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偿献血中,献血者产生不良反应,是影响公民加入无偿献血队伍的主要因素之一.有些健康适龄公民对血液生理知识及献血常识了解甚少,甚至认为献血会伤元气,损害身体等.因此,提及无偿献血会让他们产生恐惧及紧张的心理反应,这样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特别是首次献血时,容易出现献血不良反应,预防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正确处理,使献血者尽快恢复正常,保护献血者健康.……  相似文献   

2.
近年献血不良反应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贵起  李秀军 《河北医药》2009,31(10):1250-1251
近年来,随着《献血法》的实施,无偿献血工作得到广泛宣传,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街头献血屋,无偿献血人数急骤增加,但献血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给献血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有损献血者信心和积极性,因此,对献血不良反应相关性的研究,将有利于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采血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程度不同的献血不良反应,影响了一些无偿献血者的献血热情和积极性.为了更好的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医务工作者要认真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做好预防工作.加强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严格体检筛选,不断改善献血环境,尽可能减少献血不良反应.采血过程中做好献血护理及应急处理工作,使更多的人参加无偿献血队伍,保证临床用血.  相似文献   

4.
心理护理在献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莉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4):275-276
无偿献血的目的是使献血者和受血者安全。《献血法》实施以来,本市无偿献血工作有了进一步提高。但在采血过程中发现,因精神因素、空腹献血、过度疲劳、环境因素等原因导致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2012年在采血点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一次的和年轻的献血者人群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精神因素是引发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此外,献血不良反应发生与采血环境也有密切相关。结论加大宣传无偿献血力度,针对不同的群体,耐心讲解适量献血无损健康等,消除献血的精神顾虑。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责任心,提高服务的意识,尤其是献血年轻人群的服务,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模式干预对街头无偿献血人员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936名街头无偿献血人员,在常规传统采血方式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心理干预,统计献血者献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献血服务满意度。结果所有无偿献血者共发生不良反应事件共32例(0.6%),其中轻度20例,中度10例,重度2例;护理满意度95.6%。结论通过心理护理模式对街头无偿献血人员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无偿献血人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对献血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献血不良反应情况及心理因素,更好地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方法收集我站2008至2010年6550名大学生无偿献血者献血检测结果及反应记录,对其进行统计并进行分析性回顾。结果 6550名献血大学生发生不良反应62例,不良反应献血率为0.95%,有70.97%的献血不良反应是由于心理原因产生的献血反应,大学生出现献血不良反应与性别、初次献血时的心理状况、献血次数及献血环境有关,主要原因是一些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献血环境不理想、献血前准备不足等。结论在校大学生是无偿献血主要人群,血站应积极向在校大学生广泛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在校园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和气氛,加强献血时的心理干预,可以减少献血不良反应,提高重复献血率。  相似文献   

8.
刘有才 《江西医药》2022,57(2):210-211
目的 分析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量和献血次数关系,总结无偿献血工作经验。方法 统计2018年至2020年抚州市献血不良反应人数,并就不良反应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统计分析。结果 献血不良反应逐年降低,首次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最频繁(62.73%), 200、300、400 mL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占献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57.07%、31.13%、11.79%,200 mL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随献血量的递增而加大。结论 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者献血知识知晓率、心理及精神因素有关,故无偿献血过程中应积极与献血者沟通,让其更多了解无偿献血知识,减少负面心理因素和精神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医务人员应该尽量减少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提高无偿献血热情和积极性。本文通过探讨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预防或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无偿献血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以提高献血服务质量,减少献血不良反应,扩大与稳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方法 对无偿献血者在接待、体检、采血全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献血不良反应的护理,将我站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34454名无偿献血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与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32 503名无偿献血者未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整体护理后,无偿献血人数增加了1951人,固定献血者增加了1922人,献血300~400 ml的人数增加1850,献血不良反应下降0.5%.结论 对无偿献血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整体护理,可以扩大我市无偿献血队伍,促进无偿献血队伍健康持续发展,是加快我市采供血事业发展的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1.
李雅静  常缨  宋俊贞 《河北医药》2012,34(3):449-450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颁布实施,为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全国各地相应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无偿献血条例,制定了无偿献血用血的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河北省关于无偿献血用血的规定是:献血公民本人临床用血时,按献血量3倍免费用血;献血公民献血量达到1 000ml的本人终身无限量享受免费用血;献血公民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临床用血时,按献血公民的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临床用血后,凭相关材料到献血机构返还血费.如何运用好这一政策,对于巩固并扩大无偿献血者队伍,进一步推进无偿献血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对2000至2010年石家庄市用血返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献血是指健康人献出少量血液,输给需要补充血液的患者,以挽救他们的生命或对原发病起到支持作用,为原发病的治疗提供前提和可能,在无偿献血良性发展的今天,在完善献血服务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是维护和壮大固定无偿献血队伍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血站和血液中心有必要在在此方面多做工作,执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避免或减少连锁性献血反应的发生,应对献血者做好心理护理和宣传疏导。方法观察血站街头无偿献血发生连锁性献血反应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连锁性献血反应是指献血者看到他人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而十分紧张,尚未采血或刚刚采血即发生献血反应[1]。结论经过良好的心理护理及宣传教育疏导,连锁性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王美丽 《北方药学》2012,9(6):99-99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精神、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献血不良反应进行了分类及分析,并就我站2010年~2011年的献血人次、献血不良反应发生人次、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了统计,为了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效应用宝贵的无偿献血资源,保证无偿献血者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参加无偿献血,我站自2011年起,在采血工作中对过度紧张或有过晕针、晕血经历的无偿献血者进行了身体放松及正向心理暗示处理,这一方法的引入对降低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和减轻献血者心理反应而引起的精神过度紧张对献血者健康的保护作用。方法:从对无偿献血者精神方面的预防与护理、医务人员对献血反应的预防和护理和采血环境对献血反应的护理三个侧面的干预,观察献血者心理变化。结果:患者对献血的信心显著增加,对献血不再产生恐惧心理。结论:在无偿献血工作中,运用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事业心,运用所学的医学知识、物、护理知识、心理知识,服务与献血者,不仅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也使无偿献血工作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可,使无偿献血队伍稳定扩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不断发展 ,在整个献血过程中如何做好献血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向献血者提供正确的咨询和高标准的护理 ,对献血者的保留和建立一支“低危献血者”无偿献血队伍 ,保证安全而充足的血液供应 ,起着重要作用。现将我们近几年来在无偿献血中的一点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1 献血前当献血前来咨询或准备献血时 ,由专业人员热情的接待 ,此过程中做到既热情又大方 ,非常灵巧地向献血者提供正确的解释。特别是那些首次来献血的献血者 ,又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大或受社会上不良因素影响 ,有些人认为献血能传染上疾病 ,献血会上瘾 ,献血对…  相似文献   

17.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减少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作用。方法对初次献血者强化心理护理干预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并对比观察了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前1年初次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率,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1年的同期,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次献血者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使献血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无偿献血的重复率,也有利于动员人群更多地参与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18.
无偿献血者特别是第一次参加献血的献血者,当他们对献血知识和献血过程不了解时,献血前一般会感到心理紧张和恐惧,献血者的这些心理反应,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进行护理,就有可能发生献血反应。本文试从云浮地区2009年的无偿献血者中随机抽样调查共1100人分析他们参与无偿献血的心理,把无偿献血者分成积极型、被动型和保险型几种主要参与人群,分析这几类献血人群发生献血反应时的心理因素,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作出适当的护理措施,并对献血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减少献血反应发生,保护献血者,同时激发再次参加无偿献血的激情,从而推动无偿献血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无偿献血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无偿献血的70298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献血前、采血过程中、献血后及献血反应者实施相应心理护理。结果70298献血者中发生不良反应122例,发生率为0.17%(122/70298),随机选择100例献血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护理满意度99.00%(99/100);92例表示愿意再次献血(95.00%,95/100)。结论无偿献血过程中心理护理消除献血者心理障碍,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安全、愉快的献血,降低因紧张诱发的献血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无偿献血作为中国输血事业发展的总方向,自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颁布实施10多年来,各地的无偿献血工作得到了大力的倡导和推行,临床输血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无偿献血者得到社会的重视和尊重,公民自愿参加无偿献血意识逐年增加,少数人在初次献血过程中因紧张、恐惧等心理而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