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皮质酮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及其Ca2+/CaMK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培养液中加入10-7、10-6和10-5浓度(mol/L)的皮质酮,采用MTT染色测定、Fura-2/AM的荧光标记以及Western印迹的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的皮质酮作用下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和细胞存活率的变化以及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和CaMKII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及其Ca2+/CaMKII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结果发现10-6、10-5浓度的皮质酮对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影响较大,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Ca2+]i分别为113.1022±16.9716、155.3794±20.7727;CaMKII的表达也明显减少;三者的变化均显著(P<0.01),而10-7浓度的皮质酮对上述指标影响不大(P>0.05).此外,相关性分析表明[Ca2+]i和CaMKII的表达呈现负相关(P<0.05).以上结果提示,皮质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作用存在浓度依赖效应,浓度越高,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越大,同时也验证了皮质酮是啮齿类动物的主要的应激激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纳洛酮组和丹参组。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测定脑缺血10分钟,再灌注30分钟脑组织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脑组织水含量,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记数及病理变化。结果再灌注30分钟脑组织的MDA浓度、脑组织水含量显著增高,脑组织SOD活性及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记数显著降低(P<0.05和P<0.01)。使用纳洛酮后上述各指标的异常变化减轻,与再灌注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纳洛酮可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降低中枢神经元的氧自由基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动脉法制备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双重染色,电镜下观察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TUNEL染色光镜下观察和计数凋亡神经元,计算凋亡密度。结果硒处理组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病理形态损伤减轻,凋亡细胞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及凋亡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能存在对脑缺血耐受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浅低温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后能量代谢及羟自由基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浅低温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后海马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腺苷酸(AMP)含量和羟自由基(OH·)产生以及延迟性神经元死亡(DND)的影响。方法: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10min。应用高效液相结合电化学检测器测定海马OH·含量,高效液相及紫外检测器测定ATP、ADP、AMP含量,组织学检查判断DND。结果:缺血再灌96h,浅低温+缺血再灌组DND数目明显少于缺血再灌组。缺血再灌6h,浅低温+缺血再灌组海马2,3-二羟基苯甲酸(2,3-DHBA)含量明显低于缺血再灌组(P<0.01),但在缺血再灌48和96h,3组间2,3-DHBA含量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脑缺血再灌6h,3组间ATP、ADP、AMP含量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在再灌48和96h,浅低温+缺血再灌组海马ATP、ADP、AMP含量明显高于缺血再灌组。结论:浅低温可能通过改善脑缺血后细胞能量代谢而减少DND。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出生前后不同浓度慢性铝暴露对年轻大鼠学习记忆行为学及海马细胞内CaMKⅡ表达影响,以探讨铝损害学习与记忆的突触机制。方法 4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2%-Al和0.4%-Al组大鼠,从孕期始分别自由饮用蒸馏水、Al3+浓度为15mmol·L-1和30mmol·L-1的A1C13水溶液;采用跳台法测定海马长时程增强,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细胞内CaMKⅡ的表达。结果大鼠记忆保持测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铝暴露组跳下平台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5min内错误次数显著增加(P<0.01),且两铝暴露组间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铝暴露组海马CaMKⅡ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出生前后慢性铝暴露引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降低可能与海马CaMKⅡ的表达下调相关。 相似文献
7.
脑缺血再灌流对大鼠海马FOS蛋白的诱导及电针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流后电针对大鼠海马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的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 ,电针“百会”、“风池”、“大钟”及“足三里”穴 ,频率 2~ 2 0Hz,强度以肌肉轻微抖动为准 ,持续 30min ,4h后观察海马FOS蛋白的表达。结果 电针能明显加强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各区FOS蛋白的表达。结论 缺血再灌流可诱导海马FOS蛋白的显著表达 ;电针信息对缺血后海马神经元的功能可能会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金属螯合剂氯碘羟喹(Clioquinol,CQ)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3区锥体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无创动脉夹夹持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制备脑缺血模型,腹腔注射CQ 3d,应用金属自显影技术检测CQ对沙土鼠海马游离锌离子的螯合作用,TUNEL和caspase-3原位杂交分析CQ对脑缺血沙土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脑缺血CQ处理组沙土鼠海马金属自显影阳性反应明显低于脑缺血溶剂对照组,脑缺血CQ处理组沙土鼠海马TUNEL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低于脑缺血溶剂对照组。结论 CQ对沙土鼠海马游离锌离子有明显的螯合作用,可能与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二苯乙烯苷(tetrahydroxy stilbene glucoside, TSG)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沙鼠脑海马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结扎沙鼠双侧颈动脉缺血30 min,再灌注5 d复制沙鼠全脑I/R模型。沙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TSG大、中、小剂量(6、3、1.5 mg/kg)组和阳性对照药依达拉奉注射组(3 mg/kg)。5 d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测定沙鼠学习记忆功能;Nissl染色观察沙鼠大脑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和数量的变化;TUNEL染色法观察沙鼠大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active-caspase-3的表达。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沙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海马CA1区神经元大量丢失,结构紊乱。同时,I/R组沙鼠CA1区神经元凋亡数量明显增加,脑组织中caspase-3显著活化。TSG中、高(3、6 mg/kg)剂量组和依达拉奉阳性对照组均可以显著改善I/R引发的沙鼠学习记忆能力的降低,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丢失,改善神经元结构;抑制CA1区神经元的凋亡以及caspase-3的活化。而TSG低剂量组对上述变化均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结论 TSG对于I/R引发的脑损伤,尤其是海马区神经元迟发性凋亡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这种作用与其抑制caspase-3的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预处理(CIP)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胞质及线粒体中Bcl-xl/Bcl-2相关死亡促进因子(Bad)和p-Bad蛋白水平变化,探讨其在缺血耐受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D大鼠4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利用焦油紫染色、免疫印迹法检测神经元的损伤及蛋白表达.结果: 焦油紫染色显示,脑缺血再灌注(I/R)3d,CA1区神经元大量损伤,与I/R组相比,CIP组CA1区存活的神经元增加;免疫印迹结果显示,CIP组胞质中Bad磷酸化水平于再灌注3h和3d出现高峰,而其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与I/R对应时间点相比,CIP后再灌注3h和3d p-Bad升高.CIP后线粒体中p-Bad在再灌注不同时间点无明显变化,而其蛋白表达在再灌注后期(6h~3d)逐渐下降.结论: 脑缺血预处理可有效减轻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同时诱导神经元胞质中p-Bad蛋白水平升高,线粒体Bad蛋白表达降低.脑缺血预处理后Bad线粒体转位的降低可能是缺血耐受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缺血对大鼠海马部位小清蛋白(PV)表达的影响和益母草碱(Leo)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组、Leo低、中、高剂量组,通过结扎双侧颈总动脉(30min)建立急性脑缺血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Leo,1次/d,术前连续给药3 d。采用旷场试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探究脑缺血及Leo预处理干预对大鼠的行为学变化以及大鼠脑内海马区PV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大鼠旷场试验分数显著降低(P 0. 05)、海马各区的PV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 0. 01),Leo组大鼠旷场试验分数升高,其中高剂量组最明显(P 0. 05); PV阳性细胞数增加,其中高剂量组最明显(P 0. 01)。结论:短暂性脑缺血会影响大鼠的行为学并导致海马PV阳性神经元数量急剧减少,Leo对缺血大鼠的行为有积极作用,并有效改善缺血大鼠海马PV阳性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L-型钙通道特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改良Pulsinelli 4血管闭塞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共分为6个时点,各时点为1组。按实验分组,在上述时点急性分离出成年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后,采用膜片钳技术的细胞贴附模式记录同一钳制电压下L-型钙通道活动情况。结果: 在本研究观察的时点内,再灌注24 h时开放概率升高为0.005667±0.001560,显著高于正常组,其余时点与正常组相比较无差异;再灌注0 h(缺血组)、6 h、12 h、24 h时通道平均开放时间分别为(28.043±9.152) ms、(34.850±7.864) ms、(21.205±4.921) ms、(32.980±7.228) ms,显著高于正常组,其余各组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再灌注0.5 h,通道电流幅度明显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与正常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出现钙超载可能与损伤后L-型钙通道开放时间延长、开放概率增加和通道电流幅度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孕酮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海马小白蛋白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以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海马小白蛋白免疫反应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后1~7 d,海马小白蛋白阳性神经元增多;第7天背侧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呈现小白蛋白阳性致密条带。脑缺血再灌孕酮处理后小白蛋白阳性神经元进一步增加,可见许多串珠状小白蛋白阳性突起,未见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小白蛋白阳性致密条带结构。结论:孕酮可能通过对小白蛋白的表达调控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损伤的部分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D大鼠共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CIRI)和针刺治疗组(CIRI+AC),利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CIRI大鼠模型,CIRI+AC组大鼠接受针刺“大椎”、“水沟”、“百会”穴治疗。Garcia评分法检测大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caspase-9表达,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针刺前,CIRI组和CIRI+AC组神经功能评分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1);针刺24、72 h后,CIRI+AC组神经功能评分较CIRI组显著升高(P<0.01),脑梗死面积比缩小(P<0.05),患侧脑组织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与针刺24 h后比较,72 h后CIRI组患侧脑组织细胞凋亡率及海马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增加(P<0.05),CIRI+AC组患侧脑组织细胞凋亡率及海马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和血脑屏障形态学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SSTF低、中、高预处理组.采用Longa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24 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神经元密度.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SSTF预处理可改善术后大鼠的神经行为;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SSTF预处理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增加,海马神经元和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有明显改善,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结论:SSTF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和血脑屏障形态学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血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建立高血脂模型。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蛋白印迹和神经行为学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侧海马内bFGF的表达及其意义。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组bFGF的表达均增高,其变化趋势均为1 d有所升高,3 d达高峰,7 d后下降。在相同再灌注时间点内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再灌注组bFGF的表达减少。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FGF的表达是呈动态变化的。高血脂可能影响bFGF的分泌。 相似文献
17.
NG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CHOP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NG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神经元CHOP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MCAO),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CHOP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CHOP蛋白表达;应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HOPmRNA及蛋白表达极少;缺血组较假手术组CHOP表达mRNA和蛋白均显著增加(P<0.01),缺血再灌注3h后CHOPmRNA表达明显增加,24h达高峰,48h开始显著下降,72h接近对照组水平,CHOP蛋白在缺血再灌注12h时明显表达增高,24h达到高峰,72h显著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在缺血再灌注12、24、48h,NGF组CHOP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缺血组(P<0.01)。本研究表明,外源性NGF能显著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CHOPmRNA及蛋白表达,提示NGF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及与核因子活化的影响以及相关关系。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假手术组、粉防己碱治疗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结扎大鼠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30min后再灌注24h后处死大鼠;假手术组只穿针不结扎,余步骤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粉防己碱治疗组在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粉防己碱,余步骤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24h后取心肌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检测核因子的活性。结果粉防己碱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明显减低(208.40±25.12 VS 306.65±17.78,P<0.01)而与假手术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强(208.40±25.12 VS 61.45±9.20,P<0.01)。粉防己碱组核因子的活性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29.58±1.56 VS 40.33±4.39,P<0.01)而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29.58±1.56 VS 30.09±3.46,P>0.05)。结论粉防己碱预处理可以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生成明显减少,核因子的活化受到有效抑制,从而起到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了热应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昆明小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实验采用昆明小鼠以双侧颈总动脉夹闭7min后再通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缺血/再灌注前予以热应激预处理。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四组:(1)正常对照组,(2)热应激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组(HS/IR),(3)缺血再灌注组(IR),(4)单纯热应激组(HS),后3组又分别分为1d、4d和14d三个亚组。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的行为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缺血/再灌注对海马CA1区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影响,Nissl染色计数CA1区神经元的数目。结果表明:与正常组、HS和HS/IR组比较,IR组小鼠水迷宫检测逃避潜伏期增加(P<0.01),其搜索策略以边缘式和限制式为主,而其它三组搜索策略则以趋向式和直线式为主。Nissl染色显示IR组和HS/IR组海马锥体细胞减少,且IR组细胞丢失比HS/IR组更多(P<0.05);MAP-2免疫组化染色显示4d时海马CA1区辐射层的树突发生紊乱和断裂,MAP-2有明显减少(P<0.05),14d时IR组MAP-2阳性表达主要聚集于胞浆中。以上实验结果提示,热应激预处理可以通过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改善动物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RIP3/CaMKⅡ信号通路对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导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脏功能及生存曲线的影响,并探讨CaMKⅡ特异性抑制剂KN-93对心肌损伤的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VB3组、CVB3+KN-93组和CVB3+KN-93+Ti(活性氧簇特异性抑制剂)组,以上小鼠腹腔及尾静脉注射药物连续7 d。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检测小鼠心肌细胞坏死标志物,心脏超声技术检测小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观察KN-93对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CVB3+KN-93组小鼠心肌细胞坏死较CVB3组显著减轻,心脏功能和生存曲线改善(P<0.01);CVB3+KN-93组小鼠心肌组织H2O2含量较CVB3组显著下降(P<0.01);加入Ti后,CVB3+KN-93+Ti组H2O2含量较CVB3+KN-93组轻度下降(P<0.05),但无论是心脏功能还是生存曲线均无显著差异。结论:RIP3/CaMKⅡ信号通路在CVB3诱导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损伤中起到主导作用;KN-93能阻断这种作用并可能产生新的治疗方式,其效果可能是通过对CaMKⅡ的直接抑制和对活性氧簇的间接抑制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