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风后出现肩手综合征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各57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毫针配合穴位注射,电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疗程为30天,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定在治疗前和治疗30天后分别进行综合评定。结果: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电针组为92.98%,对照组为84.2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出血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脑出血后SH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56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频理疗,治疗组则加用电针及穴位注射。对比分析2组综合疗效,观察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总有效率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Barthel指数(B)I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MA及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度均较治疗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出血后SHS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穴位注射治疗选用丹参注射液 ,取肩、肩贞、肩前、曲池、合谷、手三里、手五里、阿是穴 ,常规消毒后 ,用 5号针直刺入穴位 ,进针 1 0~ 1 5寸有针感时 ,回抽无血后 ,注入药液 ,每穴注入药液 1~ 2ml,隔 1~ 2日 1次 ,30天为 1疗程。本组 35例中 ,男 2 1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5 4± 8 1)岁。以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方法进行评分 ,结果治愈15例 ,好转 18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 94 2 9%。讨 论 中医认为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由于气血不能流通 ,津液不能周行而变生痰浊、瘀血之有形之邪阻于脉络 ,不通则痛 ,瘀阻日久 ,气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1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加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穴位注射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穴位注射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实验组则给予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7.34%)显著高于对照组(86.84%),尤其是治愈率及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针刺疗法相比,穴位注射联合针刺疗法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及水肿情况,同时也可显著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加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只在此基础治疗上加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患肢疼痛、肩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P0.01),而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接近,但治愈率治疗组为30.9%,对照组为11.9%,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和单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都有明显疗效,但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的治愈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十宣放血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治疗作用,以肩手综合征评价量表作为评分标准,对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以入院先后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十宣放血,对照组采用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和82.2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配合十宣放血对于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0.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其死亡率在人类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三。近年来,尽管中风死亡率得到明显控制,但中风后遗症的存在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肩手综合征在中风患者中的发病率占12.5%-70.0%,常在中风后约1~3个月内发生,最早在发病后的第3天出现。其典型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手部水肿疼痛、局部皮肤温度上升,如不及时治疗,最终导致手部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使患侧上肢的残障不可逆转,从而影响患者自理能力,降低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确诊的45例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均采用针刺双侧内关、三阴交及中脘穴,配合氯丙嗪注射液25m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结果:45例患者痊愈36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8%。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足针配合项针治疗重型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足针疗法治疗重型脑卒中,有吞咽困难或失语患者配合项针治疗。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结论:足针配合项针治疗脑卒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治疗有效性。方法:将2012年我科确诊精神发育迟滞患儿87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头针结合体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并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对照组42例仅家庭教育指导下在家行家庭教育,两组采用0~6岁儿童心理发育量表进行DQ值评定,比较治疗前后结果。结果:大部分患儿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评测分值都有改善及提高(P<0.05),其中显效10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9%。结论: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是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药熏药联合针灸对中风病人恢复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1月-2016年1月期间到我科进行就诊的82例肩手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药联合针灸方法,比对两组病人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和7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两组病人疼痛、肿胀及上肢功能评分指标,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较大(P <0.05)。结论:中风病人恢复期肩手综合征在临床中可采用中药熏药联合针灸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疼痛、肿胀症状得以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药并治干预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针药并治组和万拉法新组,在给予相同脑卒中后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针刺加中药治疗和万拉法新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相应量表评价患者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不良反应;在治疗前、治疗6周后取脑脊液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浓度。结果2组均对PSD治疗有效、能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万拉法新组不良反应较多;2组脑脊液NE、5-HT浓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脑卒中后治疗基上予针药用治疗PSD效果优于应用万拉法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浮刺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相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加予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浮刺疗法。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比较上肢FMA功能评分及疼痛VAS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FMA评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FMA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首次治疗前后,两组疼痛VAS评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各时点,两组疼痛VAS评分均存在上升趋势,但治疗24 h后,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总体治疗前后,两组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浮刺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显著缓解患肢疼痛,改善其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加化瘀宁窍胶囊治疗脑损伤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182例脑损伤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5例,采用吡拉西坦穴位注射,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日;同时加化瘀宁窍胶囊治疗,每日3次,每次4粒,温水送服,15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不停药.对照组57例,采用吡拉西坦8 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观察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49.6%,总有效率80.8%;对照组治愈率为28.1%,总有效率57.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中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症状患者较癔病样反应症状患者疗效高(P<0.05);而病程的长短对疗效的影响不大(P>0.05).结论 穴位注射加化瘀宁窍胶囊疗法能有效改善脑损伤后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平衡针灸对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在2007年2月~2011年12月期间共接收诊治100例颈肩腰腿痛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取传统的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50例采取平衡针灸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首次临床疗效、3周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首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临床治愈率为4%,3周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临床治愈率为68%:实验组首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临床治愈率为10%,3周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临床治愈率为84%,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平衡针灸能够明显的提高对颈肩腰腿的临床治疗效果,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当归、麝香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甲钴胺治疗,治疗组予当归、麝香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神经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0.6%,对照组有效率为42.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当归、麝香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穴位注射,疗程均为14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及心功能。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治疗CHF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