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核与辐射事故发生时,快速评估人体吸收的辐射剂量对于伤员的分类和救治极为重要。为制定有效的辐射损伤救治方案和研发抗辐射新药,辐射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通过辐射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变化评估辐射吸收剂量或抗辐射药物的有效性成为研究的热点。笔者围绕近年来用于评估辐射吸收剂量和抗辐射药物有效性的生物标志物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2.
2DE(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主要分离技术,其分别以蛋白质的等电点和分子质量这两个独立的参数为基础,实现蛋白质混合物的分离。2DE在探讨疾病发生机理,寻找肿瘤早期诊断指标,及药物开发研究等方面均有较好的应用,在辐射损伤研究中的应用也有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2DE(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主要分离技术,其分别以蛋白质的等电点和分子质量这两个独立的参数为基础,实现蛋白质混合物的分离。2DE在探讨疾病发生机理,寻找肿瘤早期诊断指标,及药物开发研究等方面均有较好的应用,在辐射损伤研究中的应用也有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156例恶性肿瘤患者、98例良性肿瘤患者和556例正常健康人血清中12项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CA125、CA15—3、CEA、AFP、NSE、FreePSA、PSA、pHCG、FER和HGH等)的水平。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阳性率为78.84%,良性疾病患者阳性率为22.14%,健康体检者阳性率3.24%,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体检组阳性率(P〈0.01)。除胰腺癌、前列腺痛外,用蛋白芯片法联合检测12种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单一标志物的检测。结论 用蛋白芯片法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能够提高检测的灵敏性,可以作为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寻找可对矽肺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的血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选择接触矽尘未患病者(0组)、接触矽尘有可疑矽肺者(0 组)、接触矽尘后患I期矽肺者(I组)以及未接触矽尘的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各20例,利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各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结果质荷比(M/Z)为2746、3269、3402、3941、4184、5488、5914、6122、7572、7937的10个标志分子在矽尘暴露人员(0、0 、I组)和正常人的血清中差异表达,相对含量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Z为2746的分子在矽尘暴露人员血清中高表达,而在正常人血清中低表达;相反,M/Z为4184、5914和6122的分子在正常人血清中高表达,而在矽尘暴露人员血清中低表达。M/Z为2938、3269、3821、4095、5071、5483、5640的7个标志分子在矽尘暴露人员各组血清中差异表达,相对含量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Z为5071、5483和5640的分子在矽尘暴露人员0组和0 组中均为低表达,而在I组中高表达。结论M/Z为2746、4184、5914和6122的分子可能成为矽肺患者与正常人的鉴别诊断指标,而M/Z为5071、5483和5640的分子可能成为矽肺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辐射损伤与细胞周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辐射后的细胞可能发生恶性转化,可能死亡,另有一些细胞对辐射却产生适应性或抗性,最终长期存活下来。近年来研究发现,此差异与辐射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密切相关。辐射可阻断细胞周期活动及延长细胞周期,其中G1期、S期和G2/M期等细胞周期检查点(checkpoint)起决定作用,它们分别通过不同的信号途径对辐射所致的损伤进行调控,产生不同的辐射生物学效应。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不仅为进一步阐释辐射致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而且为临床放疗增敏剂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神经生化标志物S100蛋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S100蛋白家族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新进展,包括S100蛋白家族的化学本质,基因定位和组织细胞分布,及其作用的靶蛋白,功能和相关疾病,在临床上用于脑组织损伤和黑素瘤的诊断,治疗和疗效判断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1 资料与方法 病人一般情况与受照剂量见参考文献[1].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pH4)由哈尔滨世亨生物工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S19993034),每瓶2.5g,纯度95%以上.用法为每日1次,剂量0.17~0.45g/(kg·d),不稀释直接静脉滴注,不用抗过敏处理.  相似文献   

10.
细胞因子在急性辐射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急性辐射损伤以及肿瘤患者在放疗或化疗后,均可发生程度不等的骨髓功能抑制。一些细胞因子通过刺激不同分化时期、不同类型的靶细胞影响其增殖和分化,从而对骨髓造血细胞起辐射防护和促进骨髓造血恢复的作用。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人们可以获得越来越多的高纯度重组造血因子,这些因子在急性辐射损伤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救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细胞因子治疗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1.
放射性肺改变相关因素高分辨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引起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高分辨CT(HR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580例胸部肿瘤中放射性肺损伤的86例行HRCT检查,观察其征象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总结7种引起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将HRCT表现分为4种类型:片状渗出型(8例),补丁实变型(18例),含气不全型(27例)和浓密纤维化型(33例),其HRCT表现不可逆,治疗只能缓解症状。结论 阐述引起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及HRCT表现与各型放射件肺炎预后的关系。正确使用肺组织的放射剂量,定期HRCT检查对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放射性肺损伤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损伤综合治疗的新观点和疗效。方法将86例放疗后6个月内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患者分成两组,一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西药组,56例),一组行西药、中药、生理、心理治疗及灵性照顾的综合治疗(综合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及CT表现方面的差异。结果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综合组比西药组效果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表现方面综合组Ⅰ型(片状渗出型)和Ⅱ型(补丁实变型)的有效率为94%,明显优于西药组的57%(P〈0.05)。结论综合治疗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特别是Ⅰ、Ⅱ型早期放射性肺炎病例。  相似文献   

13.
放射性脑损伤是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本文从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及电离辐射引起免疫系统改变的基础上推断放射性脑损伤可能引起的免疫系统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卡托普利对放射性肾损伤大鼠血浆和肾小球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 体重为280~300 g的雄性SD大鼠9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20只、单纯照射组38只和卡托普利+照射组38只.其中后两组大鼠双肾接受5 MeV电子线一次性局部照射,剂量为12 Gy.照射前24 h,卡托普利+照射组大鼠开始接受浓度为0.38 ~0.50 mg/ml的卡托普利处理.照后48 h,1、2、4、8、16、24周,单纯照射组和卡托普利+照射组的大鼠被留取尿和血样本,其中除照射后2周外,其余时间点均取肾脏(每次每组6只).照射后48 h,4和24周,健康对照组大鼠被留取尿、血和肾脏样本(每次每组6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肾小球中vWF的改变,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肾小球中胶原的沉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胱抑素C和vWF的水平.检测尿蛋白和尿肌酐,计算尿蛋白清除率,HE染色方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单纯照射组照射后16和24周,肾小球中vWF逐渐增加(t=3.53~6.95,5.71~12.66,P<0.05);照射后8、16和24周,肾小球中的胶原沉积逐渐增加(t=3.03 ~5.13,3.48~4.68,4.68~9.03,P<0.05),且vWF和胶原沉积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r=0.819,P<0.05).照射后2、4和16周,血浆vWF出现增加(t=3.93 ~ 5.03,4.04~5.15,3.48~ 4.58,P<0.05);照射后24周,血浆胱抑素C(t=5.10~6.17,P<0.05)和尿蛋白清除率(t=14.59 ~16.34,P <0.05)开始增加,而此时肾组织病理显示肾脏出现了轻度的肾小球系膜的增生.在卡托普利+照射组中,照射后2周,卡托普利未明显地降低血浆vWF,但在其余时间点中,卡托普利均明显地降低了肾小球中的vWF(F=15.60,t=9.82,P<0.05)、肾小球中的胶原沉积(F=10.24,16.08,t=8.63,P<0.05)、血浆vWF(t=3.77,P<0.05;F=4.16,P<0.05)、血浆胱抑素C(t =6.68,P<0.05)和尿蛋白清除率(t=13.01,P<0.05).且卡托普利+照射组的大鼠肾脏未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结论 卡托普利能够降低放射性肾损伤大鼠血浆和肾小球中的vWF,并有效地保护了肾脏.  相似文献   

15.
作者研究了放烧复合伤后8小时以内的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及补液后的影响。结果如下:(1)放烧复合伤后早期休克较单纯烧伤者重。红细胞压积升高,按烧伤补流公式对其补液后,仍显著和升高,表明:放射损伤复合烧合伤血浆丧失更重,放射损伤在此复合效应可可能起重要作用,使血管通透性更高。(2)放射伤复合烧伤后,心输出量,心脏搏功的降低及血管总外周阻力的升高较单纯烧伤者重,基与休克的变化互为因果,相互加重,补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调查和分析一台引起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介入放射学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结果,为介入放射学程序运行过程中的放射防护最优化提供建议。方法 调取一台引起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介入放射学设备近3年的5次质量控制检测报告,比较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 对于“透视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典型值”项目,3家机构5次检测结果在6.08~24.89 mGy/min之间,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不同曝光模式(普通剂量率透视模式、高剂量率透视模式、电影模式)和不同帧率对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和透视防护区检测平面上周围剂量当量率检测结果影响较大;操作该设备的介入医生对设备的曝光模式了解不足,手术后未记录患者剂量。结论 通过对介入放射学设备的调试可显著降低患者剂量;建议在标准修订时增加参考点累积剂量或剂量面积乘积准确性指标的检测;加强对介入医生和技师的专业培训,使其充分了解设备不同曝光模式对患者和术者剂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来源广泛的低免疫原性多能干细胞, 具有多向分化、造血支持、免疫调控等特点, 且易于分离、扩增和外源基因转染, 在临床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其用于急性放射损伤治疗的报道也较多。笔者主要介绍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放射损伤的研究现状和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18.
付荣  葛鸿惠  陈宪 《放射学实践》2000,15(2):114-116
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和探讨头颈部肿瘤放疗后软组织损伤的CT表现 ,以提高对头颈部放射性损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后 70例作CT扫描观察 ,计 13 3次扫描 ,扫描 1次 3 8例 ,2次 15例 ,3次以上 17例。观察时间分为放疗后近期 ( 6个月以内 )、中期 ( 6~ 12个月 )和远期 ( 12个月以上 )。放疗剂量为 40~ 72Gy(单程放疗 )、14 0Gy(二程及二程以上放疗 )。全部病例均有放疗前CT图像对照。结果 :CT所见包括皮下脂肪层变薄 2 6例 ,皮肤增厚15例 ,皮肤凹陷 2 6例 ,肌肉萎缩 19例 ,颈深筋膜增厚 15例 ,皮下纤维性增生 18例 ,涎腺萎缩 19例 ,复发性肿瘤 18例。结论 :CT对头颈部软组织放射性损伤的表现和程度的判断是准确的 ,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