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金匮要略》原本的诊治思路和治疗体系,应用原文明确提出的"治未病"理论对百合病进行分析。结论认为《金匮要略》百合病的诊治中既有针对主症与病机的直接治疗,也有基于"治未病"的预防治疗、间接治疗或整体治疗,其诊治思路可以拆分为辨治已病和辨治未病两个步骤。明确这个问题,无论对于张仲景原本诊治体系研究,还是对发展现代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医肝病"治未病"是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愈后防复"为目标,通过运用先进的中医体质辨识方法以及西医检测手段,对肝病患者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个性化的综合评估,进而提供全面、动态反映个人健康状态、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识体检结论和报告,并为肝病患者提供全面、综合、规范的健康干预指导方案,以及持续的干预效果追踪评估,全面防范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未病的本质是健康管理,分子版治未病是新一代中医精准健康管理。本文针对传统中医药理学与治未病的发展现状和瓶颈问题,以及系统生物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在中医治未病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和用途,探索建立基于中医药理学与分子生物学、新一代中医药技术装备的分子版治未病知识网络体系——中医精准健康管理系统的理论框架、技术方法与临床应用体系,客观描述和评价"病-证-症"之间及其与各种致病因素之间的复杂相互关系,实现传统中医治未病的客观化辨识、生物学大数据分析、精准化健康管理和干预,为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精准健康管理体系(precise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HMS-TCM)提供全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中医诊断与治未病两者有着密切联系,中医诊断面对的是疾病状态,而治未病则包括未病、欲病和已病、病后等状态。状态辨识孕育于中医诊断,是治未病的关键技术。文章厘清了中医诊断、治未病、状态辨识的关系,概述了以维护健康状态为前提的状态辨识诊断方法,结合实际深入阐述中医诊断与治未病的误区。提出治未病的前提是对健康状态的认识,状态是诊断和健康认知的核心,状态辨识是治未病诊断的方法。从“忽视诊断过程,治未病‘同质化’”“诊断‘以偏概全’,治未病‘以西统中’”“侧重疾病诊断,缺乏健康状态辨识”等3个方面论述了治未病过程的常见误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社区COPD患者对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认知和需求情况。方法:选取彭浦、彭浦镇社区120名慢阻肺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社区COPD缓解期患者对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的认知较低,对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的需求不同。结论:应加强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发挥中医服务的特色和优势,提高社区COPD缓解期患者对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的认知和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与社区健康管理相结合,探讨其在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提出预防高血压模式,以便形成中医特色的高血压诊疗方法。方法:对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两个社区采用以点概面的研究方法,以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动态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两组分别采用中医和西医手段进行社区健康管理的干预,中医组干预时还体现"治未病"理念。研究以半年为期。之后观察两组高血压病症表现、血压水平、复诊率、医疗费用和氢氯噻嗪使用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中医组在高血压病症表现、复诊率、医疗费用、氢氯噻嗪使用率方面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在降压水平上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在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中预防效果显著,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陈超 《中医药学刊》2010,(10):2040-2042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早期诊断难、病因病机复杂、病情危重,单一治疗效果差。根据《素问.标本病传论》"知标本"说,充分发挥中西医两者之长,辨病(西医)结合辨证,扶正兼以祛邪,治肝辅以理脾,结合外治等综合治疗,提高了临床疗效,即使是中晚期患者,亦看减轻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并特别强调了肝癌的一级预防的预警机制,体现了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8.
脂肪肝是临床常见病症,防护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其向愈,临床上对脂肪肝进行健康管理是防止其传变的重要保障。中医"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等内容,将中医"治未病"思想运用于脂肪肝的健康防护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临床疗效的突破需要理论的不断创新。以中医病机辨证体系为指导,从病理因素、病位、病性三个方面解析中医癌毒病机辨证体系的基本要素,进一步阐述以癌毒病机为核心的中医肿瘤辨治体系的基本步骤,包括辨识基本病理因素、辨识具体脏腑病位、确立治则治法及选方用药,以期丰富完善中医肿瘤理论体系,为中医肿瘤临床辨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陈吉  朱晓宏 《光明中医》2014,29(11):2257-2258
中医"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等几个方面。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下,探讨其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防治的的意义。1治未病理论"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强调"未病而治"的预防医学思想,贯穿于养生、防病理论的始终。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反复强调"上工必须治未病",[1]"上工治未病"既体现了医学以追求人类健康为目的的本质,又反映了医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余皎莹  翁丽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137+117-137
探讨结合"治未病"理念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对健康体检人群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结合常规体检及体质辨识结果开展疾病风险评估,运用中医药特色风险干预措施,分为"未病"、"已病"采取不同的健康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本文根据"治未病"体系源流、内容,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既病则防变,未病则防患于未然,探讨脂肪肝疾病未生、疾病未成、疾病未传和疾病未复四个阶段的防治思路。将中医治未病理念灵活应用,与中医传统疗法紧密结合,对脂肪肝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认为该理论对防止脂肪肝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防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耿延旭 《光明中医》2016,(23):3397-3398
浅谈治未病理论体系源流,以脂肪肝病因病机和临床特点为依据,探究脂肪肝临床防治思路。提出应依照"治未病"理论体系,以中医体质学说为"切入点",运用中医预防医学的方法,进行调养,对于本病易患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干预、调整,降低脂肪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治未病"出自于《黄帝内经》,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在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脂肪肝是现代社会的常见慢性病,目前尚缺乏明确的特效药物[1],且极易复发,更显出预防的重要性。由于脂肪肝与生活习惯直接相关,当以宣传教育为主,重视饮食、行为调理和加强运动锻炼,辅以药物治疗,如能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临床意义和优势,脂肪肝是完全能够防治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治未病"思想,探讨中医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健康管理模式,为LIDH防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多方面探讨LIDH的防治策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健康管理体系,探索新的中医预防治疗管理模式,对LIDH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未病"思想始见于《黄帝内经》,是中医预防治疗学的特色和优势。将"治未病"思想贯穿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能够显著降低高血压病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改善临床症状。具体表现为:未病先防,防止高血压病的发生;有病早治,防止高血压病的发展;既病防变,防止高血压病并发症;瘥后防复,防止高血压病的反复。  相似文献   

17.
脂肪肝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多数患者在其早期无任何症状,给防治带来了困难。“治未病”是中医的优势,中医在此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根据脂肪肝患者体质特点,通过辨证与辨体质结合进行“治未病”,临床可收良效。这种辨治方法对提高中医药防治脂肪肝及其并发症的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对临床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陈进春主任医师长期从事痹病的临床研究,非常重视"治未病"思想在痹病防治中应用,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防治体系。该文分别从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介绍了其"治未病"思想在痹病中的应用经验。指出如能充分应用"治未病"思想,不仅可提高痹病的疗效,而且可有效降低痹病的发病率、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治未病”与社区妇女绝经综合征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通过开展卫生宣教、心理调节、调整生活方式等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积极进行治疗做到已病早治,防止症状反复等几个方面做好社区妇女绝经综合征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中医的"治未病"观念,适用在现代慢性疾病的管理当中。方法:通过建立专业的"治未病"服务体系;树立实施网格化管理;运用"治未病"理论开展健康教育指导;运用中医适宜技术来实施。结果:慢性病是长期病因积累所导致,一旦形成发病后就很难根治,因此中医将"治未病"的理论应用于慢病患者,通过运动、饮食、精神调节等方法,平衡人体的阴阳,调和人体的气血。结论:不论是现代西医发展到现在"以人为中心"的理论,还是治疗疾病中三级预防的策略,都和中医的治未病观点殊途同归,所以中医"治未病"理论可以在慢病管理中施展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