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病因病机至今尚未阐明的、血小板减少性的血液病,以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难治性ITP(RITP)指一线治疗和脾切除无效,或需较高剂量的强的松才能维持安全的血小板水平的患者,约占ITP患者的11%~35%[1]。寻求治疗难治性ITP的有效方法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现笔者将其有关中医药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refractory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RITP)是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常见类型,其发病机制复杂,对西药反应不佳。中医学认为,其发病内因有先天禀赋不足、五脏功能失调、内伤疾病转化;外因有外感六淫邪气、肠胃毒邪侵袭、药毒损伤气血,在热、毒、虚基础上,可发生血脉瘀阻的病机变化。中西医结合治疗RITP可明显提高西医方案治疗效果,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目前对RITP仍缺乏系统认识,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缺乏高质量的临床循证证据,未来要采取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临床研究策略,通过调研完善对RITP中医病因病认识,加强发病机制与中医药治疗效应机制的基础研究,争取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展示中医药治疗RITP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3.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是指皮质激素治疗、切脾治疗、一般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约占成年ITP患者的20%,对各种治疗反应欠佳。治疗比较棘手。我们应用止血饮加环孢素A(CsA)联合治疗RITP 18例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6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成人ITP患者,男女比例为1:3.6,84.5%为慢性型,仅15.5%发病前有诱因,成人ITP,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减少者(p〈0.05),ITP组PDW增高(16.95±1.08)f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ITP组的MPV增高(9.88±1.36)fl,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01);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MPV逐渐增高,PDW减低。结论:成人ITP起病隐袭,多呈慢性经过,发病的免疫机制比较复杂。ITP患者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数增高者比正常或减少者疗效好,检查骨髓巨核细胞数有助于临床判断疗效,同时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对其诊断和疗效观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仙连颗粒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对血小板相关抗体、血小板膜蛋白水平的影响,证实ITP的发病机制与体液免疫有关。方法选取ITP病例40例和正常对照20例,运用单盲法将4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强的松片,治疗组口服仙连颗粒。检测治疗前后ITP患者的血小板(PLT)值,IT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PAIgG、PAIgA、PAIgM、血小板膜蛋白GPⅡh/Ⅲa的水平。结果仙连颗粒的疗效明显优于强的松(P〈0.05);可以升高PLT,降低PAIgG、PAIgA、PAIgM及GPⅡb/ma的表达水平(均P〈0.01)。结论仙连颗粒能够代替强的松治疗ITP,ITP的发病机制可能与PAIgG、PAIgA、PAIgM及GPⅡh/Ⅲa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中、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47例ITP小儿患者使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前、用药后3d(治疗中)、用药后1周(治疗后)的血小板数目(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比较其治疗前、中、后的差异。结果Plt、PDW、P—LCR治疗前、中、后相互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MPV治疗前与治疗中、后有显著性差异,而治疗中与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TP使用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明显,血小板的上述参数可以作为ITP治疗疗效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归脾汤加减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脾不统血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疗效。按中医辨证标准将ITP患者分为血热妄行组、脾不统血组和阴虚火旺组,均给予归脾汤加减治疗3个月,对三组疗效进行比较。归脾汤加减对ITP各证型均有较好治疗作用,但以脾不统血组疗效最好,血热妄行组次之,阴虚火旺组最差;虽然归脾汤加减对三组患者血小板均有提升作用,但尤以脾不统血组提升血小板作用最为显著。指出:归脾汤加减治疗脾不统血型ITP临床疗效满意,ITP中医药研究应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寻求针对各个证型的有效方剂,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银翘升板方辅助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风热伤络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ITP风热伤络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龙片1 mg/(kg·d)口服,或等效剂量的其他激素如甲泼尼龙片0.8 mg/(kg·d)口服,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翘升板方口服,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8周后判定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出血症状评分、血栓弹力图关键参数[包括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最大振幅(MA)、综合凝血指数(CI)]。结果 研究过程中对照组脱落4例,治疗组脱落2例,最终纳入本研究的患者为68例,其中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1.43%,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74.29%,对照组分别为45.45%、30.30%,治疗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均升高、出血症状评分均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出血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  相似文献   

9.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血小板数量减少或伴功能受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之一。ITP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虽然现代医学治疗ITP的方法很多,但疗效不尽理想,且复发率高。蒙医学对该病有系统的认识,且临床疗效独特,受到临床及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着重论述蒙医对ITP的认识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新加归脾合剂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方法选择5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自拟新加归脾合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强的松治疗。选择相应方法观察ITP外周血象、血小板抗体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新加归脾合剂能降低血小板抗体、提高血小板计数、减轻出血或停止出血,和强的松临床疗效相同,在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中能起到替代作用。结论新加归脾合剂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有效、安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升血小板胶囊为主综合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患者予升血小板胶囊(由青黛、连翘、仙鹤草、牡丹皮、甘草等组成)常规治疗并配合痰热清静脉滴注,中药祛风凉血补肾辨证加减。观察血常规、骨髓细胞涂片、血小板相关抗体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临床治愈8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7%。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血小板计数及骨髓巨核细胞数等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升血小板胶囊为主综合治疗难治性ITP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2.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血液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是由于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引起,又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目前传统治疗方法能使大多数患者得以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因效果不佳而转化为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efractory ITP,RITP),其特点是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皮肤黏膜出血,占ITP患者11%~35%[1]。  相似文献   

13.
祛风凉血补肾法治疗难治性ITP1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其进  于天启 《河南中医》2010,30(6):580-582
目的:观察祛风凉血补肾法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患者予中药祛风凉血补肾中药为主,每日2剂。结果:治疗前后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计数及骨髓巨核细胞数等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祛风凉血补肾法是治疗难治性ITP的有效方法,它不但降低外周血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水平,升高血小板,而且能促进骨髓巨核细胞的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法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36例ITP患者口服中药2个月,观察疗效及血小板数。结果:显效10例,良效16例,进步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3.3%,治疗后血小板数显著升高。结论: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法对慢性ITP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周红  王沁 《新中医》2005,37(10):57-5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ITP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7例,口服强的松片治疗;治疗组6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按血热妄行、气不摄血和脾肾阳虚型辨证施治。60天为1疗程。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止血时间、血小板变化情况。结果: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8.25%、85.71%.对照组分别为41.17%、64.7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止血时间及血小板恢复正常值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血小板上升峰值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ITP疗效显著,具有止血快,血小板上升迅速、峰值高,维持正常时间长,副作用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泻火凉血法为主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泻火凉血为主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的疗效。将45例患者经分型后应用泻火凉血为主,配合健脾滋肾法,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出血程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93.33%,血热络伤型(I型)有效率92.86%,脾(气)肾阴虚型(Ⅱ型)有效率93.55%,两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型出血程度均显著改善(P<0.05),血小板计数升高(P<0.01),血小板相关抗体降低(P<0.05)。提示泻火凉血中药对火热实证为主或气阴虚证为主的ITP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因免疫因素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使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发病率最高。糖皮质激素为治疗ITP首选药物,但其不良反应较多,且部分患者对激素不敏感,从而影响疗效发挥。为此,笔者使用地榆生白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TP,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opathic thrombcytopenia purpura,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并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可分急性与慢性,难治者多为重症和慢性ITP。西医治疗多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一部分患者采用脾切除术,但术后仍可复发,西医治疗并未使ITP的治疗出现根本性改观。中医学着眼于整体调治,认为其以虚证、热证、瘀证为主,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9.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慢性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所有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或静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紫癜汤口服,并随症加减,疗程1个月.结果 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远期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为7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均能升高血小板数及降低PAIgG值,但治疗组效果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ITP疗效稳定,毒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由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单纯中医或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ITP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