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32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清除血肿,尿激酶血肿内注射持续引注。结果: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重残率低于对照组,说明高血血脑出血积极早期手术,持续引流可以离出血的病死率和重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针行微创引流清除血肿术治疗52例病人,同时选择与之相配的、同期住院的、只行内科治疗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4例作对照,结果:微创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8.85%)及治愈率(38.46%)均明显高于内科对照组(P<0.05),病死率(9.62%)显著低于内科对照组(P<0.05);并且其消化道出血发生率(42.31%)和尿素氮增高发生率(38.46%)显著低于内科对照组(P<0.01);微创治疗组中脑再出血发生率与内科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清除术是一种抢救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创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糖及按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局麻血肿穿刺抽吸治疗(治疗组32例)及全麻外科手术血肿清除治疗(对照组30例),比较术后的血糖变化,结果:治疗组血肿穿刺抽吸后血糖高峰值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后第1,2,周血糖降至正常者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治疗组6.25%,对照组2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穿刺抽吸治疗较外科手术血肿清除治疗有血糖峰值低,恢复正常的速度快,病死率低,对脑组织的损伤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并发高钠血症18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52例脑出血患者按血钠水平分为高钠血症组(18例)和对照组(134例),对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钠血症组死亡11例,病死率61.11%;对照组死亡26例,病死率19.40%,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丘脑出血发生率,高钠血症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浓度≥6.1mmol/L、血白细胞计数≥10.0g/L、血压≥23.9/14.6kPa、体温≥39℃及血肿破入脑室者百分比,高钠血症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脑出血并发高钠血症主要与其自身病理生理机理有关;其病死率高,多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早期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发现凝血功能异常的65例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组(小骨窗组,38例)与微创穿刺碎吸引流组(微创组,27例),计算两组间血肿再发率、恢复率、重残率与病死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微创组血肿再发、重残及死亡发生率(14.8%、22.2%、7.4%)均明显低于小骨窗组(39.5%、31.6%、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恢复率(70.4%)则明显高于小骨窗组(44.7%),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ICH早期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采取微创穿刺碎吸合并尿激酶冲洗引流简捷、创伤小,可有效减少二次血肿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脑室引流治疗脑室出血5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室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单纯保守治疗,控制血压,降颅内压,抗脑水肿等,治疗组在以上疗法基础上使用锥孔脑室持续引流,比较两组病死率及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术是治疗脑室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郑家地 《重庆医学》2016,(21):2998-3000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EVD)联合颅内压(ICP)监测在小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06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小脑出血患者67例分为2组,干预组(36例)行小脑血肿清除联合EVD术,对照组(31例)行单纯小脑血肿清除术,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常规ICP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ICP、甘露醇使用次数、颅内感染率、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术后第1、3、5天,干预组患者IC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甘露醇使用次数与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D术对于小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明显,可以通过控制性EVD,调控ICP的变化,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李正克 《广西医学》2013,(9):1238-1240
目的观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出血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血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率及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血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4.2±18.7)min、(3.6±1.2)d、(22.8±3.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6.8±21.1)min、(5.7±1.8)d、(25.6±4.1)d(P<0.01);观察组的再出血率、病死率分别为18.33%(11/60)、6.67%(4/60),对照组则分别为23.33%(14/60)、16.67%(10/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幸存者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病死率低的特点,是一种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钻孔血肿引流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钻孔血肿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方法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再出血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停留ICU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钻孔血肿引流能明显提高高血压脑出血(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HICH)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HICH患者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快、术后恢复快,能改善日常生活,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微创引流清除血肿术治疗老年人重型脑出血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引流清除血肿术治疗老年人重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50例老年人重型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组)行微创引流清除血肿术,并与46例行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微创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13%(P〈0.05);微创治疗组脑疝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00%、32.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67.39%(P〈0.05)。结论微创引流清除血肿术治疗老年人重型脑出血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内科保守治疗,是治疗老年人重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血白蛋白对脑出血血肿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伟  杨军 《四川医学》2002,23(1):66-67
目的:观察人血白蛋白对脑出血肿吸收的影响。方法: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加用人血白蛋白,观察脑出血血肿吸收。结果:观察组脑出血血种吸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血白蛋白能有效促进脑出血血肿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管冲洗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MA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清理呼吸道等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沐舒坦冲洗液0.5~1ml反复冲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1),上呼吸机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气胸和持续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儿MAS进行气管冲洗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促进病情迅速康复,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我院2004年9月~2012年10月经CT证实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且量在35~62 ml的患者170例,分别采取开颅手术清除血肿( A组)60例、CT定向脑内血肿微创清除术(B组)72例、脑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开颅血肿清除术(C组)38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3个月内病死率及术后生活能力恢复程度(ADL)。结果:3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3个月内病死率及术后恢复能力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再出血率13.15%(5/38)明显低于B组34.72%(25/72)、(P<0.05),和A组相近15%(9/60)(P≧0.05),C组3个月内病死率5.26%(2/38)低于A组12.0%(5/60)和B组20.83%(15/72)(P<0.05);3个月后ADL1-3级患者C组81.58%(31/38)明显多于A组58.33%(35/60)和B组68.06%(49/72),(P<0.05)。结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患,采取微创+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可有效降低患者2次出血率和病死率,提高术后ADL1-3级患者比例,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83例中等量(30~60 ml)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开颅组42例采用直视下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钻孔引流组44例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开颅组手术时间长于钻孔引流组(P<0.05);术后1周内意识恢复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两组无差异(P>0.05);出院随访3~6个月,钻孔引流组日常生活能力(ADL)明显好于开颅组(P<0.05)。结论钻孔引流术操作简便,有利于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尽早改善及恢复,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周玲  沈阳 《实用全科医学》2009,7(4):378-379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周围血白细胞计数与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脑出血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采指尖血做白细胞计数,观察不同出血量、出血部位、病情危重度和死亡患者的白细胞增高率。结果白细胞增高组病死率高于白细胞正常组,脑叶出血白细胞增高率低于其他部位出血(P〈0.05),基底节大面积脑出血白细胞增高率高于其他部位(P〈0.05),50ml以上出血患者白细胞增高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周围血白细胞增高提示病情重、死亡率高,可作为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25例AMI采用尿激酶静滴溶栓冶疗,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率56%,显著高于对照组(21.9%,P<0.01),出血率4%,严重并发症发生事8%及病死率9.5%,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栓通佐治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4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并用血栓通静脉滴注一疗程,并与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下降非常显著(P<0.01),而对照组相关指标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间治疗后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头颅CT血肿容积减少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缺血区缩小较对照组明显。结论:血栓通佐治急性脑出血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黄勇 《伤残医学杂志》2014,(14):163-164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的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3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87例和对照组86例。试验组: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置管持续胸腔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和引流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胸膜肥厚、导管堵塞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与传统胸腔穿刺治疗相比,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急重型脑出血疗效。方法 对急重型脑出血78例(微创疗法组38例,内科疗法加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微创疗法组病死率10.5%。内科疗法组病死率37.5%,微创疗法组非常显著低于内科疗法组(P〈0.01)。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急重型脑出血优于内科疗法。  相似文献   

20.
探讨脑血康口服液(简称脑血康)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作用机理。立体定位内囊注射含0.4u胶原酶(Ⅶ型)的生理盐水1μl,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比色法检测血肿周围大脑皮质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神经缺损症状积分法检查大鼠神经机能。观察脑血康及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亚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脑出血大鼠大脑皮质中NO生成及神经机能的影响,并设蒸馏水治疗空白对照及假手术对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蒸馏水组大鼠术后1-7d时大脑皮质中NO生成均显著增加(P<0.01),术后4d达峰值(P<0.01);蒸馏水组大鼠术后神经缺损症状积分也明显升高(P<0.05),术后1d时最高(P<0.01),2d时开始改善,7d时接近正常。L-NAME对脑出血大鼠大脑皮质中NO生成的抑制作用强于脑血康(P<0.05),但对 神经机能改善作用不及后者(P<0.05)。结论:抑制脑内NO的过度产生,可能是脑血康保护脑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