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足太阴脾经1.隐白:藏者曰隐。穴在足大趾端内侧,去爪甲如韭叶,《甲乙经》有:“足大指端内侧,去爪甲如韭叶。”是处皮肤常隐而肉色白,因名隐白。2.大都:都者盛也。穴当足大趾本节之后内侧陷中,《甲乙经》有:“在足大指本节后陷者中。”是处皮肤丰盛,因名大都。3.太白:穴属足太阴,位于足内侧,核骨下陷中。《全鉴》有:“足大指后内侧,内踝核骨下,赤白肉际陷中。”是处皮肤较足底  相似文献   

2.
<正> 四、足太阴脾经隐白本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为足太阴脾经的“井穴”。《甲乙经》卷三谓:“在足大指端内侧,去爪甲如韭叶”。考“隐”《说文》:“蔽也”。有隐藏、隐蔽不显之义。《荀子·王制》、“故近者不隐其能,远者不疾其劳”。“白”,《说文》:“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阴数,凡白之属皆从白”,《素问·阴阴应象大论》:“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藏为肺,在色为白”。此穴在足大趾内侧,距爪甲角约一分的赤白肉际处,为脾足太阴脉所出,脾为土藏,金隐土中,取之有生金荣肺之用,而主治气喘,且其穴居隐处而肉色白,故名隐  相似文献   

3.
应用十工原穴治疗并观察高血压病86例。具体方法:1、肝阳上亢,主穴:太冲⊥、丘墟⊥。配穴:行间⊥、风池⊥。加减:失眠加神门⊥、大陵⊥  相似文献   

4.
足癣是霉菌感染引起的皮肤传染病,多发生于趾间和足底,主要症状表现为趾间剧痒,局部有水泡、渗出和脱皮等,重者可致糜烂,易合并感染。我们以普鲁卡因穴位注射进行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取穴与用药1.取穴:①主穴:太谿、行间。②配穴:太冲、三阴交、昆仑。2.用药:2%的普鲁卡因注射液2毫升,与无菌蒸馏水10毫升混合后注入穴内。二、操作方法先将药液抽入注射器内,选择较细号针头,在穴位常规消毒后,将针快速直刺入皮下,然后缓慢进针,上下缓慢提插,待有酸、胀、麻感觉后,无回血时慢慢将药液注入。  相似文献   

5.
运用“四关穴”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冲、合谷合称四关,《针灸大成》曰:“四关、四穴,即两合谷、两太冲穴是也”。合谷,又名虎口,因似虎口,故而得名,是手阳明经脉所过为原的原穴,凡因气虚、肺气不足、风塞、风热引起的气机阻滞,阳明热盛所致的病症和闭厥阴之脉所注为俞的俞穴,阴经以俞代原,又是足厥阴经的原穴,太冲主治肝之脏病、经、气化病和与肝有关的脏腑器官疾病,对改善和调节肝脏功能,四关穴作为一种固煊的配穴,它具有通调气机,镇静解痉的作用,笔者在临床辨证论治时,常用太冲,合谷通调气机,疗效破佳。  相似文献   

6.
八足少阴肾经1.涌泉:出处曰涌。穴属肾经,位于足心,为肾经的井穴,是脉气的出所,故名涌泉。2.然谷:考足内踝前下高起之骨,名为然谷,是穴正当然骨下缘,《甲乙经》:“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以骨名其穴,因名然谷。3.照海:照者光明所及,海为百川之会。由于该穴主治目疾之广似海,因名照海。4.太溪:太指大.甚的意思。考肾水出于涌泉,通  相似文献   

7.
<正> 三、足阳明胃经腧穴承泣本穴最早见于《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甲乙经》卷三谓:“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考“承”有受义。《礼·礼运》:“是谓承天之祜”。《易·师卦》:“开国承家”。虞翻谓:“承受也”。“泣”,《说文》:“无声出涕曰泣”。《六书故》:“书:‘呱呱而泣,’诗:‘其泣喤喤’,泣非无声也,大约悲者泣而哀者哭,哭泣之声有细大之差焉”。《尔雅·释言》:“泪也”。此穴在目下,当悲泣泪下,此穴处首先受之,故名承泣。四白本穴最早见于《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甲乙经》卷三谓:“在目下一寸,面(九页)骨颧  相似文献   

8.
箝闭性腹股沟斜疝在临床上多见,且需及时手术,不允延误。可是在某些交通不便而又无手术条件的地方,患得此病,往往躭误手术时问(在我院肠切除的病例中,箝闭性疝即占19.6%)。为探求早期简便的复位方法,我们根据中医理论,针刺足厥阴肝经之穴,尤以大敦穴,对复位早期箝闭性腹股沟斜疝有效。曾应用针刺复位箝闭性腹股沟疝13例,均获显效。操作方法:取双侧大敦、行间、解谿为主穴,配以足太阴脾经的公孙、隐白穴(附图)。患者取仰卧位,两髋关节屈曲外展。穴位处以酒精消  相似文献   

9.
探讨“心胀咽痛,刺太冲必除之”理论依据,扩展太冲穴临床应用。从心与肝生理病理、气血调节联系、经络循行理论以及标本根结理论四方面分析,得出肝疏泄失常致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功能异常,故治心脏疾患需先调肝清其源;肝与心,气与血的调节相互影响,调气为主,调血为辅,不可忽视肝调节气机对维持其他脏腑生理功能的重要性;太冲穴为肝经的原穴,针刺其可治疗胸腹部疾病;针刺太冲可调理气机不畅,血行不利所致心神疾患,故“心胀咽痛,刺太冲必除之”理论可指导临床应用太冲穴治疗胸闷心烦、短气、咽痛、卧不安等。  相似文献   

10.
<正> 十一、足少阳胆经瞳子髎本穴最早见于《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甲乙经》卷三谓:“在目外去眦五分”。考“瞳”,意指瞳子,《玉篇》:“目珠子也”。“子”,犹人也,《荀子·王霸》:“谁子之与也?”。瞳子,意指瞳人,或称瞳孔。“髎”有深空之义(其义详前释)。此穴在目外眦五分处的陷凹中,此处目瞳子,故名瞳子髎。  相似文献   

11.
杨旭光  陈媛  王琼芬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8):276-276,279
1四关及四关穴的历史源流“四关”一词始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藏。”金元时期窦汉卿《标幽赋》云:“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明·徐凤在《针灸大全》中对《标幽赋》注云:“四关者,五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太冲、合谷是也。”明·杨继洲《针灸大成》曰:“四关者,五脏有六腑,六脏有十二原,出于四关,太冲、合谷是也。”可见,徐、杨均认为四关即太冲、合谷。杨氏《针灸大成》的《经外奇穴》进一步明确:“四关四穴,太冲、合谷是也。”此后,开四关成为固定配伍,四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对55例失眠患者采用针灸疗法,主穴取安眠穴、内关穴.心脾两虚者加百会穴、心俞穴、脾俞穴;肝郁化火者加太冲和肝俞穴;阴虚火旺者加太溪和三阴交穴;胃腑不和者加中脘穴、丰隆穴.针灸并用.结果:临床治愈44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36%.结论:针灸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选穴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上从建库至2020年5月5日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处方,利用SPSS 24.0、IBM SPSS Modeler 18软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36篇。治疗方法频次最高的是针刺,其次是针刺+康复锻炼。频次应用较高的腧穴:主穴是合谷、三阴交、肩髃等,配穴是丰隆、太溪、太冲等。用穴频次较高的经脉:主穴是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经穴等,配穴是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经穴等。用穴频次较高的部位:主、配穴均是下肢、上肢、头颈部等。支持度最高的关联群:主穴是合谷-曲池,配穴是太冲-丰隆、太溪-丰隆;置信度最高的关联群:主穴是三阴交-阴陵泉,配穴是地仓-颊车。聚类分析:主穴分为2类,尺泽、极泉、内关、三阴交、阴陵泉、照海、大陵、血海为第一类,合谷、曲池、外关、肩髃、手三里、阳陵泉、足三里为第二类;配穴分为3类,丰隆、太冲、太溪、气海、内庭、血海、风池、足三里为第一类,地仓、颊车、廉泉为第二类,合谷、丘墟、肩髃、曲池为第三类。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以阳经选穴为主,尤其是手、足阳明经,阳经或者阴经取穴大多单独使用,取穴部位多是四肢。主穴多选用特定穴,应用最多的是合穴,其次为交会穴、八脉交会穴、络穴,且多位于拮抗肌(群)肌腹或肌腱之间。配穴多是辨证取穴、随症取穴及按部位取穴,而辨证取穴多从风、痰、虚致病因素考虑。  相似文献   

14.
三阴交 ,出自《针灸甲乙经》 ,属足太阴脾经 ,为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三阴经之交会穴。别名承命、太阴、下之三里。因其为足三阴之交会穴 ,故名。“三阴交者 ,是足三阴经之交会 ,故名三阴交” (《会之针灸学》) ,三阴交穴主治范围极广 ,不仅应用于脾经之腹胀、泄泻等消化系统的病变 ,而且善治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的病变 ,作者在妇科的临床中 ,以三阴交为主穴 ,根据病症配以不同的腧穴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病案举例1 1 痛经患者 ,女 ,2 5岁 ,工人 ,月经 15岁初潮 ,周期尚准。主诉每于经前、经期腹部胀痛拒按半年。平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谵语患者的针灸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使用针灸方法进行治疗.结论期门为肝之募穴,又是足太阴、阴维之会,刺之可疏肝气、健脾气、调气活血;神门为心经原穴,具有泻心火,宁心安神的作用;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水沟为急救常用穴,为醒神开窍之要穴.配解溪、合谷能泻阳明经邪热,驱邪外出;曲池、支沟通腑泻热;大椎、行间清热解毒,安神开窍;阴陵泉、脾俞清热利湿,醒神开窍;中冲、大椎清泻营热;膈俞、委中清热凉血;丰隆、太冲清热化痰,泻火开窍;三阴交、内关活血化瘀,行气开窍.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资料来源,以“原发性高血压”、“针刺治疗”为关键词,整理搜集2004年1月~ 2013年12月间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文献,运用Microsoft Excel分析数据.结果检出有效文献132篇,完整的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报道46篇.分析发现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最常用主穴的归经为足厥阴肝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最常用的主穴为太冲、曲池、风池、足三里;临床常见证型为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  相似文献   

17.
用三棱针或圆利针(也可用注射针头或缝衣针),分别刺入两拇指及两大趾的爪甲根部内侧和外侧离抓甲角一分许,即相当于隐白、大敦、少商穴及少商穴对侧部位。  相似文献   

18.
电针加放血治疗乳腺增生病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桂琴  韩平 《海南医学》2002,13(2):49-49
乳腺增生病是乳房部一种非炎症疾病 ,属中医“乳癖”范畴 ,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 ,我们近年来采用电针、三棱针点刺放血与拔火罐相结合治疗 ,收到满意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门诊病人 ,共 2 3例 ,年龄 30— 38岁 ,均为女性 ,病程最短三个月 ,最长二年半。本组病例排除乳腺癌 ,乳腺纤维瘤等其它乳腺疾病 ,符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外科学会》1987年 6月在南通“乳腺病专题会”上通过的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2 1 电针取穴 :主穴、乳根、膻中、血海、肝俞 ;配穴 :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等。每次选用主穴二个及配穴二个 ,选用…  相似文献   

19.
太冲穴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冲穴出自<灵枢·本输>,属足厥阴肝经之输穴、原穴.位于足背侧,第一跖骨间隙后方凹陷处.具有疏肝解郁、平肝潜阳、清肝养血之功效.近4年来太冲穴单穴或处方配穴应用治疗多种疾病,在治疗机理、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现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20.
“复溜”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腧穴,也是肾经之“经”穴。该穴位于足内踝与跟腱连线之中点上二寸处。在针灸界,一般认为该穴有补肾益阴,通调水道之功效,主治水肿、腹胀、腿肿、盗汗、泄泻、肠鸣、脉细无力、腰脊强痛、发热无汗、舌干口燥。纵观《内经》、《甲乙经》、《针灸大成》以及现代针灸专著与教科书,无一提及“复溜”穴可治失音。但笔者认为“复溜”可治失音,且疗效应佳。一、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灵枢·经脉》篇对肾经的循行是这样描述的:“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少指(指应作趾)之下,邪(邪与斜字通)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踹应作腨)内,出腘内廉……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理论,既然肾经循喉咙,挟舌本,而喉与舌乃发音之主器官,那么,属于肾经的“复溜”穴肯定能治失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