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 I)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病,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本病有上升趋势。近年来,国内采用中医药治疗的研究报道屡见不鲜,效果显著。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VB I性眩晕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历来医家们认为此病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虚为主,主要夹风、火、痰、瘀等。医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素问》主张应从风火立论。《景岳全书·眩运》中指出:“眩运一证,虚者局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丹溪心法》云:“无痰则不作眩”。现在学者的观点也不尽…  相似文献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原因所致的基底系统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 ,占中老年人各种眩晕的 6 0 %以上[1] ,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显示了可喜的前景。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对于眩晕的病因病机 ,历代医籍论述颇多 ,不少医家都从《内经》“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和张景岳“无虚不作眩”与朱丹溪“无痰不作眩”的角度考虑或入手 ,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本虚在于肝肾 ,标实以风、…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辨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艳  彭洁 《湖北中医杂志》2000,22(12):22-22
眩晕症状经常发生的患者中,60%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笔者采用天麻钩藤饮合泽泻汤化裁辨治此病5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组除西药外加用针刺治疗,15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结论:针刺对本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逍遥散加昧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武三 《陕西中医》2004,25(2):131-132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类中药配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逍遥散加味治疗患者76例。结果: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0.79%。提示:逍遥散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益气活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探究中医对肾精不足型VBI性眩晕的认识及中医各类型治疗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临床疗效结果,用以指导临床治疗。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比较各类型治疗的疗效结果,发现针灸治疗肾精不足型VBI性眩晕具有临床安全性高,临床实用性强,并且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无不良反应等优点的结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王晶  孟智宏 《天津中医药》2012,29(4):406-40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黏度增高、椎动脉及其周围神经丛受刺激等原因所致的基底系统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是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域的功能缺损,常见症状为眩晕,可伴发呕吐、耳鸣、眼球震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岩 《四川中医》2008,26(9):115-116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剌五加60ml、加维脑路通0.6g,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用10天.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颈项部诸穴联合药物治疗,可更多改善眩晕及脑血流速度等症状,进一步提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王宁 《中医临床研究》2013,(13):119-120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了中医药具有改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显示出了中医学在IR防治中的巨大潜力,文中从IR病名、病因病机、治疗进展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病机分类研究,综述不同病机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过敏性紫癜是小儿较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其病程较长,易反复,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和辨证治疗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试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止晕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VBI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强力定眩片治疗;治疗组30例用止晕颗粒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晕颗粒治疗VBI性眩晕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孔林 《中医临床研究》2013,(10):104-105
目的:探讨中药塌渍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自制中药对患者颈部进行塌渍治疗。结果:根据患者治疗后的感觉、体征及随访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通过临床试验证明,采用中药塌渍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颈性眩晕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治疗组(n=50);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的方法,对照组服用西比灵5mg,1次/d,同时给于颈部牵引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耳眩晕多年的临床观察,结合中医理论及相关中医文献资料,运用中医治疗中的望诊对患儿进行辨证诊断,为耳眩晕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不调、不孕、性交痛等症状,西药对该病的治疗存在副作用大、停药后复发的缺点。许多学者依据祖国医学理论研究本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从传统中DN医理论分型、DN西医分期分型、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关系研究三大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出DN的发生发展关键在肾,气虚血瘀是DN的基本病机,肾阳虚是其发展趋势和最终结局。结论:在未来的治疗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证候的复杂性特征,以便对糖尿病肾病采取及早的干预治疗,以便从最大程度上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和发生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机会,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Lewy Body)形成为特征。临床表现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从辨证论治、单药治疗、专方治疗、自拟验方四个方面对近年来(1989-2009)单纯中药治疗帕金森的文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总结,为中药治疗本病的优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