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单侧下肢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侧下肢骨科手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辅助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组(N组),右美托咪定辅助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组),各25例,记录两组患者在入室后麻醉穿刺前(T_0)、麻醉阻滞后10 min(T_1)、20 min(T_2)、30 min(T_3)、手术开始切皮时(T_4)、手术开始后30 min(T_5)、手术结束时(T_6)的SBP、DBP及HR;记录两组阻滞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术后感觉阻滞失效时间、术中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麻醉效果;记录术后2 d内恶心、呕吐、头痛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T_3时N组的SBP、DBP明显高于E组(P<0.05);与T_0时比较,T_3时E组的SBP、DBP明显降低(P<0.05),T_1~T_6时两组HR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阻滞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失效时间比较,N组均明显长于E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差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术中血管活性性药使用率(0%)明显低于E组(32.0%)(P<0.05)。术后2d内,N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及头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下肢骨科手术中,麻醉效果良好,较硬膜外阻滞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及适应证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和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比较两者临床麻醉起效和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效果、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及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8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NER)和硬膜外麻醉(EPI)。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后15、30、45、60min,术后1h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效果及术前、术中、术毕的血浆皮质醇、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结果:手术开始后15min,EPI组病人DBP降低明显,随后30、45、60min及术后1hEPI组病人的SBP、DBP均明显低于NER组;NER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小于EPI组,恢复时间明显长于EPI组;两组血浆皮质醇、血糖、胰岛素均较术前明显升高,EPI组升高幅度小于NER组。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佳,且有效抑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章蔚  疏树华  方才  邵春晓 《安徽医学》2011,32(12):2006-2009
目的 比较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46例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组,n=25)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n=21)两组.E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腔向头侧置管,给予1%利多卡因+ 0.375%罗哌卡因10~14 ml;N组行神经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联合髂筋膜间隙不同角度多点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侧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神经阻滞组(N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组),每组30例。N组先行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再于腹股沟韧带处行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分别与探头平面成150°、90°和30°行多点阻滞;E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记录两组阻滞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监测麻醉期间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及心率(HR);记录术后24h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E组患者阻滞后10、20、45min的SBP、DBP显著低于阻滞前和N组(均P<0.05);N组患者阻滞完成时间明显短于E组(P<0.05);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整体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联合髂筋膜间隙不同角度多点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治疗,麻醉效果良好,成功率高,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老年患者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两种神经阻滞方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在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30例,随机分为A组(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与B组(硬膜外神经阻滞组)。A组患者行神经刺激器定位,确定腰丛与坐骨神经,之后分别予罗哌卡因0.375%的25 ml和0.5%的20 ml。B组患者以L2~3作穿刺点,做硬膜外神经阻滞。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其阻滞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后,A组患者较B组患者在15 min、30 min时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高,心率(HR)快;B组患者在30 min时的收缩压(SBP)、在15 min、30 min、60 min的舒张压(DBP)较麻醉前低;在术后48 h发生尿潴留的概率中,B组高于A组(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麻醉中,相对于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阻滞的效果好,在术后产生的镇痛作用持续时间长,没有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60例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8.81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N)和腰硬联合麻醉(SEA)两组。N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SEA组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间段的MAP、HR、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评分及镇痛时间。【结果】N组在手术过程中的MAP、HR较SEA组平稳;SEA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更短(P〈0.05),N组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更长(P〈0.01)。【结论】联合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麻醉效果良好,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且镇痛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高危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58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8~91岁,ASAIII~IV级,随机分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NER,n=30)和硬膜外麻醉(EA,n=28)两组。NER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EA组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评分。结果:NER组在手术过程中的MAP、HR较EA组平稳;两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NER组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EA组(P<0.01)。结论:NER用于高危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可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且起效快,镇痛维持时间长,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126-13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部以下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150例择期膝部以下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组(A组)和硬膜外阻滞组(B组),每组75例。记录两组麻醉前5 min及麻醉后5、10、20、30、60 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的阻滞程度、麻醉效果等。结果观察期两组的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麻醉后20、3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麻醉前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后20、30 min的收缩压及麻醉后20、30、60 min舒张压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胫神经感觉阻滞效果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效果优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硬膜外阻滞相比,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部以下手术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阻滞起效快,感觉阻滞效果、麻醉效果更优,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肢及下腹部手术中,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CSA)麻醉效果和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老年人下肢及下腹部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两组:CSA组和CEA组各30例。均取L2-3间隙行穿刺,CSA组以Spinocath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行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CEA组硬膜外腔置入导管行硬膜外麻醉。分别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给局麻药后30min时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评分,MBS)、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CEA组比较,以小剂量的布比卡因用于CSA,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显著缩短,MBS评分明显升高(P<0.05),给局麻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麻醉后各个时点分别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差异。而CEA组的MAP和HR在给局麻药后20min(t4)、30min(t5)两个时点分别与麻醉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病人术后均无麻醉并发症。结论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较连续硬膜外麻醉有局麻药用量少、起效迅速、阻滞完善、肌肉松弛、血流动力学平稳等优点。Spinocath导管的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以较安全地适用于老年人下肢及下腹部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0.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病人下肢手术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比较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术后的不良反应.方法择80例临床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40)和硬膜外麻醉(B,n=40)两组,分别施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麻醉.A组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两点分别给予0.4%罗比卡因0.3 ml/kg(坐骨神经)、0.5 ml/kg(腰丛);B组则选择L 2~3或L 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予0.75%罗比卡因0.3 ml/kg.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5、30、60、9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升压药的用量、术中输液量、尿潴留发生率等并记录病人麻醉及术后的不良反应,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结果:与麻醉前比较,两组病人麻醉后的血压均显著下降,B组病人在麻醉后15 min、30 min的SBP、DBP明显低于A组(P<0.01),随后60 min及90 min的DBP仍明显低于A组(P<0.05);手术期间B组的晶体输入量(1425±361)ml明显高于A组(1010±329)ml(P<0.01).曾用麻黄碱针的病人B组(16例)显著多于A组(1例)(P<0.05).B组尿潴留发生率(11/40例)显著高于A组(0/40例)(P<0.01).结论: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是老年病人行下肢手术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膝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膝关节手术的2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观察组患者与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的对照组患者各123例,观察患者麻醉后感觉与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①麻醉穿刺给药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②麻醉完成后10,30,60min二组患者的HR、SBP、DBP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HR、SBP、D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③麻醉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以有效优化膝关节手术患者的麻醉起效及维持时间,降低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同时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高效安全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2.
胡细苟 《微创医学》2014,(4):482-484
目的评估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的布比卡因应用于老年患者体内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组(复合组)和布比卡因组(对照组)。复合组患者行0.75%布比卡因7 mg+舒芬太尼3 ug注射,对照组患者行0.75%布比卡因10 mg注射。麻醉过程中观察记录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及心率(HR);麻醉用药后,采用针刺方法来测定患者的感觉阻滞平面,记录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并记录2组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麻醉后10 min、20 min和30 min的SBP、DBP及HR数值均明显低于复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复合组患者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复合组患者明显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麻醉对老年患者具有良好的感觉阻滞、良好的运动阻滞、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很小,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老年患者来说应用更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姚国华  陈华 《中外医疗》2010,29(24):65-66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 5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CSEA组和EA组。观察麻醉前、麻醉后5min、麻醉后15min、麻醉后30min。SBP、DBP、AR和SPO2,记录2组局麻药用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阻滞完善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CSEA组感觉阻滞起效快,阻滞完善时间短(P〈0.01),硬膜外追加药量少(P〈0.05)。2组SBP、DB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SEA是一种比较适合老年患者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用于糖尿病足(DF)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择期行DF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神经阻滞(NB)组和传统硬膜外阻滞(EA)组,各30例。NB组经超声引导下在腘窝处阻滞坐骨神经,并在收肌管水平阻滞隐神经;EA组行L3-4间隙硬膜外阻滞。2组的局麻药均为2%利多卡因5 m L+0.75%罗哌卡因10 m L,分3次给药,共计15 m L。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血压及心率(HR)变化,术后24 h内疼痛数字模拟评分(NRS)。结果:2组均无麻醉失败病例,组间优良率、感觉与运动起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B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比EA组长(P〈0.05),膝关节和髋关节未被阻滞,而EA组双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均被阻滞;NB组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麻醉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组麻醉后15、30 min的SBP、DBP和HR低于麻醉前(P〈0.05);NB组术后24 h NRS显著低于E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应用于DF手术,麻醉效果确切,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具有循环稳定和减轻术后疼痛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研究整群选取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在该科室进行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68例分为A组及B组,A组进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B组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SBP、DBP及HR,感觉与运动阻滞时间等相关指标数据.结果 结果显示,A组、B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发现,与给药前相比,给药15、30、60 min时患者SBP、DBP及HR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60 min时A组患者SBP、DBP及HR数据分别为(149.4±38.4)mmHg、(82.5±10.6)mmHg、(72.1±14.2)次/min,明显优于B组对应指标数据(135.1±40.1)mmHg、(60.1±10.2)mmHg、(79.1±14.5)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感觉与运动阻滞时间发现,A组感觉与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达到峰值时间均晚于B组(P<0.05),且有效阻滞时间长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高龄下肢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并与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进行比较.方法 100例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单纯硬膜外阻滞组(EA组,n=50),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CSEA组,n=50).分别测定椎管内注药前,椎管内注药后5min、10min、30min、60min、90min以及术毕共7个时点的SBP、DBP、MAP、HR、SPO2,麻醉后测定麻醉的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全时间,并统计术中及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例数,术后头痛的例数,及局麻药的总用药量.结果 两组患者注药后血压、心率变化无明显差异.CSEA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全时间明显快于EA组(P<0.Ol或P<0.05).罗哌卡因及利多卡因用量CSEA组明显少于EA组(P<0.01).术中恶心、呕吐者CSEA组6例,EA组2例;两组术后均无头痛发生.结论 CSEA较单纯硬膜外麻醉提供了更好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血流动力学平稳,患者的舒适程度明显提高,是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志莲 《河北医学》2014,(11):1808-1811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择期行单侧膝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B组)两组,每组25例。结果:A组患者的阻滞效果明显比B组好( P<0.05);A组患者T2-T5时的SBP、DBP 均明显比B组高(P<0.05);A组患者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比B组早(P<0.05),麻醉时间均明显比B组长(P<0.05);A组患者的术后2h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8%(2/25)明显比B组60%(15/25)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法的选择。方法对50例行择期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分别行蛛网膜下腔阻滞(S组)和硬膜外阻滞(E组)麻醉,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S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较E组少,术中阿拉明使用量埠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善、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李勇  崔建中  王伟  方志兵  吴建 《吉林医学》2011,32(15):2970-297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CSEA)在老年患者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中效果。方法:选取微创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80例,其中90例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组),90例采用硬膜外麻醉(硬膜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效果及用药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及平面固定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局部麻醉药用量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较硬膜外麻醉作用更迅速、阻滞更完善,对循环、呼吸影响相对较小,可安全地应用于老年患者的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20.
轻比重罗哌卡因用于单侧连续腰麻高龄患者下肢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轻比重罗哌卡因用于单侧连续腰麻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年龄82~102岁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连续腰麻组(S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组),S组行蛛网膜下隙穿刺,E组腰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记录麻醉前及麻醉后1 min、3 min、5 min、10 min、15 min、30 min、1 h、2 h、手术结束时患者的MAP、HR、SPO2;记录两组局麻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辅助用药、感觉阻滞平面、最大运动阻滞程度;观察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MAP下降幅度两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HR、SPO2变化两组间无差异.S组局麻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辅助用药(氟芬合剂)明显少于E组.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S组较E组麻醉起效快,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完善,血流动力学维持平稳,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用于高龄患者的下肢手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