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濮阳市儿童弱视患病状况及其屈光状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濮阳市4~7岁儿童弱视患病情况、特点及其与屈光状态的关系,为制定儿童弱视防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用标准对数视力表筛查出视力低于4.9的儿童,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检查.根据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中心制定的<儿童弱视防治技术服务规范>进行诊断、评价和分析.结果濮阳市儿童弱视患病率为3.68%,以屈光不正性弱视患病率最高(57.14%),其次是斜视性弱视(27.16%)和屈光参差弱视(19.75%),形觉剥夺性弱视最少.儿童弱视大部分伴有屈光不正,以远视和远视散光所占比例最大(77.14%).矫正视力与两眼屈光差值呈负相关(r=0.436,P<0.05),与屈光度值相关不显著(r=0.001,P>0.05).结论屈光不正是引起弱视的主要原因.学龄前是弱视的高发阶段,建立儿童眼科保健制度,定期进行视力普查,及早发现和矫正屈光不正,正规治疗各型弱视是防治儿童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国妇幼保健》2019,(7)
目的探讨斜视弱视儿童戴镜后屈光状态随年龄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445例(890只眼)斜视弱视儿童连续多年屈光数据,按诊断和屈光不正程度分别分组进行屈光度与观察期的直线回归分析。结果屈光度与月龄存在直线回归关系(P<0. 05)。随着月龄增长,各组屈光度数改变先向远视进展,而后有逐渐向近视发展的趋势,改变速度接近(0. 009-9D)组,各组屈光度与月龄存在直线回归关系(P<0. 05)。随着月龄增长,除了H3 (+6D~+9D)组一开始即向近视发展,其余各组屈光度数改变先向远视进展,而后有逐渐向近视发展的趋势。M3 (-6D~-9D)组屈光度增加速度最快(b=0. 024),H1 (0D~+3D)组和H3 (+6D~+9D)组减少最慢(b=0. 007)。在远视各组中,H4组(>+9D)屈光度月下降速度最快(b=0. 020)。散光度数基本不变(P>0. 05)。结论斜视弱视儿童屈光状态的演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龄只是其中的一种。屈光度与月龄存在直线回归关系。随着月龄增长,各组屈光度数改变先向远视进展,而后有逐渐向近视发展的趋势,改变速度接近。各组等效球镜屈光度峰值年龄不同:屈光不正性弱视组最小(1. 53~2. 64岁),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最大(4. 51~6. 79岁)。按屈光不正程度分组,随着月龄增长,除了H3组(+6D~+9D)一开始即向近视发展,其余各组屈光度数改变先向远视进展,而后有逐渐向近视发展的趋势。M3组(-6D~-9D)组近视增加最快,H1组(0D~+3D)和H3组(+6D~+9D)组远视减少最慢。散光度数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5.
弱视是儿童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儿童的弱视、斜视、屈光状态已引起普遍的重视。弱视是指凡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矫正力不能达正常称弱视。换言之,弱视是在没有器质性病变时中心视力的减退。临床上从视力方面将弱视分为三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及影响弱视的相关因素。【方法】对随机抽取的门诊确诊的弱视患儿256例453眼的特征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儿童弱视眼的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129只非黄斑中心凹注视眼中98.45%属中重度弱视;41例斜视患儿中仅19例有三级功能;59例单眼弱视患儿中中重度占88.14%。【结论】屈光不正特别是远视是弱视的主要病因之一,而是否伴有斜视、注视性质及屈光参差的情况则是影响弱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各类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大连市幼儿园及小学生通过散瞳验光确诊的520例976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包括远视性弱视857眼、近视性弱视39眼,以及混合散光性弱视80眼,并将各类弱视分为轻、中、重3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远视性弱视组治愈686眼(80%),混合散光性弱视组治愈66眼(82%),两组疗效较好且相近,近视性弱视组治愈26眼(66%),疗效较差(P<0.05).结论儿童屈光性弱视的疗效与屈光不正性质有关,其中以远视性和混合散光性弱视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8.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与低视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光不正性弱视是引起儿童弱视的最常见原因,对视功能损害严重,必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现将我院1992~1999年门诊检查治疗的240例儿童因屈光不正而致弱视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40例弱视患者,男150例,女90例,就诊年龄为2~15岁。其中双眼弱视210例,单眼弱视30例。1.2 方法1.2.1 散瞳验光检查屈光度 用1%阿托品膏点双眼,每日3次,连用3d。检查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嘱半月后复查。1.2.2 查远、近视力,矫正视力 凡矫正视力≤0.8者均列为弱视。双眼矫正视力<0.3者均列为低视力。1.2.3 检查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斜视度及性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本地学龄前儿童弱视眼屈光分布情况,为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8年1月学龄前弱视儿童420例(808眼)进行回顾性屈光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弱视眼屈光分布构成,远视散光(包括单纯远视散光和复合远视散光)、近视散光(包括单纯近视散光和复合近视散光)、混合散光、单纯远视、单纯近视分别占67.67%、10.40%、10.64%、10.40%和0.87%。结论:学龄前儿童弱视眼主要是远视散光,定期深入社区幼儿园进行视力检查和屈光筛查是早发现早治疗弱视儿童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戴镜后屈光状态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提供随访时间及配镜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288例(576只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连续多年屈光数据,按初诊时主导眼等效球镜度数分为8组进行屈光度与观察期的直线回归分析。结果:屈光度与月龄多数存在直线回归关系(P<0.05)。首先,M4组非主导眼、M3组的双眼、M1组的双眼和H1组的双眼屈光度数改变先朝远视方向进展,但进展的度数逐年降低,后向近视方向发展的趋势。M2、H2和H3组的双眼屈光度数改变一开始即向近视方向进展。其次,转变年龄各不相同,H1非主导眼最小(2.4岁),M3主导眼最大(7.4岁)。第三,改变速度各不相同。远视各组下降速度接近;在近视组,M1的双眼和M3的主导眼增加速度最快,M2非主导眼增加速度最慢。散光度数基本不变。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正视化过程可以分为两大类:①一开始即向近视方向进展。②先朝远视进展,再向近视进展。演变速度和转变年龄与屈光不正程度、眼别相关。随访时间和配镜处方的制订需要考虑上述规律。 相似文献
11.
6个月龄儿童眼屈光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6个月龄儿童的眼屈光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美国伟伦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2146名6个月龄儿童进行视力筛查,结果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个月龄儿童左右眼球镜屈光度及散光检出率女童均高于男童;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先心儿的6个月龄眼球镜屈光度均高于正常儿童,但散光检出率与正常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个月龄儿童眼球镜屈光度和散光检出率存在性别差异,6个月龄儿童眼屈光状态以远视占优势,婴儿先天不良因素可能对6个月龄婴儿眼屈光状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散光在4~12岁弱视儿童中的主要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散光及弱视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4~12岁弱视儿童2 057例(3 704眼),所有弱视散瞳后采用视网膜检影法确定散光状态,描述散光在不同年龄、性别、弱视程度的弱视儿童中的分布。结果在2 057例弱视儿童中,散光(≥0.50 D)检出率为94.02%,且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各年龄组散光度以0.50~2.00 D(69.1%)为主,散光类型中的复性远视最多,散光轴向以顺规散光为主(90.2%),各年龄组散光度、散光轴向和散光性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儿童散光眼的散光度、散光类型和散光轴向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弱视程度散光眼的散光度、散光类型和散光轴向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散光在4~12岁弱视儿童中检出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儿童散光应尽早矫正,以防止弱视产生。 相似文献
13.
学龄前儿童屈光及远视力检查对早期发现弱视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尽早发现学龄前儿童弱视的最佳检查方法,以保护儿童视力。方法对4308名学龄前儿童筛查眼屈光及远视力,异常可疑者转眼科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308名学龄前儿童8616眼中,远视力异常247眼(3.80%),屈光筛查异常626眼(7.27%),最终确诊弱视266眼(3.09%)。不同年龄儿童弱视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屈光筛查及远视力检测弱视的灵敏度分别为98.12%,89.10%,特异度分别为95.69%,99.88%。结论利用屈光筛查有利于及早检测弱视,而且其灵敏度高于远视力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眼散光的分布规律、主要类型以及与矫正视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及同视机检查4~7岁儿童496例533眼散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性远视散光最多,占65.49%,其他依次为混合散光16.69%、单纯远视散光8.63%、复性近视散光7.32%、单纯近视散光1.88%。散光程度0.50DC~1.00DC者占42.95%,其次为1.25DC~2.00DC占33.77%、2.25DC~3.00DC占15.39%,>3.00DC占6.19%。在532散光眼中检出弱视298眼(55.90%)。结论复性远视散光是儿童散光的主要类型,散光与弱视形成密切相关,应合理矫正儿童散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为防治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0所幼儿园2 754例3~6岁学龄前儿童,应用儿童图形视力表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采用美国伟伦公司Sure-sight手持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检查。结果:调查对象男、女童弱视检出率均为13.9%,男、女童弱视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屈光状态类型以单纯远视、混合散光和复性远视散光为主,分别占36.5%、30.1%、27.6%,随着年龄增加复性远视散光人数逐渐减少,而单纯远视人数逐渐增加。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是儿童眼保健的重要指标,了解各年龄视力及屈光状况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弱视及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州市6~12岁非近视儿童屈光及远视储备不足现状,为近视防控“关口”前移至学龄前,针对近视高危人群制定防控政策、开展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8—2020年每年9—12月,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广州市11个区,每区抽取2所幼儿园、2所小学和2所初中开展近视调查。选取其中6~12岁非近视儿童为本次研究对象,共有18269名儿童纳入分析。分别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Kruskal-Wallis H 检验及Mann-Whitney U 检验对非正态分布定量资料进行描述、多组间比较和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百分率或构成比组间比较。结果 2018、2019、2020年6~12岁非近视儿童等效球镜度数(SE)分别为0.13(-0.25,0.50)D、0.25(-0.13,0.50)D和0.25(-0.13,0.50)D,远视储备不足检出率分别为93.33%、91.56%和91.12%。2018—2020年6~12岁各年龄非近视儿童SE分别为6岁0.38(0.13,0.75)D、7岁0.25(0.00,0.63)D、8岁0.25(-0.13,0.50)D、9岁0.13(-0.25,0.38)D、10岁0.00(-0.25,0.38)D、11岁0.00(-0.38,0.25)D、12岁-0.13(-0.38,0.25)D,相邻两组年龄间S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 =-11.21、-7.18、-8.50、-3.85、3.59、-3.64, P 值均<0.01);远视储备不足检出率分别为6岁97.01%、7岁97.52%、8岁96.03%、9岁93.73%、10岁88.38%、11岁77.43%、12岁64.21%。2018—2020年,9、10和12岁非近视儿童SE女生均低于男生( Z= -3.41、-3.39和-3.11, P 值均<0.01)。2018—2020年各年及3年间,6~12岁非近视儿童远视储备不足检出率女生均高于男生(χ2=3.97、5.77、12.02、20.40, P 值均<0.01)。结论 广州市6~12岁非近视儿童屈光度呈较低水平,眼“正视化”速度较快,远视储备不足检出率较高,近视高危儿童人数较多,女生多于男生。亟需将近视防控“关口”前移至学龄前,重视女童视力健康,以及针对近视高危儿童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青铜峡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及其防治效果,为指导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铜峡市2006年已改水的改水队1(高氟重病区叶盛镇叶盛5队)、改水队2(高氟轻病区大坝镇新桥5队)、未改水队(大坝镇滑石沟5队)670名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根据病变程度进行分型分度,计算患病率.结果 2011年改水队1和改水队2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均低于未改水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012,20.676,P值均<0.05).儿童氟斑牙临床分度与水氟质量浓度间显著相关(r=0.638,P<0.05).2个改水队改水后水氟质量浓度分别为(0.24±0.05) mg/L、(0.32 ±0.07) mg/L,已达到国家正常标准.结论 青铜峡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儿童氟斑牙尚存在一定程度的流行,未达到完全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其屈光状态,为防治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6岁学龄前儿童2 650名进行调查,应用儿童图形视力表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采用美国伟伦公司Suresight手持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检查。结果男、女童弱视检出率分别为85.3%和8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P>0.05),且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0.05)。屈光状态类型以混合散光、单纯远视和复性远视散光为主,分别占66.7%、18.6%、12.9%。随着年龄增加,混合散光人数逐渐减少,而单纯远视人数逐渐增加。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是儿童眼保健的重要指标,了解各年龄视力及屈光状况很有必要,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减少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农村0~6岁儿童忽视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重庆市农村0~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农村儿童忽视评价常模”中制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及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12月在重庆市3个区抽取822名0~6岁农村儿童作为调查对象,用忽视率和忽视度描述其受忽视状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忽视的相关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忽视率和忽视度分别为35.64%(293/822)、49.69±6.45.男童忽视度(50.23±6.40)高于女童(49.09±6.47)(P<0.05);留守儿童忽视率[40.48%(202/499)]与忽视度(50.64±6.29)均高于非留守儿童[28.17%(91/323),48.23±6.44](P <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OR=1.61,95% CI:1.17 ~2.21)、单亲和再婚家庭(OR=1.39,95%CI:1.10~1.76)、在家务农和外出务工的母亲职业(OR=0.81,95%CI:0.73 ~0.90)、冷淡疏远的母子关系(OR=1.42,95% CI:1.02~ 1.97)等情况的儿童更容易受到忽视.结论 重庆市农村0~6岁儿童受忽视程度比较严重,影响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因素为留守儿童、单亲和再婚家庭、在家务农和外出务工的母亲职业、冷淡疏远的母子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低年级学龄儿童弱视治疗的实施干预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弱视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效果及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8.04%显著优于对照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小儿弱视治疗护理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儿症状,并进一步提高患儿依从性,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保证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