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通过对18例埃及血吸虫病人的膀胱镜观察,提出了血吸虫感染所致的膀胱病变转变为膀胱癌的可能性。作者在7年中对592例确诊的埃及血吸虫病患者中的102例进行了膀胱镜检查,结果有100例可在膀胱中见到米粒样或痤疮样肉芽肿形成,其中18例有血吸虫瘤(bilharzioma),对吡噻硫酮(oltipraz)治疗的6例作了膀胱镜复查。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南尼日利亚152例年龄为7~14岁的学生进行了检查观察。其中94例患埃及血吸虫病,男性44例,女性50例;另58例为未感染血吸虫的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6例。根据尿中血吸虫卵阳性作出诊断。收集所有儿童的清洁中段尿,置于麦康基氏(MacConkey’s)和血琼脂培养基,在37℃中  相似文献   

3.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被忽略的热带病。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日本血 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曼氏血吸虫 (S. mansoni)、 埃及血吸虫 (S. haematobium)、 间插血吸虫 (S. intercalatum) 和湄公血 吸虫 (S. mekongi) 5种。作为最早发现的一种血吸虫 (1852年), 人体埃及血吸虫感染与膀胱癌发病密切相关, 但相关生物 学资料甚少。本文主要综述了埃及血吸虫的发现历程及其形态、 生活史和生态。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功能衰竭在埃及是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这些病人多在童年时期患过埃及血吸虫病。肾功能衰竭虽然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但关于肾功能的临床研究甚少。作者对42例埃及血吸虫病患者(年龄8~40岁)在使用酒石酸锑钾、酒石酸二甲基半胱氨酸氧锑纳及硝唑咪等抗血吸虫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2~3个月,分别进行了各种肾功能试  相似文献   

5.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人的疗效通常运用虫卵计数或测定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进行考核。但在治疗后的数月内患者仍可持续排出虫卵,循环抗体在血清中的持续时间更长,不易正确判断疗效。本文运用单克隆抗体(McAb)检测血吸虫病人血清中的循环抗原并进行疗效考核。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病人尿中和血清中的血吸虫循环抗原,作者等对132例未经治疗的慢性曼氏血吸虫病人作了以下检查,并以29例无血吸虫病者作为对照。收集血清、24小时尿、粪便。血清通常浓缩3倍。尿液先经离心和以0.8微米的微孔膜过滤,置水中透析72小时,并在蒸发36小时后予以冰冻干燥。将200毫克冻干提取物置0.5毫升蒸馏水中,4℃过夜,经3,000g离心10分钟,用双缩脲法测定蛋白量,将每份浓缩尿的蛋白含量调节到每毫升100毫克,即浓缩1,000~2,000倍。  相似文献   

7.
过去的十年,许多国家将防治血吸虫病的工作重点放在普查普治、群体化疗方面,以控制血吸虫病的患病率;虽未能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却显著降低了血吸虫病的患病率和感染度。但群体化疗尚有许多不利之处,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治疗费用逐年增加,以致在许多血吸虫病流行较严重的国家或地区此项开支已远远超过了政府的经费预算。而由乡村的医疗保健中心被动检出并治疗病例亦可大大降低发病率,且能充分发挥现有的医疗保健机构在防治血吸虫病中的作用,在轻度或中度流行区其防治作用尤为显著。喀  相似文献   

8.
1例埃及血吸虫病诊治过程表明, 应加强医患双方的宣教工作, 减少疾病的漏诊、 误诊; 日本血吸虫病血清免疫学 诊断方法有助于埃及血吸虫病的诊断和疗效考核; 吡喹酮治疗有效, 但在合理使用上需积累更多的病例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告1例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病例的诊治经过,并观察其病理特征及吡喹酮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患者病例资料,经膀胱镜取膀胱组织,切片镜检观察其病理特征。此外,对患者采用吡喹酮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收集尿液,沉淀后镜检虫卵,孵化毛蚴。结果患者在安哥拉务工3个月,回国后出现间歇性无痛性终末血尿症状,经多家医院抗炎治疗无效。膀胱镜下未见沙样斑,病理切片镜下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膀胱黏膜的寄生虫性炎性反应,并可见具有个性特征的虫卵结构。治疗前尿液检出虫卵并孵出毛蚴,吡喹酮治疗后血尿症状消失。治后7 d尿液仍能查到虫卵,但不能孵出毛蚴。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尿液检查均未查及虫卵。结论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病例常被误诊,需对境外务工人员加强健康教育并提高诊断能力。本例病理切片具有典型的虫卵结构和虫卵性肉芽肿特征,患者吡喹酮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37岁,陕西省人,于2005年3月-2006年1月在非洲安哥拉从事铁路建设后勤工作,期间曾在当地湖中游泳及垂钓。回国后,于2006年3月开始出现无痛性血尿,尿线流畅,为终末血尿。血尿量约2~3 ml,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上述血尿间断出现,无明显规律,共发生10余次。病初曾用消炎药等输液治疗,效果不佳。于4月曾行膀胱镜检查,未明确诊断。5月初入西安市西京医院泌尿外科,膀胱镜检查并行活检查见虫卵。根据流行病学史,怀疑为埃及血吸虫卵,遂转入西安市唐都医院传染科。体查:体温36.7℃,全身未见皮疹及出血点,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为7.11×109/L,中性粒细胞为0.47。嗜酸粒细胞为0.132(绝对值为0.94×109/L),均明显偏高。尿液检查,尿酸为368μmol/L,尿素为5.22 mmol/L,肌酐为91μmol/L,均属正常范围。粪便检查,未发现埃及血吸虫卵。收集50 ml尿  相似文献   

11.
作者等于1976年3~6月在冈比亚一个埃及血吸虫病流行区,对2岁以上的居民,用尿分析试纸进行尿检,用滤过法作虫卵计数,共1944例。12个月后复查。结果发现,虫卵计数最高的年龄组,蛋白尿和血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为了验证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作者观察了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与磷酯酶活性的相关性以及辅酶Q_(10)(磷酯酶拮抗剂)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取51条狗,麻醉开胸.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分出第一对角支的远侧点结扎15分钟,解除结扎后再灌注5分钟.用ECGⅡ导联持续监测.其中辅酶Q_(10)组的13条狗在结扎前20分钟经左股  相似文献   

13.
作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环卵沉淀试验(COPF)和对流免疫电泳(CIE)等方法观察了经胃蛋白酶-盐酸溶液处理的血吸虫卵在免疫诊断上的应用。从人尿中收集的埃及血吸虫卵经胃蛋白酶-盐酸溶液处理(pH1.8,37℃,2小时),除去虫卵表面的免疫沉淀物,然后用盐水洗涤。用于试验的有109例肯尼亚埃及血吸虫病人血清,105例曼氏血吸虫流行区居民血清及46例无血吸虫病病史的日本人血清,另有26例来自日本的肝吸虫、肺吸虫等其他寄生虫病病人血清用于交叉反应。结果,用ELISA,COPT和CIE检测埃及血吸虫病人血清的敏感度分别为92.3%,94.2%和  相似文献   

14.
研究对象为尼日利亚疫区7~14岁儿童45例,及北美非流行区正常对照10例,均用取尿样作寄生虫学鉴定;血清样本取自尿虫卵阳性者。根据病人10ml尿中含卵的多少而分组。组1,含卵数为1~100个,共7例;组2,含卵数为101~250个,共11例;组3,含卵量超过250个,共9例。疫区对照组18例。使用方法和抗原有二种:(1)粗的埃及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血吸虫循环抗原(ScAg)检测在普查中的应用效果,发挥ScAg检测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中的作用。方法在现场单盲试验普查条件下测试血吸虫病血清库质控血清,应用ScAg在不同程度感染的血吸虫病流行区批量检测。对ScAg阳性者作9送9检粪孵追踪观察。结果ScAg检测EPG≤8的血吸虫病患者血清阳性率为95.45%,EPG≥16的血吸虫病患者血清阳性为100.00%,对正常人和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的特异性为100.00%。对高、中、低流行区普查ScAg的阳性率分别为7.27%、3.06%、2.70%。对ScAg阳性的病例粪孵9送9检累计阳性率为34.29%,粪检累计总阳性数中,第1次只检出16.67%,连续第3次的累计阳性率仅为50.00%。连续化疗地区ScAg检测阳性的粪孵阳性率为12.50%,间歇性选择化疗地区ScAg阳性者的粪孵阳性率占75.00%以上。结论9送9检粪孵累计阳性结果显示,检出率随粪检次数增加而升高,粪检漏检多、工作量大、不能正确反映当地疫情。ScAg检测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简便快速方法,普查结果能反映不同感染度流行地区的实际状况,有利于制定防治策略,了解防治后成效。  相似文献   

16.
在血吸虫病患者中,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尤以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患者为甚。在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后,对血吸虫病的发展、预后及转归均产生一定的影响,给临床诊断及治疗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为了更好地了解血吸虫病患者的现况,我们选择了部分非合并乙型肝炎的血吸虫病(简称单纯性血吸虫病)患者进行了调查,由于我省大部分地区已达到“消灭”或“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多年,原有的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应用了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检测,并初步分析了其与临床体征及症状间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17.
血吸虫可通过合成、分泌或者排泄多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分子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主要表现为促进Th2免疫效应,抑制Th1/Th17免疫效应。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其免疫调节效应可以调控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使其能够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而在人体内长期存活。研究显示血吸虫感染对于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能与血吸虫相关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有关。因此,进一步研究血吸虫相关分子对免疫的调节作用,将有助于发现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新治疗策略。本文就血吸虫相关产物对免疫调控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同种异体免疫性疾病等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尿NMP22检测诊断膀胱癌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核基质蛋白(NMP22)检测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8例初发性膀胱癌(观察1组),20例复发性膀胱癌(观察2组)及20例健康人(对照组)尿NMP22水平.初发性膀胱癌组中30例在术后7天再复查1次.结果观察1组尿NMP22的中位数为28.3×103U/L,观察2组为14.5×103U/L,对照组为2.6×103U/L;两组膀胱癌患者尿NMP2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升高(P<0.01);观察1组30例术后复查尿NMP22,结果较术前明显降低.膀胱癌患者尿NMP22检测阳性率为70.69%,尿脱落细胞检测阳性率为17.7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尿NMP22对膀胱癌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用波长2,537的紫外线照射刚逸出的尾蚴。灯与尾蚴悬液间的距离为16.5厘米。因紫外线在液体中的穿透性不好,故尾蚴悬液不应超过10毫升。重复作了四项实验: 1.研究紫外线照射对曼氏和埃及血吸虫尾蚴的活力和行为的影响。在碟中盛放5毫升含80~100条尾蚴的悬液,经紫外线照射5~60秒后进行观察。以未照射的正常尾蚴作为对照。 2.比较照射(5~20秒)的尾蚴和未照射的正常尾蚴在穿入宿主皮肤时的死亡情况。每只小白鼠接种1,000~2,000条尾蚴,15分钟后从皮肤内收集童虫。 3.比较照射(10秒)的尾蚴与未照射的尾蚴在感染动物中移行到肺的情况。每组20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埃及血吸虫和梅氏血吸虫实验室培育的第一代杂种及其与可疑的自然杂种的若干同功酶的研究结果。南非德班品系埃及血吸虫卵按Wright等(1967)的方法得自阳性病人的尿内,梅氏血吸虫卵得自德兰士瓦附近的耕牛。以每种虫卵孵化的毛蚴分别感染小泡螺Bulinus globosus,从这些螺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