻体重是治疗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学生体质指数(BMI)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所确定的测试指标和方法 ,对3 997名医学生进行体质测试,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及左右眼视力;BM I与体质测试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医学生BM I均值为(21.79±1.84)kg/m~2,87.57%的学生处于BMI正常范围内,超重肥胖学生比例为10.84%;BMI正常组男、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分别为(61.4±12.73)、(53.08±14.1)mL/kg]和男生立定跳远[(2.27±0.22)m]、座位体前屈[(11.24±7.04)cm]及引体向上[(6.36±4.16)个]成绩均明显高于超重肥胖组(P0.05);BMI正常组男生视力水平[左眼(4.68±0.25)、右眼(4.68±0.27)]、女生视力水平[左眼(4.68±0.24)、右眼(4.67±0.27)]和女生立定跳远[(1.68±0.17)m]、座位体前屈[(13.12±6.76)cm]成绩均明显高于低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P0.01);BMI与女生50 m跑用时呈正相关(r=0.049,P0.01),与男、女生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成绩及左右眼视力呈负相关(P0.05)。结论 BMI等级与医学生不良的体质健康有关联。  相似文献   

13.
了解维吾尔族中学生膳食因素对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开展营养健康干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随机选取乌鲁木齐、喀什各2所中学,每所中学在初一至高三年级各随机整群抽取2个教学班级,共调查48个班级,班级内全体1 682名维吾尔族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男生超重率为19.79%,女生为12.75%;男生肥胖率为10.76%,女生为7.67 %.维吾尔族男女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106,P<0.01);维吾尔族中学生在14和15岁年龄段男生、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348,6.423,P值均<0.05).经常加餐的维吾尔族中学生超重、肥胖比例均高于不经常加餐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35,P<0.01).维吾尔族中学生蛋类、肉禽类、谷物类摄入量与超重肥胖检出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2,0.412,0.395,P值均<0.05),维吾尔族中学生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与超重肥胖检出率呈现负相关(r值分别为-0.058,-0.065,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加餐、能量、脂肪、肉禽类是维吾尔族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蔬菜摄入是其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1.752,2.045,1.082,1.599,0.713,P值均<0.05).结论 维吾尔族中学生膳食行为和摄入食物种类对BMI均有影响,应进一步改善维吾尔族中学生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和乳腺癌之间的关系,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08年北京市3 460例新发乳腺癌女性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体质指数(BMI)乳腺癌病例的一般情况、临床和病理分期、病理特征.结果 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组绝经后乳腺癌病例所占比例分别为39.7%、40.2%、55.1%和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组乳腺癌家族史比例分别为4.6%、4.7%、5.8%和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组雌或孕激素受体阳性比例分别为68.3%、69.0%、73.4%和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等均高于低体重和正常体重组.结论 超重和肥胖是乳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防治乳腺癌,应改善饮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预防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中小学生对肥胖预防认知和相关行为形成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干预提供支持。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和田地区所有中、小学中各随机抽取10所学校,共调查20所学校的全体维吾尔族中小学生5 426名,对其进行肥胖相关意识和行为及家庭生活环境方面的调查。结果维吾尔族不同体重状况小学生在正确选择健康食品、食用食品、降低体重的方式方面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02,12.14,14.24,P值均0.01)。维吾尔族中学生在晚饭前后吃零食和休息前0.5 h经常加餐方面不同体重状况学生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11,24.22,P值均0.01)外,其他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维吾尔族小学生肥胖组家长希望学生多吃水果蔬菜的人数比例为93.23%,高于超重组(90.98%)和正常组(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7,P0.01)。小学生肥胖组其一方或双方父母偏胖的人数比例为45.85%,超重组为38.40%,正常组为2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P0.01);中学生方面也存在同样的趋势,并且3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1,P0.01)。结论应进一步重视中小学生肥胖有关健康意识到行为的转变,同时保障行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期不同增重范围对孕前超重足月单胎妊娠女性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5月在该院进行规律产前检查及分娩并完成随访的86例足月单胎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按照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推荐的孕期体重增长范围(5.0~11.5 kg)分为3组:A组(22例):<5.0 kg;B组(30例):5.0~11.5 kg;C组(34例):>11.5 kg.比较3组的母儿分娩结局、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及产妇产后BMI.结果:①母儿并发症比较:C组剖宫产率、创口感染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率均明显高于A、B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比较:C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及出生身长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产后BMI比较:C组产后42天、6个月及12个月BMI值均高于A、B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不同增重范围对孕前超重足月单胎妊娠女性的分娩结局、新生儿出生体重及产妇产后体重有一定影响.美国IOM推荐的孕期增重范围(5.0~11.5 kg)适合我国孕前超重足月单胎妊娠女性.  相似文献   

17.
了解喀什师范学院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状况的关系,为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及体质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随机整群抽取的1 005名喀什师范学院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SCL-90测试,对心理状态正常和障碍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结果 新疆喀什师范学院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障碍人数比例为13.43%(135/1 005),女生比例(16.41%)高于男生(10.34%).男生与女生肺活量、坐位体前屈和耐力跑成绩正常组与障碍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立定跳远成绩正常组与障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健康状况会不同程度影响到维吾尔族大学生身体功能和素质方面的各项成绩,对体质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海市嘉定区不同孕前体质量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幅度与产科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了解孕期体质量适宜增长范围。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研究方法,对2016年10月-2017年3月按纳入标准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建卡、正规产检并分娩的1 977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体质指数(BMI)将研究对象分为偏瘦组(344例)、正常体质量组(1 285例)、超重肥胖组(348例)。分析比较各组孕期增重、新生儿体质量、妊娠期合并症及分娩情况,计算不同BMI组的孕期适宜增重范围。结果不同BMI组的新生儿体质量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超重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偏瘦组和正常体质量组(P0. 05)。不同BMI组孕期增重不同,偏瘦组孕期增重最高,超重肥胖组增重最少,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分娩巨大儿的孕期增重高于平均增重。分娩正常体质量新生儿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剖宫产低于偏瘦组及超重肥胖组,能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孕前不同BMI组获得正常体质量儿的孕期适宜增重分别为:BMI18. 5 kg/m~2者增重12. 30~18. 00 kg; BMI 18. 5~23. 9 kg/m~2者增重11. 50~17. 50 kg; BMI≥24 kg/m~2者增重8. 25~15. 15 kg。结论孕期体质量营养的管理,应关口前移,在孕前基础状态时就要调整到合理范围内,根据孕妇的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对孕妇进行个体化的营养指导及体质量管理,指导孕期增重在合理范围内,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刘欣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3):365-367,370
了解羽毛球运动对朝鲜族超重肥胖男大学生心肺耐力指标的干预效果,为有效降低超重肥胖大学生体重及提高心肺耐力水平提供支持.方法 在延边大学招募60名超重或肥胖的朝鲜族男大学生,进行身高和体重的测试,将被试随机分为干预l组(小强度组)、2组(中强度组)和3组(大强度组),进行12周不同强度的干预,对干预前后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静态心率、肺活量体质量指数、20 m往返跑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12周小强度干预后,朝鲜族超重肥胖男大学生各项指标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强度组BMI、舒张压指标干预后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0,-4.15,P值均<0.01);大强度组干预后BMI、收缩压、舒张压指标均降低(t值分别为3.69,3.14,4.43,P值均<0.01),肺活量体质量指数、20 m往返跑干预后高于干预前(t值分别为-3.52,-5.31,P值均<0.01).结论 中大强度干预方式能改善朝鲜族超重肥胖大学生的心肺耐力,尤其是大强度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浙江省天台县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天台县中小学生进行现场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根据《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判定学生超重、肥胖,对不同性别、年龄及城乡学生的超重肥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共抽查天台中小学生10 595人,其中超重1 243人,超重率11.73%;肥胖952人,肥胖率8.99%;7岁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较高,7~12岁呈逐渐下降趋势(x2趋势=53.04,P<0.01),12岁后肥胖超重总比例基本稳定在15%~18%(x2趋势=8.26,P>0.05);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都显著高于女生(x2=124.63和38.00,P均<0.01);城市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高于乡村(x2=10.70和49.66,P均<0.01).结论 本地区中小学生的肥胖发生率男生较女生更为严重,且超重和肥胖出现低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