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免疫接种是全世界广泛使用的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然而没有一种疫苗是绝对安全、绝对有效的。尽管目前疫苗制造技术已有了很大进步,每种疫苗在出厂前总要经过生产厂家和国家的严格检验,但随着一种有效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在大批和群体免疫时,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免疫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两者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度前后免疫接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1月以来在本社区实施计划免疫接种疫苗告知制度,并统计2013年1~12月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2012年1~12月实施计划免疫接种疫苗告知制度前的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后(2013年1~12月),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08.37%)和接种及时率(97.00%)均较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前(2012年1-12月)(88.92%、84.32%)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5、4.82,P〈0.05)。在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前(2012年1-12月)统计的658名儿童中发生不良反应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达0.91%;而在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后(2013年1-12月)统计的722名儿童中发生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4%;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1,P〈0.05)。结论通过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度,与儿童家长签订知情同意书,履行告知义务,可让家长了解相关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另外还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减少医疗纠纷提供了证据,起到了保护医务人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免疫接种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因果评价方法是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国际没有一种通用的关于疫苗与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的评价方法。本文对世界卫生组织(wHo)安全顾问委员会、加拿大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以及美国临床免疫评估协作网3个组织的免疫接种不良事件因果关系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对我国免疫接种后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实施计划免疫接种是我国婴幼儿保健工作的重要措施,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免疫覆盖率难以达到100%。影响常规疫苗可接受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与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相关的安全性[1],所以对此应给予重视。1 临床资料1998年11月~1999年11月在我科进行免疫接种的3419人次中,32例出现不良反应。男18例,女14例。年龄3个月~5岁。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为注射后2~24h。接种疫苗的种类有百白破疫苗28例,麻疹疫苗2例,甲肝疫苗、乙肝疫苗各1例。2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症状与例数见表1。表1 致敏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致敏疫苗种类例数发热红肿、硬结烦躁不安、…  相似文献   

5.
免疫接种的安全性及不良事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免疫接种覆盖率的提高,疑似免疫接种不良事件(AEFI)也日益增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AEFI分为7类,包括疫苗本身的不良反应(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疫苗质量、实施差错、非疫苗引起的偶合反应、心因性反应和不明原因的反应。本文概述了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百白破疫苗、乙型脑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偶联疫苗、狂犬病疫苗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等9种疫苗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AEFI的监测和管理措施,旨在为增强免疫接种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谢云兰  谷欣 《云南医药》2013,(5):429-431
<正>随着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加强,疫苗接种对传染病的发生率控制以及人体接种疫苗后的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针对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但是任何一种疫苗都不是绝对安全的。随着一种疫苗有效接种率的提高,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的下降,接种疫苗后的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就更加重要,早发现,早报告不良反应,保证接种安全,提高服务质量,现对2009~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指导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在我院疫苗室接受计划免疫接种的儿童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按照儿童常规计划免疫流程进行接种,观察组开展全程护理指导,比较两组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知识的认知程度,同时记录两组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儿童家长对疫苗种类、接种目的、注意事项、观察时间及接种护理的认知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中实施全程护理指导可提高儿童家长对接种知识的认知水平,促使接种后不良反应症状尽快消失,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乙型脑炎 ( JE)是一种由库蚊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自 2 0世纪 5 0年代疫苗研制以来 ,鼠脑培养的灭活 JE疫苗 ( JEV)已在许多亚洲国家应用 ,疫苗相关的两大主要不良反应是神经病和变态反应。作者根据日本和美国的市场后监测资料 ,对日本和美国应用此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测定。  自 1 95 4年以来日本已将 JEV纳入儿童免疫接种程序 ,JEV的免疫程序为 :9~ 6 0月龄儿童间隔 1~ 4周皮下注射 2剂 ,4、9和 1 4岁时各加强 1剂 ,每剂均为 0 .5 ml( 3岁以下儿童给予 0 .2 5 ml/剂 )。据日本厚生省全国不良反应报告系统 ( VAERS)报告…  相似文献   

9.
免疫接种是预防婴幼儿各种传染病的有效、简洁、经济的公共卫生措施之一。但是,由于目前使用的各种疫苗本身的生物学特异性和接种对象本身的个体差异性,导致受种者出现接种后不良反应或免疫损伤,极易引起与受种者监护人的纠纷。因此,做好疫苗接种前的宣传、解释与沟通工作,有利于杜绝或减少纠纷,有利于提高免疫接种率和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10.
在1岁以内的婴儿中,对禽蛋的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IgE介导的食物超敏反应。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MMR)疫苗中的流行性腮腺炎和麻疹病毒是在禽胚中减毒的,该疫苗含有微量禽蛋产物。美国儿科学会推荐对三种疫苗进行皮试以确定对禽蛋过敏儿童免疫接种MMR疫苗的安全性。本文旨在评价1∶100MMR疫苗皮试阴性对预测此类儿童接种疫苗安全性的可靠性。作者选择了17名可能有禽蛋过敏史并需作常规MMR免疫接种的15~36月龄幼儿。有皮肤划痕现象、新霉素过敏史或明显心脏病的儿童均不予评价。对禽蛋过敏表现为摄入禽蛋后2小时内发生荨麻疹、恶心、  相似文献   

11.
张雨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683-684
百白破疫苗主要为氢氧化铝吸附百日咳菌苗液、破伤风类毒素和白喉类制成的,用于预防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的混合疫苗。百白破疫苗在我国的国家免疫规划中。其在预防应用中针次多、广泛。第一针接种于婴儿满3个月,继第一针后30d内给予第二、三针,并分别在之后的3个月内每月为婴儿注射一针,在婴儿18~24个月时再给予一针加强。长期的应用数据统计表明,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极高。所以如何通过护理干预来影响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成为焦点。本文将对儿童接种前后实施护理干预,减小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儿童免疫接种百日破疫苗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深圳市福田区慢病医院收治的72例接种百日破疫苗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儿在接种百日破疫苗后进行正确系统的护理,总结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并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接种对照组36例患儿中6例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2例,恶心呕吐2例;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硬结、脓肿等现象1例以及过敏反应1例;对照组36例患儿中12例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5例,过敏反应者3例;恶心呕吐2例,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硬结、脓肿等现象2例。两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儿童免疫接种百日破疫苗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反应、恶心呕吐反应以及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硬结、脓肿等反应以及过敏反应。通过正确系统的护理,能极大降低儿童免疫接种百日破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美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监测系统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接种是全世界广泛使用的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然而预防接种中使用的疫苗并非绝对安全、有效.尽管目前疫苗制造技术已有了很大进步,每种疫苗在出厂前要经过严格检验,但随着一种有效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在大批和群体免疫时,疫苗所预防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则明显上升,两者为负相关.世界各国都建立了预防接种不良事件报告体系,以预防和减少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对婴儿、儿童和成人免疫接种的建议是根据生物制品自动和被动免疫的原则及临床和预防医学专家们的判断提出的。其利弊与使用的制品有关。没有一种疫苗是绝对安全或有效的。接种后可获得部分或完全保护;接种的危险性从常见的轻微副作用到少数严重威胁生命的情况不等。因此对免疫实施的建议应权衡其利弊以获得抗感染的最好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护理婴幼儿预防接种疫苗的方法和效果的比较,对幼儿接种百白破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的护理出现的局部性不良反应的影响,同时调查家长在孩子接受接种疫苗后的观点进行了解。方法我们选择了2008年10月1日之后出生的儿童进行研究,将288例接种两种疫苗幼儿进行分组,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各144例患者,对两组婴幼儿在临床上的护理干预后与用常规性护理后出现的局部不良反应状况进行分析,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家长在婴幼儿接受疫苗后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同时对两种护理方法得到不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常规护理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比护理干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这两种护理进行分析得出,运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运用常规性护理的不良反应少,所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实施免疫接种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为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以及保障受种儿童个体健康采取的最有效、经济的预防手段.虽然目前我国使用的各种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非常低,但在面广量大的预防接种中,不良反应不可避免,为了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至最低,在长期的预防接种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1、在孩子出生后,家长来建《预防接种证》时或首次预防接种前,请家长提供详实的基本资料,内容如下: ①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出生史.  相似文献   

17.
免疫预防接种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在出生后要进行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等一系列预防接种。预防接种后机体可能会有一些反应 ,大多属于正常反应 ,但也有不少病例是由于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接种而引发的 ,如在疾病的急性期 ,未询问病史就接种而造成严重后果。经查阅 1986~ 1996年国内医药杂志 ,对不良反应加以归纳 ,现报道如下。11年间共有 87篇 331例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报道 ,其中百白破疫苗引起的 141例主要为无菌化脓性感染 ( 12 9例 ) ;乙脑疫苗引起的 83例 ,主要为Ⅰ型变态反应 ( 5 1例 …  相似文献   

18.
中美疫苗不良事件监测体系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疫苗在人类与疾病的抗争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接种疫苗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手段。疫苗作为一种药品,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尽管它带来的效益远远高于风险,但也可能产生有损于机体的不良反应。因疫苗的接种对象是健康人群,特别是儿童占较大比重,因此对疫苗安全性的要求通常高于一般  相似文献   

19.
苍靖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3):107-108
乙型肝炎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大传染病,要解决这一疾病最根本的办法是对新生儿和乙型肝炎免疫缺乏的人群进行疫苗的有效接种。本研究对4491名中小学生进行免疫前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测定,并对测定为阴性者进行重组乙型肝炎疫苗5μg免疫接种。1年后再对该人群复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结果发现7~19岁中小学生未接种前HBsAb率仅为42.3%,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高中生仅为38.7%。经过免疫接种后测定,HBsAb阳性率升至84.6%。说明对7~19岁中小学生进行强化乙型肝炎疫苗的普遍接种已刻不容缓,接种后的效果较为肯定。  相似文献   

20.
《中国执业药师》2010,(2):17-17
澳大利亚自2009年9月30日开始实施甲流疫苗(商品名Panvax)全国免疫接种计划。澳大利亚医疗产品局(TGA)一直在密切监测疫苗的各种不良反应。2009年11月20日,TGA发布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