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黄斑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 对拟行双眼LASIK手术的屈光不正患者30例进行检查,随机选取一眼入组研究。于LASIK术前1天及术后4周进行检查,检影验光比较术前后屈光度。OCT3测量并比较角膜厚度。黄斑中心凹厚度及RNFL厚度钟点值。【结果】 LASIK术后,患者的屈光度明显减低(P = 0.000),角膜厚度亦较术前显著变薄(P = 0.000)。LASIK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141 ± 7) μm及(141 ± 8) μ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61)。LASIK手术前后RNFL厚度均呈双峰状,于上。下方最厚,鼻。颞侧较薄。LASIK手术前上方。鼻侧。下方。颞侧RNFL厚度(象限值)分别为(136 ± 7) μm,(77 ± 15) μm,(123 ± 11) μm,(84 ± 16) μm;而术后4周分别为(135 ± 9) μm,(80 ± 12) μm,(123 ± 12) μm,(83 ± 8) μ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98 ~ 0.907)。而当按钟点值比较时,术后患者RNFL厚度测量除鼻侧3点方位(P = 0.040)外,其余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 = 0.114 ~ 0.974)。 【结论】 常规LASIK手术对中。低度近视患者的RNFL厚度及黄斑厚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常人各方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值的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测量我国正常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各钟点范围厚度值和平均值;分析RNFL各钟点范围厚度值之间的差异及其与年龄、性别、眼别之间的关系。【方法】用OCT对104例(183眼)正常人进行以视乳头为中心的环行扫描,扫描直径3.46mm,记录平均和各个钟点范围的RNFL厚度值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和眼别的关系。【结果】正常人以1030~、1130~、12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12个钟点范围测量的RNFL厚度(μm)分别为144±14、141±16、135±12、104±17、78±15、90±18、130±16、147±17、145±13、92±16、80±11、103±10,而全周平均RNFL厚度值则为(116±5)μm。颞上(1030~1230)、颞下(530~730)和平均RNFL厚度均与年龄呈负相关(P值为0.005~0.000)。不同性别各钟点范围及平均RNFL厚度均数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值为0.356~0.781)。正常人左、右眼各钟点范围及平均RNFL厚度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P值为0.155~0.612)。【结论】正常人各钟点范围RNFL厚度以颞上(1030~1230)和颞下(530~730)最厚,鼻侧(230~)和颞侧(830~)最薄;RNFL厚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变薄;各钟点范围RNFL厚度值与性别和眼别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早期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行LASIK手术近视患者30例(60眼)。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进行经黄斑中央小凹水平和垂直扫描,扫描长度6 mm,测量并计算术前及术后第1天黄斑中央小凹、距中央小凹鼻侧颞侧上方和下方175μm及750μm处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厚度的均数和标准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LASIK术后黄斑中央小凹及距中央小凹175μm上、下、鼻、颞侧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厚度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2、0.001、0.002、0.001)。LASIK术后距中央小凹750μm上、下、鼻、颞侧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厚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IK术后黄斑中央小凹及距中央小凹175μm、750μm上、下、鼻、颞侧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IK术后早期黄斑区视网膜神经感觉层距中央小凹750μm以内存在水肿,但未累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范围局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激光偏振光扫描仪对开角型青光眼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正常人159例252眼及不同病程开角型青光眼共107例175眼,采用激光偏振光扫描仪(GDxVCC)进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测量,测量参数包括:RNFL厚度上方平均值、下方平均值、全周平均值、TSNIT标准差、双眼对称性及神经纤维层指数(NFI)。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正常组与青光眼组RNFL厚度及正常组与早期青光眼组RNFL厚度,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早、中、晚期青光眼RNFL厚度,对GDxVCC诊断青光眼的效能进行ROC曲线下面积分析。【结果】GDxVCC测量的正常人全周RNFL厚度为(58±5)μm,青光眼患者全周RNFL厚度为(48±11)μm,较正常人明显变薄(P〈0.001)。早期青光眼患者的全周、上方、下方RNFL厚度均较正常人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早期青光眼患者的双眼对称性仍较好,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随着青光眼的进展,早、中、晚期青光眼患者的全周、上方、下方RNFL厚度明显变薄,TSNIT标准差及双眼对称性明显减低,神经纤维指数明显增高(P〈0.005)。GDxVCC各参数诊断青光眼的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743~0.992。【结论】GDxVCC可定性和定量测量RNFL厚度,其各参数诊断青光眼的效能较高,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偏振激光扫描仪对部分健康的中国成年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进行测定,评估年龄和RNFL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GDxVCC神经纤维分析仪的两种不同检测模式(可变角膜补偿,VCC;强化角膜补偿,ECC)测定150例患者共150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测量参数包括:颞侧-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平均(TSNITave)、上方平均(Superiorave)、下方平均(Inferiorave)、TSNIT标准差(TSNITstdDev)、和神经纤维指数(NFI)。结果VCC检测模式得到的TSNITave、Superiorave、Inferiorave、TSNITstdDev、NFI平均值分别为(57.12±6.26),(69.35±4.21),(67.59±7.06),(25.46±4.02),(17.35±7.59)。ECC检测模式五项检测值分别为:(56.15±5.32),(68.24±6.63),(66.90±2.40),(24.80±6.76),(18.84±8.51)。VCC和ECC模式的检测值之间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在总样本人群中检测参数指标与年龄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而在40岁以上人群中检测参数指标与年龄未发现相关性。结论VCC和ECC模式对检测150例正常国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检测值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对21~70岁的健康人眼中,RNFL厚度检测值随年龄增长而变薄,但在40岁以上人群中未见此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角膜非球面特点及其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本中心接受LASIK患者26例50眼进行随访研究,检测指标包括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提供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contrast-sensitivity function,CSF)、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最佳矫正球镜度;分析时段为术前及术后3月,分析手术前后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分布,Q值与高阶像差以及高阶像差与对比敏感度的关系。【结果】术前Q值为-0.17±0.11;术后Q值为0.84±0.41,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Q值与术前球差成负相关(P=0.000,r=-0.578),与高阶像差成正相关(P=0.047,r=-0.333)。手术前后Q值改变与球差改变成负相关(P=0.000,r=-0.588),与高阶像差改变成正相关(P=0.001,r=0.566)。术后3月无眩光、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阶像差改变与术后无眩光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6.3,4.0,2.5,1.6,1.0,0.7(cycles per degree,cpd)成负相关(P〈0.05);高阶像差改变 与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中高频空间频率6.3,4.0,2.5,1.6cpd成负相关(P〈0.05),与低频空间频率(1.0,0.cpd)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近视性LASIK使角膜由伸长型(长椭球体)椭球体演变为扁平型椭球体(扁椭球体),并影响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7.
赵军 《微创医学》2009,4(5):486-488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白内障手术角膜切口位置对术后散光的影响。方法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60跟,随机分成切口位于角膜最大屈光轴方向(A组)和切口位于常规90。方向(B组)两组,每组30眼。检测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和视力变化。结果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A组分别为(1.09±0.12)D、(1.48±0.14)D、(1.37±O.11)D及(1.26±0.14)D,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散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组则分别为(1.12±0.13)D、(1.89±0.16)D、(1.63±0.15)D及(1.34±0.16)D,术后1个月、3个月散光值仍大于术前(P=0.00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散光度的变化值A组分别为(0.49±0.16)D、(0.29±0.13)D和(0.16±0.14)D,B组为(0.97±0.18)D、(0.65±0.13)D、(0.41±0.11)D,均大于A组(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视力〉0.7者A组分别为14眼和17眼,B组分别为6眼和8眼(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位于角膜最大屈光轴方向的切口有助于控制术后散光并能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型(SR)和激素依赖治疗型(SD)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08年2月期间129例成功完成LS的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SR组(82例)与SD组(47例),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统计方法中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结果】129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3%,1例SR型患者因术后腹腔感染、败血症而死亡。血液学疗效:79.1%患者完全显效(CR),10.1%部分显效(PR),10.8%无效(NR)。SR组与SD组患者术前1d血小板计数分别为(90±66)×10^9/L和(124±69)×10^9/L(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120±46)min和(121±45)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3±145)mL和(95±288)mL(P〉0.05),术后48h总引流量分别为(106±148)mL和(65±67)mL(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和8.5%(P〉0.05),术后7d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40±215)×10^9/L和(426±264)×10^9/L(P〈0.05)。血液学疗效:SR组CR70.7%,PR12.2%,NR17.1%,而SD组CR93.6%,PR6.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治疗ITP具有良好的疗效。在术前准备妥当的情况下,SR型患者手术安全性与SD型相近,但其总体血液学疗效明显差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瞳孔状态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3)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值的影响及其诊断青光眼的准确性。【方法】正常人38例72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9例34眼,分别在自然瞳孔(2.5~3mm)和药物散瞳下(6~8mm)用OCT3成组扫描程序(RNFL Thickness3.4)进行检查。对散瞳前后各象限RNFL厚度及全周平均值进行对比,分别计算散瞳前后RNFL厚度测量值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正常人散瞳前颞侧、上方、鼻侧、下方、平均的RNFL厚度(μm)分别为77±12、122±16、68±13、125±16、98±9,散瞳后相应的RNFL厚度分别是75±13、122±17、71±13、125±14、98±10,散瞳前后比较,除鼻侧外(P为0.039),其余象限及全周RNFL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为0.478~0.870)。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散瞳前颞侧、上方、鼻侧、下方、平均的RNFL厚度(μm)分别为63±13、90±20、58±15、72±22、71±9,散瞳后相应的RNFL厚度分别是65±13、93±22、60±12、74±22、73±10,散瞳前后颞侧和全周RNFL厚度平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分别为0.011、0.008),其余各方位差异无显著性(P为0.109~0.172)。散瞳前后平均及下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测量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71~0.983。【结论】应用OCT3测量RNFL厚度,瞳孔大小对测量值影响不大,但瞳孔不能小于2.5mm,屈光间质混浊时应散瞳检查。自然瞳孔及散瞳下运用OCT3测量RNFL厚度诊断青光眼的准确性高,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对人卵巢组织体外培养中始基卵泡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34例卵巢组织切成2mm×2mm×1mm皮质片,每例标本的皮质片均随机分成3组:研究组(BMP-4组)、对照组和非培养组,培养15d后行组织学检查、雌孕激素测定和凋亡分析。【结果】培养结束后对照组和研究组始基卵泡比例分别为58%±35%和48%±40%,低于非培养组(91%±9%),P〈0.05;窦前卵泡比例分别为52%±40%和42%±35%,高于非培养组(9%±9%),P〈0.05。研究组间质细胞凋亡指数和培养液孕激素浓度分别为(0.16±0.08)μg/L和(3.6±2.0)μg/L,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分别为(0.41±0.16)μg/L和(6±4)μg/L(P〈0.05)。【结论】BMP-4可以促进始基卵泡向窦前卵泡转化,降低细胞凋亡率,抑制孕激素分泌,是卵泡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促进因子。  相似文献   

11.
王文战  霍银平 《中原医刊》2007,34(11):17-18
目的探讨硅油取出术后眼眼屈光状态的变化。方法通过对37例玻璃体切除术合并硅油填充术前双眼屈光状态相同的患者行硅油取出手术前/后视网膜复位且屈光介质透明的眼进行检影验光、角膜曲率测量,及A型超声检查,研究硅油取出术后眼的屈光状态。结果A型超声检查,硅油取出术后有晶状体眼眼轴长度为(23.3±1.4)mm,对侧未手术眼为(23.0±1.6)mm,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曲率:硅油取出术后1个月角膜曲率为43.2±2.1,对侧未手术眼为42.6±2.0,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硅油取出术后眼晶状体厚度平均为(3.97±0.34)mm,而对侧未手术眼的平均晶状体厚度为(3.39±0.02)mm,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硅油填充眼的屈光度平均为(+7.5±3.0)D,硅油填充眼屈光度和未行硅油填充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硅油取出术后眼的屈光度比行玻璃体切除术前平均改变了(-3.4±2.9)D,硅油取出术后和患眼玻璃体切除术前屈光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油取出术后眼的屈光状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近视改变。研究硅油取出术后眼的屈光状态有助于预测硅油取出术后眼的屈光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对大鼠中期肺动脉高压(PH)的防治作用及机理。【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6)、PH组(M组,n=6)、l-Arg+PH组(L组,n=6)。于M组和L组用野百合碱(MCT)一次腹膜腔注射诱导PH模型,L组每天进行腹膜腔注射l-Arg。21d后用右心导管法测定右心室收缩压(RVSP);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浆中一氧化氮(NO)水平;用Hydroethidine进行肺灌注测量肺组织氧自由基(O2^.-)的产量。【结果】M组RVSP(31±5)mmHg明显高于C组(12±5)mmHg,而L组(23±5)mmHg比M组有所下降。血浆NO水平M组(11±7)μmol/L比C组(24±6)μmol/L低,而L组(22±12)μmol/L恢复到近C组水平。肺组织O2^.-含量M组(41±5)U明显高于C组(18.1±1.0)U,L组(27±3)U介于C组与M组之间。【结论】在PH中NO与O2^.-的平衡被打破,l-Arg可恢复PH中NO与O2^.-的平衡,这可能是L-Arg降低肺动脉压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后第2周转移安置点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江油市太平镇安置点灾民随机抽样后,利用创伤后应激障碍(VFSD)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及自编调查问卷进行评估。【结果】完成调查的223人中,PTSD筛查阳性率为14.1%,抑郁症状阳性率为31.1%,12.9%报告有自杀观念:PCL—C总分和HRSD总分呈正相关(r=0.809,P〈0.01);PCL—C和HRSD总分均不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性别差异;亲属遇难组PCL—C总分(44±14)、HRSD总分(24±12)高于仅经济损失组(33±13,P〈0.001;14±10,P〈0.001);两种总分各年龄组比较,儿童(30±13;10±9)、青少年(13~18岁)为(37±13;16±13)、青年(33±10;14±9)、中年(36~55岁)为(38±14;19±12)、老年前期(56~65岁)为(40±15;20±12)和老年(35±13;17±9)6个年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01)。以PCL-C总分为因变量,一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线性逐步回归,烦扰程度、最糟糕天数、绝望感进入方程(R^2=0.708,P〈0.001)。【结论】PTSD症状群、抑郁症状群是转移安置点灾民的主要心理问题,遇难者亲属、36~65岁人群、青少年更为严重或突出。绝望感、最糟糕天数和烦扰程度是反映和预测PTSD症状及其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正常角膜、亚临床圆锥角膜及圆锥角膜的角膜滞后性(CH)和角膜阻力因子(CRF),探讨CH及CRF与亚临床圆锥角膜的关系及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圆锥角膜25眼作为圆锥角膜组,临床前期圆锥角膜10眼为亚临床圆锥角膜组,欲行近视激光手术者39眼为对照组。用眼反应分析仪(ORA)测定各组眼的CH及CRF,并进行比较分析。组间CH及CRF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CH与CRF在正常对照组为10.14±1.34mmHg和9.68±1.66mmHg、亚临床圆锥角膜组为8.94±0.88mmHg和8.63±1.28mmHg及圆锥角膜组7.56±1.16mmHg和6.68±1.30mmHg(1mmHg=0.133kPa)逐渐下降;CH与CRF在正常对照组明显高于圆锥角膜组及亚临床圆锥角膜组(P〈0.01);相关分析中,CH与CRF在正常角膜组与最小角膜厚度相关(r=0.344,P=0.032),在圆锥角膜与亚临床圆锥角膜中与各项角膜参数均不相关(P〉0.05)。圆锥角膜的CH和CR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4±0.26和0.942±0.3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临床圆锥角膜及圆锥角膜的CH和CRF较正常组明显下降,CH和CRF对于圆锥角膜有诊断意义,对于亚临床圆锥角膜有提示作用;对屈光手术患者术前进行角膜生物力学测量有助于检测亚临床圆锥角膜,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和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25例(A组),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20例(B组),取心肌组织作TUNEL细胞凋亡检测,比较分析术前和术后心肌细胞凋亡率并参照围手术期肌钙蛋白T(cTnT)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的发生。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组(0.003±0.002)和B组(0.004±0.003)术前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组(0.012±0.008,P〈0.001)和B组(0.006±0.004,P〈0.001)均高于术前;A、B两组术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差别有明显差别(P〈0.05)。围手术期cTnT水平A组在CPB末和术后2 h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本实验提示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引起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损害小于停跳手术。  相似文献   

1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角膜非球面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角膜非球面特点及其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本中心接受LASIK患者26例50眼进行随访研究,检测指标包括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提供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contrast-sensitivity function,CSF)、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最佳矫正球镜度;分析时段为术前及术后3月,分析手术前后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分布,Q值与高阶像差以及高阶像差与对比敏感度的关系。【结果】术前Q值为-0.17±0.11;术后Q值为0.84±0.41,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Q值与术前球差成负相关(P=0.000,r=-0.578),与高阶像差成正相关(P=0.047,r=-0.333)。手术前后Q值改变与球差改变成负相关(P=0.000,r=-0.588),与高阶像差改变成正相关(P=0.001,r=0.566)。术后3月无眩光、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阶像差改变与术后无眩光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6.3,4.0,2.5,1.6,1.0,0.7(cycles per degree,cpd)成负相关(P〈0.05);高阶像差改变 与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中高频空间频率6.3,4.0,2.5,1.6cpd成负相关(P〈0.05),与低频空间频率(1.0,0.cpd)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近视性LASIK使角膜由伸长型(长椭球体)椭球体演变为扁平型椭球体(扁椭球体),并影响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mRNA与蛋白表达的作用,并探讨核因子-κB(NF-κB)对上述作用的影响。【方法】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分成3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C组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NF-κB活性抑制剂)+TNF-α组。各组干预48h后检测phospho-NF-κBp65(Ser536)的蛋白水平、GLUT4mRNA及蛋白水平。蛋白检测采用Western法,mRNA检测采用RT-PCR法。【结果】B组phospho-NF-κBp65蛋白水平(71.1±5.9)高于A组(41.3±1.7,P〈0.001)和C组(25.4±4.7,P〈0.001)。B组GLUT4的mRNA水平(0.86±0.14,P〈0.001)与蛋白水平(31.6±7.2,P〈0.001)低于A组(2.01±0.65;60.7±8.4),C组mRNA水平(0.46±0.12)与B组比较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100),C组蛋白水平(9.5±3.0)低于B组(P=0.001)。【结论】TNF-α下调3T3-L1脂肪细胞的GLUT4表达,抑制NF-κB活性后GLUT4表达进一步下调。这提示了TNF-α可能不是通过激活NF-κB而使GLUT4的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比较飞秒激光和微型角膜刀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制作角膜瓣的特点,评价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技术的可预测性、均匀性、精准性.方法 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将2013年6~9月间行LASIK手术的近视眼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飞秒激光制瓣组,共56例110只眼;B组为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共55例108只眼,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取随访资料完整者,飞秒激光制瓣组50例(98眼),微型角膜刀制瓣组49例(98眼)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1月、3月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瓣多点厚度.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结果 (1)两组病例术前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术后UCVA: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术后BCVA: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角膜瓣厚度测量:术后1个月使用光学相干断层分析仪(Topcon,Japan)测量两组病例角膜瓣厚度.A组飞秒激光组结果显示在水平子午线角膜瓣中央平均厚度为(108.65±8.23)μm,鼻侧旁中央(2.0 mm处)平均厚度为(108.34±7.26)μm,鼻侧周边(4.0 mm处)平均厚度为(113.28±6.38)μm,颞侧旁中央(2.0 mm处)平均厚度为(109.47±6.27)μm,颞侧周边(4.0 mm处)平均厚度为(113.86±9.63)μm.经统计学分析,角膜瓣平均厚度与预设厚度相符合(P>0.05),角膜瓣水平子午线平均角膜厚度无差异(P>0.05).B组角膜刀组结果显示在水平子午线角膜瓣中央平均厚度为(134.29±7.45)μm,鼻侧旁中央(2.0 mm处)平均厚度为(144.38±6.29) μm,鼻侧周边(4.0 mm处)平均厚度为(140.60±11.37)μm,颞侧旁中央(2.0 mm处)平均厚度为(134.18±4.25)μm,颞侧周边(4.0 mm处)平均厚度为(141.26±11.68) μm;经统计学分析,角膜瓣平均厚度厚于预设厚度(P<0.05),并且角膜瓣水平经线平均角膜厚度有差异(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肘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肘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疗效。方法14例肘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病例,采用肘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进行治疗。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测定术前、术后的肘关节活动范围,以M ayo肘关节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肘关节活动范围从术前的98.7°±12.3°增加到术后的127.1°±9.3°(t=7.64,P(0.01),M ayo肘关节评分由术前55.4±6.2提高到85.4±6.7(t=12.52,P(0.01),优良率达到85.6%。结论肘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是治疗肘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体外运动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细胞运动及侵袭试验观察PARP抑制对CT26细胞运动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和明胶酶谱法分别检测PARP抑制对CT26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和活性的影响。【结果】5-AIQ处理组CT26细胞运动迁移率(70%±7%)和侵袭率(63%±10%)较5-AIQ未处理组(100%±7%、100%±11%)均减弱(P〈0.001)。5-AIQ处理组CT26细胞MMP-2、MMP-9表达(64%±12%、72%±12%)较5-AIQ未处理组(分别为100%±11%,100%±21%)明显减弱(P=0.0003、0.0163)。且CT26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MP-2、MMP-9活性,在5-AIQ处理组[积分吸光度(M)分别为0.34±0.07,0.40±0.05]与未处理组(0.48±0.10、0.61±0.08)之间同样存在明显差别(P=0.0248、0.0013)。【结论】实验结果提示,PARP抑制剂5-AIQ可降低CT26细胞的运动及侵袭能力,其可能与5-AIQ抑制PARP进而降低CT26细胞肿瘤侵袭转移相关因子MMP-2和MMP-9的表达和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