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北京市1995—2005年不同群体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为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1995、2000和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中北京市的数据,对7—18岁学生利用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体质指数(BMI)筛查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分析不同群体的检出率。结果北京市7—18岁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在1995—2005年的10年内增长迅速。2005年7~18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21.8%、10.8%、11.3%和8.6%,高于1995年的11.3%、5.1%、8.2%和5.8%,也高于2000年的17.0%、8.8%、10.7%和6.4%;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7%、8.4%、7.1%和4.8%,高于1995年的6.5%、1.9%、3.7%和1.3%,也高于2000年的10.0%、3.5%、5.2%和2.4%。2005年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10~12岁年龄组肥胖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Ordinal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了城乡、性别、年龄的影响后,不同年度7~18岁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北京市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均已进入流行的增长期,采取学生肥胖综合防治措施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李静  罗纳  朱霖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088-1091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1985 -2010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及体质量指数(BMI)变化趋势,为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1985 -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北京市海淀区资料,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BMI,应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比较7 ~18岁学生各年度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分析各百分位数BMI( P25,P50,P75,P90,P95)变化趋势.结果 1985 -2010年7~18岁男生肥胖率分别为1.0%,4.0%,6.5%,15.2%,女生分别为0.5%,2.1%,2.8%,5.2%.各年龄组男、女生超重、肥胖率以及各百分位数BMI值均随年度不断上升(P值均<0.01).1985 -2010年各百分位数BMI增长表现为男生增速高于女生,较高百分位BMI值增速高于较低百分位BMI值,各年龄组高百分位BMI值全面大幅上升.2000-2010年以来10~15岁男、女生BMI增速明显.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1985 -2010年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以及BMI水平持续增长,10~15岁学生是下一步肥胖防控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福建省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福建省数据进行分析,并与2005年资料比较。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7~18岁学生,用《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筛查标准》计算超重和肥胖率。结果福建省2014年7~18岁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6%和3.6%;其中男生15.4%和4.7%,女生7.7%和2.4%;城市学生14.4%和4.6%,农村学生8.8%和2.5%;肥胖检出率7~9岁组最高(7.1%),超重检出率城市男生最高(19.4%)。2014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大多较2005年高。结论福建省青少年学生超重检出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城市男生和7~9岁小学生是超重与肥胖高发群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2005年天津市汉族学生营养状况分布,为有针对性地采取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0年制订的儿童青少年身高标准体重筛查标准,分析2005年天津市6~22岁汉族学生营养不良、低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的分布情况.结果 各年龄段均出现肥胖和超重的现象,城市男生青春早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高达32.9%;小学和初中学生是肥胖和超重的高发人群.各年龄段营养不良检出率均居高不下.结论 天津市汉族学生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并存,且超重、肥胖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应将学生营养性疾病的防治重点转移到肥胖防治,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营养不良的监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00—2019年宁夏7~18岁汉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变化趋势,为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2000—2019年5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宁夏地区数据,选取7~18岁汉族中小学生体重、身高等数据进行趋势分析。  结果  2019年宁夏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4%(1 181/8 855),9.19%(814/8 855),男生2000—2019年超重增长率为11.68%,肥胖增长率为10.07%(χ2=27.60,P<0.01)。女生2000—2019年超重增长率为6.95%,肥胖增长率为5.77%(χ2=33.82,P<0.01)。城市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总体增长率均最高,为11.38%和10.45%。农村男生的超重和肥胖增长率在2010年之后均高于城市男生(χ2值分别为13.90,17.09,P值均<0.05),女生肥胖增长率在2014年之后农村均高于城市(χ2值分别为9.94,33.39,P值均<0.05)。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经济发展片区由好到差时,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由高到低(χ2值分别为35.19,35.35,P值均<0.01)。  结论  2000—2019年宁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及体质量指数趋于持续性增长趋势,且农村超重和肥胖增长率逐渐超过城市。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具体措施应尽快制定,降低因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985—2019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流行趋势并进行预测。方法利用 1985、1995、2000、2005、2010、2014、2019年的七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进行分析, 分别纳入 409 945、204 931、209 209、234 420、215 317、214 353和212 711名7~18 岁儿童青少年。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判定儿童超重与肥胖, 计算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及年均增长值, 采用ArcGis 10.6软件分析2019年不同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的差异;采用多项式回归模型对1985—2019年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仅肥胖检出率和年均增长值进行拟合, 并预测7~18 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的发展趋势。结果 2019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为23.4%, 仅肥胖检出率为9.6%, 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城市高于乡村(25.4%比21.5%), 男生高于女生(28.4%比18.4%)(均P<0.001)。2019年各省份超重与肥胖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1985—2005年中小学生肥胖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北京市1985-2005年中小学生肥胖的流行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方法分析1985-2005年间四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中北京市7~18岁学生形态发育数据,计算人群的肥胖检出率,并描述其在不同亚人群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 北京市的7~18岁学生1985-2005年间四次肥胖检出率分别为0.65%、3.40%、5.23%和8.53%,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且增幅逐渐加大.2005年调查表明,不同特征学生群体的肥胖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男生(11.11%)高于女生(5.98%),10~12岁年龄段最高,达到11.63%;此外,城镇检出率(10.38%)高于农村(6.60%),而地区社会经济水平与肥胖检出率呈负相关.结论 20年间,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由散发到流行,并将进一步扩散;其流行兼具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特点.  相似文献   

8.
谷大为  杨宝晨  马萍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0):1540-1542
了解江苏省2005-2015年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流行趋势,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江苏省2005年、2010年和2015年7~22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应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比较超重和肥胖变化情况.结果 江苏省2005年、2010年和2015年7~22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依次为10.67%,12.22%和13.79%,2015年超重检出率高于2005年和2010年(x2值分别为110.383,61.212,P值均<0.05);肥胖检出率依次为5.05%,5.54%和5.61%,2015年肥胖检出率高于2005年(x2=7.74,P<0.01).2005年、2010年和2014年男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3.67%,15.96%和17.43%,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54%,7.79%和7.54%;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7.65%,8.50%和10.18%,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54%,3.29%和3.69%.城市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3.08%,13.74%和15.08%,肥胖检出率分别为7.51%,6.66%和6.41%;乡村超重检出率分别为8.25%,10.74%和12.52%,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57%,4.44%和4.82%.苏南地区(经济较好)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2.66%,12.91%和12.24%,肥胖检出率分别为5.19%,6.04%和4.68%;苏北地区(经济较差)超重检出率分别为9.70%,12.99%和15.00%,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88%,7.01%和9.03%.结论 2005-2015年江苏省7~ 22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比例持续增加,其中小学生群体、乡村地区和苏北地区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2004年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北京市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利用2004年北京市儿童代谢综合征调查总样本中21 198名2~18岁人群的体重指数数据,分别采用中国(WGOC标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2000标准)和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标准)推荐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体重指数分类标准计算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结果北京市2~18岁儿童青少年合并超重(包括肥胖)检出率、肥胖检出率分别是18.6%和8.1%(CDC 2000标准),17.4%和5.1%(IOTF标准);根据WGOC计算的7~18岁合并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是20.9%和8.9%.学龄儿童(6~18岁)的合并超重率高于学龄前儿童(19.8%:14.8%,CDC 2000标准);学龄儿童中,男性高于女性(26.7%:16.5%,WGOC标准),城市高于农村(27.0%:15.9%,WGOC标准);学龄前儿童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有1/5的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居国内最高水平.儿童青少年肥胖已经成为北京市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海淀区2003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的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要求对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采用《1995年全国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共检测中小学学生18979名,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93%;营养过剩率为26.55%,其中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23%和20.32%。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城市学生高于郊区。结论海淀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时存在,尤其是肥胖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中小学生1985~2000年超重和肥胖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7-18岁中小学生1985—2000年超重和肥胖变化趋势,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985,1991,1995和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北京市资料,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筛查标准计算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城乡男女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结果城男、城女、乡男、乡女超重和肥胖呈上升趋势,1995.2000年增幅高于1985.1995年平均每5a的增幅;1995~2000年比1985~1995年增速变缓,但7—9岁组城男超重和肥胖,7—9岁组城女和乡女超重,16~18岁乡男和13~15岁城女肥胖的增速高于1985~1995年水平。城区“差”片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好”片。结论北京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呈现出从散发到流行、从城区向农村、逐渐低龄化的趋势:应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将超重和肥胖的防治作为北京市学校卫生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985—2005年山东省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及超重、肥胖检出率的长期变化趋势,为控制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提供依据。方法依据1985,1995和2005年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计算城乡7~18岁中小学生的体质量指数(BMI),采用《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进行超重和肥胖筛检。结果1985—2005年的20a间,山东省儿童青少年BMI明显增长,城男、城女、乡男、乡女分别平均增长2.57,1.46,1.71和0.93kg/m^2。1985,1995和2005年7~18岁超重总检出率城男分别为3.08%,11.94%,17.53%,城女分别为2.68%,7.17%,10.53%,乡男分别为0.74%,3.11%,11.04%,乡女分别为1.50%,2.61%,7.01%;肥胖检出率城男分别为0.52%,5.28%,14.48%,城女分别为0.30%,3.22%,6.81%,乡男分别为0.03%,0.56%,7.09%,乡女分别为0.11%,0.22%,4.72%,均呈不断上升趋势。结论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采取政府参与、多部门协作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2005-2010年回族与汉族不同群体学生超重、肥胖流行趋势,为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2005和2010年宁夏地区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的数据,利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体质量指数(BMI)筛查标准,对7~18岁中小学生进行超重、肥胖筛查。结果汉族男生超重率2005年为7.9%,2010年为10.1%;肥胖率2005年为3.8%,2010年为5.1%。回族男生超重率2005年为4.0%,2010年为7.4%;肥胖率2005年为1.9%,2010年为4.7%。汉族女生超重率2005年为5.4%,2010年为5.7%;肥胖率2005年为1.8%,2010年为2.9%。回族女生超重率2005年为4.7%,2010年为5.9%;肥胖率2005年为1.3%,2010年为2.6%。城乡回、汉族7~12岁小学生是超重、肥胖高流行的群体。在控制了年龄、城乡、性别的影响后,2010年学生超重肥胖率高于2005年,汉族学生的超重、肥胖率高于回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宁夏地区城市和农村回、汉族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均已逐渐进入流行增长期,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学生肥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3~7岁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率的变化情况,评价城乡儿童生长发育趋势差异。方法 数据来源于北京市2000—2020年间5次国民体质监测,共计纳入31 117名3~6岁儿童,计算生长发育指标,采用χ2检验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20年北京市学龄前儿童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率分别从1.5%、1.4%、0.9%下降到0.6%、0.6%、0.8%,超重率、肥胖率从17.1%、4.8%上升到20.1%、9.6%。2020年城乡男女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均低于1%,2010年后农村男女童肥胖率超过城市男女童,2014年后农村男女童超重率超过城市男女童。趋势检验显示2000—2020年农村儿童营养不良率下降(生长迟缓、低体重P<0.001),超重、肥胖率上升(P<0.001);城市女童呈两极化趋势,消瘦率上升(Z=2.426,P=0.015),肥胖率也呈上升趋势(Z=3.405,P=0.001)。结论 农村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率下降,超重肥胖率持续增高反超城市儿童,需要有效的营养政策和健康战略应对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5年安徽省7~22岁学生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超重和肥胖的分布状况,为预防和控制学生营养过剩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对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安徽省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城男、城女、乡男、乡女BMI均值随年龄呈上升趋势。7~9岁年龄组肥胖检出率最高,肥胖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城市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乡村学生,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结论防治肥胖应该从小抓起,对城市和乡村、男生和女生应分别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在保证青少年体格发育的同时做好预防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5(1985-2010)年间蒙古族7~18岁青少年超重肥胖长期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应用1985、2000和2010年共计18 366人的蒙古族7~18岁青少年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比较不同监测年份、性别、城乡间的儿童青少年BMI均数和超重肥胖检出率.结果 25年间蒙古族7~18岁青少年BMI均数总体变化趋势为逐年升高,1985、2000和2010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1%、0.5%,6.3%、2.4%和9.1%、6.6%;1985-2000年的15年间超重、肥胖率分别增长了2倍和4倍,2010年时比1985年增长4倍和12倍.1985、2000和2010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在城市男性中分别为1.2%、0,7.9%、3.4%和11.0%、11.8%;农村男性分别为0.6%、0.6%,2.8%、2.1%和9.0%、3.4%;城市女性分别为1.8%、0.3%,8.1%、4.3%和9.4%、8.4%;农村女性分别为4.5%、0.9%,8.8%、2.2%和10.2%、4.5%,各组间不同监测年份其超重、肥胖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逐年增加趋势.结论 1985-2010年蒙古族青少年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大幅上升,并有继续升高的趋势,应采取合理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青岛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变化,对学生进行营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9月,对2000年、2010年青岛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中中小学生身高、体重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城区男生、城区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2000年分别调查891、819、909、948人,体重指数分别为20.33±4.07、19.09±3.59、18.51±3.42、17.91±2.99;2010年分别调查1 373、1 321、1 301、1 281人,体重指数分别为20.55±4.61、19.22±3.75、19.76±3.71、18.76±3.22(P>0.05、P>0.05、P<0.01、P<0.01)。调查对象营养不良率,2000年为6.31%,2010年为5.29%(P<0.05);超重、肥胖率,2000年为17.60%,2010年为26.19%(P<0.01)。[结论]2010年与2000年比较,青岛市城乡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率明显下降,超重、肥胖率明显升高。乡村学生超重、肥胖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